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代文里吃瓜-第1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不了不睡了!
于是夫妻俩把贺堂抛诸脑后,坐在床上学习了一整晚,以至于第二天夫妻俩都有些精神萎靡,尤其苏卫清,跟霜打了的茄子似得,整个人身上都散发着‘颓’的气息,黎善虽然也有些憔悴,但眼神里却是有光的。
她一拍本子:“我整理了几个问题,相比杨老先生会感兴趣的。”
苏卫清打了个呵欠:“这都是基础病方面的,要不要再问几个高深的问题。”他总觉的感冒发烧啥的去问杨老先生,有点杀鸡用牛刀的感觉。
“不用,目前我能接触的病症只有基础病,问的太多反而容易被人怀疑。”
现在国家虽然欣欣向荣,但外部势力一直虎视眈眈,黎善自己知道自己没问题,但别人不知道啊,除非黎善将系统公开,否则她无法解释那些高深的医学知识从何而来,反倒是这些基础病症方面,是黎善唯一能接触到,能够有粗浅理解的病症。
至于系统公开,黎善从未考虑过。
当初她去到第一个世界的时候,系统唯一一次严厉的警告,便是不能透露系统的存在。
苏卫清一想也对。
系统没警告他,但他自己亲历过那段破四旧,扫除封建迷信的日子,在没办法证明系统真实存在之前,他是绝不会露出半点儿端倪的。
夫妻俩洗了把脸,然后一人去国营饭店买早饭,一人去喊苏小楼起床。
虽然住进来了,但还没去学校报道,供应还跟不上,再加上时间着实紧,所以厨房还没收拾妥当,这两天一家三口的一日三餐基本都在国营饭店解决。
等苏卫清买了大肉包回来的时候,苏小楼已经蹲在水池边刷牙了。
系统带过很多孩子,带苏小楼更是用了一百二十分的心,所以没用夫妻俩多费心,苏小楼就养成了很好的习惯,无论做什么都很专心。
“门口遇到隔壁大娘了。”苏卫清将包子递给黎善:“咱们还是早点儿把厨房给整好吧。”
哪怕是在京城,他们天天吃国营饭店的行为也挺惹眼了。
虽然大娘只是普通问好,可在他手上纸包上游离的眼神,还是叫苏卫清觉得不大舒服,进门的一刹那,看见黎善正在梳头,纤细的侧影看起来窈窕且美好。
只是一想到这人从小遭遇的那些言语,他就忍不住憋闷。
如果买个包子都要接受那样的眼神洗礼,那么,黎善曾经的遭遇又将多么窒息呢?
“行,等拜访完了,咱们就去供销社拎个煤炉子回来,顺便去街道办问问蜂窝煤怎么领。”黎善接过包子就进了厨房,家里没碗,只有两个铝饭盒,黎善将包子装进铝饭盒,又将保温瓶打开,里面是豆浆。
黎善张罗好了,回头招呼父女俩吃早饭。
然后就看见苏卫清正用心疼的眼神看着她。
黎善:“……怎么了?怎么这样看着我?”
