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府美食探案录-第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冰室只能延缓腐败,却不能停住时间,所以该来的还是来了。
“另外,卑职剃掉了死者毛发,在他的头皮、脖颈和背部发现一些可疑淤青,但还是因为时间太久,看不大真切,不便判断是否是生前遗留。”
说着,张仵作拿出几张纸递给谢钰,谢钰看完,又转给众人。
天色已晚,有人进来点灯,顺便上了两样粗糙点心。
灯油气味飘散之余,也浮动起丝丝缕缕的香味。
马冰下意识瞅了眼:
嗯,鸡蛋蒸糕、猪油枣糕,都是量大管饱又实惠的。
她方才吐了半日,早以腹内空空,这会儿缓过来,倒是饿了。
正想着,就见旁边的谢钰将盘子往她这边轻轻推过来一点。
马冰冲他笑了笑,拿起一块猪油枣糕来吃。
厨子的烹饪手法有些粗糙,但用料扎实,一口下去便是满满猪油香和枣子的甜蜜,咀嚼间更有大块大块的红枣肉,十分香甜。
开封府众人与她相处多日,早已知晓她的剽悍,对此见怪不怪。
但东河县衙众人见她不久前还吐得昏天黑地,这会儿大家又在讨论命案,更有仵作讲述种种恶心迹象……她竟然还吃得下?!
果然如谢大人所言,“马姑娘极其能干”!
张仵作道:“卑职和马姑娘已经尽力辨认,并绘制了形状,别的地方还好说,唯独脖颈和后脑两处的淤青,十有八九是人为。”
“何以见得?”谢钰问道。
“诸位大人请看,”张仵作指着那几张图样道,“人若落水,因挣扎或磕碰,固然会出现许多淤青,但大多集中在躯干、四肢和头部,环绕脖颈的当真少之又少。而且这个形状,当真有些像掐痕。”
他又指着另一张,“这是后脑的,若是磕碰所致,轻易不会有这么大。除非……”
马冰接道:“除非是有人从后面用力压着他的头。”
他杀?!
众人都是一惊。
王少卿忙问:“敢问马姑娘,有无可能是生前被击打过?”
若真是他杀,他们两县多年未出过命案的平静就要被打破了。
马冰想了下,摇摇头,“大约不太可能。”
诚然,后脑勺一带是偷袭的首选,但如果真想偷袭,人们往往会率先选择尖锐或沉重的物件,这些物件与伤处接触的面积不会太大,而且大多会有明显的破损伤口。
但死者的后脑却十分平滑完整。
陈维也问:“是否是不慎坠下,后脑着地摔在石头上?”
马冰和张仵作一起摇头,“若真是摔的,死者脑内必有瘀血,头骨也会有相应的裂痕,方才我们已经剥开头皮看过了。”
话音未落,室内众人齐齐变色,喉头滚动起来。
而要造成如此大面积的淤青,若非击打,必要长时间按压才行。
所以她和张仵作都猜测,极有可能是凶手将死者头颈按入水中,怕他不死,坚持了许久,所以才会留下如此清晰的死后斑痕。
也就是说,死者身上的淤痕大致可以分为生前和死后两类:
脖颈、四肢和躯干上的,应该是生前所致;而后脑的那片,极有可能是死后继续加力而成。
谢钰赞赏地点点头,“还有别的发现么?”
“有!”马冰擦了擦嘴上的点心渣子,“死者生前极有可能患有咳疾或心疾,而且更有可能是心疾。”
众人又惊又喜,“何以见得?”
马冰伸出自己的手比划起来,“因为我发现他的双手十指末端远比寻常人来的更加粗壮,而剖尸后也发现他的肺部和心脏肿大异常。肺部肿胀有可能是溺水所致,但心脏肿胀就很说明问题。”
谢钰终于露出几分喜色,“这倒是个很要紧的线索。”
马冰点头,又道:“虽然也有可能尚未病发,但死者日常生活中必然早已有了苗头,只要一说,周围的亲朋好友也会留意的。”
众人大喜,看向彼此时均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喜意。
果然是开封府的人才,办事就是麻利。
来了才多久?竟又找出这许多线索!
