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戏明 >

第174章

戏明-第174章

小说: 戏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怎么都得把这节课的标题给讲了再走!
  文哥儿愉快地和几位女史互通姓名,表示以后咱就是东宫好同僚了,一定要团结友爱、互帮互助。
  女史们到底比杨夫人小许多岁,对上态度格外友好的文哥儿也摆不出那么板正的姿态了,有人听着文哥儿的“团结友爱”宣言都忍不住露出一丝笑容来(又在被杨夫人注意到之前赶紧收敛起来)。
  自从永乐、宣德年间让宦官识字,女官们的活儿大多被宦官取代,她们这些女史能做的事不多。
  这次她们能被选来东宫做事,应当是因为杨夫人昔日给圣上当过保母、颇得圣上信任的缘故。
  有这段在东宫做过事的履历,即便不能像杨夫人那样封个卫圣夫人,也能在家中更说得上话。
  就像乐天诗中所言“人生莫作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她们想见识更广阔的天地,也只能抓住一切能抓住的机会。
  她们是女史,言行举止便要有女史的样子,不能一个劲地朝太子谄媚讨好。
  朱厚照不太喜欢这些女史,觉得一个两个都不好玩。
  他见文哥儿笑吟吟地与她们打招呼,又认认真真跟着打量了她们几眼。
  仍是没看出个所以然来。
  朱厚照可着劲拉拽文哥儿衣袖,不让文哥儿光顾和别人聊天不理他。
  文哥儿转头瞅了眼朱三岁,只觉《我在故宫养猪猪》这个书名还真没起错,看这小子一天到晚气哼哼的,不是小猪崽子又是什么?
  他坐到书案前提笔写出“惴惴不安”四个大字给朱厚照看。
  朱厚照不认识“惴惴”。
  文哥儿道:“这词儿出自《诗经》里的《黄鸟》。《诗经》里的《黄鸟》不止一首,这首是《秦风》里头,也就是秦国老百姓唱的风谣,歌里唱的是秦国的事。”
  文哥儿给朱厚照稍微介绍了一下春秋时期秦国在哪里。
  秦人因为养马有功被安排在西陲生活,后来秦襄公击退犬戎人、保卫周王室有功,便正式被封为诸侯。
  所以说,秦国待的是他们熟悉的老地方——西北;打的也是他们熟悉的老敌人——西戎!
  朱厚照一听,立刻就来劲了,还是这个地儿,还是这些丑丑的戎狄(上次学过“戎丑”)!
  “是河西走廊吗?”
  朱厚照积极地问。
  文哥儿摇着头说道:“那时候大家都生活在中原地区,即便是当时封在西陲的秦国最远也只沿着河岸打到渭水上游,离河西走廊还有老长一段距离。”
  朱厚照顿时大失所望。
  这秦国也不怎么厉害!
  文哥儿笑道:“早在古公亶父被迫迁徙到岐山定居那会儿,周人与犬戎人就一直不对付。可惜一直到周王朝建立之后,犬戎人都还在周王朝西陲游走了几百年,时不时就过境烧杀抢掠,一度打到周王朝的王都镐京,周人拿他们一点办法都没有。”
  朱厚照哼道:“打他们!”
  文哥儿道:“秦人被封到西陲当诸侯,其实不是什么好事儿。就等于是现在把你封去西域,你能打跑那边的坏蛋你就在那安居乐业,打不跑你就接着打!”他站起来背着小手代表周王发表重要讲话,“老秦啊,反正封地我给你们了,幸福生活要靠你们自己创造!”
  朱厚照:“…………”
  怎么听起来周王朝这么不地道呢!
  文哥儿坐回原位,捧着茶喝了两口,才继续给朱厚照讲秦国的历史:“所以秦国民风十分彪悍,这也是不得已的事。换成你三天两头要跟人干一架,说不准吃个饭都要放两次碗的,你肯定也很彪悍。殿下知道秦国和西戎又打了多少年吗?”
  朱厚照摇头:“不知道!”
  文哥儿道:“他们又打了一百多年,直到秦穆公这一代,秦国才终于称霸西戎、开地千里!”
  朱厚照一听“称霸西戎”“开地千里”,顿时又来劲了。
  这两个词儿听起来就很霸气!
