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明-第1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怎么回事!
他这些哥哥弟弟妹妹一个两个都不为所动。难道不觉得这人太聪明太可恶了吗?!
王守俭见文哥儿闷闷不乐,慢吞吞地安慰道:“文哥儿你也已经很厉害了。”在他看来文哥儿比那个洪钟也差不到哪里去。王守俭说出自己的看法“他四岁才去翰林院读书,你三岁就去了,你比他还要早一点。”
世上哪有样样都比别人强的道理?
他就从不和人比。
每次有人非要拉着他比较他会不动声色地给他们讲自己哥哥王守仁以及弟弟王守文的光辉事迹。
每到这个环节,大多数人都选择开始沉默。
文哥儿听王守俭这么一讲赫然发现自己上了大当了。他爹和他老师分明是联合起来鸡娃来着!
这一上头,又给他们忽悠进去了!
吃了这么多次亏,上了这么多次当,他怎么还是不长记性呢?
文哥儿懊恼地拍了拍自己的脑袋瓜子只觉自己一上头起来真是傻不隆冬的。
没了“我要把字写得比洪钟更牛逼”的执着想法文哥儿顿时念头通达了开开心心跟几个小孩儿玩儿起来。
第二天瞧见他爹文哥儿心里还有点愤愤。他眼珠子一转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好主意,连功课都搬到他爹附近写不时暗搓搓抬头观察一下他爹尤其是在他爹和人聊天、出去喝茶的时候总特意停下来多看几眼。
接着估算好时间记在小本本上。
这份亲爹观察日记观察细致到连他爹上了几趟茅厕、每次耗时多久都给详细记录下来。
等收集好一整天的观察日记文哥儿就鬼鬼祟祟地揣着小本本回家激情创作。
这是一篇声情并茂的《与父书》。
首先夸他爹是个大孝子,是家中的顶梁柱,一家老小都指着他养活。
文哥儿表示,听大人聊天,爹您不仅要奉养双亲,家中那些个叔伯兄弟读书,还指着他出束脩,肩上的责任何其重大!肩上挑着这么重的担子,真是令当儿子的都为父亲感到辛苦!
接着文哥儿画风一转,细数起他爹工作一天的摸鱼次数和摸鱼时长来,表示对他爹的工作态度表示担忧。朝廷发了俸禄让您当官,你怎么可以整天摸鱼呢!要是爹您因为工作态度不认真丢了工作,咱一家老小可怎么办才好!
最后文哥儿还对王华的如厕时长表达了担忧,希望王华一定要爱护身体,不要在茅房里待太久,长此以往,小则便秘,大则痔疮,都很影响身体健康。真是叫儿子太担心了!
文哥儿洋洋洒洒地写了一通,只觉灵感来了挡都挡不住。
他收好尾后回头一看,对自己的杰作非常满意,一挥而就、文不加点,说的不是才华横溢的王四岁又是谁?!
这等旷世佳作,必须在他爹没察觉之前偷偷传遍翰林院,惊艳所有人!
文哥儿第二天便偷偷摸摸地揣着他悉心创作的《与父书》,趁着个他爹出去如厕的机会把它拿给李东阳看。
李东阳,他的作文老师,当学生的求个指点不过分吧?
等李东阳看完了,接下来就是走传阅流程了!
这可是他王四岁首次进行书信体裁创作,就算大家不想看,他也要塞给他们看,挨个讨教过去。不多征求点意见,怎么能提高写作水平?!
文哥儿觉得自己的做法十分在理,兴致勃勃在旁边等着李东阳给自己点评。
李东阳听文哥儿最近这么高产,没几天又有新作面世,自是欣然接过去读了起来。
读着读着,李东阳的表情就变得古怪至极。
想笑,又得忍住。
怪不得这小子昨天鬼鬼祟祟盯梢王华,原来是为了逮住他爹的小辫子!
