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戏明 >

第301章

戏明-第301章

小说: 戏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守仁成亲已经好多年,早年是他要专心备考,好不容易考上了他又喜欢到处跑,且前两年还碰上岳丈去世,一来二去十年都过去了,文哥儿小时候念叨的侄子侄女还没影!
  王守仁无奈地看了自家弟弟一眼,这小子是故意把矛头转到他身上来的吧?作为家中的长子,他的子嗣问题还真的挺重要的,只不过这种事也不是想要就能要的啊,娃娃就是不来他有什么办法?
  “你小小年纪的,懂什么?”
  王守仁道。
  文哥儿才不管他哥说什么,边左三圈右三圈地隔着官服揉肚皮消食,边跟旁边的王华提议道:“要不我改天悄悄带哥去太医院走一遭,让大伙给哥来个会诊!我与太医院的人关系好,他们不会往外说的。”
  王华有些意动。
  王守仁瞪了文哥儿一眼,说道:“你出什么馊主意?!”
  还让那么多太医会诊,他不要面子的吗?
  文哥儿语重心长地劝道:“哥,讳疾忌医不可取啊!”他认真给王守仁分析起来,“祖母和娘那边估计已经让人给嫂子看过了,你这边也该去看看才是,有事咱就赶紧给治了,没事那不是皆大欢喜吗?万一当真是你的问题,岂不是叫嫂子白白喝药受苦。”
  王守仁也不是拘泥之人,听文哥儿从这个角度一劝,也不那么抗拒了。他说道:“你说得也有道理,不过到时候我自己去就得了,你就别去了。”
  文哥儿一举一动都多得是人关注,他真要让文哥儿陪着去太医院,回头全京师都知道他可能有点啥问题了!
  文哥儿听他哥应下了,便也没坚持要跟着去,只点着头说道:“那我回头跟他们约个空档,你到时候抽空过去就好。”
  王守仁道:“行了,你自己都还没到成婚的年纪,一天到晚操心这个操心那个做什么?”
  王华闻言教训道:“你弟也是关心你。”
  文哥儿连连点头:“就是!就是!”
  王守仁道:“我看他是嫌弃弟弟妹妹大了,想要人生几个小孩儿给他玩。”
  文哥儿是挺喜欢带小孩玩的,小孩子抱着软乎乎,逗起来也好玩,每天下衙回来带着他们满院子跑都能乐呵得不得了。
  听了他哥的话,文哥儿叹着气说道:“我这不是怕以后我和二哥的娃儿都生出来了,你的娃儿还没影!”
  父子三个商量好了,文哥儿第二天便和太医院那边吱了一声,约了个时间让王守仁过去一趟。
  万寿圣节过去了,这场赐宴的却还有点余波,主要是庑廊下剩的菜居然都一样,一眼看去非常显眼。有人把这事儿报了上去,上头又和光禄寺那边提了几句:你们看看这菜弄得大伙一筷子都不碰,像样吗?!
  光禄寺那边收到反馈,觉得自己挺无辜的,这不是按照过往的经验,食材有点不新鲜了就多下点酱料去掩盖吗?已经准备了这么多肉菜,总不能临时换一批吧!
  将就将就得了。
  他们都已经尽量把新鲜的都留给殿内了,应该不会让上头的人发现才是。
  至于庑廊下那些六七品的小官,难道还会因为陛下赐宴不好吃去闹腾吗?
  不过庑廊那边全部席面都剩下那几道菜确实有点古怪,难道这些低品小官舌头突然都那么灵光了?光禄寺卿派人去探听了一下到底是怎么回事,才晓得罪魁祸首是王小神童。
  往年王小神童都是坐殿内的,今年突然坐到殿外去了,才让殿外这些人一下子分清哪几道菜还算好吃、哪几道菜难以入口!
  光禄寺卿赶紧让底下的人记下这件事,以后不仅殿内的席面要上好菜,王小神童坐的那桌也要注意一点。
  人王小神童不仅能吃会吃,而且还天天出入东宫和阁臣家!
  哪怕不特意告你状,只要提上一嘴就有你好受的!
  没看到尚膳监那边都已经败下阵来吗?那些中官可是最会看人下菜碟的!
