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戏明 >

第15章

戏明-第15章

小说: 戏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管文哥儿再怎么纠结,拜师这事还是敲定下来。
  第二天王华还正儿八经地给他备了拜师礼,带着他去谢家正式认个师门。
  在明朝很长一段时间里,老师和弟子的关系之亲密堪比父子,弟子甚至可以住在老师家里求学。
  比如王守仁创立心学之后,就有很多弟子随侍左右,他的首席大弟子徐爱娶了他妹妹,他的弟子黄绾在他死后把他的老来子接去抚养。
  《传习录》就是王守仁几个弟子仿照《论语》格式,随侍左右记录王守仁的言行编纂出来的传世之作。
  当然,一般来说开蒙的蒙师是不算在内的。
  可王谢两家的情况又不一样,他们两家以后的联系只会越来越紧密,所以目前是开蒙的老师,以后可就不一定了!
  文哥儿经过一宿的挣扎,已经接受自己难以抗拒的现实,乖乖巧巧地跟着他爹到谢府拜师。
  对于文哥儿这个新身份,谢豆是最开心的。他一见到文哥儿就拉着他高高兴兴地让文哥儿改口:“你以后要喊我师兄。”
  小孩子心思非常单纯,既然他们要一起读书,文哥儿年纪又比他小,那肯定是他当师兄没错了。
  考虑到以后有事可能要谢豆帮忙(比如临时要抄作业),文哥儿没有和谢豆争这个,麻溜就给谢豆改了口:“师兄!”
  谢豆听文哥儿这么一喊,可高兴了,很有师兄派头地拉着文哥儿往里走。
  文哥儿根本不懂拜师礼仪怎么走,全程都是他爹在旁指引,他自己一个指令一个动作地照办。
  反正,动脑子是不可能动脑子的。
  他才满周岁,冬天的棉服又厚实,不管是下拜还是别的动作做起来都是圆滚滚的一团,寻常学生拜师时的庄重是瞧不出来的,只觉那小模样儿分外可爱。
  谢迁这个当老师的瞧着也觉有趣,配合着走了个过场,师生名分算是定了下来。
  文哥儿跟着他爹娘在谢家蹭饭,理所当然地被安排在他的师祖母邹氏旁边,发挥他明朝吃播一哥的功能给他新鲜出炉的师祖母当陪吃。
  文哥儿在看到自己座次的一瞬间,感觉自己突然明白了什么。
  很明显,他老师不是相中了他聪明绝顶的脑袋瓜子,而是想要光明正大请他过来做吃播!
  意识到这一点,文哥儿心里头那点莫名的忐忑终于消失了。
  本来就该这样的,古代神童多得是,哪有见几次面就相中个一岁孩子当学生的道理?
  古来就有“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和“伤仲永”的说法,可见小时候聪慧过人的人,长大后未必就会多有出息,想提前投资也不会提前这么早的。
  文哥儿心里有了底,登时不再发愁,开开心心地在谢豆的热心介绍下认了一圈人。
  自家人坐一起吃饭,人口不算复杂,文哥儿没见过的也就是师母徐氏、谢豆长兄、谢豆长姐。
  至于谢豆妹妹,年纪还小,且刚喝过奶处于昏昏欲睡状态,只抱出来露了个脸就被抱回去睡觉了。
  谢家祖父与谢豆叔父、二哥他们都还在余姚老家,一时半会还见不着。
  这么简单的人口构成,文哥儿一下子就记住了,欢快地坐在邹氏旁边等着干饭。
  为了照顾家中老小,先端上桌的是一碗馎饦,乃是谢家厨子钻研唐宋古法做出来的面食。
  今儿还算是节庆,因而做的是应节的红丝馎饦,煮出来的馎饦隐隐透着些许绯红,非常应景。
  别看端出来的就是一碗薄薄的面片,实际上它上桌前可是经历了不少工序的,光是“红丝”的那么一点红,背后就有许许多多新鲜生虾付出了它们的虾仁!