这小子的报复心可真是一等一地强,前天王华才用洪钟敲打他呢,这小子就哼哧哼哧写了这么一封《与父书》。
李东阳向来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都不用等文哥儿去央着别人看,他已经把文哥儿的《与父书》递给王鏊他们传阅。
王鏊本就是玩文字的好手,看了文哥儿这飞扬跳脱的行文,顿时乐不可支地说道:“写得可真不错,就是别叫人旁人给看了去,要不然小心你爹下次评等次被人逮着说事。”
当然,王鏊也只是吓唬吓唬文哥儿而已,就文哥儿逮着的这点“小辫子”根本算不得什么。
谁能一天到晚连句话都不和同僚讲?他们又不是丘阁老!
这小子悉心数他爹一天下来喝了几口茶、和人讲了几句小话,纯粹就是在没事找事。倒是后面那段“如厕过久之害”写得活灵活现,伤害性极强!
这小子可不是头一次关心别人的“后窍”健康了。
现在翰林院时不时进行的集体遛弯活动,就是靠这小子的危言耸听带起来的。
这小子也不知是不是太医院跑多了,说起这些事来一套一套的,听得人一愣一愣,不知不觉就把他那“小则便秘,大则痔疮”的说法记进心里去了!
等王华如厕归来,就发现同僚们的目光齐刷刷转到了自己的身上。
一道道视线带着若有似无的探究。
算算时间,王华确实出去好久了!
这王华年纪轻轻的,怎么就这么不注重养生呢!
难道,已经来不及了?
他早就已经身患痔疾?
回来路上想起要找一本古籍当参考书、拐了个弯去藏书楼找书的王华:?????
为什么他们的眼神这么奇怪?!
难道他出去这么一会儿,就发生了什么他不知道的事?
王华狐疑的目光扫了一圈,最后落在了相顾匿笑的李东阳及文哥儿师徒俩身上。
王华三步并两步地走过去,直接拎起文哥儿这个罪魁祸首发问:“你小子干了什么好事?”
文哥儿一点不慌,镇定自若地答道:“我写了文章让先生给我指点指点而已,不信你问先生!”
李东阳笑着应和:“对,文哥儿就是拿了篇文章给我点评。”
王华根本不信他们的鬼话,压根没放开文哥儿,转头追问其他人文章在哪。
杨廷和忍笑道:“我还没看完,一会给你。”
王华一看连杨廷和都憋不住笑了出来,心里那股不妙的预感越发浓烈了。
他低头看着自己拎起来的儿子。
文哥儿非常无辜地抬起头看他,一副“我特别乖我什么都没干”的乖巧模样。
王华:“…………”
他怎么就不信呢?
直至文章在最后几个同僚手里传了一轮,王华这个当爹的才拿到文哥儿写的《与父书》。
文哥儿早就瞅准时机,脚底抹油直接开溜。
开玩笑,不溜的话等着挨打吗?!
等到王华把《与父书》看完,文哥儿早没影了!
王华这才明白刚才同僚看他的眼神为什么那么古怪,他拍了拍自己拐弯去藏书楼找的参考资料,和同僚们辩解道:“我刚是去找书了!”
李东阳等人含笑给他一个“我们都懂”的关爱眼神。
都是常年伏案工作的人,谁没点那方面的毛病呢!
王华:“…………”
你们懂个球球!!!
文哥儿很体贴地从他爹视线范围消失了半天,下衙时都是混在李东阳他们中间往回走的。
到家以后他还迈开小短腿直奔岑老太太那儿,往自家祖母怀里一钻,提前告他爹的黑状:“祖母,爹打我!”
过来逮儿子的王华听到文哥儿这话后都气笑了。
一整天下来他连这小子衣角都没碰到!
岑老太太见王华进来时气势汹汹的模样,心里已经信了文哥儿的话。
她立刻就教育起儿子来:“文哥儿还小,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你好好教就是了,别动不动就要打孩子。你像文哥儿这么大的时候,我和你爹什么时候打过你?”
文哥儿听得直点头,嘴里连连应和:“就是,就是!”
王华无奈说道:“你看他鬼精鬼精的,谁打得着他?”