“陈大人,王大人!”谢钰道。
两位县令闻声起身。
“即刻重新发布寻人通告,写明身高体貌之余,再加上这一条,务必在天亮之前贴遍两县内外大小街道!”
第58章 咸香椿煎蛋
东河县什么都好;就是……鸡真的太多了!
连着两日昼夜狂奔,谢钰一行人已经疲惫到极致,五月十五中午抵达东河县衙后又立刻参与断案;直到入夜方歇;精力已然耗尽。
所有人回房后几乎都是倒头就睡,结果天不亮;就被此起彼伏的鸡鸣声吵醒。
初始马冰还想挣扎一番;闭着眼就往被子里钻,结果没一会儿就被热起来。
当鸡叫声再次响起,她在炕上滚了几滚,哼哼唧唧抓过枕头在耳侧对折,但那些公鸡大约吃得太好;叫声极具穿透力;枕头完全无法阻挡。
啊;可恶!她愤愤地捶打着炕头;然后睡意全无。
带着被吵醒的怨念晃晃悠悠出了门;马冰一抬头,就见其他屋子里的同僚们也顶着满头乱发钻出来,如出一辙的两眼无神、目光呆滞。
睡不够真的太难了。
陈维将县衙后面的一座小院子拨给他们住,谢钰自己住正房;元培睡他隔壁的偏厅;马冰是女子,不能与人同住;便单独占据了西厢正中那一间。
剩下的阿德、庄鹏、张仵作等四人两两一间;分住东厢两间屋子。
到底西厢有个姑娘;他们也不好意思去隔壁打扰。
众人看着满面疲惫的对方;甚至连话都懒得说;晃晃悠悠蹲在井边洗漱。
过了会儿,正房吱呀一声门响,穿戴整齐的谢钰走出来。
众人正往嘴巴里擦牙粉,见状都目瞪口呆。
您什么时候起来的?!
事实上,谢钰半个时辰之前就醒了,还专门出去转了一圈,这会儿已是沐浴完毕。
此行除了破案之外,他还想亲眼看看两河县城治下的情况,看看两位县令是否如百姓们所言是个好官,看寻常百姓究竟是怎么过日子的……
毕竟前不久才有一位姑娘说自己和别的官员与众不同,他觉得自己不应该辜负这份评价。
然后他就看见了漫山遍野的无名小花,面带笑容的百姓,甚至还跑去城外,感受了一点田间吹来的晨风,欣赏薄纱般轻柔扭动的晨雾。
一切都跟他在开封城内看到的不一样。
似乎有种更为质朴的,醇厚的东西在他心里扎了根。
过了会儿,伙房送来早饭:
一大罐热气腾腾的小米粥,一盆煎得金灿灿的咸香椿蛋饼,外加一盘子用香油和食醋凉拌的肥嫩鸡丝,一盘对半切开的流油腌双黄蛋,一份小葱凉拌的嫩豆腐,还有一小筐素馒头。
除小米外,皆是东河县本地特产,侍弄出来既丰盛好看,也花不了几个钱,就很好。
马冰看着那盘腌双黄蛋,笑道:“早就听说东河县盛产双黄蛋,如今也算见识了。”
许多人认为双黄蛋是吉兆,很爱多花点钱去买来吃,没想到在这座有些偏僻的小县城,双黄蛋竟遍地都是。
包括谢钰在内的好几个人就想着,若回去的时候不着急,倒是可以买些双黄蛋家去吃,便是送人也有些意趣。
这个念头一出来,众人先觉得好,可旋即又悚然一惊:
天爷,这该不会是陈维那老头儿的阳谋吧?!
不然若真想用心招待京城来的差役,大可以做些其他的菜肴嘛,何至于一连几顿都是鸡和豆子!
饭桌上一阵沉默,忽听元培幽幽道:“该不会接下来几天,咱们要天天吃鸡吧?”
