夫人是京城一霸-第2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展怀迁温和一笑,一手搀扶七姜出门,然而才出了观澜阁,他手底下的侍卫就送消息回来,在二公子耳畔低语。
“怎么了?”七姜问相公。
“有了上官清的踪迹,找到她被关押的地方。”展怀迁道,“我派人盯着了,等合适的时候,将她救出来。”
七姜苦笑:“是啊,终究是一条命。”
展怀迁冷静而坚定地说:“但若她被利用来胁迫我们,我不会为了这条命妥协,救是一回事,不可被要挟是另一码事。”
这才是夫妻间的默契,七姜很满意,轻轻一叹继续往前走,到门外上马车,夫妻俩很快到了宫门下,可偏偏今日,展怀迁进不得这道皇城门。
他并未因此挫败或不安,仔细地为七姜整一整发冠朝珠,说道:“我在宫门外等你,宫里太子会护着你,还有外祖父和舅舅们在朝上。”
“我只盼不牵连外祖父和舅舅,也不牵连太子妃,至于你么……”
若非皇城下、宫门外,温言夫人恨不得踮起脚亲一口自家相公,不知为何,这一刻无比强烈地喜欢眼前人,七姜明白,她能站在这里,是展怀迁的包容与支持,换做别家男儿,哪里容得自家婆娘在外抛头露面,哪里会有她名动京城的霸道。
七姜甜甜一笑:“你是我相公,咱们荣辱与共,逃不掉的。”
展怀迁也笑,轻轻将七姜转向皇城门说道:“去吧,把你想说的都告诉皇上,给他一个台阶下,拆了夜市帮他解开心结,换取边境百姓与邻国友邦的安宁。”
七姜骄傲地挺起背脊,捧着奏折大步走向皇城,侍卫虽惯例查问,还是很通融,她顺顺利利就进了宫门。
一路上遇见大大小小不少官员,他们大多不知道今天这一茬,都拿惊愕的目光打量按品大妆的小妇人,还以为她是要去后宫但走错了门,有几个认识的,见是展太师家的儿媳妇,就知道今天上朝必定不简单。
此刻,祥英殿外,苏尚宫搀扶起跪了许久的太子妃,陈茵稍稍活动了一下膝盖后,便跨入殿阁。
贵妃早已起身,皇帝昨夜在这里歇息,一早去朝房,天还没亮就离了,但儿媳妇来求见后,她故意让太子妃在外跪了一盏茶的功夫,毕竟今日的事,是太子妃纵了那丫头。
“母妃,倘若大臣们为难七姜,还求您……”
“谁都知道你与云氏往来密切,她冲动鲁莽做事不经思量,是你身边的双刃剑,能替你御敌,也能狠狠伤了你,眼下你自己尚未站稳脚跟,就推着她去朝上舌战群臣,你疯了吗?”
陈茵镇定地说:“要七姜上朝的是父皇,想必她自己也没料到也不敢想这样的事,可父皇既然下了旨意,七姜也接了旨,儿臣愿尽力守护她。”
贵妃摇头,叹道:“照着我和展敬忠的计划,本该是和她谈条件,由她去毁了夜市,到时候论罪处罚我自有办法为她周全。可他们猜出来还非要逆着来,直接闹到皇上跟前,我真怕她一开口就对你父皇说,是为了……”
贵妃没往下说,其实夜市拆不拆,婆媳间不曾挑明,但借着太子在中间,这份默契还是有的,陈茵听得懂婆婆在说什么,贵妃也意识到,这些孩子们都明白。
她恼怒道:“一样的结果,为何非选这条路,逼着皇上自己处置,这下好,逼到他们自己头上。”
陈茵却充满信心:“母妃,横竖到了这一步,您不信七姜,也信父皇吧。”
大殿上,几桩国事之后,群臣无本再奏,内侍官便在皇帝的命令下,宣展云氏进殿。
其实大臣们今天,颇有些心不在焉,因消息早就传开,里里外外都知道,今天太师府家那霸道的少夫人,要和他们一同上朝。
于是先头几件事,决议得干脆利索,人人都想赶紧跳到这一环来,看看这小娘子要耍什么花样,看看皇帝到底埋了什么心思。
七姜被内侍官引至殿门外时,两腿止不住地哆嗦,其实她心里并不十分害怕,可腿肚子还是哆嗦,终究是没见过这天家气象,一个从小在田里锄地山上砍柴的姑娘,哪里敢想自己有一天会走上金銮殿。