文哥儿哼哼两声,表示自己没挨打全靠自己跑得快!
到了饭桌上大伙吃饱喝足,文哥儿仗着岑老太太在旁,还积极分享道:“祖母,您要不要听听我写的新文章?是给爹写的,上次我给您讲的那位特别厉害的王探花都夸我写得好!”
王华:“…………”
王华已经被气得没脾气了,只能眼睁睁看着文哥儿不知从哪掏出份备份文章来,直接爬上凳子站高高,声情并茂地当众念起他的最新佳作。
岑老太太夫妻俩饶有兴致听孙儿念文章,听了开头觉得写得极好。
对啊,儿子可真不容易,孙子也真懂体贴他爹。
不过,为什么儿子看起来又是那副很想打孙子一顿的模样?
直至文哥儿把《与父书》往后念,岑老太太夫妻俩的神色才从赞同、赞许变得……
越来越微妙。
想笑出声,又怕儿子恼羞成怒暴揍孙子。
为了孙子不挨打,他们忍笑忍得很辛苦。
前天宽慰过文哥儿的王守俭:?????
不是,他只是劝弟弟不用事事都和别人比,怎么弟弟直接快进到写文章报复想激他好好练字的亲爹去了?!
作者有话说:
文哥儿:你打不着我吧。jpg
王华:……磨牙
*
更新!足足二更!
*
注:
①鸡娃:激娃,一天到晚疯狂给孩子打鸡血,希望孩子能努力上进
②鸡爹:前段时间网络流行的梗!娃の反击!
大致就像上章@竹唧小可爱归纳总结的那样:“我在xhs看到有人发了一个关于卷父计划的,儿子的理想是做富二代,经常写信勉励自己爸爸,大致分为三个部分:1。问候安康2。观察到父亲近来有些躺平,这不应该3。肯定父亲的努力,并表示如果再加把劲,明天会更好”
【这个作者绝对没有靠评论写文!
【笃定
第140章
文哥儿这封《与父书》因为深入探讨了如厕过久之害,一度成为京师的热门话题。
八卦群众能有什么坏心思呢,他们只是想提醒亲朋好友不要在茅房里蹲太久罢了!
如厕过久这一现象,绝非后世电子产品横行之后才有的现象。
毕竟很多文学作品早早有过“厕所读物”的美称可见即便没有电子产品大伙也都爱蹲在厕所摸摸鱼消磨消磨时间。
北宋大文豪欧阳修就曾自爆自己生平所作文章“多在三上”。
所谓的“三上”就是马上、枕上、厕上。
所以我们这位大文豪的日常大概就是“骑马走路上无聊想写点啥晚上靠枕头上睡不着想写点啥上厕所蹲坑蹲太久想写点啥”。说不定《醉翁亭记》都是蹲坑消磨时间写出来的!
由此可见,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认识点字爱读点书的那种)蹲坑过久属于源远流长的历史遗留问题少说也有上千年的文化传统。
哪怕是按明朝的时间来算那也已经有好几百年了。
于是这“小则便秘,大则痔疮”的警示一传出来,可不就长着翅膀飞遍了整个京师吗?
听说了这件事的人已经省略前几次还会走一走的“怎么又是你这个小神童”震惊流程,直接快进到广发朋友圈对此进行讨论。
没办法当明朝公务员假期这么少,违法活动还不能搞,闲下来也只能呼朋唤友赏花赏画赏月赏雪顺便聊聊京师趣闻当做消遣。
面对随时有可能逮着自己暴揍一顿的亲爹,文哥儿旬休日一早就跑去丘濬家躲着了。
他还和丘濬批判了他爹一通觉得他爹真是听不得实话自己上班摸鱼还不许人说了!
丘濬听了本来想跟着批判几句忽地想到这小子早前也写文章批判过他听不进别人的劝。
……这小子可真是浑身是胆真把他那小小的笔杆子当刀枪来使了!
