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土匪医妃病娇少爷惹不起 >

第519章

土匪医妃病娇少爷惹不起-第519章

小说: 土匪医妃病娇少爷惹不起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北宁侯世子拍着南安郡王的肩膀道“荀兄,你不是说这辈子都不抱儿子了吗?”

    “怎么尿你一脸的?”

    南安郡王“……。”

    别和他说话!

    他脸疼!

    要不是回京的路上就约好了上醉仙楼吃饭,他都不会出门。

    昨天大军班师回朝,今儿是皇上论功行赏的日子。

    不过他们几个不用上朝就是了。。c0m

    早在南梁被打的求和,主动赔偿后,皇上就在琢磨怎么封赏了。

    像南安郡王他们立功赏起来容易。

    四人都提拔为正五品将军。

    这官职在京都不算高,可他们的年纪也不大啊,历朝历代,弱冠之龄就官拜五品的真不多见了。

    难得是怎么封赏镇北王和卫老国公他们。

    镇北王府已经封王了,再往上封就是一字王了,镇北王府手握重兵,是朝廷倚仗之臣,将来带兵打仗的时候多,要直接封一字王,以后还怎么封?

    封赏不但要想到眼下,还要想到以后,还有东凌侯……

    东凌侯的功劳封他个异姓王不在话下,可冀北侯的功劳不足以封王啊。

    做儿子的封王了,父亲还是个侯爷,难道以后见了冀北侯还要给东凌侯见礼吗?

    儿子立功,封赏父亲很常见,可东凌侯算分府了,封为王爵,也不会给东凌侯继承。

    这事着实让皇上困扰了许久。

    最后皇上决定赏东凌侯一块丹书铁劵。

    其他人的功劳都没有东凌侯大,官升一级都是轻的,还有良田绫罗绸缎。

    镇北王府没有封赏。

    镇北王还得向皇上请罪,他教子无方,差点害了飞虎军。

    顾景川之过,没有牵连镇北王府已经是皇上宽厚了。

    再者,紫灵手里已经有一块丹书铁劵了,虽然是给紫灵的,可丹书铁劵会作为传家之物代代传下去。

    等紫灵回京,皇上肯定要赏紫灵,还有顾韵峰,做了许久的卧底,不好放到明面上,十有八九他那一份,皇上也直接赏给紫灵。

    紫灵“……。”

    嗯。

    对镇北王,皇上意思了几句就算完了。

    早朝很热闹,很和谐。

    下了朝后,东凌侯就去找皇上了。

    东凌侯府是最缺钱的,皇上拿一块丹书铁劵就把他打发了,其他赏赐一样没有。

    东凌侯还想着才回京,过些日子再打劫皇上。

    可皇上的做法叫他实在忍不住啊。

    打劫了皇上一万二千两,两幅画,临走前,还顺走了皇上龙案上的墨玉麒麟镇纸。

    不让打劫了,也就偶尔能从皇上这里过把瘾了。

    皇上“……。”

    福公公“……。”

    一阵风吹来。

    没了镇纸压着,宣纸被吹的乱七八糟的。

    皇上气的直扇扇子。

    福公公赶紧差人取一个镇纸来。

    东凌侯也真是,这才刚回来啊,就打劫皇上的小金库。

    他都怀疑东凌侯待在边关是不是还对皇上的小金库心心念念的。

    皇上气的眸光喷火。

    包括福公公在内,没人敢劝皇上一句。

    不过没一会儿皇上就消气了。

    紫灵给皇上写的奏折送进京了。

    与奏折一起送进京的还有那县太爷。

    紫灵在奏折里为先斩后奏告罪,还有请郑老爷暂代县太爷一职。

    紫灵没有直接说让郑老爷做县令,只是暂代,毕竟委派官员是朝廷的权力,而非她一个公主能随便拿主意的。

    就算大家都知道她能这么做,也得悠着点啊。

    郑老爷以前是南梁人的身份,紫灵也没有隐瞒,如实相告。

    顾韵峰在信里陈述了这么做的好处,皇上找了左相和右相商议。

    本来一个小县令用不着这么慎重,让因为是边关,郑老爷以前又是南梁人,他对大齐是否忠心没人知道啊。

    左相和右相都觉得紫灵这么做过于冒险了些。

    但这么做安抚民心却也是显而易见的。

    至于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那就要全看郑老爷的为人了。

    “镇北王世子和世子妃做此决定,必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右相道。

    “他们把边关问题看得透彻,我们这些老臣都远不及。”