“温言夫人,进殿吧。”
“是……”
七姜定下心来,捧着手里厚厚的奏折,一脚跨过门槛,脚尖落地的一瞬,双腿终于不再哆嗦,她也顾不得这些,只管跨进门,先叩首行礼。
“皇上,大殿之上,怎么?”有大臣朗声道,“女眷上朝,实在不合适,不成体统。”
皇帝说:“是朕命她前来,体统规矩从今日起改一改,也来得及。”
大臣们纷纷对视,用眼神交汇,直到皇帝命云七姜起身走近些,便看着这传说中霸道蛮横的小妇人,此刻一步步稳重端庄地走上殿,可不比他们所见过的任何一位贵族女眷差。
更重要的是,小小年纪,也没见识过什么大世面,上殿面圣,立在群臣之中,她竟然如此镇定自若,毫不怯场。
“启禀皇上,臣妇展云氏,有本要奏。”七姜举高奏折,再次跪下。
却见礼亲王走上前,阻拦道:“皇上,展云氏虽受封诰命,但太师府并无爵位,只有皇族勋爵之本,才可上达天听,这展云氏有本要奏本非不可,但岂能容她僭越朝廷制度,上殿启奏。”
皇帝说:“她是司空府的孙媳,何家早已封爵,既是勋爵之后,上达天听也在理。”
礼亲王噎住:“这?”
说话间,内侍官已将奏折呈送到皇帝面前,皇帝见这厚厚一摞奏折,就先愣了愣,待接过展开,不等看写了什么,就先笑了。
七姜才学的写字,哪里能写什么工整的蝇头小楷,便是比刚开始好些,依旧要把字写得大一些,才能写明白比划,不然就团成墨团,什么都看不清。
因此,这厚厚一摞奏折除了她整理出来的那些苦主的诉求外,便是因为她的字,写得太大了。
第589章 哄人的幌子
字迹虽笨拙,言辞虽稚嫩,可所述事实引人深思,皇帝看着看着,仿佛忘了这是在朝堂上,他每翻过一页,底下大臣都以为结束了,可一页又一页,不知要看到几时。
“皇上,云氏有了身孕,老臣斗胆,恳请皇上允许她起来。”外祖父忽然开口,毫不顾虑他人的目光,向皇帝提出请求。
“是朕疏忽了……”皇帝合上折子,抬手道,“起来吧,朕多年不见如此啰嗦的奏折,一时看得将满朝文武都忘了。”
底下发出一阵笑声,不知是附和皇帝,还是嘲讽七姜,但皇帝很快就命内侍官上前,要他念前面几段。
因毫无修饰精简的话语,字字句句都接地气,在内侍官刚开始朗读的时候,朝中笑声更大了。
然而没多久,那彻夜长明的灯火下,一条条鲜活的人命冻死病死,一家家苦难的日子无穷无尽,到底是令他们收敛了内心的轻视,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
有官员窃窃私语,揣摩着圣意说:“皇上亲口驳回了礼亲王的反对,也是皇上亲自命展云氏上殿奏本,其中用意和态度,还用得着猜吗,何况你我又不是不知道,那条长街是皇上心中的耻辱。”
另一人点头:“可不是吗,站哪一边都是站,不如跟着皇上走,拆就拆了呗。”
这边礼亲王厌恶极了内侍官念不完的奏折,那些平民百姓的贱命与他什么相干,他还急着参奏展家父子。
“王爷……”但见霍行深他爹,悄悄走到了礼亲王的身后,低声道,“今日形式,不容您占上风,原本您和展敬忠并无明面上的冲突,皇上对您也无可拿捏之处,我们若挑明了与他们不对付,岂不是送上门好让皇上向您发难。”
“什么意思?”礼亲王很是恼怒,“我早已打点好了一切,不必你多嘴。”
“听说尚书右丞他……”
然而中书令的话未说完,内侍官先念完了皇帝指定的两段折子,一停下,七姜便大声恳求,盼着朝廷能废除皇城夜市的旧制度,还百姓们谋生的自由。
这一边中书令没拦住他的“主子”,礼亲王已然开口,带着轻蔑和嘲讽的口吻说:“你小小年纪,如何懂得皇朝历史,哪里知道这京城里的渊源,夜市的长明灯,乃是先帝为其子二殿下所点燃,是为二殿下英魂归故里指路的明灯,至于夜市,自然是为百姓谋福,多一分营生不好吗?”