  古公亶父算什么,现在他是秦穆公!
  文哥儿瞧见朱厚照那兴奋劲,很怀疑这家伙是个好战分子。
  大明,危!
  不过讲都讲了,文哥儿也没太在意,仍是慢条斯理地给朱厚照介绍道:“秦穆公任用贤能,收服西戎十二国,确实是个很了不起的君王。他也不是只会打仗,他还很会搞联姻,如今我们说的‘秦晋之好’就是他起的头。”
  秦晋之好涉及到的就是“春秋五霸”中的两个人:秦穆公和晋文公。
  只不过细究之后就会发现,一般人最好还是不要说什么“秦晋之好”。
  因为这联姻带来的所谓的好处是两个国家的,单论婚姻并不算特别幸福。
  秦晋之好最开始是秦穆公向晋文公他爹提亲,成功迎娶了晋文公的姐姐(当时晋文公还只是公子重耳)。
  后来公子重耳兄弟俩被晋国宠姬迫害,秦穆公觉得公子重耳贤名远播,继位后肯定不太好控制,就扶持他那老实人弟弟回国争位。
  结果这个老实人弟弟并不老实,继位以后就忘恩负义地来攻打秦国。
  秦穆公暴脾气顿时上来了,把这背信弃义的小舅子一顿乱捶,捶得他老老实实割让城池并提出把太子送来当质子。
  秦穆公一听,也行吧。他瞧着这个来当质子的外侄还算顺眼,又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秦晋两国至此算是“重归于好”。
  可惜这次联姻也不太成功,那外侄成婚几年后听闻亲爹病重,怕他爹忘记了自己传位给别人,二话不说丢下老婆回家争位去了。
  可见背信弃义基因是会遗传的!
  秦穆公气得吹胡子瞪眼,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去把外逃了十几年的公子重耳接到秦国,直接把女儿改嫁给公子重耳!
  这才有了后来位列“春秋五霸”的晋文公。
  这搁在秦穆公女儿身上,整件事应该是这样的——
  “震惊!成亲没几年丈夫丢下我跑了,我爹让我改嫁给前夫他二伯!”
  后世不少读书人也都感慨秦晋两国“世为婚姻,世寻干戈”,说这等不吉利的话还是不要用为好,小心结亲结成仇!
  要是拿这词儿来形容许多一地鸡毛的姻亲关系,倒是还挺贴切的。
  杨夫人:“…………”
  女史们:“…………”
  春秋,真乱!
  秦穆公这脾气,也真不愧为老秦人!
  作者有话说:
  朱祐樘:我横看竖看,还是没看见“惴惴不安”
  文哥儿:我开头写了!那么大四个字!
  *
  更新!今天早起码字啦!五点多摸到九点多,现在就感觉很饿!
  没有的话我去吃个早饭再来!(摸摸瘪瘪的肚子
  今天有二更!
  *
  注:
  ①女史的处境:参考论文《明朝女官制度探析》
  ②世为婚姻,世寻干戈:参考清人笔记《餐樱庑随笔》
  【世俗以秦、晋称姻家,据《春秋传》,秦、晋世为婚姻,而世寻干戈,今人甫联姻,则仇衅渐开,嫌隙无已,用秦晋之好语,最是的切耳,讵可用为称美之词。】


第238章 
  秦晋之好是真没怎么好过晋文公这个小舅子兼女婿死了以后,秦穆公又觉得机不可失,又雄赳赳气昂昂地带兵打了过去。
  要不怎么说“世为婚姻,世寻干戈”呢?
  可惜这次秦穆公败了败得还挺惨差点就死在战场上了。
  秦穆公劫后余生痛定思痛,向臣民宣读了《秦誓》深刻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希望能觅得良才辅佐自己。
  光是这篇《秦誓》,文哥儿又给朱厚照讲了半天。
  从具体内容讲到具体句意,从具体句意讲到……讲到该放学了!
  书法课都忘了上!
  这一闲扯起来可真是三天三夜都讲不完!
