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当名师-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钰拉着儿子的手,“好。”
回到馄饨摊位,杨兮递过去十五文,摊主只要了十文,“托娘子的福气,今日的馄饨都卖完了,我收个本钱就够了。”
杨兮见摊主坚持,“谢谢。”
摊主乐呵呵的,已经想好每日包些馄饨冻上,到时候走街串巷卖冻馄饨。
回到马车,杨兮见到多出来的姐弟微愣,“这是?”
杨三余光瞄向面无表情的姐夫,干笑一声,“我买的,子恒需要照顾,我买个小厮跟着子恒。这个丫头做饭不错,日后她做饭姐姐也能休息。”
杨兮呵呵一声,“别扯我和子恒身上,说为什么买这对姐弟?”
杨三低着头,“这个丫头长得有些像我死去的大姐。”
杨兮拍了拍杨三的肩膀,这孩子的成熟让人忽略他的年纪,其实杨三并不大,他也想念亲人,“她也只是像而已。”
杨三知道姐姐担心什么,笑着道:“我有分寸。”
他可不会将对大姐的感情寄托在一个丫头身上,他真这么做,他爹娘非气的夜里找他。
姐弟二人,姐姐十四岁,叫孙二妞,弟弟十岁,孙锄头,特别接地气的名字。
杨三给改了,姐姐叫孙柳,弟弟是孙榕。
其他几家对多出的姐弟没感觉,反正花的不是他们银钱。
进入镇子找了客栈休息,洗了澡换了干净的衣服,舒舒服服睡了一觉,众人的精气神又回来了。
不急着赶路,杨三拿着书来请教问题,这小子给杨兮买书也给自己买了不少。
周钰靠坐着,“不知道的以为你要考科举呢!”
杨三撇嘴,“我才不考科举。”
王朝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没了,他只是想明更多的事理,开阔眼界弥补自己的不足!
周钰放下手里的书,“以前你请教什么,我就解答什么,我仔细想了想这样不行。”
杨三紧张的坐直身子,“姐夫不愿意教我了?”
周钰眼神锐利,“你想让我教你就要听我的,日后我教你什么你学什么,我这里没有半途而废,你仔细想想能否坚持下去再来找我。”
杨三脸上严肃了起来,他心里明白,以前他请教的问题,姐夫解答的很随意,他清楚自己没入姐夫的眼。
现在心脏咚咚直跳,现在他终于得到姐夫认可了!
。
第六十五章 第一课
他的直觉让他躲过不少危险,他直觉姐姐有本事,姐夫心有沟壑,他为啥怂恿姐夫开书院,不仅惦记姐夫教导的学生,还惦记姐夫的本事!
杨三意识到,他一直渴求的机会来了,“姐夫,我不用回去想,我会认真学,不会半途而废!”
周钰,“考虑清楚了?”
“考虑清楚了。”
周钰严肃的表情柔和了,起身拿过纸笔,“来,写个字据。”
杨三,“??”
杨兮整理衣服一直没吭声,这时走了过来,“写吧。”
周钰将笔递给杨三,“快点别磨叽。”
杨三拿笔的手有些抖,他总感觉日后类似的字据不会少,想说可以不写吗,对上姐姐和姐夫似笑非笑的眼睛,心一横,“我写。”
字据很简单,自愿学习不得反悔,认真听话等等。
一张字据彻底将杨三按住了,日后杨三别想跳出周钰手掌心。
周钰让杨三写了四份,都仔细的保存了起来。
杨三眼巴巴的看着字据锁进了防潮的匣子里,又忍不住打了个冷颤。
周钰又拿过一张纸,“从今日起每日学一个时辰,等安定下来,你跟在我身边读书。”
杨三点头,随着姐夫笔下的画完成,杨三张大了嘴巴,“这,这。”
周钰满意的点头,“这是我朝的领土地图。”
杨三,“。。。。。。”
这玩意是谁都能画出来的?
