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姐咸鱼后我被迫上位了-第1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你心里什么都能放一放,你做错事,受苦的是我,在庄子里待了五年的是小娘,如今,死的还是小娘。燕明泽,为什么死的不是你?”燕明月深吸一口气,“你我姐弟情谊五年前就断了,日后不必再叫我姐姐,你的亲事和我无关,大喜之日我不会去的。我也祝你能扶摇直上,日后发达显赫。”
燕明泽看着燕明月越过自己,又看她上了马车。
他心想,他是真的没有想到小娘会自尽。但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心里也是真的松了口气。母亲说他生母病逝,如今不过是坐实了而已。
可他心里的难过也没作假,十几年的母子情分,说断就断了。
不过,燕明泽也不敢深想。他从萧阳回来的这些年,去黄府有七八次,次次带着点心,可来庄子不过三次而已。他不是不知道孟小娘想见他,孰轻孰重,在他心里早就分明了。
燕明泽请了两日假,把孟小娘的丧事处理好才回书院,他甚至都等不到孟小娘头七过了,因为出来太久,黄家兴许会疑心。
议亲的关键时刻,燕明泽不想再出乱子。
府上其他人都不知道他回来了,而当时婆子去书院喊人。也只有先生以及同窗的几人知道。
沈元景和燕明泽是同屋,自然也知道。但他记得请假的时候说的是燕国公夫人有恙,他想不通的是,那日放学,他看见燕明烨了,为何放着燕明烨这个嫡子不喊,为何喊一个庶子。
沈元景早先和燕明泽住在一个屋子里,的确是为了盯着他,他一直觉得燕明泽嫉妒心重,心眼极小,盯着他是为了回报燕国公府一二。
一开始,燕明泽的确是心惊胆战,好几夜都睡不好,以至于会试落榜。
后来他就和燕明烨回府住了,如今临近秋闱,燕明烨又回书院住了,燕明泽自然也回来了。
不得不说,燕明泽心性极佳,这样也能听课读书,下课还能和先生请教问题。
回书院后,还有一群同窗围着他问,和别人关系也不错。
燕明泽解释道:“一些小事而已,多谢大家关心。对了,这两日先生都讲了什么?可否借我看看笔记?”
有人把笔记递了过去,燕明泽道了声谢。
等到晚上回屋,燕明泽就点着蜡烛,动静极小地温书,他依旧很怕沈元景,怕他报复,更怕他为难。
任何小心思和手段,在绝对的权势之下,都显得可笑和无用。
尽管燕明泽还在遗憾当初摔下山崖的不是沈元景,没把他直接摔死在那一了百了。不过有时候他也会庆幸,还好不是,那个地方摔不死人,不然如今沈元景定会报复当初算计之仇。
只要明年会试考中,他就能离开这个地方了。
*
四月上旬下了几场雨,燕明荞不好出门,就在家里看书理账,日子还算惬意。
她偶尔会去二嫂那儿吃饭,毕竟二哥最近都在书院住,要准备会试,嫂子这边多个人也有伴,不过大多数时间燕明荞都是在正院吃的。
今日她还收到了祖母的信,一封给母亲,一封给她的。
燕明荞的那封她拿回来了,洗干净手,点上香之后才把信打开。
祖母说自己身体很好,让她不用惦念。在萧阳有燕明栩兄弟姐妹陪着,也很有意思。信中问了问燕明荞何时去萧阳小住,马上就夏日了,天气炎热,可以去萧阳避暑,等入冬了再回来。
燕明荞找来信纸回信。
——见字如晤,展信舒颜
她今年就不去萧阳了,去年才待了几个月,她今年想多在家中陪陪母亲。
信中写了燕国公府的一些事儿,又写了她现在每日都会读书看账本,家中一切都好啊,望祖母勿念。