文哥儿察觉丘濬目光幽幽地看过来也一下子想起自己好像也写文章骂过丘濬来着。他立刻起身说:“我去院子里练练拳脚!早上出来得急,我都没来得及做早课呢!”
文哥儿说完便一溜烟跑庭院的空地上嘿嘿嗬嗬地耍起拳脚来俨然已经把整套入门基本功练得很像模像样。
就是个头还太小一比手一划脚瞧着都怪可爱的。
文哥儿跑外面野了一天琢磨着他爹该消气了才偷偷摸摸地溜回家,跑他爹书房外探头探脑。
由于知晓那篇《与父书》铁定会被好事者(主要指李东阳)传出去,王华这次旬休都不出门了,只在家里读读书写写信。
等注意到文哥儿的脑袋在门口突然出现又突然消失、突然消失又突然出现,王华心里有种深深的无力感。
王华无奈地招手道:“进来。”
文哥儿一听,这不是要打儿子的语气!他立刻大胆地跑过去凑王华边上喊了声“爹”,一副任打任骂的乖巧模样。
这么小的小崽子,别说打不打得下手了,连骂都骂不下嘴,王华这个当爹的还能拿他怎么办?
王华只能板起脸问:“说说看,爹哪里得罪你了?”
文哥儿连连摇头,表示他才不是报复他爹骗他发奋练字,纯粹是灵感自己找上门而已!
王华一听就懂,这小子绝对是在报复没错了。
想想文哥儿平时已经很勤勉了,他这个当爹的确实不该有事没事就忽悠他,王华便摸了摸文哥儿的小脑瓜子算是揭过了此事。
第二天父子俩又开开心心一起去翰林院,看得李东阳都啧啧称奇,转头和谢迁说道:“你不是说要帮他打儿子?”
谢迁摇着头道:“他当爹的都没想打,我当什么恶人?”
左右这次文哥儿折腾的是王华自己这个当爹的,写的文章还在情在理,怎么看都不算做了错事。唯一风评被害的王华都不在意,他这个当老师的何必出面?
文哥儿哪里知道李东阳这位不靠谱的老师在背后拱火想他挨打,他很快就把这事儿忘在脑后,继续快快活活地读书习字去了。
与此同时,由文书房拟好的宣谕已经顺利传达到各地。
伴随而去的还有一些关于京师的新鲜趣闻,比如这道宣谕背后的趣事就很为人津津乐道,送信的使者要是有闲心,便会挑拣点关于那位王家小神童的奇闻异事给地方上的人讲讲。
别看这道宣谕是丘阁老向陛下请来的,实际上可是那位王家小神童牵的头!
本来只在京师家喻户晓的王家小神童,第一次走出了京师城门,传遍了大明许多大小州县。比起一板一眼的宣谕文书,大伙总是更爱听京师广为流传的神童故事!
毕竟这些神童故事说不准还能拿回去教育家中儿女。
只不过读过这次关乎过冬安全问题的宣谕内容后,地方县令们看过以后马上一激灵,酒全醒了,赶忙派人去通知里长们来开会。
不着急不行啊,宣谕抵达有些地方时都已经十一月了,天气越发地冷,富裕些的人家说不准都已经开始烧炉子取暖了。他们可得赶早把宣谕内容给传下去,要不然大过年的出了人命,他们这个县令也当到头了!
各地里长们听了这道科普煤炭中毒危害的宣谕,一时议论纷纷。
他们被召集过来开会,本来也只是给县令个面子,结果听到烧煤炭取暖还有可能要了人命,一时半会哪里弄得明白?
直至宣读宣谕内容的县官们念完了,他们才七嘴八舌地追问:“真的吗?烧个炉子还会害死人?可不烧炉子会冻死人啊!”
县官说道:“都说了,通风透气,通风透气,别把门窗全部捂死就成了!要是见老人小孩情况不对,赶紧把他们挪去吹吹风,要不然后悔都来不及了。”
行之有效的预防和急救方法都随着宣谕写得明明白白,只是很多人听一遍根本记不住而已,须得有耐心的人才能给他们再三讲解。
换成那些个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