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代文里吃瓜-第1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他人不知道真相,苏卫清却是知道的。
所以他最近正在和系统扯皮:“你真不能绑定小楼么?我发誓以后我会主动学习,我是真不需要你了。”
【不能。】
系统冷酷的电子音再一次打破苏卫清的幻想。
苏卫清捂着脑袋整个人都颓然了,但又心疼自家闺女,他闺女热爱学习有什么错,他这个当爸爸的在哪不是睡?怎么能因为这小小的困难就退缩呢?
为人父母,就该为儿女考虑啊!
可是……
他已经很久没看见自家媳妇儿了。
苏卫清想到黎善心就跟着抽痛一下,也不知道善善有没有照顾好自己。
【容我提醒你一句,黎善同志是去给赤脚大夫做培训去了,这是每年都有的,所以这段时间才没过来陪你。】所以说,根本不是因为苏卫清住研究所里!
只是单纯的黎善没空而已。
苏卫清又长叹一口气:“说起来,我们都两年没回家了,总要回去的呀。”
他们自从来上大学,只有第一年的暑假和寒假回去过,后来苏小楼就被研究所选中参加项目了,他们当父母的,总不能丢下孩子自己回家过年,更别说,苏小楼对系统十分依赖,每天晚上都必须要进入空间学习的。
入了八十年代后,国家允许自由贸易,也开始跟国际接轨,但是国外对知识的垄断依旧严格,苏小楼属于怀里抱着金砖,别人却看不见,她没办法解释清楚那些知识的来源,只能自己拼命学,等学会了,融会贯通了,应用到现实了,她再以自己的名义将这些成果给发布出来。
苏小楼虽然是个小孩,但在系统的教育下,已经有了如今社会主流的爱国心。
如今正信心满满地努力让华国在世界强国森林里独占鳌头呢。
对此,黎善就有些无语了,她劝系统:“咱现在是学习系统对么?就别像以前养崽的时候那样教育了吧。”
系统十分自信:【你要信本统!】
当初它能将那么多任务对象养的根正苗红,奋发图强,最后功成名就,就说明它的经验是有用的,手段是完美的,如今的苏小楼必然也会像以前的任务对象一样成功。
可黎善看着心疼啊:“那可是我亲闺女,你这样逼她,她还有童年么?”
比起一个成功优秀的小孩,黎善更希望苏小楼能快乐。
【可是她很快乐啊。】系统满是疑惑地说到,明明苏小楼学习的时候很快乐啊,他一直监测着苏小楼的情绪,一旦有厌学的情绪,它肯定会让她玩耍的呀,它只是个系统,又不是恶毒的资本家。
系统很奇怪:【为什么你们都觉得学习是一件痛苦的事?】
黎善:“……”
这怎么说呢?
这大约是潜意识吧。
无论哪个世界,似乎学业对学子来说,总是繁重不堪的,只能说,做了那么多世界的任务,她已经看过太多孩子满脸麻木痛苦的学习了。
不过她自己倒是还好,每天学到新知识,心情还是很好的,并没有觉得学习很痛苦。
【学习明明是一件快乐的事,小楼也很快乐。】
【不要用大人的想法限制孩子啊……】
系统的话振聋发聩,黎善都有些怀疑自己是不是有点管太多了,明明闺女自己还没抱怨现在的生活呢,她这个当妈的反倒先开始不满了,这跟那些拖后腿的极品妈妈有啥区别。
黎善陷入了深深的自我反省。
也就是这时候,苏卫清回来了。
如今苏卫清已经升入大四,成功留校当了助教,顺便读了汉语言文学的研究生,他情况比较特殊,既属于在职研究生,也属于全职研究生,因为带他的导师就是京华大学本校的。
一旦考上研究生了,他就要升职为老师,然后为了评职称努力了。
“你怎么了?瞧着有点不大高兴。”
苏卫清一进门就看见黎善耷拉着脑袋,性质好像不大高,不由调笑道:“难不成你不想回去?”