七姜没有直接应话,先请示皇帝:“万岁,臣妇可否与礼亲王辩论几句?”
皇帝已然看戏的悠哉,点头道:“只管畅所欲言,朝堂本就是议事所在,兼听则明,什么都说得才是。”
七姜谢恩后,才看向这边的人,淡淡地问:“王爷,在您看来,二殿下的英魂回来了吗?”
“你……”礼亲王一时语塞,脑筋飞转,他虽跋扈并非痴傻,这小娘子话里有话,他怎么能听不出来。
七姜见这位有所察觉,也不在意,继续大方镇定地说:“不论是朝堂上的诸位大人,还是未上朝的文武官员,以及皇亲国戚,所有的人都明白,所谓的长街明灯,是为了安抚先帝丧子之痛,朝臣们乃至百姓们,都对先帝无比敬爱,在无法安抚先帝的伤痛时,认可了这招魂回故里的说法,只求先帝能有半分宽慰。”
朝臣中一阵骚动,小娘子这话说的漂亮,既不否定先帝的作为,还捧高了所有人的心意,更重要的是,她说了所有人都不敢说的话,所谓英魂归故里的指明灯,其实就是个哄人的幌子。
七姜继续说道:“二殿下的英魂若愿归故里,早在夜市亮灯前,就已经回到故土、回到先帝的身边,但若二殿下不愿归来,那只有一种可能,便是他在外庇佑百姓,继续守护国土。”
这话一出,朝堂上的气氛有了微妙的变化,众人意识到小娘子有备而来,礼亲王气得脸色发红,他再怎么糊涂,也不至于来反驳这几句话。
七姜说道:“正如礼亲王所言,夜市使得城中百姓多了一分营生,那是先帝的心意,当年京中头一回有了彻夜不歇的集市,百姓们图新鲜热闹,以及对二殿下的怀念,夜市里着实兴旺热闹过几年。时过境迁,眼前的现实是,京中虽四季分明,但冬季较为漫长,漫长的冬季里,这些摊主们除了每夜挨冻受苦,赚不到一个铜板,靠着夏日所赚的银两,一家人堪堪果腹,若遇病灾,全家人都难过年关。”
第590章 三日后出发
这些事并不新鲜,上至皇帝下至文武,谁能不知道京中发生了些什么,只是一字一句在这金銮殿上说出来,还是听得人内心震撼,毕竟是盛世繁华下枉死的性命,若不是先帝留下这一切,早就被别有用心之人拿来攻击当今之治。
但这么多年了,不仅无人在乎那些受苦的百姓,更多的人,宁愿看这一根刺扎在皇帝的心间,宁愿先帝留下的枷锁,永远困在皇帝的身上。
一拖再多,皇帝开不了口,大臣们不愿开口,于是一年又一年,有人冻死病死,直到今年,皇帝吃到了那鲜美的馄饨,听见到民怨。
但事情依旧复杂无比,贵妃不惜私下与展敬忠商议,不惜绕一个大圈子,以展怀迁的性命前程为条件,等着云七姜这小娘子去闹。
可年轻人偏不愿受委屈,他们要堂堂正正地解决这件事,于是皇帝给了七姜这个正大光明的机会,却又将她一个小妇人,推到了风口浪尖。
七姜镇定地说道:“臣妇认为,先帝与二殿下皆爱民如子,他们必定不愿为了一份悼念而令百姓受苦,二殿下英灵或归来或在外庇佑百姓守护国土,那都早已经注定了,若……”
“那二殿下突然想回来了呢?”礼亲王猛地打断了七姜的话,冷声道,“照你的话来说,二殿下的英魂若尚未归来,那偶尔有一天,他想要回来,城门前的长明灯却早已灭了,那谁来为英魂领路?”