  文哥儿一看快到下班时间,麻溜给朱厚照写了一句“人之有技若己有之”,让他自己照着写一写。
  文哥儿还给朱厚照总结归纳了一番:“秦穆公就是这么一位有勇有谋且还知错就改的春秋霸主,可惜他临老时却干了一件贻害无穷的事。”
  朱厚照不懂就问:“什么事?”
  文哥儿瞅了眼旁边拿着笔在记录他们对话的女史,一本正经地说道:“这件事跟‘惴惴不安’的出处有关你把这几个字练好了我明天再给你讲。”
  好耶点题结束!
  一天的课又上完了!
  跑题是不可能跑题的他只是在讲解一下课文背景罢了!
  文哥儿扔下句“殿下要是等不及了也可以先问问旁人”,就溜溜达达地出宫去。过了年天气还是冷得趁着太阳没下山晒着暖烘烘的冬日余晖早点回家啊!
  朱厚照目前已经代入秦穆公的角色一时觉得自己西却戎丑、开地千里一时觉得自己联姻晋国、左右废立非常地牛逼轰轰。
  现在文哥儿吊着胃口不告诉他秦穆公到底干了什么不好的事,他简直想得抓耳挠腮。
  他问杨玉晓不晓得,杨玉也不知晓。
  再问杨夫人她们,有位女史看了眼杨夫人,见杨夫人没有阻拦的意思便壮着胆子答道:“小先生说这典故出自《黄鸟》,所以应该是指‘三良殉葬’之事。”
  朱厚照一听有人知道,马上追问什么是“三良殉葬”。
  那女史便把秦穆公让子车奄息、子车仲行、子车针虎三位贤良臣子殉葬的事给朱厚照讲了。
  这都是《黄鸟》里面写的。
  按照《黄鸟》里的记叙,这“三良”都是能以一当百的贤良之臣。
  当时秦国的百姓都痛苦唱:“老天啊,为什么要把我们大秦的良臣全都带走!如果可以赎回他们的性命,他们愿意用一百个人来换他们活着!(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朱厚照得了这个答案,很有些得意。
  不用等小先生明天进宫,他都知道答案了!
  第二日文哥儿再入宫讲学,便瞧见朱厚照一脸骄傲地坐在那儿,对他说已经知道秦穆公干了什么坏事了!
  文哥儿坐下捧着茶悠悠然地听朱厚照给他讲“彼苍者天”。
  等朱厚照把从女史那儿打听来的东西都囫囵着讲完了,他才笑眯眯地问朱厚照:“知道为什么这件事贻害无穷吗?”
  朱厚照又被问住了。
  文哥儿道:“本来一个国家失去君王已经混乱不堪,再让功臣良将齐齐殉葬,春秋时期秦国的霸业可以说是就此停滞了,接下来两三百年间都没法再东征。”
  别国人也一度不爱来投奔秦国。
  毕竟去其他地方打工只是少赚点,来你秦国却是要把命都给赔上,谁还乐意为你尽忠尽责?
  所以说,这件事贻害无穷!
  就像秦穆公自己说的那样,治国需要人才啊!
  人才都不乐意投奔你了,百姓也跟你离心了,你再想有过去那种好局面可就太难了。
  朱厚照听得皱起了包子脸,一脸不高兴地说道:“殉葬不好!”
  文哥儿道:“对,殉葬不好。”
  事实上明朝也有过好几十年的殉葬历史。
  主要是朱元璋秉承着自己的女人要自己带走的观念,把自己的后妃给殉了,后面几个皇帝那也是有样学样。
  直至明英宗那一代才良心发现说不忍心让生者相随,从此罢除宫妃殉葬的旧例。
  这些当朝的事儿,文哥儿很识趣地没给朱厚照多提。
  要指点江山就指点一下前朝往事就好了!
  文哥儿问道:“殿下知道当时会什么会出现‘三良殉葬’这种荒谬的事吗?”
  朱厚照直摇头。
  文哥儿道:“殿下觉得秦穆公这样英明一个人,会下令让臣子殉葬吗?”
  朱厚照一下子也觉出不对来了。
  对哦,英明神武的人,不会干这种傻乎乎的事!