  而且这虾仁还不是整个儿包进面片里的,而是研磨取汁,拿研取出来的清汁和面。
  这么一通折腾,才算是让面出锅时跟熟虾一样通体泛红。
  等这红丝馎饦煮熟后再浇上精心熬制的汤汁,馎饦又鲜又滑,吃着还有点虾仁独特的甘甜。
  文哥儿还是头一次吃到这种红丝馎饦,只觉汤汁鲜美得很,面条也鲜美得很,有时候他都没嚼两下就把整片馎饦吞了下去,热乎乎的感觉便从喉咙一直蔓延到肚肚里。
  怪舒服的!
  文哥儿快乐地吞掉一块红丝馎饦,不忘转头招呼他师祖母也趁热吃,嘴里“好吃”“鲜甜”地夸个没完。
  邹氏见他这般喜欢,笑着说道:“多吃些。”
  谢豆也就着文哥儿吃了好几块馎饦,才凑近和文哥儿说悄悄话兼约饭:“你喜欢吃馎饦的话,下次我们一起吃紫馎饦吧!你吃过没?我第一次见到时被吓了一跳,满碗馎饦都黑漆漆的,可奇怪了。”
  文哥儿确实没吃过这种(颜色上的)黑暗料理。
  他思考了一下,依稀记得有各种七彩饺子、七彩馒头之类的做法,既然都是面食,想来这馎饦也大同小异。
  文哥儿好奇地猜测:“黑豆?”
  谢豆睁圆了眼,惊奇地道:“是的呀,我问了才知道,文哥儿你是怎么知道的?”
  文哥儿道:“猜的。”他见过的黑色食物又不多,随便蒙一个最常见的而已。
  谢豆顿时心服口服,感觉自己有点枉为师兄。不过他还记得他爹早前教过他的,他不该和旁人比,他只要和自己比就可以了!
  谢豆由衷夸道:“文哥儿你可真聪明!”
  文哥儿很是谦虚:“一般般,一般般。”他一被夸,背后那看不见的小尾巴就开始翘起来,很快又从记忆里挖出另一种差点被他忘记的黑色食材,转过小脑袋兴致勃勃地说给谢豆听,“墨鱼,也可以!”
  墨鱼的黑胆里头有黑漆漆的墨汁,拿来和面做出来的面食乌黑而有光泽。
  做出来必然也是黑黑料理的一种!
  谢豆没听过墨鱼,忍不住问:“墨鱼是什么?”
  文哥儿就大致给他解释了一下:墨鱼,学名乌贼,十根爪爪,两长八短,长得挺丑,会喷墨汁!取了它的黑胆汁,就可以拿来揉面了!
  谢豆实在想不出比紫馎饦更黑的玩意,只能说道:“我们以后吃!”
  两个小的嘀嘀咕咕完,埋头津津有味地吃了半碗红丝馎饦,又开始挨个尝起陆续端上桌的菜色,吃得不亦乐乎。
  至于读书什么的,改天再说吧!
  作者有话说:
  文哥儿:一岁的我就拥有了老师!
  文哥儿:总感觉前面有坑,却不知道坑是什么,唉
  谢迁、王守仁、杨廷和:唉,其实我们也不是特别坑,一般般,一般般
  *
  注:
  ①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出自《诗经》的《伐木》一诗,讲的是鸟儿从幽谷中飞出来,飞到高高的乔木上鸣叫以求知音。
  ②其他印章篆刻内容:参考《明代初中期文人印章艺术钩沉》一文
  ③捶丸等玩具:参考科普网络文章《古代的儿童有那些有意思的玩具?》
  ④馎饦介绍:出自《食说新语》
  ⑤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出自《世说新语》
  伤仲永:出自王安石的《伤仲永》,说到王安石,就想起隔壁《玩宋》有皮皮雱和王老爹可以看!(bushi
  来都来了,顺手打串普普通通的广告——
  点进专栏可以收获很多完结书!顺手收藏一下专栏就更棒啦!
  1。已完结的历史相关男主文:
  《玩宋》,王安石儿子皮皮雱在宋朝搞事!
  《闲唐》,李世民弟弟李元婴在唐朝搞事!
  《盘秦》,嬴政儿子扶苏回到秦朝,唯一一个乖儿子(bushi)!
  《嬉闹三国》,曹操儿子曹冲在三国搞事!
