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富一代[年代]-第1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娘,你们都买的什么; 这么多?”张大红牵着罗小弟过来; 笑着说:“玉梅做生意; 小弟我和东智帮忙带; 顺便在村里的小学上学。”
没一会儿王生金李菊花也抱着圆圆来了。
“玉琳; 小景都这么大了!”李菊花抱着圆圆; 想让圆圆下来和小景玩; 圆圆怕生躲在她怀里。
“马上2岁半了。圆圆,姑姑抱抱。”玉琳给圆圆伸手,圆圆立刻转头藏了。
小景扯扯玉琳的裤子,想要她抱。
“嫂子,走家里去和小景玩会儿。”玉琳抱着小景先回家。
因为走的时候把钥匙给李菊花留了,院子里还算干净,但尘土一天不扫都不行,屋里没住人,王桂花范亚娟戴着头巾正在打扫屋子。
“玉琳,今年猕猴桃结的很繁,我给你们晒了猕猴桃干,等会儿让圆圆爸拿过来。”李菊花见玉琳看猕猴桃树,笑着说:“树枝我让圆圆爸给剪短,明年发的好结果更多。”
“猕猴桃干?好吃吗?”
“酸酸甜甜的,很好吃的,可以做蛋糕用。”李菊花说着放圆圆下来,准备进屋看看有啥活可以干。
玉琳搬一把椅子坐在院子里,把小景的小三轮车取出来,把圆圆放上去,推着走了几圈,让小景和他玩。
她懒洋洋的晒太阳,阳光惬意的洒在身上,天空蔚蓝,云朵胖嘟嘟的,风也不燥。
“哇哇——”小家伙的哭声传来,玉琳看过来,屋里的大人,李菊花一起急急忙忙出来。
见小景要圆圆下来,圆圆车子上不下来,他又不会骑车,小景把圆圆拉哭了。
“玉琳,你怎么看孩子的,为了你省事,你把车取出来,一个车两个人,肯定会闹矛盾的。”范亚娟玉琳胳膊上一巴掌,见李菊花王桂花分别把圆圆和小景抱过来。
“小孩子嘛,玩玩闹闹,哭一哭也很正常。嫂子,你推着圆圆院子里转一转,我带着小景村里去一趟,我听说桂兰回来了我去找她玩一会儿。”
玉琳看一眼眼泪包小景,小家伙被圆圆的哭声给吓着了,见玉琳走过来,委屈的看着妈妈。
“小景,走,跟妈妈到村里去玩一会儿。”
小景扭着小身子从太婆怀里下来,刚牵住玉琳的手哇的一声嚎啕大哭。
“小景,不哭了,妈妈知道你委屈。小车车就给弟弟坐一下下,不哭了,跟妈妈去村里吧。”
王桂花就见小景一边哭一边跟着玉琳从大门里出去了。
对李菊花说:“你带着圆圆学一学,这样的小三轮车骑一骑,对孩子是有好处的。”
“菊花,你带着圆圆骑车,玉琳那个懒货,两个2岁的小家伙,心大的自己不看着。”范亚娟也安慰李菊花。
王桂花干脆抱着圆圆去骑车,推着他院子里跑,不一会儿圆圆就咯咯的笑起来了。
玉琳抱着小景到村里的大场,现在中午刚过,有一群孩子在打陀螺。
木头自己做的陀螺(泼牛),有大有小,每个小孩都是其中高手,鞭子一甩陀螺飞快的在地上一圈圈的转,等它快不转了,小主人就抽一鞭子,小陀螺又飞舞开来。
小景挣扎要下来看。
玉琳把他放下来。
几个有陀螺的小家伙开始比赛,谁的陀螺转的时间久,突然旁边来了一个胖嘟嘟的矮冬瓜。
生亮的小女儿抬头一看,眼睛亮晶晶的叫玉琳,“玉琳姑姑,我妈妈说你和二太婆回来了。”
“这是小景弟弟吗?他已经这么大了,都会走路了啊。”六七岁的小姑娘睁圆大眼睛,不可思议道。
“是小景。”
“小景,这是莹莹姐姐,跟你莹莹姐姐去玩。”玉琳给小景介绍莹莹,莹莹大方的牵起他的手,带着小景到小伙伴中间去。
玉琳坐在路锤上,看莹莹带着小景一起玩。
小景胖嘟嘟的蹲下捡陀螺有些吃力,偏偏跑的勤快得很,不管谁的陀螺不转了,小景都愿意跑着捡。
玩了一会儿,见妈妈在不远处看着自己,小景又跟着莹莹一起看大家打陀螺了。
就这一次小景成了莹莹的小尾巴,每天吃过饭总要让玉琳带他到大场玩一会儿,不然就抱着爷爷,让爷爷一定陪着他去大场。
玉琳从山里浪一趟回来,就见爸爸带着小景在做(旋)陀螺,正用斧头一点点砍下面尖上面圆的陀螺。