    “臣看不如让那郑老爷先做三年县令,如果他将边关治理的不错,可堪大用,可往大齐境内调,那时候边关局势稳了,派别人去管也容易。”

    左相复议。

    他和右相想法一样。

    皇上也觉得这样安排妥当,便让吏部起草委任书,即刻送往边关。

    王爷知道后,把送信的差事揽在了身上。

    如今王妃、小郡主还有儿子孙儿都在边关,王爷要去边关和他们一家团聚。

    至于京中的事,有东凌侯和老王爷他们在,王爷觉得自己在不在都无所谓。

    王爷要告假一段时间,皇上准了。

    只是最后王爷到底没走成——

    因为顾锦瑜在慈云庵出事了。

===第1131章 哭的肝肠寸断===

王爷包袱都收拾好了,只待出发,结果慈云庵的尼姑传来消息说是顾锦瑜和吏部尚书府三少爷出了事。

    尼姑没有明说,但脸上挂着羞于启齿几个字。

    当时,王爷的脸就阴沉沉的了。

    王妈妈更是悔的肠子泛青,已经给慈云庵送了不少香油钱,让师太照看好大姑娘,没想到还是出事了。

    她要知道大姑娘会在慈云庵会做出给王府脸上抹黑的事,哪怕大姑娘就是再能闹腾,火烧王府,她也会让她待在府里头。

    王爷厌恶南亭郡主,南亭郡主也自食恶果,病逝在刑部大牢,不得善终。

    顾锦瑜还是他的女儿,她在慈云庵出事,王爷不能当做什么都不知道。

    就算他早走一步,老王爷也得管孙女儿。

    王爷带人去了慈云庵,王妈妈也跟了去。

    屋子里,顾锦瑜抱着被子哭的肝肠寸断,头发凌乱,地上还有撕碎的裙裳,一看就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王爷额头上的青筋一跳一跳的。

    王爷前脚到,后脚吏部尚书和夫人也赶到了。

    礼部尚书府三少爷是吏部尚书和夫人的嫡次子。

    看着屋子里的凌乱,吏部尚书唯恐王爷动怒,吏部尚书夫人扭头问尼姑,“我儿子人呢?!”

    “三少爷在隔壁屋子里,”尼姑忙回道。

    吏部尚书望向王爷,道,“是我们夫妻教子无方,让府上大姑娘受委屈了。”

    “我也不知道犬子怎么和大姑娘出的事,待我问清楚,再给王爷一个交代。”