“没什么。”
苏卫清摇头,嘴上说着没什么,身体却靠过来,黏糊糊地从后面抱住黎善,嘟囔着:“善善,以后我一定让你过上好日子。”
绝不叫再跟着他吃苦。
——
吃过早饭,夫妻俩锁好门带着孩子去了供销社。
挑了几件适合上门做客,又不显得特别贵重的礼物,便循着当初杨啸留给他们的地址找过去。
杨老先生现在住的屋子也是个小院,但不能跟黎善他们夫妻俩的院子比,他们住的是张家的院子,张家在很久以前一直是京城豪族,追溯祖上,甚至能有老祖宗在前朝当京官。
而杨老先生住的则是去部队居住之前分配的院子。
杨啸还没归队,夫妻俩找上门的时候,他正围着围裙蹲在水池边杀鸡,手起刀落,大公鸡扑腾了两下就没了声息,看的夫妻俩站在门口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倒是苏小楼瞪大双眼,十分给面子地发出一声:“哇——”
杨啸下意识地抬头,就看见门口站着一家三口。
他立即扯出笑容,热情地打招呼:“你们可算是来了,老爷子都念叨好几天了。”
【??作者有话说】
杨老爷子:‘那丫头不会在耍我吧。’
第126章 幸运
◎“我觉得这辈子我特别幸运,总能遇见好人。”◎
刚到京城那几天; 杨自鸣安置好了后就参加了好几场会议,参加会议的有一直留在京城,却胆战心惊; 如惊弓之鸟一般; 时刻保持警惕的同行; 也有头发花白,身形清瘦,穿着洗的发白的中山装,神情憔悴中却依旧带着温和镇定人心的同行,更有杨自鸣这般,神情自若,穿着舒适温暖,背上却宛如背负风雪的同行……
他们坐下后; 谁都没有说话。
也不知过了多久; 各自相视一笑; 昭示着曾经的苦难已经远离,剩下的只有满是希望的明天。
第一次会议的时候,各自还有些拘谨; 哪怕都是以前认识的人,但因为这些年的遭遇; 都怕自己一句话说的不对,引起对方的伤心事来。
可随着会议次数的增多,语气越来越熟稔……
各自难免说起自家的子孙来。
这可就难为杨自鸣了; 他就一个儿子,从小就不爱读书; 十几岁就偷偷跑去参了军; 等回来的时候; 孙子杨啸都能跑能跳了,本想着培养杨啸,结果杨啸像极了爹妈,不爱银针爱军装,抓到医书看上两眼就能睡过去。
所以一般这样的场合,杨自鸣基本是黯然退场的。
可这一次不一样了。
杨自鸣不仅不退场,还站在人群最中间,都不用他嘚瑟,所有人就都知道,这是找到好学生了,顿时起哄让杨自鸣带来给他们这群老家伙瞧瞧。
可谁曾想,黎善一去不来,等手里事情都办完了,才上门来拜访,可把杨自鸣一通好等,本来还想着多问几个问题考考黎善,如今再看黎善整理的最新的问题,干脆也不考了,直接问道:“怎么全都是一些基础疾病方面的?”
“我不是大夫,能接触的也就这些病症了。”黎善垂下头有些不安地搓搓手:“以后如果有机会的话,我一定会好好学习的。”
杨自鸣心中只觉可惜。
这样有天赋的一个学生,竟然生在了这年月,但凡早些年或者再晚些年,就能练童子功,再到这个年岁,也就能问诊了。
不过……也不算晚。
二十多岁的年纪,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也正是该学习的时候。
“如果参加训练的话,学籍得提前挂到医学院来,但其他人是查不到的,这你也愿意?”经过这些日子的会议,杨自鸣发现,医学院复学艰难,尤其是现在这种要复学不复学,提前秘密训练的状态,生源更是稀缺。
高考恢复的第一年,全国数百万的高考生。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哪怕一心向医,也难以在被高校录取的情况下,放弃进入大学读书的机会,而平心静气的参加训练。
所以老师不难寻,教材不少有,如今他们最缺的就是生源。
目前参加训练的,大多数都是他们这些老东西的子侄孙辈,但这十年间,也消耗掉了一批有天赋的子孙,如杨啸一般,已经走上了另一条路,或成了军人,或进了工厂,甚至还有些早已放弃读书,在做知青期间结婚生子,有了自己的家庭。
所以说……
没学生啊!
