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得余生相临安-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顾时远说得很对。
确实帅。
会议室里的所有人都在等院领导发言,包括许临安在内。
只不过,她更期待武院能够再仔细的讲述一下这位年轻科学家的事迹。毕竟从顾时远那里听来的小道消息,此刻已经不能满足她了。
许临安斜眼看了一下顾时远,注意到这家伙正在忙碌着翻看什么,嘴里也是念念有词的,很像是一副受了刺激打算奋发图强的样子,许临安失笑,转头又把注意放在武院身上。
可事实上武院是见过大世面的人,认识的科学家也不在少数,所以他并没有打算满足许临安一颗期待的心,而是直接就进入了主题,“顾时远,你把方案初期需要准备的东西和方案进行的过程给大家说一下。”
会议室里一共七个人,此时瞪大了眼睛不明所以的,只有许临安一个人。
她原本以为,今天只是凑热闹来听个会,可是当身旁的顾时远开始认真地讲方案推进过程时,许临安脑海里还是不由自主地飘过了一个大写的懵圈,这画风突变的,会不会有点快?
所以,现在的情况是,除了她以外都是有备而来。
而她,唯一的一个吃瓜听众。
许临安有点慌。
相反的,顾时远那厮落落大方地站起来,开始了。
“这次设计的任务是生物医学实验工作室,从前期资料收集开始,到最终方案确定,我院大致拟定为三个月。
第一周,资料汇总与总平面设计,包括苏博士对工作室的一些意见和需求。
第二至六周,设计方案第一阶段草图,第二阶段草图,包括立面设计与电脑3d建模。
第六到八周,设计方案室内阶段,包括室内3d建模与各实验室器材配置。
第八……”
顾时远的发言简洁清晰有条理,他把方案初期和过程深化到最终确定的时间拟定为三个月,这速度之快和效率之高的妄想让许临安不经赞叹和佩服,别人需要起码半年的时间来设计方案,你顾时远竟然只需要三个月,呵呵,那你很厉害哦。
许临安双手备好,打算等顾时远讲完给他来一段热烈的鼓掌,用来鼓励他接下来水生火热的三个月。
“……以上就是工作室方案设计的几个阶段,最后,此次项目的初审负责人为本科建筑学四年级的许临安同学,请大家鼓掌,谢谢!”
许临安双手僵硬:“……”
武院带头鼓掌。
此时小小的会议室里,掌声雷动。
于是,刚刚还有点慌的许临安,现在更慌了。
许临安颤悠悠地站起来同大家微笑点头,武院也是慈容满面地冲她招手,“来。”
虽然不情不愿,但还是磨蹭到前排,许临安低眉顺眼,“武院,那个我……”
“这是我们建筑学院的许临安。”没等她说完,院长又继续,“是当年的理科高考状元,这四年来跟着我读建筑学,小姑娘聪明的很,去年参加一些国内外的竞赛时,也获了不少奖。”说着武院又激动了不少,向着邻座的苏余声接着介绍,“英语和韩语都说的很好,你们交流一些国外的东西也说得上话,这三个月,就让她跟着你把设计定下来吧。”
我的妈妈呀,武院你可饶了我吧,三个月让我死我都做不出来方案的好吗?
许临安低头瞧瞧武院,又侧目看看旁边安静坐着的苏余声,刚想再为自己争取一下,没想到身侧的苏余声却先站起身来,面容俊朗,眼底带笑。
这简单的一笑,立马就让许临安慌张的大脑瞬间糊成一团,到了嘴边的说辞也生生卡在喉咙里。
苏余声视线在她身上停留了一会儿,然后笑着伸出右手,像是开玩笑一般问她,“还需要我的手机吗?”
许临安呆住,记忆快闪回昨天。
昨天。
昏黄的音像店里。
许临安不受控制的朝苏余声所站的位置走过去,在看清他侧脸时,脑袋一热,问了一句,“我能借用一下你的手机吗?”
这句话出口让两个人都愣了一下,许临安迅速反应过来,换了一句,“你在看什么?”
苏余声被她前后神转折的两个问题噎住,顿了一下,把手里的专辑递给她,看她好像有些紧张,就随口问了句,“有兴趣?”
出乎意料的,她说,“嗯。”
这个回答让苏余声不自觉地低头看了她几眼,发现她明明心不在焉却还是专心盯着手里的唱片,她这个样子,让苏余声觉得似曾相识,于是他试着问了一句,“我们是在哪里见过吗?”