    说完,吏部尚书就去了隔壁盘问儿子。

    吏部尚书夫人也跟了出去。

    师太目送吏部尚书夫人走远,拧紧的眉头松不开。

    这事吏部尚书要查,王爷也要查。

    在慈云庵闹出这样的丑事来,镇北王府的脸都被丢尽了。

    从顾景川投敌叛国,到南亭郡主毒杀小郡主,到如今顾锦瑜出事……

    母子三人往镇北王府脸上抹了一层又一层的黑灰。

    王爷的脸阴沉的跟六月的天一样压抑,随时会狂风乱作,大雨倾盆。

    王爷脸色阴翳的坐在那里,自有下人去审问顾锦瑜的丫鬟和尼姑。

    丫鬟一口咬定自己什么都不知道,她陪顾锦瑜在佛堂诵经,回去的路上,吏部尚书府朱三少爷满脸通红的冲过来,一把抓住顾锦瑜的手将她推到墙上就亲了上去……

    她阻拦了,可是朱三少爷双眸赤红的样子实在是吓人。

    朱三少爷手一掀,她就摔倒在地,脑袋磕到了石头,晕了过去。

    她额头上的红肿证实她所言不虚。

    尼姑就更不知道了,她给顾锦瑜送素糕,听到屋子里有动静,推开门一看,才知道出事了。

    丫鬟的话王妈妈不行,尼姑的话,王妈妈就更不信了。

    王妃给慈云庵捐了那么多的香油钱,就是让她们把大姑娘盯紧了,不说薄待大姑娘,却也要把人看紧了,不能让人逃了或者作出有辱镇北王府名声的事来。

    大姑娘被人轻薄,丫鬟被打晕,出事了才有尼姑出来,这么疏忽,大姑娘就是逃了,只怕慈云庵也不知道。

    自打太后倒了,齐王和卫国公谋逆后,顾锦瑜的亲事就成了南亭郡主的一块心病,或者更早一点儿,王爷请旨册封王妃后,就没人在南亭郡主面前夸顾锦瑜,露出求娶之意了。

    顾锦瑜是王爷的女儿,王爷不会不管她,但要王爷管,顾锦瑜绝对嫁不进吏部尚书府。

    如今生米煮成熟饭,这不嫁也得嫁了。

    顾锦瑜身边就带了一个丫鬟伺候,她要算计朱三少爷必定要尼姑相助。

    王妈妈要搜查尼姑庵,王爷没说话,算是默许了。

    这一搜,从师太房间里搜出了好几件首饰。

    那些首饰,王妈妈眼熟啊,都是顾锦瑜的。

    顾锦瑜有了新头饰,喜欢显摆,顾锦绣就会找假老夫人撒娇给她买。

    如今这些头饰却在师太的房间里找到了,还真是新奇的很。

    面对王妈妈的质问,师太愤怒了。

    她一个出家人,早已经斩断红尘,要这些华贵头饰何用?

    是顾锦瑜吵着闹着要下山要这要那,拔下头上金簪以死相逼,她便把这些头饰没收了,等哪天王府派人来接顾锦瑜回去,这些头饰她会如数奉还。

    师太的话滴水不漏,顾锦瑜以死相逼也不是一回两回了。

    “师太收几件头饰能管什么用,大姑娘头上不还是有金簪?”王妈妈一言戳破。

    师太眸光躲闪,支支吾吾,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镇北王府把顾锦瑜送来的时候,只说看紧她,让她好好留在庵堂诵经祈福,没有说别的。

    她慢待顾锦瑜,逼顾锦瑜拿头饰贿赂她,这不是找死吗?

    一时间找不到好的理由搪塞,师太慌神了。

    那边吏部尚书也在审问,朱三少爷帮朱老夫人送经文来庵堂,只在慈云庵喝了盏茶。

    吏部尚书审问的就是给朱三少爷端茶的小尼姑。

    若是在别处中的药,根本等不到慈云庵才毒发,只可能是在慈云庵中的毒。

    除了那杯茶,没有别的可能了。

    小尼姑一口咬定她什么都不知道。

    吏部尚书也不好在慈云庵用刑见血,扰了清净之地。

    吏部尚书夫人却没打算这么轻易放过尼姑,审问不是只有打板子一种,她有的是不见血让人招供的法子。

    小尼姑被带到屏风后,被困在椅子上用鸡毛挠脚心。

    没一会儿小尼姑就扛不住招认了。

    是师太给了她一包药,让她下在朱三少爷喝的茶里,她只是奉命行事,别的她什么都不知道了。

    丫鬟没有收手,小尼姑又招供了几句,“前几日,镇北王府大姑娘送给了师太一只玉镯……。”

    话音传出来,吏部尚书夫人忙道,“停手,放了那小尼姑。”

    事情都查到这份上了,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再审问下去,镇北王府该颜面扫地了。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事就是个意外。

    朱三少爷和镇北王府大姑娘都是受害者。

    吏部尚书望着夫人,不懂她这么做为何,不该刨根揪底吗,否则他儿子可就要娶镇北王府大姑娘做正室了。

    娶妻不贤祸三代啊。

    吏部尚书夫人摁着吏部尚书的手道,“这就只是个意外。”

===第1132章 养儿叛国养女又恬不知耻===

吏部尚书叹息一声。

    事已至此,除了当做意外看,也别无选择了。

    儿子和人家姑娘有了肌肤之亲,不能当做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为了一个正妻之位拂了镇北王的面子不值得。

    门外有镇北王府的小厮,屋子里的审问一点不落的都听在耳朵里。

    小厮飞快的去禀告了王爷。

    王爷虽然早有猜测,可他还是抱着一丝期待,如今最后一点脸面被撕下来,王爷的脸紫成了茄子色。

    羞愧难当。

    养儿叛国,养女又恬不知耻!