  《开局继承博物馆》,现代文,召唤各种古人进行科普的狗馆长日常。
  2。已完结的女主文:
  《窈窕繁华》,架空南宋背景
  《高嫁》,纯架空古言
  3。已完结的搅基文:
  《小牧场》
  《喵相师》
  《小侯爷'星际'》
  4。已完结的无cp童话:
  《废柴千万不要有异能》
  5。以上都是口味相对比较正常(?)的文,已完结的其他文可以自由探索,但是出问题不要回来找我(住口


第21章 
  行过拜师礼两家之间跑动起来便更频繁,谢迁趁着年节期间比较闲,抽空摸了文哥儿的底。
  谢豆已开始练字,《千字文》都会读了进度略比文哥儿快些。《大学》内容虽比《千字文》略深奥些可涵盖的常用字没《千字文》多。
  谢迁便让谢豆先抽空带文哥儿把《千字文》读完。
  有了这个任务两个小的每天都可以一块玩儿,有时是文哥儿去谢家陪谢豆打双陆有时是谢豆去文哥儿那边玩他新得的玩具。
  有时他们识字任务完成还会拿着围棋去让王老爷子教他们下。
  比起象棋和双陆,围棋对文哥儿来说要相对难懂一些。
  王老爷子本来觉得自己不善此道,教会文哥儿可能会让这小子更嚣张没想到文哥儿是围棋苦手,琢磨半天都琢磨不透。
  这下王老爷子来劲了每次文哥儿过来下棋,都把围棋摆出来。
  那得意的嘴脸,简直气得文哥儿牙痒痒。
  转眼到了正月十三,恰好是满八九的日子。
  谢迁出去访友回来才想起这事儿抽空提笔给九九消寒图添了几笔。
  既然叫“九九消寒”那自然一共是九九八十一天。
  一般来说三九、四九是隆冬过后天气就渐渐转暖。到了八九、九九那就是冰消雪融、冬去春来了。
  谢迁搁下笔正要瞧瞧屋能不能瞧见些许春色,就见谢豆与文哥儿一同过来了。
  文哥儿下围棋输给王老爷子很有些气闷。明明他和他祖父下象棋还能有来有回怎地下围棋就单方面被杀得老惨。
  想不通生气!
  谢迁见文哥儿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不由问谢豆这是怎么了。
  谢豆老老实实把文哥儿这几天下围棋遭挫的事讲了出来。
  谢迁闻言笑了,说道:“围棋比象棋复杂多了,棋局时刻都在变化,你便是再聪慧,也不过才刚抓完周,又怎么可能下得过你祖父?”
  明朝神童再多,也没有神成这样的。这传出去不得被人当妖怪?
  文哥儿听谢迁这么说,一下子又支棱起来了。对啊,他还小,脑袋瓜子就这么大,下不过他祖父多正常?他能记住那么多规则,已经很了不起了!
  都怪他祖父,赢那么几场就在他面前得意洋洋。
  文哥儿哼哼两声,放起了狠话:“再大点,一定赢!”
  摆脱了该死的胜负欲,文哥儿乖乖与谢豆一同接受了谢迁的考校,又在谢迁家蹭了顿饭,才优哉游哉地溜达回家。
  按照太宗永乐七年的规定,从正月十一开始会有十天的元宵节假日。
  这十天里头不搞夜禁,百姓们夜里可以自由出门逛街访友。平日里大伙夜里都得闷在家里,如今终于可以出门玩耍了,谁愿意浪费这十天的好光景?
  因着这个缘故,入夜后街上行人如织,连长安街的夜色都添了几分热闹。
  文哥儿也是头一次这么晚了还在外面。
  他挺想好好欣赏一下难得的京师夜景,可想到赵氏还在家里等着自己,还是放弃了趁机逛个夜市的想法按时按点回了家。
  等到了正儿八经的元宵日,文哥儿兴冲冲地邀他师祖母和师母过来一起揉汤圆。
  自己揉的肯定更好吃!