“愿意的。”黎善重重点头:“而且我已经和家里人打过电话了,他们也很支持我。”
张家那边以黎善的想法为主,至于苏家这边,只要三房两口子不分开,晚两年读大学就晚两年,再说,苏家老两口都是医疗体系的,对医生培训也是有些了解的,知道黎善要去的是全国最好的医学院,自然不会阻止。
杨自鸣这下子是真高兴了。
“好好好啊……”
他连说了三声‘好’,手却忍不住地摸了摸苏小楼的小辫子:“你放心,说是封闭训练,其实是允许你们回家住的,只是不能公开罢了,你还是可以回去陪孩子的。”
听到这话,黎善还没啥反应呢,苏卫清倒是一把握住杨自鸣老先生的手:“感谢感谢,老爷子你是不知道啊,我这几天最担心的就是这个问题了,我媳妇儿要是回不了家,我这一个人既要带孩子还要上课,确实忙活不开,我都寻思着,要不要找个邻居帮忙带孩子了。”
“要什么邻居带孩子,你只叫小黎早上带着孩子过来,将孩子交给杨啸就是了,他反正也不上班,就在家里伺候我这个老东西,时间多的很。”
杨啸:“……”
是亲孙子不!
他可是肩负着伟大任务的!
“我俩给孩子报上小学了,过两天都开学了。”苏卫清笑着解释道:“主要就是晚上放学回来,我怕我来不及接她。”
“哦?那等你开学了把课表拿来我看看,要实在来不及,就叫杨啸去接。”
杨啸倒也没拒绝,而是问道:“打算去哪个小学?”
“就西街那块儿机关小学,我俩那边有个院儿。”苏卫清也没说那院儿还没给钱呢,这事儿自己家知道就行,没必要到处宣扬。
“那儿啊,离我单位近呢,大不了到时候我接她到我们单位去,你下课了到我们单位接孩子就是了。”
单位?
苏卫清意外:“你转业了?”
“嗯,我转业了。”杨啸点头,一本正经的样子,仿佛真的脱掉军装,回到了人民群众中间一样。
只有看过书的黎善知道,这人不是转业,而是由明转暗了,表面是文化局的一个干事,实际上却是国安上得人,以后说不定还会参与许多大案要案呢。
“那多麻烦你啊。”苏卫清信了,脸上都挂上了笑,嘴上却依旧谦虚。
“这有什么可麻烦的,这小丫头不是爱学习么,恰好,我们单位什么都不多,就书多,叫她慢慢看呗。”杨啸也学着杨老爷子的样子揪了揪苏小楼的小辫儿。
苏小楼敢怒不敢言,只恨恨地一甩脑袋,不叫杨啸摸。
杨啸中午杀鸡,做了一顿鲜香麻辣红烧鸡块,吃的苏小楼直到抽气,但还是舍不得不吃,就一边吃一边喝水,额头上都冒出汗了。
“妈妈,杨叔叔做的红烧鸡可真好吃。”苏小楼舔舔嘴唇,又满脸遗憾的拍拍肚子,可惜她肚皮小,才吃了几块就饱了。
“那让你爸爸跟你杨叔叔好好学学,以后回去做给你吃。”
苏小楼眼睛一亮,立刻去缠着苏卫清去了。
吃过午饭,杨自鸣就让黎善带着材料跟他一起去登记去了,医学院的训练基地就在京华大学不远处的一个医院里,如今医院已经搬走了,留下的旧址直接被调拨给医学院做培训基地,里面房屋都已经重新粉刷了一遍,从外表看起来有些旧,但里面还是很干净的。
杨自鸣带着黎善先去‘教导处’报了名,然后带着她去领书。
教导处的老师看见黎善便忍不住露出个咋舌的表情来:“杨老师你还真带了个学生啊。”
“那可不,还是正儿八经的大学生呢。”
说着,杨自鸣颇有些嘚瑟的将黎善的录取通知书放到老师桌上:“快给登记一下,先把学籍办好。”
“哟,还是个京华大学的高材生。”
那老师的语气顿时赞叹起来,要知道来培训的多数是下面医院选拔上来进修的,还有一部分老师的子侄,像黎善这样正儿八经高考出身的反倒是少数。
在医学院这里,不是分数高就代表天赋好的,所以他忍不住多嘴问一句:“这没基础啊。”
“怎么能说没基础,她以前就在药厂上班,只不过没怎么接触病患而已。”基本的理论知识还是知道一点的:“再说了,这孩子天赋好,自学都快成才了,我也是运气好。”