“你这是什么话,我肯定要回去的。”
黎善一听这话,立刻抬起头来:“我们都两年没回去了,爸妈想小楼都想成什么样了?还有我姥爷,年纪那么大了,也不知道现在身体怎么样了,我想回去看看他。”
提起张儒东,黎善的眼圈就开始发热。
张儒东上辈子死的早,这辈子多活了几年,虽说电话里说话的声音依旧中气十足,但到底年纪大了,黎善真的怕有什么意外,她来不及见到最后一面。
子欲养而亲不待。
她不想最后再给自己留遗憾。
“那咱们今年就回去,正好我们俩的学校都放假,小楼那边我昨天问过了,过年会给半个月的假期,咱们只要带着齐颂回去就行。”
齐颂是苏小楼的警卫员,负责保护苏小楼,年纪不大,才十八岁,但武力值很高,长得人高马大的。
“真的能回去?”
黎善眼睛都亮了,天知道她多想回去。
“肯定能,对了,刚刚我不是去接电话了么?”
黎善愣了一下:“怎么?谁的电话?”
“二哥的,他说今年过年也回来过年,今年搞不好是个团圆年呢。”
“那咱回去住哪儿啊。”
黎善先是高兴,随即又愁了起来,大家伙儿都回来是好事,但他们当初在药厂的房子现在已经置换给了苏卫海,苏卫洋一家又要回来,下面三个小子又长大了,苏小楼是家里唯一一个女孩,总不好跟几个哥哥再挤一个屋,更别说,还多了个齐颂。
回去简单,但落脚难啊。
“要不咱们住我姥爷那去?”黎善提议。
西园的小院向来只有老两口住,他们俩也倔强,只要不是不能动的地步,都不愿意跟小一辈住到一块,尤其邬玉年,她只愿意跟张红梅住一块,其他的孩子她虽然也带了,但到底没有张红梅那样的母女情。
可张红梅则跟着晏安国住在公安局的家属楼,而且是三楼。
就算两口子愿意让邬玉年住过来,她也爬不动了。
“不用,咱们去看看他们就行,要是住过去就打扰了,再说了,热热闹闹半个月,咱们一走,我怕老爷子心里接受不了那个落差。”
平日里一直清净也就罢了,反倒是那种热闹过后的寂静最难以忍受,还不如偶尔过去玩个一天呢。
苏卫清觉得也对。
确实不该打扰到老人家,不过……“咱们回去总要有个落脚的地方吧。”
“不如咱们买个院儿吧。”
黎善寻思着宁省这几年发展的很是不错,很多民营厂子如雨后春笋似得冒了头,再加上地理位置好,省内既有长江,又有出海口,还有机场,以后发展肯定不会差,去买个小院也不亏。
更别说,这两年买院子特别便宜。
自从改革开放和国际接轨后,不知咋的就兴起了一股移民潮,但凡家里有个拐了八个弯的亲戚在国外,他们都能找到门路出国,哪怕高材生到外国端盘子洗碗,也不肯留在国内当个受人尊敬的研究员。
对此黎善很是鄙视,但也不妨碍她捡漏。
当初欠张忆国的三万块钱早在苏卫清大二那年就还清了,这几年来,每年夏天张聪都会到京城来接受治疗,虽然没有根治,但随着发育,张聪的癫痫症状都已经轻了很多,而且他还拜了苏卫清做老师,跟他学写文章。
孩子聪明,一点即通,这几年偶尔也会有一两篇文章发表到少儿学习报上,每当有了刊登,他总会认真做成剪报,一份寄过来给苏卫清,一份则留下自己收藏。
有其他得了第一份稿费后,就给张忆国买了一根皮腰带,感动的张忆国老泪纵横。
许是在张忆国心目中,孙子有了谋生的手段比什么都强。
在还清张忆国的钱后,夫妻俩也没闲着,他们不知道怎么做生意,也不知道怎么钱生钱,只知道京城作为首都,以后肯定不会差,于是趁着这一股移民潮,夫妻俩买了不少房产。
有靠近紫禁城的四合院,也有新建的小洋楼,总归手里不留闲钱。