结果还没听到答案,许临安的手机就先响了。
苏余声微笑着后退一步,极有涵养的转过身不去听电话,结果却先一步看到玻璃窗外站着的顾时远,他想了一下,大概是男朋友吧。
扭头看了一眼许临安接电话的背影,他顺手拿了一张唱片去了收银台。
许临安在接电话的瞬间,脑海里反复着的都是刚刚问苏余声借电话的蠢样子,谁料一转眼自己的电话却响了。
八成是被当作搭讪的了,她想。
挂了电话的许临安回头看了一眼,发现苏余声不知什么时候到了收银台前,搞不明白是羞愧还是害羞,复杂的情绪促使她疾步出了音像店。
总之,这是一个有些短促却心跳够足的搭讪。
而此时。
面对着身材高挑,面露微笑的苏余声,许临安紧张地仰着头伸出右手回握住,声音颤颤巍巍的,脸颊红扑扑的,“苏,苏博士好。”
苏余声还是笑,低下头轻轻握住她的手,“你好。”
不知是当时会议室里的温度太高,还是心跳的频率太快,反正那一刻许临安觉得,浑身都很热,呼吸很困难。
作者有话要说: 宝宝们加个收藏好嘛~打滚求收藏~
☆、chapter3
设计院回来的几天,许临安几乎废寝忘食。
从图书馆出来的时候,大雪突然就落了下来,不算冷,但难挨。没有带伞也没有御寒装备,思考了大约两秒钟,许临安转身又回去了。
学校临近寒假,图书馆里稀稀落落几人,相比平日,冷清不少。
一个建筑大师曾经说过,建筑师的设计激情可以从顽石中创造奇迹。
许临安过去四年思索了很多次,却怎么也没想明白顽石中如何创造奇迹。
比如说她路痴了这么多年,无论怎么努力也没有奇迹,当然了,更别说是这样可见度很低的大雪天。想要顽固的创作奇迹,真是生命中需要孜孜不倦研究的课题。
不过,上周从设计院回来后连着几天通宵到凌晨画方案的痛苦经历,让她似乎有了些别的见解。
回想起上周双安街大雪夜里见到的那棵老树,明明它这么多年一直都存在,可从来没有像那一刻一样,轻颤的枯枝叉轻易就牵动着她的心。
而此时,又是大雪夜。
当漫天雪花拦着她去路的同时,那种每每在深夜为了方案声嘶力竭时出现的无力感,突然就化作了一种情绪,就像是顽石里的激情,她找不到原因,却先看到了结果。
回到图书馆内。
思绪翻飞的时候,圆滑的钢笔顺着桌角落在地上,清脆响亮。
许临安弯下身子拾起。
抬头,一抹清冷高挑的身影明晃晃撞进她眼帘,许临安一个激灵,迅速站了起来,“苏博士?”
第3节
苏余声今天穿了一件简单的深色衬衫,黑色长裤,走在背景是灯光通明的图书馆里显得十分修长显眼。他“嗯”了一声迈着长腿走近,低头看了一眼许临安桌上的画纸,把目光放在窗外时皱了下眉头,“这么晚还不回去吗?”
“啊?”许临安好像已经习惯了见到他时有短暂的分神,火速回神后从包里摸出手机,确认了一眼时间,“才九点钟啊。”
九点钟。还不算晚?
“……晚饭吃了么?”苏余声也没继续和她探讨时间晚不晚,礼貌的问了一句别的。低头又打量了一番面前的这个桌子——仔细看的话,待在图书馆的这个人不像是只工作了一下午,苏余声挑了一下眉毛,换了个问法,“午饭,吃了么?”
还真没。
许临安犹豫了一下,词不达意地嘟囔了一句,“我早上吃的太多了。”
抬起手腕确认了一下时间,苏余声拉开椅子坐在许临安的对面,一边专心的开始看自己带过来的书,一边头也没抬地说了一句,“你坐下接着画你的方案吧,当我不存在就好。”
“……”
许临安内心深觉苏余声可能对自己有些误解,长成他这个样子,实在是很难让人感觉不到存在。
郁闷地瞥了一眼对面的苏余声,想想还有两天就要开会了,许临安内心哭唧唧地坐下来继续沉浸在方案设计里。
许临安一向不习惯自诩为学霸,可这么多年来一直能稳当的位列前茅,归根结底,靠的是专注。
绝对的专注。
回忆当年高中。
许临安总喜欢在午后阳光最暖的时候坐在窗边靠后的位置,那些聒噪炎热的日子,清风与阳光最能安抚她的心。
所以那个午后,当传说中全校最帅成绩最好的文艺少年站在班级门口喊她的名字时,全班炸起来的欢呼声与稀落的口哨声全都没能让她抬起头来,她专注埋头在习题册里,计算着在顾时远叫她吃饭前与面前的证明题进行最后一个回合。
直到温文尔雅的少年落寞离开。
此刻,与年少时的专注相同。
即使此时对面坐着天才生物医学家苏余声,可被笔下的方案吸引,许临安很快就进入了状态。
最近几日与方案的磨合过程,意外的让她很享受。
大约过了很久,许临安听到对面似乎有合上书要站起身来的动静,她下意识抬头,声音先大脑一步开口,“你要走了吗?”
苏余声好像没料到对面专注的女生会突然抬头问出这么一句话,顿了片刻,合书起身,淡淡地“嗯”了一声,眼神飘过她身后不远处位置时,补了一句,“你男朋友来接你了。”
男朋友?