“爷爷,我要2个。”小景给王东林伸出小小的2个指头,指了指地上截断的小木头块。
“爷爷给你旋5个,三个大的,两个小的,好不好?”爸爸一脸哄娃巨开心的样子。
玉琳背着柴火到后院放好,爷孙俩都没发现她回来了。
玉琳进厨房洗手,奶奶正刷早上的茶罐,妈妈在准备中午吃的面条。
“玉琳,你回来了,你爸爸小孩子一样带着小景做了一早上的陀螺,偏偏不知道找硬木头,做坏了好几个。”王桂花笑眯眯的和玉琳说。
“还是我给他说用栎木的。”
“挺好的,两个人都沉浸在自己的手工里。小景都没发现我回来了。”玉琳倒水洗手。
腊月二十五,王东林去街上包了2场大年初一晚上放的电影,订了全堂24杆纸货。
下午,大毛贺玉兰带着牛牛和卷卷回来,三毛邱云也一起回来,家里三个孩子加上莹莹带着村里的小朋友来玩,院子里热闹的像是戳了一棍的马蜂窝。
“玉琳,你今年走亲戚的礼买了吗?”贺玉兰偷偷来找玉琳商量。
“爸爸妈妈都买了,大哥和三毛的礼也都买了,每家一瓶酒,一斤茶叶,一个水果罐头,妈妈淘了粮食做馍馍,现在八个馍馍3样礼算是最高规格了。你和邱云等二十七八帮我妈妈蒸馍馍就行了。”
贺玉兰心里大松一口气,上百块钱又保住了,二三十户亲戚,妹妹礼又重,单是走亲戚都把人走穷了。
“玉琳,爸爸妈妈今年生意好吧,买了房子应该还剩下一些钱吧?”
“爸爸妈妈的专卖店生意不错,赚了几万块呢。牛牛和卷卷读书怎么样?”
贺玉兰说起两个小孩子读书头大如牛,抱怨道:
“牛牛上课调皮,喜欢和小朋友打架,他那老师天天上门家访,卷卷喜欢哭,别的小朋友找她说话,她都哭。我一天要忙粮店还在外面摆了一个小百货摊,买东西的人多一天连饭都吃不上!”
“你和我哥确实辛苦,我哥单位忙,家里家外都靠你一个人,牛牛和卷卷上学读书,是个问题。”
“可不是,我一天到晚的工作你哥还嫌我没看好孩子,我的委屈和谁说去。我妈生重病下病危通知了,我都差点都没赶回去。”
贺玉兰说着就哭了。
“要不,你工作别做了,到北城跟着我妈妈他们生活,看着牛牛和卷卷在北城读书?”玉琳试探的说。
“不行不行。”贺玉兰一把擦掉眼泪,说:“工作不做不行,像是我邻居男人跟你哥同级别,她家天天炖鸡炖肉,馋的牛牛和卷卷跟着问我要肉吃,我不干活,哪里有钱给孩子买肉。”
贺玉兰又解释,她不是想问家里要钱,玉琳笑着说:“嫂子,没说你要钱。你也是心里苦。要不,你就让牛牛和卷卷跟着我爸爸妈妈读书。
他们现在还年轻能照顾的过来,至于生活费有我这个当姑姑的呢,不用你和大哥操心,你们只管好你们自己的生活就好了,这样你轻松点,我大哥也轻松。”
玉琳想要是大嫂同意了,她哥会不会揍她。不过这是事实,长期下去指不定他们美好的爱情就会烟消云散了。
贺玉兰把玉琳这话放在了心上,她真是被邻居烦透了,工作工作忙,孩子孩子比不过人家的小孩聪明伶俐,处处受气,处处被人排挤。
“邱云,等你有孩子你就知道了。养一个孩子多费事。”贺玉兰见邱云在,有些不好意思的说:“你可别给你大哥说我哭的事,他一个男人家什么都不知道,又要怪我胡搅蛮缠小肚鸡肠多心多想。”
玉琳知道大嫂家的这个女邻居不是个省油的灯,准备回头给大哥提个醒。
“大嫂,你再别哭了,大哥自己看出来可别怪我们。”邱云笑着说。
“玉琳姐,三毛跟我爷爷学医,快三十的人了每天医书背的快烦死了。我让他晋升药师就行了,他自己非要学医。都拿一样的工资,说他自己喜欢。真没办法。”
“三毛学医?准备给谁看病。”玉琳笑眯眯的问。
邱云红着脸低头,“他一天瞎操心。”
“他那是关心你。”
贺玉兰看着调侃的玉琳邱云,突然觉得自己是不是太现实了,对小姑子抱怨,会不会丈夫很快就要对她发作了,看了两天丈夫每天笑呵呵的看娃带侄儿,贺玉兰才放心。
腊月二十七,范亚娟从早做馍馍做到晚上,总算把走亲戚的馍馍蒸好了,贺玉兰邱云忙前忙后帮了一天的忙,玉琳带着小景抱柴烧火。