  至于要不要想办法全面改善宴会菜品,保证所有官员都能拥有良好的用餐体验,那肯定不可能啊。
  你们不会自己回家吃吗!
  文哥儿并不知道光禄寺打的什么算盘,他这天要蹲在詹事府当值,中午又不出意外地见到了屁颠屁颠跑过来的朱厚照。
  朱厚照整个人精神奕奕,与文哥儿分享起自己昨天和他父皇打牌的经历,他反正是越打越上头,晚上都没回东宫睡,而是和他父皇秉烛夜战。
  朱厚照还表示,正好文哥儿今天要值夜,今晚他们也来大战三百回合!
  文哥儿:?????
  你是太子,你是储君,你明天不用上班,可我明天还要上班!
  真是岂有此理!
  文哥儿捋起袖子和朱厚照打了一局没帝王卡组版本的牌。
  结果当然是输得朱厚照嗷嗷叫,一个劲拉着文哥儿说还要再来。不雪前耻不罢休!
  文哥儿一本正经地劝诫道:“殿下可不能沉迷打牌,否则马尚书他们要被你气晕过去。”
  朱厚照道:“谁晕过去了孤就给他画张新牌,招式就叫‘晕过去咯’好了!”
  他父皇可是给他讲过的,这些晕过去的和撞柱子的家伙,都是想让他们遗臭万年!
  可恶!
  文哥儿大乐。
  损还是你损啊小猪崽子。
  就你这股子精力过分旺盛的折腾劲,等你登基了估计有不少人会连夜跑路。
  到时候的王·不知道多少岁·小文估计也是其中之一!
  退休生活他已经都规划好了,等他归乡后闲着没事就去杭州找朋友蹭吃蹭喝,去苏州找朋友蹭吃蹭喝,去天南海北找朋友蹭吃蹭喝。想想就快活得很!
  到时大明的未来就靠你自己了啊小猪崽子!
  朱厚照不知道文哥儿在琢磨跑路后的快乐生活,但敏锐地感觉出他小先生没在想什么好事。他拉着文哥儿软磨硬泡:“再来一局,再来一局!等孤学会了,明儿去赢父皇!”
  文哥儿:?
  真是个孝顺孩子。
  当朝太子为何苦练牌技?背后的原因令人暖心!
  作者有话说:
  文崽:三句话,让我哥去治疗不孕不育!
  王·不孕不育·守仁:你哥我五十几岁的时候还生了个崽!!!
  …
  猪崽:欢迎使用新增卡牌“晕过去咯”和“撞柱子啦”!
  朝臣们:?????
  *
  更新啦!
  今天早醒了,但没有早起,不怪我,一定是天气太冷!
  不过今天早早地更新了!早睡还是有点用处的(?)
  *
  注:
  ①御宴食材不新鲜,以前引用过的,光禄寺因为给外宾准备的食物不新鲜惨遭弹劾,被下旨要稍微整顿一下哈哈哈哈
  …
  ②王守仁的子嗣问题:他结婚二三十年都没孩子,从堂弟家过继了一个,后来五十岁出头时生了一个亲生儿子(诸氏去世后和别人生的,他死时好像才两岁左右),过继的自然也不太乐意,反正一家人闹得还蛮难看的,孤儿寡母谁都能欺负一下,最后他学生黄绾看不过去,把自己女儿许配给这个小儿子,直接把他接到身边养大


第410章 
  七月事情不多文哥儿每天没事就和朱厚照切磋两局,弄得朱祐樘偶尔看他时的眼神都不太对头。
  大概是被间接赢了太多次的缘故。
  朱厚照也不太相信自己赢不了,整天追着文哥儿问他到底有什么诀窍。
  文哥儿便对他说可能需要一点理学思维,也就是数理化之类的。
  最后还回去把李燿学通了的关学教材拿给他自己琢磨去。
  朱厚照没跟着文哥儿去西北自然没听说过文哥儿沿途给王九思他们展示的各种小实验是以只知道文哥儿收了个关学弟子却没弄明白关学(特指王派关学)到底是怎么回事。他拿着新得的书开始研究起来,接着就开始琢磨怎么对着书搞东搞西。
  李燿这个师弟时常被他召入东宫展示一些关学实验。
  有张老道在李燿连蒸馏器皿都有了各种实验仪器更是不在话下。
  比起文哥儿一开始只能拿到什么就用什么演示的条件可强多了。
  文哥儿有时在场就着茶点指点一二,有时自顾自忙《大明会典》的修纂工作去,倒是没强行给朱厚照灌输什么“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说法,全看朱厚照自己有没有兴致学下去。
  朱厚照仿佛看到了一片新天地。
  这个关学可太有意思了!