    王爷把屋子里的丫鬟小厮都退下去。

    只留下王妈妈和一个二等管事审问师太。

    师太起初不肯招认,小厮把吏部尚书审问出来的话说出来。

    师太也不负隅顽抗了。

    “那些首饰都是大姑娘拿来收买我的,”师太招供道。

    “只要我肯帮她,她绝对不会亏待了我。”

    王妈妈气的头顶冒青烟,“王府少给慈云庵香油钱吗?!”

    “信誓旦旦的承诺照看好大姑娘,却被她收买,帮她往王府脸上抹黑!”

    “就你这样也配说自己是六根清净之人?!”

    王妈妈跪下向王爷告罪。

    是她不该再把大姑娘送来慈云庵,给她机会给王府抹黑。

    王爷让王妈妈起来,“这不是你的错。”

    他厌恶南亭郡主,也因为太后和老夫人施压,对南亭郡主生的一双儿女缺了管教,让他们受南亭郡主影响至深。

    吏部尚书和夫人走过来,道,“事情已经查清楚了,就是个意外。”

    “这或许就是犬子和令媛的缘分,待我们夫妻回府,就准备聘礼登门求亲,择吉日让他们完婚。”

    吏部尚书态度谦和。

    王爷实在不好意思,养出这么恬不知耻的女儿,没得嫁过去祸害人家。

    吏部尚书替镇北王府留着颜面,这份人情他记下了。

    吏部尚书和夫人告辞,带着朱三少爷回府。

    朱三少爷都不敢看王爷,怕被王爷打死。

    等他们一走,王爷冷道,“回府!”

    王爷大步流星的离开。

    丫鬟小厮都望着王妈妈,“这些尼姑把王妃的叮嘱不当回事,帮着大姑娘,就这么算了?”

    王妈妈看师太的眼神不善。

    但既然当作意外处置了,要处置师太,这事就瞒不住了。

    王妈妈也走了。

    师太跪在地上,后背沁了一层冷汗,双腿发软,根本起不来。

    还是小尼姑过来扶她,庆幸道,“幸亏吏部尚书没追究到底,给镇北王府留着脸面,不然咱们今儿可真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师太苦笑一声,“你以为吏部尚书府就是好人?”

    小尼姑望着师太,恍惚想起来师太好像提醒过吏部尚书夫人。

    慈云庵香火鼎盛,不少老夫人都喜欢来慈云庵上香。

    十天前,吏部尚书老夫人来慈云庵上香,朱三少爷陪同左右。

    朱三少爷在凉亭看风景,顾锦瑜走过去,因为崴脚,被朱三少爷扶了一把。

    朱三少爷家世一般,模样一般,才学也一般。

    可就这么一个什么都一般的人却是顾锦瑜能遇到最好的了。

    今时不同往日,她只能退而求其次。

    朱三少爷为人还算正直,不用手段,顾锦瑜难以如愿。

    她找师太帮忙,师太不肯。

    顾锦瑜拿钱开路,把头饰也送了出去,师太才勉强答应帮忙一回,至于能不能成,就全看她自己的造化。

    师太答应帮顾锦瑜,但头饰已经到她手里了,就算不成也不会还回去,事情闹大,丢脸的是顾锦瑜。

    师太想吃两头,前几日,吏部尚书夫人来慈云庵,师太就委婉的提醒了她一句,说小尼姑无意间听到镇北王府大姑娘仰慕贵府三少爷,身边的丫鬟心思不好……

    顾锦瑜再不受宠,师太也不敢败坏镇北王府的名声,尽量说的很委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