父亲没有写信,不过信中燕明荞也问了两句,她是做女儿的,该尽孝道,本是家信,啰啰嗦嗦不知不觉间就写了一大堆,好几页纸。
燕明荞的几个堂兄今年年初也都成婚了,不过路途遥远,只送了礼,人没到。父亲和二叔在为祖父守孝,到明年秋日,父亲才能从萧阳回来。
到时三哥哥也成亲了,四姐姐嫁人,她就是家中年纪最大的了,时间过得可真快。
等十二这日雨停了,天放晴,阳光明媚,屋外都是湿润的泥土气息。
院子的月季花开了不少,有的花头还带着雨珠。
沈氏见燕明荞在家里待了十几日,催着她出去转转,光在家中,人都憋坏了。
燕明荞想,别人家的母亲,多是盼着子女在家,祖母还想她去萧阳呢,怎么到母亲这,光是推着她往外走了。不过,母亲也是怕她老在家待着,不和姐妹们出去玩,把脑袋憋坏了。
所以燕明荞就奉命出门了,她在几家帖子里挑了挑,又差人问了问顾绵最近要干什么,得知也想出门玩之后,两人都打算去赴嘉元郡主后日办的登高宴。
去城北玉峰山爬山,同去的人应该不少,听说还有不少松山书院的公子,他们要去山上登高作赋,可以同观。
在越朝,男女之防并不大,像花朝节、七夕、中秋……男女能两人同游出行,而平日里,一群人一道也是可以的。
更有男女一块儿对诗、作飞花令,在盛京有才学的女子也不少,也能玩到一块儿去。
光看着也挺诗情画意的。
陈嘉元是觉得看着那些男子诵诗作赋,觉得赏心悦目。而燕明荞和顾绵则是因为人多热闹,两个人出去玩哪儿有一堆人有意思。
多认识些人也是好的。
两人年纪轻,对爬山倒也不畏惧,以前只去过普陀山,正好看看别处山峰的风景。
燕明荞和顾绵约好了,回帖子的时候陈嘉元身边的丫鬟还道,可以带些吃的,到时候爬山,一时半会儿不会下山。
这么多人一块儿去爬山,世家公子肯定不带小厮,她们也不好带丫鬟,不然乌泱泱一大片,肯定扫兴。
那就让丫鬟们在山下等着,燕明荞自己背着吃的上山。
她觉得,她这么大人,平日里吃得也多,也常出门走动,不是柔柔弱弱的小娘子,她还背不动一袋子吃的吗。
到时候分一分,她也不剩多少了。
燕明荞吩咐小厨房做了一些饭团儿、肉干,顾绵那边应该会带果干儿,她就不带了。
她又让雪酥去玉芳斋拿了些好吃的点心、饼干、咸口面包,用油纸包着,放一块也不少呢。
燕明荞吩咐丫鬟道:“用竹筒装些果茶,拿点干果,山上不好扔东西,都剥仁好了。”
雪酥怕自家姑娘背这些上山背不动,“姑娘,这是不是多了些。”
上山去,中午怕是都不能回来吃饭,这些东西燕明荞还怕够呢。不过再想想嘉元郡主办宴会,她也不好喧宾夺主,还是让雪酥减了些。
“点心带四块,饭团一个就行了,多放点肉,不占地方的肉干带上,还有果仁,装小盒子里。就用二姐姐送我的那个背包装,明儿你和晴风跟我出门,也带些吃的,别光在山下等着。”
平日里,丫鬟们跟着出门,若燕明荞在酒楼吃,她们便在一旁的小饭馆儿里随便对付些,赶在主子吃完前吃完就行。
若是只出门半日,就会等回燕国公府再吃饭,小厨房会给他们留饭。
荞安轩的丫鬟和别处的还不一样,林香林枣得脸,拿的银子多,也会给她们这些不常出门的丫鬟带吃食。
跟着出门一日,不干活,就在山下转悠,也是极其不错的。
十四日晨起,燕明荞先去太傅府接人,然后才前往玉峰山。
玉峰山在城北十里亭旁边,燕明荞去萧阳时还路过过,远看苍峦叠翠,看着山高其实并不陡峭,亦有修的石阶路,顺着台阶往上走,到半山腰、山顶都有凉亭,可供人休息歇脚。
和普陀山不一样的是,玉峰山在山脚就能看见流水,隔着很远都能听见叮咚作响。