七姜淡淡一笑:“王爷如此虔心忠诚,如此爱戴二殿下,不如就由您去点灯守着皇城门,不分四季晴雨,万一哪天二殿下的英魂要回来,就能为他领路了。”
礼亲王大怒:“放肆!”
他转而向皇帝禀告:“皇上,大殿之上,朝廷重地,岂容一个无知妇人大放厥词,实在不成体统、斯文扫地。”
七姜来之前就想好了,不论礼亲王或是旁的什么大臣如何撩架挑衅她,她都不正面应对,凡事先请示皇上,当庭吵架可不是什么光彩好看的事。
于是大大方方地望着上首,完全不理会礼亲王的怒气,而皇帝也厌烦了礼亲王的傲慢,指了内侍道:“将最后三页,念给诸卿听一听。”
三页乍一听,想来长篇累牍惹人厌烦,但实则七姜字迹宽大,三页也没多少内容,但是所言所述,是如何安顿那些暂时没有新营生打算的人家,给出了适合他们也不给朝廷添麻烦的办法。
众臣听罢,殿上安静了,皇帝便道:“这些年,诸卿议事,常常化简为繁,一件事来来去去议论不完,于国于民,皆非好事。朕有些年,没见过展云氏这般啰嗦的奏折,诚然每日批阅无数奏折,若人人都如此,朕和内阁大臣们都看瞎了眼,但你们的奏折可以简单,事情不能不仔细办,不要给朕扔一本奏折,就不去想后续的事。”
“皇上恕罪!”
见众臣纷纷跪下,七姜也赶忙跪下,但又忍不住偷偷抬头,刚好撞上太子,被殿下用眼神逼着迅速低下脑袋。
上首继续传来皇帝的话语:“尔等位列朝班,就是要与朕分忧,急国之所急,忧民之所忧,但愿往后,也多一些展云氏这般,真真为民谋福的事情拿来议论。”
“是……”
“传旨,今日起,免文武百官四季节庆问候的奏折,朕不愿再批了,你们也不必提心吊胆再怕遗漏了什么日子。”
“臣领旨。”
七姜听得直皱眉头,这哪儿跟哪儿啊,怎么牵扯到这件事上头去了?
皇帝忽然又道:“展云氏所奏,待御史官查证属实后,即刻撤去夜市,太子前去太庙,向先帝禀告。”
项景渊转身领旨,道了声:“吾皇万岁万万岁!”
紧跟着大殿内山呼万岁,七姜耳朵嗡嗡之响,下意识地领旨谢恩,皇帝没再问她的话,也没有人为难她,就在她以为自己能全身而退离开金銮殿时,皇帝提到了边境的摩擦。
“宣展怀迁上殿。”内侍官忽然高声唱喝,如此一道道门传出去,七姜的心随着声音越来越远,几乎被提到了心口。
怎么,贵妃和父亲的意思,难道不是只要结开皇帝的心结,就不用再去开疆辟土,不用再一次次证明当今比先帝强大,不是就不打仗了吗?
等在宫门外的展怀迁接到旨意,立时整理仪容,昂首阔步地上殿来。
七姜早已退到了边上,外祖父和舅舅们将她护在了身后。
众人揣摩着皇帝的意思,不知是战是和,但眼下留在朝堂上的,主战为多,毕竟展敬忠带着他的几个心腹,早就远离京城。
皇帝道:“眼下边境起纷争,为了避免他国误伤我朝百姓,为了阻止他国借故侵犯我朝边境,展怀迁,朕命你前往边境,一来守护我朝百姓,二来劝说两国以和为贵,三日后出发。”
第591章 惩罚
仗是不打了,皇帝这话七姜听得明白,可为什么是展怀迁去劝和,怎么他还是要走?
听得圣谕,展怀迁很自然要领旨,就在张口的一瞬,他意识到自己终究要远行,不禁转身看向七姜,夫妻对视,姜儿的眼底有迷茫,更有怒气。
“展怀迁?”皇帝唤他的名字。
“臣领旨,吾皇万万岁……”展怀迁深深叩拜,他的躯体和意识并不能达成一致,身为臣子受君臣教诲二十余载,哪怕此刻心里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