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姐咸鱼后我被迫上位了-第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相信刘掌柜说这个也不是靠着十两月钱,他有家室,肯定想要更多。
燕明荞觉得,该给分成,燕明玉也同意,就是不知道这个分成定多少合适。
燕明荞道:“太多肯定是不成的,不然涨到头了,以后做得更好了,涨得就不痛快。”
开始少些,再加上每月月钱,两三年涨一次最好不过。
可以先让刘掌柜带学徒,到时候他去新铺子,直接给新铺子的分成。
燕明玉认同妹妹的说法,新铺子经营得好,刘掌柜得的就多,她现在就是黑心的资本家,也没觉得良心痛。
燕明玉道:“这些事你理一理,写出来,咱们给母亲看看,若母亲觉得合适,月初就这样和刘掌柜说。”
有不妥当之处的话,慢慢改就好了,谁都不怕在沈氏面前丢人。
两人又去春饼铺子吃了顿烤鸭,在马车里说了一路,这就回国公府了。两人声音倒是不大,不过在车外守着的林香流露也能听见一些话。
虽然银子跟她们没关系,但听着就很爽快过瘾。
燕明荞说先买一个带温泉的庄子,等以后有钱了再买一个离镇北侯府的宅院!
燕明玉说多买几个铺面,以后可以买个成衣店,就不让府里绣娘做衣裳,换季之后让他们做好,送到国公府来,她坐着挑。
燕明荞震惊道:“二姐姐,还能这样?”
燕明玉点了点头,“当然行呀,以后还要天南地北五湖四海的厨子都请过来,一天一个……不一顿一个菜系换着吃。”
燕明荞觉得这么吃可能会拉肚子,但是还是对燕明玉描述的场景心生向往。
那该有多好呀。
这也太有钱了,有钱的富商就这样过日子的吗。
姐妹俩做着赚了钱的美梦,到了国公府,梦醒了。
燕明荞脸红扑扑的,下车后先回正院,先把刚在马车上说的先写下来。第一遍有两处勾抹的痕迹,她又换了张纸誊抄一边,打算明儿晚上一块儿和二姐姐给母亲看。
期间若是想到别的了,再补。
两人头一回开分店,若是还不错的话,可以先给烤肉铺子开一个,这样有了经验,开铺子也容易些。入秋之后,那些嫌热的人估计又回去吃烤肉了。
燕明荞心里记挂着这事,盼着明儿早点和母亲说。
第二天一早,李嬷嬷抱着厚实些的秋衣过来,也就比夏衣厚一点,再冷的话得再换厚些的。
燕明荞换了新衣裳,白日好好上了课,和傅先生探讨文章,跟着先生抚琴、画画。
她在这两样功课上天资一般,抚琴只求平心静气,画画大约是下的功夫深,再加上先生知道她是国公府的姑娘,所以得到过几回夸赞。
不过燕明荞自己知道,远没有读书那般得心应手。
读书就像……还拿吃枣糕举例子的话,读书就是枣糕长了腿,自己往她嘴里跑。
就是真吃的话还得手拿着吃呢,可见读书有多么容易了。
上了一日的课,燕明荞肚子有些饿,到正院时看流露在外面,她就知道二姐姐来了。
还有饭菜香,燕明荞深吸一口气闻了闻,暂且还闻不出是什么菜,但很香,让人忍不住往里面跑。
她进回屋拿了写好的纸张,然后把丫鬟留在屋外,自己走了进去。
燕明荞如今进屋,根本不用通传。
屋里沈氏和燕明玉在,没想到燕国公也在。燕明荞很快回过神来,福身给三人请了安。
沈氏朝她招招手,“上课累不累,饿了吧,宁湘传饭。”