  早前他小先生怎么不教他呢!
  文哥儿:无他怕被言官喷。
  数学物理化学对这个时代的许多人来说都是旁枝末节的东西,哪怕做出什么成效来也属于“奇技淫巧”,根本不值得称道。
  要不是担心朱厚照再来捋起袖子卷《大明会典》项目组,文哥儿也不会想方设法忽悠他去干点别的。
  反正这小子精力旺盛多学几个科目算什么?
  聪明脑壳就该多用用以后才不容易被人坑!
  一想到聪明脑壳文哥儿又想到了他师弟杨慎。杨慎回老家后不仅把他爹教的《易》倒背如流还仿照唐人旧作即兴创作了一篇《吊古战场文》他爹和他叔读了都说好!
  甚至还抄了一份送给他们鉴赏(主要送给李东阳这个当老师的人看,然后李东阳直接开了个鉴赏会)。
  都学得这样好了出孝期以后难道不该下场把乡试考了吗?!
  文哥儿麻溜回家给杨慎写信以师兄的口吻对杨慎谆谆教诲:早考早好早点考上咱一起建设美好大明!
  末了还附上自己近期整理出的海量模拟题。
  这么厚的“信”送起来可能有点慢不过距离杨廷和守制结束还得两年半,路上就算耽搁一两个月也没差,只要送到就行了。
  文哥儿敦促完自家师弟积极备考没几天,詹事府又有人告假归乡,是他们左右春坊的上司之一王鏊。他以很久没回家看过老父亲为由,请假回苏州省亲。
  这年头的省亲算上路上花费的时间,少说也得去个半年。
  大家都很珍惜这个假期,每次到了有机会休假的日子就会掐着点告假回家去。
  朝廷出于人道主义考虑也会批假,就是你至少得先干个六年才许走。
  干六年休半年,算下来也挺划算的(前提是家里真的还有老人要回去尽孝)。
  文哥儿连夜研究省亲要求,赫然发现自己离超长假期还远得很。
  不仅如此,詹事府少了个王鏊,他们的轮值频率又增加了!对于王鏊和杨廷和他们这个层次的官员来说,不管是回乡省亲还是守制,岗位一般都会为他们留着,方便他们回来官复原职。
  在那之前其他人多干点活就得了。
  王·其他人·小文:“…………”
  资历他最浅,年纪他最小,活肯定也是他们这些年轻人来干。总不能让他五十多岁的老父亲天天加班吧?
  幸好,他还有搭档费卷卷。
  有个卷王在身边,做起事来安全感十足,完全不怕干不完!
  问题不大,又不是没试过一个人肩挑好几件活儿!
  认清现实归认清现实,文哥儿还是跟谢豆他们吐槽几句。
  谢豆听在耳里,回头给杨慎写信竹筒倒豆豆全给说了。
  年纪小的人早早入仕途,就是干活的命!
  文哥儿真惨!
  过了两天才不小心得知谢豆信中内容的文哥儿:“…………”
  要不是信都送出去了,他一定要让谢豆重写一遍。有你这么拆台的吗?我刚鼓励杨小慎快点下场,你就在信里说考上了要加班!
  再跟谢豆豆说这些,他就是猪!