阳谋就阳谋吧,只要真的好吃,买些也无妨。
可他们这一时半刻也走不了,若是一天三顿都这么着,谁受得了?
众人:“……”
意思都懂,但这话怎么听着有点不对劲?
东河县不比开封城繁华,大部分店铺入夜后都会关门,天亮后再开。
所以直到这日中午,西河县衙的衙役们才带回来一个好消息:
“回禀诸位大人,卑职等人挨着问了本县在册的九家铁匠铺,今早方有一家铺子的铁匠认出那蹄铁是他家手艺……”
据那家的铁匠说,看那蹄铁应该是年前后那一批铁料做的,但再细的也就想不出来。
“卑职已将买过那批铁料的人员名册带回来,请大人过目。”那衙役递上一本册子。
元培接了再递给谢钰,“一共多少人?”
那衙役道:“共计一百三十一人。”
众人咋舌,这么多!
不过想想也是,那铁匠铺子做的就是给牲口打铁掌的营生,一头牲口四只蹄铁统共才费多少铁料?
之前去开封府报信的东河县衙衙役邱安兴奋道:“大人,这么一来,死者就是这一百三十一人中的一个!恐怕这些人也有住在东河县的,可要卑职也带人一并去上门问话?”
“是要上门问话,”谢钰拍拍册子,“但这些人未必就是死者。”
邱安一愣,倒也是。
对普通人家来说,牲口是重要财产,都是一家子混用的。或许当爹的去牵着牲口打蹄铁,回头却是儿子骑着出门。
但无论如何,总归是一家子,好歹有个调查方向了。
谢钰对两县衙役们道:“去告诉陈大人和王大人,让他们带人分辨出名录上住在各县的,即刻挨家挨户问讯。”
有了方向之后,案件进程骤然加快。
一百多户听着虽多,可分派到两县也不过各自几十户,派出几十名衙役走访,进门后直奔牲口棚,再问问谁家三十岁上下的男人外出未归,目标极其清晰明确,一切都顺利得很。
当天傍晚就有了结果。
死者名叫王征,二十九岁,现住西河县郊,已经娶妻生有一子,父母俱在。
衙役们等门时,王家人尚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被问起牲口时便道:“是呢,我儿初十那日说要出门走亲戚,顺便去城里做些小买卖,如今还没回来。”
衙役问:“既没回来,你们也不着急?怎的不报官?”
王家人便小心翼翼道:“以往出去多待几日也是有的,何况官府……”
普通百姓对衙门那种地方素来有敬畏之心,能不去就尽量不去。
况且只是暂时没回来,万一刚报了官就家来,岂不叫左邻右舍看笑话!
衙役先问了王征身高体貌,又问他是否有心疾。
王家人都十分惊讶,“是呢,他从小身子骨就不大好,大了之后越发厉害,都不敢胡乱跑动的。”
这就错不了了。
衙役们便将王征的遗物给他们看,王家人一看,顿时哭死过去。
“这,这是怎么了啊!”
“好端端的出个门,怎么就这样了啊!”
衙役问道:“他哪天出的门?去谁家?可带什么行囊或别的东西了吗?”
王家二老下意识看了儿媳一眼,衙役也跟着看过去。
为什么看她?
有什么隐情?
“出门时,倒是带了几件换洗的好衣裳,”王家儿媳局促地捏着两只手,一张脸白一阵红一阵,犹豫了许久才蚊子哼哼似的说:“他,他在东河县有个表妹……”
话音未落,王家二老齐齐变脸,一个将她扒拉到身后,一个对衙役陪笑道:“亲戚,就是寻常走亲戚。”
衙役却不睬他,对视一眼,“来啊,都带回衙门问话!”
看起来,似乎大有隐情啊!
表哥表妹的,让人很自然就联想到情杀呢!