燕明荞摇了摇头,在父亲面前她不太想说累和饿,便道:“还好。”
很快,丫鬟进来几个,饭菜就端了上来,摆了一桌。
燕国公今日就是想过来陪女儿们用饭,他道:“快坐下吃饭吧。”
正院的晚饭素来清淡,但看着也不过是少油,鱼肉什么的都有。
有一道玉米羹,还有清蒸鲈鱼,粥品有四样,咸甜口的都有,主食是葱油饼、锅贴煎饺和生煎包。
生煎包是燕明玉要求的,本来燕国公府的厨娘不会做这个,燕明玉说了这是生包子给煎出来的,而不是蒸出来的。
最下面有一层硬硬的脆壳,上面一层芝麻粒和细葱花,比蒸着吃好吃多了。
燕国公动了筷子,燕明荞才动筷子吃饭。
沈氏给她夹了一块锅贴,然后笑着道:“明玉说你要和母亲说开分店的事,说来让母亲听听。”
燕明荞也不管燕国公在不在,一五一十把两人的计划说了,连中秋的盈利也没落下。母亲让她说,就肯定能说。
燕国公是不知柴米油盐贵的人,他想拿银子,直接去账房拿,帐房先生会记下来,每月拿一千两到三千两。燕国公其实有自己的私库,不过都是些摆饰字画,铺子庄子少,自己私库的钱花光了,就去账房。
这些银子,有时给孟小娘,上个月给了苏巧慧五百两,也是这上面钱。
光一个月就是一万两,燕国公不知道公中铺子有这么赚钱吗。
那一瞬间,他甚至起了把玉芳斋收回来的念头。
不妥不妥。
母亲给两个孩子的,他再要回来,那成什么了。
传出去多不像话,燕国公最好面子,怎么可能干这种事。
燕明荞口齿清晰,说的都是昨儿晚上写的,甚是有条理,沈氏听完,对两个女儿说道:“可以开分店,你们手里若有余钱,不必非要开一个,看生意好再开一个。”
为何不能开两个三个呢。
燕明荞又惊到了,还能一下子开两个?
沈氏慢条斯理道:“若是买铺面的话,只能开一个了,但要是租,几个都行,重要把掌柜的、点心师傅们安排好,不能铺子有了,人不够。也得考虑铺子间的间隔,能有多少人去买。玉芳斋的点心可不便宜呢,你要是找一个小地方,那可不好卖。”
她只能提点一二,姐妹俩的铺子,她管太多反而不好。
这种事上,燕国公插不上嘴,他也不懂,但还是忍不住说了两句,“要脚踏实地,不能好高骛远,别觉得赚了钱就了不得。”
燕明玉笑了笑,“嗯,说的是。”
沈氏吃了口菜,笑着道:“放手去做吧,别有太多顾虑。你们是国公府的姑娘,生来就比别人有的东西多,能赔得起就行,多多积累经验。听你们说刘掌柜经验丰富,多跟他学学,别什么都放手,不然以后再有这种事,难不成把刘掌柜从点心铺子调到别处去,那不是胡来吗。”
燕明荞觉得母亲说的很有道理,的确不能当撒手掌柜。
她们的确是一帆风顺,就算开分店没做好,也不用气馁。
燕明荞冲沈氏笑了笑,“母亲说的是。”
燕国公这回真觉得自己插不上话了,他心里憋闷的慌,吃过饭去了孟小娘那儿。
在孟小娘那儿,燕国公才觉得对劲了,心里舒坦了不少。
跟沈氏说过之后,事就好办了,燕明玉不用上课,每日抽出一个时辰来出门选人,选好之后签好卖身契,直接送去玉芳斋学做点心。
然后刘掌柜选了三个伶俐点会认字的,跟着学管账。
铺子地段就等燕明荞放假再去看,刘掌柜看这意思,是要开新铺子不假。
时间很快就到了八月底,燕明荞又放假了,沈氏看她辛苦,让她第二天早上多睡一会儿,不必跟着请安了。
于是,第二天一早,请安的少了两个人。
燕明月难得关心一次,“母亲,二姐和五妹妹怎么没来?”