  文哥儿道:“这事儿还是因为酒宴上的随口一句话。”他摸了摸肚皮,觉得里头已经空了,可以装点什么进去,便提议准备一桌茶点来个情景还原,看看当时秦穆公到底说了什么样一句话。
  朱厚照听后麻溜吩咐人去办。
  既然宴还没摆好,文哥儿提议玩井字棋打发时间。
  现在朱厚照自认自己能写字了,当即决定圈圈全由自己来画,劲头十足地和文哥儿你来我往玩得很起劲。
  等到谷大用他们把桌子摆好,文哥儿才让朱厚照坐在主位上,再由朱厚照亲自挑几个人坐到底下给他充当臣子。
  朱厚照当然先把文哥儿挑出来。
  接着又挑了杨玉和谷大用他们。
  底下很快坐满了!
  文哥客客气气地请让杨夫人来教他们宴饮礼仪。
  不能因为只是课堂上搞情景还原就不注重细节,只有细节到位了,大家才能有沉浸感!
  有现成的专业礼仪老师不用白不用!
  绝对不是他想边吃吃喝喝边摸摸鱼。
  杨夫人微愣。
  朱厚照听文哥儿那么一说,也积极地转头看向杨夫人。
  瞧着仿佛等不及要学宴客礼仪似的。
  他可是宴会主人来着!
  小孩子都特别爱学大人做事,朱厚照对这种正儿八经的过家家游戏还是很感兴趣的。
  既然是春秋时期的秦国,那这场宴饮肯定是按照周礼来的,这个杨夫人正巧略懂一二。
  杨夫人便上前给他们介绍该怎么入座、怎么进食、怎么退场。
  听得文哥儿忍不住在心里啧啧称奇,怀疑杨夫人脑袋里有本礼仪百科全书。
  一场礼仪课上下来,气氛可谓是其乐融融。
  杨夫人从来没有教得这么轻松过。
  等她教完了,文哥儿又适时地凑到她身边提出让她再教教太子怎么邀臣子喝酒。
  当然,他们都还小,不喝酒的,以茶代酒就好!
  杨夫人道:“教太子这个会不会不太好?”
  文哥儿道:“这是最重要的一环,可不能省!”
  朱厚照听了马上在旁边直应和:“可不能省!”
  杨夫人:“…………”
  杨夫人想想几次和文哥儿辩论的结果,有点担心他当场再来一段“我们应当弘扬祝酒文化”的小作文,只得耐心地教朱厚照怎么邀人喝酒。
  一群大人和小孩有模有样地上完礼仪课,落座后文哥儿却是让大家轮流给朱厚照祝酒。
  这顿酒宴的背景是他们现在成功收服西戎十二国,大家开开心心地坐下喝酒。你作为大秦的忠臣良将,该怎么拍咱春秋一霸的马屁不用人教吧?
  谷大用他们这些宦官脑筋是最灵活的,嘴巴也最会说,这个环节简直是为他们而设的!他们当即轮流举杯向朱厚照献上自己的马屁。
  杨玉看得有些纠结,开始焦急地在心里组织语言。
  他转头一看,却见文哥儿正坐在最边上的座位优哉游哉地吃着茶点。
  杨玉:“…………”
  有点怀疑他们这位小先生在偷奸耍滑。
  文哥儿察觉杨玉投来的目光,眨巴一下眼,神色淡定地捧起茶吨吨吨。
  这些点心有点干,得就着茶才能下口!
  等到宦官们表现得差不多了,文哥儿也举起茶吹捧了霸主猪猪一番,夸得那叫一个天花乱坠。
  他甚至还用上了自己每天晨诵练出来的吟诵调子,不仅吐字清晰,还很清隽悦耳。
  那是货真价实地比唱的还好听!
  霸主猪猪听得心花怒放,又看向还没祝酒的杨玉。
  他还没听够夸夸!
  杨玉:“……………”
  所以只有他自己没想好怎么拍马屁是吗!
  杨玉艰难地挤出几句祝酒词来,还挤得磕磕绊绊的,听得人忍不住发笑。
  文哥儿向来不爱欺负老实人,感觉下午茶时间该结束了,就起身坐到朱厚照近前给他继续讲课:“这时候秦穆公已经喝了好几轮酒,他很高兴地看着底下这么多忠臣良将。”
  朱厚照顺着文哥儿的示意看向刚才给他拍了一轮马屁的谷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