苏卫清的事业也有了发展,在出了三本书后,终于有导演看中了他的一个随笔散文,亲自上门来拜访后,将散文买回去改成了剧本,似乎打算拍成文艺片,送到国外去参加电影节。
当然,大电影节够不上,能去的也就是亚洲自己的电影节,但能走出国门,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了。
“行,我去给大舅打电话。”
黎善说干就干,立刻风风火火地去了报刊亭。
也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报刊亭在京城的各个街头巷尾就这样悄无声息的开了许多家,而这些报刊亭不仅卖报纸,还卖一些零嘴香烟,还可以打电话,只不过电话费有些贵,向来都是能在一分钟内说完的话,都不会超过一分钟。
张逐日对黎善他们回来还不住家里,非要买个小院这种行为很是不满。
但黎善一句话就堵住了他的嘴:“万一以后我和卫清老了想回县城住呢,总不能到时候住亲戚家吧,咱得有个自己的地儿,再说了,现在房价那么便宜,咱不卖干啥,计划生育这才几年啊,之前那些人家谁不是生了七八个的,以后这房子肯定不够住,到时候再买可就不便宜了。”
这话一出,张逐日也动了心思。
“以后真能贵?”
“那可不,你也不看看这两年工资都涨了几次了,舅舅啊,咱们在京城看的真真的,大哥二哥虽然在部队,但以后肯定要回来看看的,白马县是咱的根,咱有个房子在,根就在,舅舅你手里要是有余钱,也给张朝他们三兄弟买个房子才是最好。”
第164章 回家
◎都让他有种游子归乡的感觉。◎
自从夫妻俩考上大学后; 长辈们对他们说的话就信重了几分。
学历带来的隐形好处很多,话语权方面尤为突出,张逐日挂了电话后就将买房的事放在了心里; 他也没跟范琴说; 而是自己一个人翻来覆去一整夜; 第二天一早就去公安局找到了晏安国,这个妹夫一直以来都是家里最有知识的,他也愿意听他的意见。
晏安国和张红梅有两个儿子,之前一直住在公安大院里,房子以前瞧着不小,可随着孩子长大,房子也仿佛变小了似得,渐渐的不够用了。
张逐日将来意一讲; 晏安国也立即动了心。
“善善真这么说?”他问张逐日。
“估摸着京城那边感触特别深; 咱们离京城远; 就算有什么政策到咱们这儿的时候,京城那边早就开始执行了,我觉得善善说的挺对; 孩子大了,咱们老的不能还当他们小的时候那样; 把他们拘在一块儿了,还是早早的给他们分了家,远香近臭的; 省的留来留去留成仇。”
这也就是口袋里有钱才敢这么想。
晏安国觉得张逐日说的特别有道理,孩子大了; 都有了自己的小秘密; 分房间吧; 家里房间少,不够分,不分房间吧,兄弟俩好的时候像一个人,但有龃龉的时候,也是恨不得眼不见为净,走路都要后脑勺对后脑勺,尤其现在恢复高考,家里对孩子的学习也抓紧了很多。
大的需要空间学习,小的却还是不懂事的时候……
“你说的对,正好我明天休息,咱俩一块儿去看看房子去。”晏安国狠狠地抽了一口烟,下定决心说道。
虽然晏家大宅里他们这一房还有房子,但晏安国已经不打算回去了,毕竟实在是太小了,拢共一个小院,他那些哥哥弟弟们都住在里面,各自成家后还有孩子,能住的地方实在是太拮据了。
当然,分给他的那个房间他也不会放手,都是晏家的孩子,他不要是他不要,当该他的,决不能少。
想到上次回家,他两个侄子居然砸开了他们的房门锁住了进去,晏安国就没客气,赶出去不说,还说自己少了几百块钱,不老实的话就去坐牢,这才算是震住了人。