沈氏咳了一声,“你五妹上课累得慌,就让她歇一日。我想了想,你们以后逢一逢五来请安就行了。”
沈氏其实也不是特别想见燕国公的妾室和庶出子女们。
第51章 桂榜
以前沈氏是比较在意这些; 做正室的,须得给下面人立规矩,不然长久不管就无法无天了。
晚上不用过来; 但早上卯时三刻,都得过来请安,年纪大的自己过来,年纪小的由嬷嬷抱着。
有事要告假。
晨昏定省是规矩,但说实话过来也就请个安; 沈氏和他们说两句话。
除了让妾室们听话点; 没什么别的用。
沈氏不需要和她们联络感情; 没必要日日见; 她如今管着铺子; 还有府里大大小小的事要操心; 她已经不再年轻了。
沈氏照镜子; 能看见藏着的银发和眼角的皱纹; 她没有燕珍看起来年轻; 比之十几二十岁的时候; 当真是老了。
她其实没必要这么早起来; 有时看明玉还回去睡一觉,沈氏觉得; 她也该看看学学。
都说这样不好,可她看明玉气色越来越好; 脸色红润; 眼睛明亮,明显是身子好了许多。
她落了回水; 能养成这样很不错了。
但沈氏觉得; 自己再这么下去; 以后估计会落一身毛病,她还想看着明荞成亲生子呢。
不看这些妾室和庶出子女,她心里也能好受些。
下头一众人听了,觉得有些诧异,怎么突然就不请安了
这自然是好事,不请安能省不少事,不用那么早就起来,尤其冬天的时候,走过来也冷得很呢。
就是……不过来请安,是不是不太好。
传到公爷老夫人那儿,会不会觉得她们不重规矩,以下犯上呢。
几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郑小娘开口道:“夫人,晨昏定省是规矩,不过您说不请安,我们自然是听您的。”
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在燕国公府肯定以沈氏的心意为重。
虞小娘跟着道:“夫人,那我们就逢一逢五过来请安。”
沈氏点了点头,“平日里若受了委屈,我自会为你们主持公道。对了,明月,铺子上的事不懂就多问。”
自从沈氏去了一趟之后,燕明月的铺子利润还可以,现在每月有三四十两的进项,她知感恩,态度乖巧恭敬,“多谢母亲。”
沈氏看向许秀心和苏巧慧,道:“你们进府有一段日子了,可还习惯?”
苏巧慧笑了笑,口音依旧是南方的口音,说起话来带着一股子软意,“回夫人的话,习惯着呢,每日吃得好睡得好,前几日还吃到了家乡菜。妾身承蒙夫人关照,更是要竭尽心力地照顾公爷。”
沈氏点了点头,见孟小娘脸色不愉,大约是想大厨房是盛京当地的厨子,什么时候学会做江南菜了。燕国公不着调的时候,什么事都办的出来,高兴的时候让厨子做几道江南菜哄小妾高兴,
沈氏笑道:“习惯就好,秀心呢。”
许秀心站起来回话,“一切都好,多亏了夫人照顾。”
这样看着许秀心气质清冷些,而苏巧慧,是真的有点像孟小娘。
沈氏道:“快坐下吧,你们在国公府,要管束好自己院子里的下人,有什么事,向我禀告。明月你们要勤于学业,下月初一四公子和五公子启蒙,要知上进,也要顾着身子,别做出本末倒置的事来。”
下面一众人低头应是,齐声道:“谨记夫人教诲。”
沈氏没别的事了,问下头人可有事,众人皆说无事。她挥了挥手,这便散了。
众人回了各自的院子,孟小娘领着燕明芸,身后跟着燕明月,再后头是丫鬟和嬷嬷。
不用请安了,自然是高兴事儿,孟小娘觉得,怕是夫人心疼二姑娘和五姑娘,省着别人议论,所以顺势就不请安了。
看,都想着不用请安了,谁还管五姑娘没来的事儿。
以后倒是可以多睡一会儿了,管夫人怎么想的,反正她是得了便宜了。
而且隔五日请一次安,不在夫人眼皮子底下,做什么事都方便得很。