周钰道:“有的地方我知道,有的地方画了大概,基本差不多。”
杨三依旧很震撼,“那也厉害。”
周钰指着东北,“今日给你上的第一课认识我朝的邻居们。”
杨三在北方长大,北方的邻居他太熟了,“从北方开始?”
周钰,“好。”
杨兮示意写大字的儿子过来,抱着儿子坐在一旁,她不求儿子领会多少,希望儿子多听听,从小培养儿子的眼界。
周钰指出,“靺鞨一族,近年来不断骚扰边境的同时,他们各部也在慢慢统一。”
杨三清楚,“我爹活着的时候说,不会超过十年,靺鞨各部会统一。”
周钰摇头,“东北没有乱民暴乱,这个预估时间差不多,然东北乱民暴乱会加速靺鞨各族的统一。”
杨三心里发寒,“姐夫的意思,靺鞨看到了更大的利益,利益驱使各部加速统一?”
周钰和杨兮对视一眼,二人还是惊讶的,这小子比他们想象的要敏锐,“对。”
周钰用笔点着辽阔的中原土地,“目标在这里。”
杨三抿着嘴,“靺鞨各族善战,他们的勇士很勇猛,这几年进入边境越来越放肆,而东北边境的守军战力逐年下降,战士身上的铠甲装备一直没换过。”
朝廷昏庸,贪官贪墨军饷,一层层剥削,正规军的日子惨兮兮的。
周钰没接话,继续讲东北的邻居,“除了靺鞨,还有逐年强大的西方各国,虽然西方各国正在争抢地盘还影响不到我国,但也要注意。”
杨三呆了呆,“西方各国?”
这有些超出他的认知了,他的眼里只知道靺鞨族。
周钰没继续讲,他只是介绍周边的邻居,随后是依附的几个小国,最惹人注意的是草原的各大部族。
周钰问,“你从地图上看出了什么?”
杨三后背都湿透了,“四面楚歌?”
周钰将画的纸丢入炭火盆中,“好了,今日的课程结束了。”
杨三还意犹未尽的,“哎,这就结束了?”
周钰揉了揉脖子,嫌弃的挥手,“我现在不想看到你。”
杨三摸了摸鼻子,“姐夫,我让店家置办一桌子酒席,一会我正式拜师?”
周钰手上的动作一顿,“不着急,等安定的。”
杨三走后,杨兮有些感慨,“有的人天生不凡。”
周钰,“还有的磨,这小子差的太远了。”
杨兮笑出声,“所以要多打击他?”
周钰哼了一声,“最近太顺利了,他的尾巴要上天,好像自己多了不起似的。”
杨兮摸着儿子的脑袋,“还是年轻。”
周钰接过乖巧的儿子,“还是咱儿子好。”
子恒被爹亲的不好意思了,“爹。”
周钰抱起儿子,“走,爹带你出去玩。”
子恒搂着爹的脖子,“娘也去。”
杨兮不愿意动,“娘坐的有些累想休息一会。”
杨三没消化完今日所学,深刻认识到自己的渺小,有一些受到打击,回到房间躺着不动了。
闫炳放下手里的书,“你怎么了?”
出门的时候如大公鸡一样,回来怎么像冻了的白菜?
杨三闭着眼睛,“我在自省。”
闫炳不理会抽风的杨三,反正一会就好了,继续看着手里的书。
杨三突然睁大眼睛,“你真不告诉我你祖上藏了多少银钱?”