“行,正好手里也攒了点。”张逐日也是个爽快的,下定了决心就不想其他,又接了晏安国的电话给张逐本打了个电话,也将这事儿给说了,张逐本自然愿意在老家有个落脚点。
正如黎善说的那样,老了回家总不能住在亲戚家,还是得有个自己的地盘才行。
如此,兄弟几个就张新民没问了。
“老三家里怕是有点困难呢。”张逐日有些担忧。
陈芬的娘家现在算是起来了,毕竟各个都是老师,可是到底家底子薄,陈芬也操心惯了,经常帮衬,再加上他们夫妻俩还有俩孩子,日子过得不差,但绝对没钱买院子什么的。
“问问吧,买不买他们自己考虑。”但不问的话,陈芬知道了肯定不高兴。
这个弟媳妇是有些小心眼的。
“也对。”
张逐日随即也不想那么多了,骑着自行车就回家了。
张新民这些年干得不错,但也驾不住有亲戚拖后腿,在得知哥哥妹夫都要买房后,张新民确实心动了,这么多人一起买,肯定是想挑一个片区的,到时候前后左右都是亲眷,敞开门是一大家,关上门又是小家庭,无论是安全,还是心理上,都是极大的满足。
他十分想跟哥哥们住一块。
奈何手里的钱实在不就手,他是有心无力。
“我家就算了,哥你也知道我的情况……”张新民说这话的时候,满脸都是舍不得,看的张逐日难受极了。
几个家庭里,张新民是最难的。
他有些于心不忍:“要不我们大家伙儿攒一攒,先借给你点儿?”
张新民更心动了,可理智阻止了他,摇摇头:“不了,借了一时半会儿也还不起。”
张逐日有些恨铁不成钢。
可弟弟大了,如今也当家做主了,他这做哥哥的也就不插手管弟弟的房里事了,他语气有些冲地道:“你自己拿主张吧,想好了再做决定。”
说完就起身直接离开了。
张新民也想买房啊,晏安国的今天就是他的明天,而且他没有大哥有用,干部小院那一块他是够不上资格的,只能在筒子楼里住着,一家四口,拢共也才三十个平方,一想到以后孩子们要在这样的房子里结婚,他就感觉窒息的不行,晚上回去第一次跟陈芬冷了脸。
陈芬能怎么办?
她直不起腰啊,这些年帮衬娘家的钱,加起来也够买个不小的院子了,偏偏娘家那边不提不问的,丝毫没想过要还钱的事,愁的她也是一整夜都没睡好。
张新民两口子的事没有波及到远在京城的一家三口。
苏小楼参加的项目告一段落,她已经提前回家歇着了,保护她的警卫员齐颂则住在一进院的东厢房,已经八岁的苏小楼已经脱离了奶呼呼的模样,整个人都有了少女的模样,小奶膘掉了也没影响美貌,头发乌黑,皮肤雪白,嘴唇红红的,漂亮的像是童话故事里的白雪公主。
保护苏小楼的齐颂也有妹妹,但是想到自家妹妹的彪悍样,再看苏小楼的精致,他都有些不好意思拿她们做对比,只觉得对自家妹妹十分不公平,毕竟她太惨烈了些。
“小东哥哥,你这里不对。”苏小楼指了指王东作业本上的错题。
王东立即拿着橡皮将错误答案给擦掉。
如今的他已经离开了运输公司,在苏卫清的帮助下,拜了紫禁城博物馆的文物修复师张照临做带路师父,做了大约半年的学徒工便转了正,如今正跟着字画组做修复工作。
只不过……
他的学历还是有些低,张照临私下里来找苏卫清,让苏卫清给王东复习功课,至少把学历提到大专。
如今的大专还是很有含金量的,所以王东很是刻苦。
在苏小楼眼里,王东有些蠢蠢的,但她不嫌弃,不会她再教就是,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