  王鏊这边还没出发,徐溥也正式递了辞呈。他已经七十岁了,自从丘濬他们选择了退休,他也屡次上书要求返乡。活到他们这个年纪,总是想趁着还能走动归家去的,要不然有个什么好歹恐怕就回不去了。
  首辅要致仕不是小事,朱祐樘已经慰留了徐溥好几次。现在实在留不住了,连像丘濬他们这样住在京师当场外顾问都劝不下来,朱祐樘也只能安排刘健逐步接手徐溥的工作。
  新首辅就是刘健无疑了。
  刘健、谢迁、李东阳都是东宫旧人,只是谢迁和李东阳资历尚浅,还是刘健比较稳重可靠。
  苏州离宜兴不远,王鏊便顺便多留了几日准备送徐溥归乡。
  徐溥作为正儿八经的四朝老臣,乃是宪宗皇帝还在东宫时的班底,风评一直不错。得知他要归乡去,自然有许多人前去相送。
  文哥儿也受过徐溥几次照顾,也登门去向徐溥话别,说是等他下回去江南,一定要去宜兴拜访他老人家,尝尝那香喷喷的葱油饼、甜滋滋的小酥糖,还有地道的太湖三鲜和阳羡紫笋!
  阳羡紫笋可不是笋,是超好喝的阳羡茶!
  徐溥哈哈直笑,说道:“你倒是记得比我这个宜兴人牢。好好好,等你来了,我请你尝个遍。”
  文哥儿兴致勃勃地道:“我听说宜兴还盛产紫砂,有当地金沙寺僧尤其擅做紫砂壶,到时我要去看看!”
  就文哥儿了解到的情况来看,连吴宽他们这些吴人手头都没有传说中“爱茶人士手头都应该有一把”的紫砂壶,可见眼下还没到这种风雅茶具盛行的时期。
  文哥儿还和徐溥聊起了这种“紫泥”的历史,说是宋朝的时候就很有人爱用来作茶盏了,比如北宋的梅尧臣就写过“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
  这首诗背后的故事就更有趣了,说的是蔡襄蔡君谟去了福建,大力发展当地经济,比如有名的小龙团茶就是他大力推广开的。
  他到了当地后不仅亲自学着制茶,还把当地好茶寄给京师的亲朋好友鉴赏(比如宰相杜衍),宰相杜衍又组织亲朋好友寄茶。
  宰相杜衍的朋友圈如下:欧阳修,梅尧臣,曾巩等等。
  有这么多著名人物共同推荐,蔡襄自己也卖力和诗推广,自然让福建茶叶又达到一个新高峰!
  人家蔡襄是怎么吹嘘来着,写的是“鲜明香色凝云液,清彻神情敌露华”,一听就贼拉好喝!
  咱的地方官也要蔡襄兢兢业业的带货精神啊!
  要是能推广出一件名品,当地百姓的子孙后代兴许都有了养家糊口、发家致富的新行当!
  徐溥听着文哥儿洋洋洒洒地说起自己的看法,笑着说道:“你这个想法倒是不错,只不过这里头的‘紫泥’可不是我们宜兴的紫砂。”
  他给文哥儿解释了一下,古时御用之物多用武都紫泥来泥封,所以梅尧臣诗里的“紫泥新品”指的是这茶乃是贡品。
  文哥儿没想到居然是这样解释的,讷讷说道:“是小子想当然了。”
  这诗又是“紫泥新品”又是“吴中内史”的,他自然而然便想到了宜兴紫砂。
  见文哥儿很有些惭愧,徐溥笑着安抚:“你读了这么多书,还有这么多新想法,已经远胜于许多人了。”
  小小年纪便无所不知无所不能那还得了?
  那简直都不算是人了,是真的仙童下凡!
  徐溥道:“等我回了宜兴,一定去金沙寺看看有没有你说的紫砂壶,有的话让人给你捎一个。”
  文哥儿道:“岂能让您劳累!”
  徐溥笑道:“我也想去到处走走,看看家乡如今的模样。”
  文哥儿闻言忍不住问起徐溥的想法,人老的真的很想回家乡去吗?他是很想把老丘留在京师的,可看着徐溥满七十岁就开始申请退休,坚决不多干一年,瞧着也很舒心。
  如果有人拦着不让他出去外面玩耍,他会很难过的。
  徐溥一听文哥儿那纠结的语气就知道他在想什么。他温煦地说道:“若我还有放不下的事,定然是不会回去的。可朝中有你们这么多年轻人在,我如今又老迈多病处理不了多少政事,自然便想回故土瞧瞧。”
  文哥儿道:“七十岁也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