  文哥儿言之凿凿地这么说。
  邹氏婆媳俩都凭着谢迁封了宜人,属于有诰命在身的官夫人,本不会亲自下厨做吃食。
  可她们抵不过文哥儿的热情相邀以及谢豆的软磨硬泡,还是答应前去王家试试做汤圆。
  邹氏自从食欲不振,身体也不怎么好,已经挺久没出过门了。
  这回在儿媳的陪同下出了家门、到了王家,邹氏只觉胸口莫名舒畅了不少。
  她见孙子一本正经地扶着自己往前走,忍不住笑了起来,一时都不太明白怎么会闷在屋中不出来走动。
  她儿子年轻有为,孙辈又孝顺,理应没什么烦恼事才是。只是去年开始她癸水渐渐没了,情绪时常莫名低落,吃不下饭更是常有的事,身体自然也每况愈下。
  现在精神倒是好多了。
  文哥儿约了小伙伴过来玩,早就在家里盼着了,得知邹氏她们过来了,立刻出去接人。
  邹氏还来不及感慨太多,就变成左边一个小团子、右边一个小团子,两个小娃娃齐齐搀着她往里走。
  岑老太太也出来相迎,瞧见文哥儿自己走路还带着些摇摆的,也学着谢豆去扶他师祖母,顿觉格外逗趣。
  她笑着招呼邹氏婆媳俩入内,嘴里说道:“从前我们家还会自己做团子和汤圆,如今确实好几年没做了,也不知生疏了没。”
  这是大实话,在王华没考上状元前,他们家就是平头老百姓,自己动手做点吃的非常寻常。
  邹氏年轻时也是会做几样吃食的,闻言也有些怀念往昔。她笑着说道:“我前几年身体不大好,更是没碰过这些了。”
  文哥儿在旁边听她们聊了起来,也积极插嘴:“我也没,我也没。”他出生足足一年多啦,也没搓过汤圆!
  岑老太太被自家孙子的话噎了一下,抬手揉了下他毛茸茸的小脑袋,没好气地说道:“你瞎凑什么热闹。”她们可是在回想当年,有他一个才刚会说会走的小孩儿什么事?
  不过有文哥儿插科打诨,几个女人倒是很快热络起来。
  在文哥儿的提议下,家里的厨子这几天到市面上寻了些色彩鲜艳的食材,想办法给面团调色。厨子带着帮厨们琢磨了两三天,很快掌握了类似红丝馎饦和紫馎饦的彩面做法。
  今儿知道文哥儿要玩面团,厨房那边特意给三个小孩和好了几团彩面,方便他们揉彩色小汤圆子。
  谢豆只吃过紫馎饦,没见过还没下锅的彩面团团,瞧见他们几个小孩的专属面板上摆着几团颜色各异的彩面,登时“哇”地惊叫出声。
  王守俭听到谢豆也这么惊讶,也不觉得自己没见识了,好奇地和文哥儿两人一起研究这些彩面团团都是用什么染的色。
  赵氏早就问过厨房那边,见三个小孩猜来猜去,就耐心地给他们解释了一下,除了黑豆做出来的黑面团外,还有胡萝卜染出来的黄、赤两种面团。
  冬天正是胡萝卜收成的时候,市面上常见的胡萝卜有黄赤二色,厨房那边觉得这种番邦萝卜颜色鲜艳可爱,便买回来试了试。
  他们也是瞧见成效还不错就拿来给几个小孩儿玩。
  揉彩色小汤圆!
  又好玩又能吃!
  小孩子根本没法抗拒!
  几个小孩开始围坐在一起兴致勃勃地搓起了圆子。
  比起小孩儿们的瞎玩,邹氏她们还是正经些的,坐下来边聊天边往汤圆里包馅料。
  这活儿本来就没什么难度,几人很快就彻底上手,把一个个小汤圆包得有模有样。
  倒是文哥儿手劲小,要求又高,典型的眼高手低,搓半天都搓不出自己满意的圆乎乎汤圆,很有些气闷。
  谢豆见文哥儿不开心,立刻大方地说:“我搓给你吃!”
  王守俭见一个外人都这么关爱弟弟,不甘落后地说道:“我也搓给你吃!”
  文哥儿听到两个小伙伴这么讲义气,总算没那么那么郁闷,再次和自己手里的面团团艰苦作战,打定主意非要把它揉圆不可。
  结果王华领着谢迁过来,瞧见三个小孩儿面前的成品,指着文哥儿努力揉出来的几个汤圆打趣道:“让我瞧瞧,这几个最丑的应该是文哥儿揉的吧?”
  文哥儿:“…………”
  好气!
  怎么会有这样的爹!
  谢迁在旁边瞧着王华逗儿子,心里有些乐。
  这小孩儿的表情和眼神儿着实有趣,不能怪王华这个当爹的爱捉弄他,看得多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