苏巧慧这个狐狸精,还显摆吃的了江南菜,眼皮子浅的东西,一点好处就出来显摆,见识短浅。
燕明月一直低着头走路,她心里有点不安,是不是她又做错什么了,母亲才不让她们请安了,她其实挺想来请安的,不请了,反倒不得劲了。
母亲估计是不想日日见她们,所以才不让请安了,本来就不常见,如今见不到,更想不起来了。
燕明月上午要去铺子看看,孟小娘低着头说苏小娘的坏话,这些话听得她耳朵都起茧子了,“小娘,你别说了,我先回院子了,一会儿该出门了。”
孟小娘跺了跺脚,这孩子,真是跟她离心了。
“明芸呐,你可不能学你姐姐。”
*
燕明荞比平日多睡了半个多时辰,醒的时候瞥见暖融融的日光,透过窗户的棱花框和糊着的窗纸照了进来,撒在了她床边的帷幔上。
一片一片的,像羽毛一样轻,让燕明荞不想起来。
她以为睡不了这么久的,卯时那会儿还醒了一次,见天还未大亮,就又睡着了。
外面有鸟叫,叽叽喳喳的,却不觉得吵人,燕明荞想,她竟然能睡这么久。
前阵子天热,夜里有时被热醒,现在凉快了,盖上一层薄被,就能暖暖和和睡到天亮。
燕明荞又从床上滚了两圈,才喊李嬷嬷,开始梳洗梳头。
今日要去庄子看看,秋收已经过了,她得看看有多少粮食,顺便看看银粟。
燕明荞这次要穿骑装去,所以今天就不梳花苞头了,梳了一个简单的单髻,上头簪了根银钗,还簪了一朵绒花,耳饰换成了不耷拉的小金珠。骑装简单大方,是和天色一样的淡蓝色,燕明荞欢喜的很,今日可以在庄子里吃猪肉粉条和小鸡炖蘑菇了!
玉芳斋今日明日都不去,得等月初的时候,刘掌柜理好账过后。
尽管沈氏说了不用请安,燕明荞还是去正屋说了声,“母亲我去庄子啦!”
沈氏冲燕明荞招招手,“用过饭了吗?”
燕明荞连连点头,“用了!”
沈氏:“那去吧。”
燕明荞刚想跑,但犹豫了下,她看了沈氏一会儿,拉了拉沈氏的袖子道:“母亲要不要一起去,那儿的猪肉粉条可好吃了,还能去小池塘捞鱼!”
庄子有个很小的池塘,若是去的话能好好玩。
沈氏想,明儿下头人不用请安,府上也没什么事,今日出去一趟正好,她笑着道:“那母亲和你一块儿去。”
燕明荞在心里蹦了两下,“我再去问问二姐姐。”
燕明玉拒绝了妹妹,她这会儿还在床上,大好秋光,出门做什么。
还是躺着的比较舒服,这几日她回回去人牙子那儿,出门已经够多了,妹妹和母亲去吧,她就不去了。
于是,燕明荞就跟着沈氏坐上马车出府,有母亲在,路上的时间也不觉得难熬。
只是今日出门晚,到庄子的时辰也晚了,已经巳时末了。
李庄户没想到东家这会儿来,赶紧让儿子去杀鸡杀鸭换猪肉,妻子给锅灶烧的旺旺的,开始做自己的拿手菜。
他的女儿从田地里掰了两个还嫩一点苞米,就留了最里面的几层青色的皮,等灶火小的时候给玉米塞进去,灶膛烤玉米,最好吃了。
沈氏领着燕明荞去地里看了看,收了秋,地里对着成捆成捆的麦秆,有庄户的孩子再地里拎着篮子捡麦穗,看样子跟燕明荞差不多大。
李庄户在一旁解释道:“地里落下的麦穗捡起来,烤着吃也香得很呢。今年收成不错,比去年成些,现在称着亩产有三百八十多斤,不过还没干透,等干透了差不多有三百六十斤。”
在越朝,这算高的了。
概因沈氏也过来了,李庄户的态度越发地恭敬,对着这个衣着华美的夫人,一直微微躬着腰。
沈氏来一趟,比十个燕明荞都有用。
沈氏说了句不错,她低头看了看女儿,燕明荞眼里放光,似乎也想过去玩玩,“也去捡吧,再捡些鸡蛋带回去。”
燕明荞高高兴兴地就去了。
沈氏对李庄户说道:“明荞年纪小,这些日子有劳你费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