闫炳,“。。。。。。滚。”
晚上吃饭,闫炳知道周先生正式收下杨三了,他也起了心思,很快又压了下去,他不着急。
吴山也起了心思,可惜四个儿子都不是读书的料,孙子还不如孙女聪慧,让他有心都没地方使。
赵家有自己的看家本事,没多关注。
叶顺倒是想让儿子们读书,可惜他后来的,加上周先生收的是小舅子,他们只是同行的人,他不敢开口。
还是杨兮发现叶家两个孩子偷偷看李争认字,回来对着小弟道:“你可以教导车队的孩子们识字。”
周小弟一听立马同意了,“好。”
叶顺是聪明人,周小弟刚说可以教导认字,叶顺就送了束脩,吴山也送儿子们认字,赵家依旧没动静。
队伍休息好,再次启程离开。
三日后,赵老汉也拿了束脩给周小弟,赵老汉连续听了三日课,才送两个孙子来认字。
车队赶路途中,掀起了学习气氛,每日晚上都有半个时辰学习时间。
车队走走停停,很快出了淮州地界,杨兮以为会一直平静到安定地,结果刚出淮州打破了平静。
。
第六十六章 海州
车队进入海州就遇到被抢劫的商队,抢劫商队的不是山匪,而是猖獗的海盗。
海州是沿海州,又因为地理位置的关系,与和国相邻,朝廷海禁后,和寇之乱一直有,海州百姓深受齐害,海州发展不起来,在朝廷各州排行中,海州是垫底几州之一。
商队的东家姓王,货物都被抢了,还伤亡过半护卫,王东家这一趟赔惨了。
王东家好心劝着,“你们沿着海州与济州边境往南走,千万别去海岸附近,那里都是一群杀人不眨眼的畜生。”
周钰问,“东家知道危险,为何还要去?”
王东家脸上有些不自然,为啥,为了便宜的盐呗,海州海盗猖獗,守军没办法也不作为,有人会晒海盐,偷偷晒海盐,他奔着海盐去的,也怪他降低了警惕,这一回不仅全赔了,还差点丢了命。
周钰没继续问,他清楚,足够的利益下命都可以不要,“东家很熟悉海州?”
王东家胳膊疼的厉害,表情有些抽搐,声音闷闷的,“熟悉。”
他偷卖海盐有三年了,想到盐,心比胳膊都疼,他与家乡知府大人合作的,这一回没带回盐,还要赔偿知府大人的损失,真是倒霉透了。
杨三问,“海州的和寇如此猖狂?”
王东家看傻子似的盯着杨三,自己忍不住笑了起来,“傻。”
杨三被笑的不自然,并没有恼怒,还虚心的请教,“还请东家解惑。”
王东家挑眉,笑声止住了,“哪里有那么多的和寇,就算是和寇也只敢抢些海边村子,哪里敢抢商队,我这可有上百护卫,他们每一个都是练家子。”
周钰了解的更多,接话道:“海盗大部分是海州百姓,他们怕牵连家人,故意扮成的和寇。”
王东家不惊讶,他一眼就看出此人的不同,对着杨三道:“也是世道逼得,不想饿死只能拼一拼的,有的海盗有良善,有的心黑着呢,我这次倒霉遇到黑心的,你还是太小,日后多听你大哥的。”
杨三长见识了,咧着嘴,“这是我姐夫。”
王东家乐呵呵的,“那就多听你姐夫的,这世道黑着呢!”
他和知府大人合作也是被逼无奈,不听话,呵,王家早就不在了。
周钰打听清楚消息,就带着沉默的杨三回了马车。
杨兮一直惦记着,深怕前方有危险,她见到狼狈的商队心都揪了起来,“打听清楚了?”
周钰讲了王东家的经历,“我们继续按路线走不会有危险。”
吴山听得整个人都傻了,他是纯内陆人,他十分好奇大海,今日一个巨浪打没了热情,“我们还选海岸州定居吗?”
杨兮拿着烧火棍,在地上画了海岸线,还画出和国的位置,点出海州的所在道:“我们要去的地方还要往南。”
杨三对姐姐画出地图不惊讶,姐夫讲课的时候,姐姐会在一旁听着。
吴山就震惊了!