没反应过来这个词汇的许临安顺着苏余声的眼神朝身后看了一眼。
是顾时远来了。
看清来人后,许临安想着苏余声大概是误会了,想着也许有必要解释一下迅速扭过头来,发现对面气息还没散尽的人已经不见了。
不知是什么情绪使然,许临安急忙地推开凳子站了起来,三步并作两步移到可以看到图书馆入口的玻璃窗前,努力的在大雪里辨认着什么。
待隐约看见一抹深色身影融入洁白的一片后又消失不见,许临安带着有些失落的情绪转身,顾时远已经坐在她的位置上开始替她整理起图纸了。
“你怎么来了?”许临安记得他今天有个校外的调研项目来着,按理说不知道她在这里。
“武院叫我来图书馆借设计资料集给他,正好我刚刚随队调研完经过图书馆,想着顺路,就进来找一下资料集。”顾时远把桌上的东西都收拾进许临安包里,抬头略带疲惫地冲她一笑,“没想到看到你也在这里,走吧,送你回去。”
“嗯。”许临安伸手接过顾时远收拾整齐的书包,笑眯眯脸,“看来我通宵赶图的这几天,你过的也没比我好多少啊。”
“可不是嘛,你倒是专心沉浸在设计方案里,跑腿调研什么的苦差事武院全压给了我。”
“那很棒棒哦。”
“……”
最近几周下雪的几率好像分外高,以前许临安对这样的天气虽谈不上讨厌,但绝对不够喜欢。毕竟下了大雪以后,那些白日里就不好辨清楚的路,伴着迷蒙的雪生生添了几个难度。
图书馆外。
雪还没停,顾时远脱下大衣裹在许临安身上,在她抬头的瞬间问了一句不太相关的话,“你现在学习的专注度下降了吗?”
搞笑吗?
她可是许临安啊,是当年隔壁校草表白都不可撼动专注的许临安啊。
冷“哼”了一声,觉得受到了侮辱,许临安没空管身上暖呼呼大衣的主人冷不冷,气鼓鼓的朝顾时远嚷着,“说什么呢你,我可是……”
“可刚刚我还没走到你身后你就迅速转过头了。小时候我就算拿着鸡腿儿到你面前,你都要算完一加一等于二才肯理我!”
“……”
难得的,许临安沉默了。
回想起刚刚,她确实是很专注的在设计方案来着,可听到对面传来要离开的动静时,她突然就很着急。
这种情况,确实不曾有过。
对面坐着苏余声的时候,那种安下心来画方案的踏实感,也很久不曾有过。
大雪纷纷扬扬地落在许临安肩头,踩在脚下的触感软软的挠在她心上,她忽然觉得,这个冬天的雪,仿佛也不是那么令人讨厌。
许临安是从大四学期一开始,就从学校宿舍搬了出去。
一方面是为了方便平时来回跑设计院,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设计方案时能够专心通宵到深夜。
又是两天凌晨时分入睡。
好在赶在周一到来前,许临安的方案算是有了交代。
把图纸收拾到文件夹塞进包里,许临安伸了个懒腰窝在沙发里,随手打开上周图书馆借的一本书。
前言是一段手写的序,扫描版的。
许临安迅速的翻阅了一遍,后面的内容却让她突然顿住了。
虽然她并不了解书里说的一些内容,可这字里行间描写的一些成就,莫名的和顾时远给她讲过的一些事情重合。
这描写的难道不是苏余声?
翻过头来看了一下序言的落款,简单的三个字被作者写的苍劲有力,行云流水。
不是苏余声是谁?
本着对原著作者的尊重,许临安直起腰板认真又看了一遍。
合上书已经是凌晨,意识格外清醒的许临安从沙发上离开,简单的洗漱了一番回到床上睡下,闭上眼睛前脑海里反复着的,都是苏余声在序言里写的一段话。
他说:“科学自古以来就是沉闷的,单调的。而科学家的任务,是让原本沉闷的前进曲因为科学的参与而变得悦耳而和谐。”
像是被什么击中了一样,许临安翻来覆去睡不着觉。
回想自己即将结束的学生时代,虽然谈不上碌碌无为,可那种拼尽全力和献身热爱的情绪好像从来不曾有过。
一直是怎样的呢?大抵也就算得上合格而已。
当初选读建筑,不过是看着自己高考成绩好,大笔一挥填了个t大最好的专业而已。
要说热爱与目标,根本谈不上。
从前设计方案时的无力感和烦闷感,现在回想起来,也许不是因为学业不精和所谓的缺失灵感,说白了,还是不够热爱。
而苏余声的一番话,像冬季里的一盆凉水从头到脚浇醒了她。
不论是生物医学还是建筑学抑或是其他云云,最初开始,总是沉闷的。
而从事于其中的人,本质任务归根结底就是让沉闷的前进曲变得悦耳、动听。
回想合上书的那一刻,她仿佛看到二十岁那年的苏余声站在世界最高生物学研讨会上的模样,年轻,意气风发。
早上六点钟的时候许临安就睁开了眼睛,出门前又核对了一番设计理念和一草方案。等到八点钟顾时远电话打来的时候,她已经到达了设计院的会议室。
顾时远懵:“是我记错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