虽然王家在西河县,但案子是东河县接的,且谢钰一行人也在那边,衙役们便将这一家几口都到东边来。
西河县令王少卿听了消息,忙命县丞看家,自己也带着几个从官赶来。
五月十六晚,东河县衙连夜开审。
谢钰做了案,陈维和王少卿分列左右首,其余人员陪审。
因王征之妻似有隐情,谢钰便让她单独上堂问话。
没了公婆阻挠,王妻才道:“外子幼年时曾与他家表妹定亲,可后来也不知怎的,又退了,公婆一力做主聘了民妇家去。刚成亲那几年,王征时常在外做小买卖,整年不回家,直到三四年前,他略赚了些银子,又觉身子不适,才将将家来……”
虽然当年退了亲,但王征似乎一直对表妹留有余情,自觉腰包鼓胀后,便要回来炫耀。
谢钰问:“他表妹姓甚名谁,家住何处,可曾成亲?”
王妻道:“叫尤小田,就住在东河县西街狗尾胡同第三户,过去一问就知道。她早就成婚,夫家姓刘。”
成婚了,这就很耐人寻味。
“王征生前经常去找尤小田么?”谢钰问道,“他二人有无暧昧?你公婆可知?”
王妻明显迟疑,谢钰催促再三,才声音发颤道:“他,他并不中意民妇,在家时就常挑三拣四的,又说若是他表妹会如何如何……至于尤小田是否对外子有私情,民妇不大出门,她也不常来,就不知道了。公婆,公婆劝民妇忍耐,只道男人都是这样,只要他知道回家就好。”
治下出了这样的事,陈维和王少卿都是皱眉。
难怪之前在王家时,死者的父母试图阻拦儿媳说话,必然是早就知道儿子在外不检点,怕传出去让人戳脊梁骨。
听到这里,大家很自然就联想到情杀,觉得凶手大约就是尤小田的男人。
马冰暗自想着,“如今看来,王征出门时特意打扮,必是因旧情未了,要么想炫耀,让表妹后悔,发泄怨恨;要么……就是还想勾引,再续前缘!”
稍后又叫了王征的父母上堂问话。
然事到临头,那两个老货尚且想着狡辩,只道儿媳胡说,王征行得正站得直云云。
不等谢钰说话,王少卿先就发作起来,“放肆,公堂之上,岂容而等胡言乱语!开封府大人在此,还不从实招来!”
一听开封府来人,王父王母顿时唬了一跳,挣扎再三,终究是老实交代了。
却说早年王家确实想跟尤家亲上做亲,便在两个孩子幼年时便定下口头之约。不曾想两人尚未成年时,尤小田的父亲就一病死了,家境一落千丈,只剩几个孤儿寡母勉强过活。
王父王母见她家如此艰难,想着若真聘来做了媳妇,岂不是平白带了几个拖油瓶?便十分不中意。
可巧两家的婚约并未落在纸面上,王父王母便干脆毁约,强行为儿子另聘他人。
王征抗拒未果,只好捏着鼻子成亲,他不敢违逆父母,却将所有的怨气和愤怒都发泄在妻子身上,动辄言辞羞辱,后来更干脆借着离家做生意,一去好几年,杳无音信。
直到三年前,王征略有了点身家,便返回西河县,听说尤小田已经嫁人,顿时怒不可遏。
谢钰皱眉,“岂有此理,你家率先毁约,王征可娶妻,那尤小田就不能嫁人了么?”
王父王母呐呐无言,只是胡乱说些旁人听不清的狡辩的话。
自此之后,王征便时常往表妹和表妹夫家中去,王父王母见劝不动,索性由他去了。
“王征去尤小田家做什么?”谢钰问。
王父王母便说不出来。
儿子赚了钱之后,越发不受管束,他们问过几次,王征便与他们争吵不休。
老两口怕日后无人养老送终,便渐渐不敢违逆,转而默许纵容起来,甚至还帮着劝儿媳妇忍气吞声。
陈维对谢钰道:“谢大人,如今看来,那尤小田夫妻甚是可疑,是否将他们提来问话?”
之前张仵作和马冰验尸后也证实,王征胃袋内还有许多尚未消化的食物,应该是用过饭后不久就被害了。
如此说来,很有可能是王征与尤小田的私情被发现,或者是他屡次勾引,终于引发尤小田之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