和玉峰山一样有名的是山上的泉水,像赵芸安喜欢泡茶,用便是玉峰山的泉水。当初芳菲宴,燕明荞弄来两桶山泉水,也是玉峰山的,不过就从山脚打了两桶。有人说玉峰山山顶的水比山脚处的更好喝,到底是真是假,燕明荞也不知道。
这一带因玉峰山、玉峰水出名,旁边还有一些小饭馆,就用山泉水做豆腐、做饭,还颇有名气呢。更有以挑水为生的人,从山顶挑一桶水下来,专供哪家泡茶喝,毕竟山高,这一桶水也要不少钱呢,这也是为何山上没有寺庙,却有修建好的石板路。
这些燕明荞以前不知道,是到这儿之后赵芸安说的。
赵芸安是跟陈嘉元一块儿来的,她来过玉峰山几次。陈嘉元一听觉得不错,就把宴会之处选在了这里。
燕明荞心道,原来还有这样的事,这山看起来都不太一样了。
现在看着更像一座金山,难怪都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普陀山附近住的人就做小生意,来山上进香的人多,也能赚到钱。
同来的还有周家、夏家小娘子,另有几人燕明荞不太熟,她还看见林毓婉了,但没见黄芷心。
本来燕明荞是打算给黄家姐姐写个帖子,问问她这次去不去,要是去的话,可以一道儿过来。
不过母亲说再和黄家见面要等这个月月底,两家都在考量斟酌,燕国公府不宜太上赶着,燕明荞就没邀。
没想到黄芷心竟然没过来。
嘉元郡主见人齐了,说道:“他们估计还在路上,不知什么时候过来,咱们慢慢上山。这玉峰山还是比普陀山险峻一些,大家沿着石阶走,别走错了。都看着点身边的人,芸安明荞,走了。”
小娘子这边有九人,丫鬟们留在山脚下,每个人都带了些东西,估计也是头一回这样,看着都跃跃欲试,不会想着光爬山,那多没意思。
燕明荞背着书袋,抬脚迈上玉峰山,石阶是青黄色的,两边没有围栏,但是草木繁盛。她在这儿就能听见泉水的响声,向左看,山间湿漉漉的,有细微的流水淌过,再看另一边,泉水欢畅。
燕明荞笑了笑,这边景色是不错,再仰头向上,云雾缭绕,这刚下过雨,哪怕太阳大,也觉得湿润。
她不由想起那句诗,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
得以见此景,便不白来一趟。
众人一边走一边说话,虽然爬山累人,但也乐在其中。
顾绵觉得累,但更觉得来这一趟值,不为上香,单为爬山,她道:“读再多的诗也无用,真正见了山才知道。这晨起应是下过雾,且看云犹在,难怪能画出东南四五峰。”
顾绵是太傅府的女儿,别看平日吃吃喝喝一样不耽误,但功课从没拉下过。
林毓婉看了顾绵一眼,道:“的确,今日云景好,水绿秋山明。”
就顾绵会背诗吗,她就是不想看顾绵出风头而已。
顾绵看了她一眼,皮笑肉不笑道:“好诗好诗。”
她拉着燕明荞往上走,“明荞咱们快点。”
林毓婉看顾绵生气她就高兴,不过她今日也不是为了顾绵而来,嘉元郡主办这次宴会,说是还有松山书院的学子,来登山作赋,所以她才来的。
她觉得,这样的场合,燕三公子应该会来。
等众人爬到半山腰,嘉元郡主实在爬不动了,就在凉亭这边歇歇脚,顺便等他们过来。
燕明荞也累得不行,她还带了这么多东西,这些人里,就她背的包最大,所以她最累,恨不得快点在凉亭里吃一部分,这样上山就不用那么累了。
她让顾绵先吃她的,又把点心分了分,换了果干、小圆子、金丝肉饼。
金丝肉饼是嘉元郡主带来的,燕明荞从没吃过,金黄金黄的,上面呢全是细丝,不用咬,摸一下都知道很酥脆了,油纸上只洇了一些油,看上去很好吃。