周钰也没解释,接过烧火棍继续画,“我们不沿着海岸线走,所以不会有危险。”
杨三盯着海岸线,“辽阔的海岸线啊,这也太浪费了。”
杨兮感叹,“是啊,因为海禁海岸经济一直没发展起来,海岸线上的百姓根本养不活自己,不想饿死只能为寇。”
吴山不懂什么海禁经济,他只知道,“这世道只要是百姓日子都难。”
杨兮心里道,哪怕是盛世难得依旧只有百姓,古代又没有计划生育,百姓每家孩子都不少,一茬又一茬的长大,创造的利益全被权贵剥削,百姓依旧吃不饱饭。
吃过晚饭,几家轮流守夜,虽然王东家善意十足,他们依旧不放心,谁知道会不会抢了他们。
还好王东家没有坏的彻底,一夜相安无事。
王东家道:“昨日谢谢伤药了,今日就此别过,日后来淮州可来寻我,只要能帮的上一定帮。”
周钰,“东家客气了,愿东家归途顺畅。”
王东家急着回家,说完就离开了。
周钰等人走远了,才示意车队启程,他们都是珍惜生命之人,继续按照路线南下。
进入海州,淮州与海州的对比太明显了,淮州百姓脸上还有些肉,海州的百姓,哪怕不靠近海岸,百姓也是面黄肌瘦的。
官路上乞讨的人很多,大部分都是半大的孩子。
杨兮摸着腹部,怀里抱着儿子,她见不得外面的场景,孩子乞讨的声音太可怜。
晚上找了村子留宿,他们更想去县城留宿,可惜海洲几百年发展的不好,海州的县城并没有多少,每个县城间距离有些远。
村子并不大,一共十多户,村子不要银钱要粮食,给了一些粗粮租到了宅子。
杨兮从进村子看了一路,因为队伍人太多,租了两个相邻的宅子,周家和吴家住一起。
杨兮等没外人了,才带着儿子从马车上下来。
杨兮道:“发现没,这个村子很有意思。”
周钰早就发现了,侧头看向杨三,有考验杨三的意思。
杨三沉声道:“这个村子只有老幼妇孺,一个成年男子都没有,就连半大小子都没有。”
杨兮问,“还有呢?”
杨三指着宅子,“老幼妇孺穿的并不好,可宅子确是修葺过的,哪里来的银钱?谁给修葺的?”
周钰满意了,“不错。”
杨三看着村子倒吸了一口凉气,“整个村子的男人都当海盗了?”
海州已经到这种程度了?
杨兮,“一路你也看到了,百姓活不下去。”
海州的官员只想鼓自己的腰包,百姓是生是死没关系,而且劳力流失官员真不知道吗?说不好一些海盗早就买通了一些官员,反正互利的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划算。
杨三这一路长了大见识,“这世道比我想的要黑。”
周钰看着逐渐落下的太阳,“所以需要人还天下清正。”
杨兮,“难啊!”
江王谋划多年势力庞大,东北乱民也要成规模,各族又虎视眈眈,各方势力无论谁赢了,都还不了世道清正!
。
第六十七章 镖行
宅子收拾的很干净,宅子内最显眼的是成堆的柴火,全靠老弱妇孺可捡不了这么多的柴火。
杨兮要用柴火需要用粮食买,村子离山有些距离,天黑了山里危险,最后用粮食买的柴火。
杨兮这边刚要做饭,大门响了,这家的当家妇人走进来。
老妇人未言先讨好的笑着,“我家存了一些鱼干和海菜,你们要吗?”
杨兮眼睛亮了,要啊,她怀着孩子需要营养,“可以给我看看吗?”
古代没有任何污染,不怕辐射等污染,她可以放心的吃!
老妇人笑着点头,从缸里拿出藏起来的鱼干和海菜,还有一些虾米,老妇人,“粥里放些虾米香,你们可以试试。”
杨兮让小妹叫来李氏,李氏有些闻不惯海腥味,忍不住后退了几步,摇着头道:“我家吃不惯就不要了。”
杨兮吃的惯,她一路买了不少香料,不怕腥味,对着老妇人道:“我们粮食不多,我只要一半。”
老妇人眼底失落,以为能多换一些粮食,又一想能换已经不错了,挂上笑脸,“好,不过,能给我一些大米吗?我孙子刚出生没多久奶水不够,需要米汤救命。”
杨兮没下车时,听到这家孩子的哭声,她亲自照顾的子恒,孩子的确是饿哭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