“要么说您好福气呢。”
那老师一边捧哏一边麻利的给黎善办好了学籍,然后从抽屉里拿出一个卡牌的壳子,里面放着一张手写盖章的证明,以后这就是这个院儿的出入证了。
杨自鸣见黎善的学籍办好了,心下稍稍松了口气。
“上课时间听通知,我们这边不少学生是全国各地的医生,他们有的路途比较遥远,路上需要花费点儿时间。”那老师也是真佩服这个时候还愿意学医的人,所以语气很是温和。
“行了,到时候我通知就行了。”
“知道知道,她是您的弟子嘛。”
老师这样说,杨自鸣也没反驳,而是带着黎善离开了办公室,绕了一圈,往院子后面走去,那边一整排的宿舍,杨自鸣介绍道:“我们这边住宿是自愿的,你要是不愿意住这儿就回去,反正这边距离西街也没有很远,到时候弄个自行车,胡同里抄近道,也就一刻钟的路程。”
“我想办法找个自行车。”
黎善点点头,心里盘算着这两天把周围的路都走一走,看哪条路比较近。
杨自鸣带着黎善晃了一圈后,便带着黎善出了院门:“开学之前,我给你拿些书,你回去慢慢看,不着急看很多,你多看几遍,吃透了。”
黎善连连点头,这显然是杨自鸣准备给她开小灶了。
回了杨家,杨自鸣就给她拿了五六本书,书籍一看就被翻了很多次,但却并不破,一看平时就很爱惜,杨自鸣将书借给她,又在里面圈了好几页,意思让她认真看。
晚上回家的时候,黎善抱着书,苏卫清抱着孩子。
她忍不住感叹:“我觉得这辈子我特别幸运,总能遇见好人。”
苏卫清不知道为什么黎善要强调这辈子,但他还是忍不住说道:“那是因为你是个很优秀的女同志,你这样好的人,也该遇到好人。”
比如说他,比如说杨自鸣老先生。
【??作者有话说】
说起来,我爸那一代的人,好像每个人命里都有一个‘贵人’
第127章 温锅
◎毕竟他看着实在不像是能干好技术工种的料。◎
医学院不急着开学; 夫妻俩的时间就更充裕了。
从杨老爷子那边回来后,苏卫清就开始收拾厨房,他本来就喜欢做一些手工活; 以前苏小楼刚出生的时候; 还给她打过婴儿床; 他先丈量了尺寸,然后去找热心的马大姐,想问问哪里有木料卖。
这可难倒了马大姐了。
“咱这都是直接去家具厂买家具的。”现在这年月可不兴什么私人订制。
苏卫清一听倒是来了兴趣:“那大姐给指个方向,家具厂在哪边?”
马大姐给指了方向不说,还叫自己的小儿子带苏卫清一块儿去,下午就扛回来桌椅板凳,还有一个镶玻璃的碗柜,惹得周围邻居都忍不住来看。
“还是这种碗柜好; 里面放了什么一眼就看见了; 家里那个黑黢黢的; 里面藏个耗子都不知道。”一个戴着帽子的大爷说道:“赶明儿也将家里的碗柜换了,换个带玻璃的。”
“可少来吧,一屋子男人共穿三条裤子; 还换碗柜呢,你先有碗柜吧。”另一个大娘讥笑道。
老大爷也不生气; 只憨厚地笑笑。
仿佛对这样的话习以为常,张口解释道:“好歹家里三个正式工呢,买个碗柜还是不成问题的。”
“你能跟人家比哈; 人家一家子大学生。”
经过这几天相处,左右四邻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戴帽子的大爷姓董; 他本人以前是个六级钳工; 结果一次工伤削了大拇指,从此再也把不住钳子,为了保住钳工工作,便将工作给了当时刚刚二十岁的二儿子,妻子在附近菜市场做清洁工,每天负责清扫菜市场,夫妻俩一共生了五个儿子,其中大儿子当年是个军人,因伤退伍,一直卧床,二儿子做了钳工,但身体瘦弱级别不高,三儿子去年刚考上印刷厂的印刷工,下面两个小的全下乡当了知青,到现在没能回城,所以才说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