圆圆一个,还没巴掌大,燕明荞觉得这个最好吃,决定就先吃它了,她咬了一口,酥脆的饼渣连着饱满的肉馅儿,还是牛肉的。
在越朝牛肉难得,吃着调味咸香,里面葱姜放得少,估计是怕味道大,燕明荞还吃出胡椒的香气了。
虽然是凉的,但极其好吃。
金丝饼和小点心,一口一样,这样吃着,等饼吃完,燕明荞把油纸折起来放好,然后用帕子擦了擦嘴。
转头的时候,发现不远处,凉亭下站着一堆人,身着蓝衣,都是世家公子。
皆是站在下面,不敢多视,见她们看过来,不过拱了拱手。
沈元景站在众人中间,抬头看去,一眼看见了燕明荞,比之以前,长高长大了不少,眼神清亮,看了这边一眼就避开了。
来这儿的多是不用担心秋闱的,燕明泽就在其中,他想出来散散心,况且,虽然要议亲,可也不是一日能办成的事。
出来转转,登高作赋,更是为了交流功课。
燕明泽也见到燕明荞了,但心里没太大感受,沈元景在这儿,他能做什么。
第98章 投怀
在盛京; 尤其是松山书院的学生,少有像话本子里写的那样的浪荡不堪的,成天无所事事; 就是玩闹,还会出言调戏别家小娘子,这样的极少。
家世良好,哪怕宠爱,但也会严加管教。
而且书院教书; 不仅教读书; 也会涉及六艺; 先生更会教学生为人处世的道理。
再加上人以群分; 那些人; 根本不会一道来。
所以石阶上的这些学生只拱了拱手; 就迅速把目光移开; 端的是温和有礼。
来的学生总共九人; 虽然看着是以沈元景为中心; 可明面上; 却是安定侯府的三公子邀约的。
安定侯府和长公主府还有亲戚关系; 他和嘉元郡主两人是堂兄妹,陈嘉元想出门转转; 陈三公子就叫上了同窗好友来凑数。
只不过,他虽然为侯府公子; 可上头还有两位兄长; 身份不够格。而小娘子那边只有嘉元郡主在,堂妹听着亲; 但平日相处不多; 他也不好上赶着攀亲戚; 所以就想法子叫上了沈元景。
沈元景尚未回安王府,陈三正愁没机会打好关系。
本来沈元景没有立刻就答应,但后来问了同去的都有谁,就点头了。
陈三觉得沈元景还挺好相处的,没大架子,估计也和从前的经历有关,在他看来,沈元景可不比好名声的前世子差。再说了,他们没少拿安王府的好处,这天潢贵胄,比有些世家公子还要平易近人。
去的人有燕明泽,沈元景就点头了,他的确是为了燕明泽而来。
他觉得燕明泽这阵子不太对劲,所以想过来看看,况且他已经考中会试,只要他想,随时可以入朝为官。便是在书院,也不用发愁什么秋闱,更不用再考一次。跟过来看看,权当散心,没什么不好。
只是,他没想到在这儿会遇见燕明荞。
他跟着傅仲宴读了大半年的书,和燕明荞以同窗的身份相处,尽管平日不说话,可燕明荞聪慧,发现过他的秘密,给他送过书,尽管当时他寄人篱下,尽管知道这些,但燕明荞没和别人说过,更没欺负过他。
在他心里,燕明荞和燕明月她们是不同的。
她从从前的那么高一点儿,长成这般,见这么多人会小心地看,变得知书达理,娴静明媚。这么多贵女,沈元景第一个看见的就是她。
但他看过就把目光移开了,因为他的婚事,会有安王做主,安王妃定然也会插手,选些娘家的外甥女来。
就算沈元景有心周旋,不会任人摆布,可也是一堆麻烦事。
所以,对他来说,就算心有好感,也没必要强求。
他身上一堆麻烦事,自顾尚且不暇,若是将燕明荞卷进这些是非中,那就不是报恩了,而是恩将仇报。
沈元景为燕明泽而来,燕明泽一开始没想到和沈元景会来这样的地方,毕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