腊月二十八,最后一个年集,范亚娟王东林王桂花王大河上街买缺的零碎东西,买了二百斤白菜,买了半头猪送到大爷爷家。
严斐也回来了,玉琳就只需抱娃,村里看着牛牛卷卷带着小景玩儿。
腊月二十九,大毛三毛严斐背着东西,跟着王东智四兄弟去巩家沟请娘家,顺便走亲戚,生亮家中堂挂上三年前从庄里请来的家谱在,请阴阳先生木匠总管唢呐,磕了头请了全庄的伙子,晚上总管派了家具。
因为三年前拾的柴多,今次办酒席不用请大家再拾柴。
大年三十早上,伙子就来帮忙搭帐篷,拿来桌椅板凳,妇女们来帮忙摘菜,帮忙切菜猪肉熬排骨。
王大河回来就给王大海送来200元钱,让买肉买菜,玉琳抱着小景来趁热闹,看到大爷爷居然买了几十条鱼,洋留爸爸切成块裹上面粉鸡蛋油锅里炸酥,准备明天正客就上炸鱼块。
梅菜扣肉,烧排骨等都是硬菜。
下午,执事带着唢呐孝子们,大孝王大海端着掌盘里面放着阴阳先生包好的符纸(正写xx大人……下脚写孝子XX,反面写有请必回),香烛,去墓地接纸,意思就是请去世的人回来。
接纸回来孝子们磕头上献食。
接着坐待席宴请村里帮忙的人,总管会安排第二天大家要干的活。
大年初一清晨,每家一户帮忙的伙子来先坐席过早,八九点钟四面八方的客人赶来,杏花荷花作为孙女蒸了盘馍馍,买了花圈。
玉琳玉兰邱云三家也背了盘馍馍和买了三个花圈,早早地过来洗手进香。
大孝王大海王大河带着王东林弟兄6个一众孙子陪着来吊唁进香的亲戚磕头。
万家舅爷几家到来,长号和鞭炮齐鸣,执事带着一众孝子出门迎接,孝子们给娘家人磕完头,进屋万舅爷是逝者晚辈磕头上香,孝子们陪着一起磕头。
先生、木匠到了也一样,执事带着一众孝子出门迎接,孝子磕头。
因为老太爷仙世没有上家谱,今次另请了专门上家谱的老爷,给老太太和老太爷一起上,迎接的方式和前者一样。
早上来的客人先过早,一般是菜汤泡馍馍。
等中午12点,一桌八人,等16张桌子坐满客人,大席开始,5道菜肴一道接道上桌。
执事带着懂的人,开始准备上家谱事宜,准备一张八仙桌太师椅,香案设在光明正大的阳光之下酒席中间预留的空地上,准备未开封的砚台、毛笔和条墨,新红。
三请老爷(儒家,当地曾经考过功名人家的后代),大孝王大海王大河带着一众孝子磕三回头,才把老爷从坐席的席位上请到屋外的香案前,焚香净手,等老爷在位置上坐定,仪式进行到一半。
孝子们磕头起来,执事再吩咐孝子们进中堂进香执事这时候就取了家谱,之后,由大孝王大海背着从中堂取下来的家谱到老爷坐的香案上,放好。
执事吆喝着看孝子们磕4个头跪下,老爷开始研墨开笔,青(黑)笔把老太爷的名先写上,老太太直接写万氏,红笔勾销,等老爷写完,旁边围着几十个家里有学生的人家就会抢夺老爷的毛笔,寓意家里也会出读书人。
孝子们磕头送老爷席位上坐,大席结束后,要待称老爷再备一道席面。
执事一身长衫戴礼帽,领着一众孝子到老爷席面前,让孝子看杯、磕头,执事再次开口道:
“今请儒门弟子,高提彩笔,勾神点朱,写了金笔大字,留后世之名,孝子孝孙不忘老爷恩情,孝子起拜磕头,请儒门弟子吩咐喜话。”
“今请我儒门弟子,勾神点朱……上谱以后,永护满门孝子孝孙人发财发,大发大富!”
请的老爷是隔壁村祖上出过秀才的一户人家的男主人。
吩咐了喜话,执事道:“孝子孝孙磕头起拜!”
上家谱仪式结束。
——
晚上大家去大场看电影,大爷爷家里给留下来的娘家人万家舅爷一行成席款待,五六道大菜以后,执事领着孝子们给娘家人磕头、看杯,搭话架子请娘家人吩咐喜话。
万家舅爷站起来,看着跪在地上的王大海王大河披麻戴孝,领着十几个贤孙重孙玄孙们,严肃应道:
“世间的世理,人间的道理,周公制礼,王子制法,男出户下,女出娘家,男出户下为尊,女出娘家为亲,叫姑姑的活了九十以上一百以下因老告终,不争经去满门的孝子孝孙,争经去孝子孝孙都好,今三年孝期已满,孝男孝女以后,人发财发,大发大富。”
“再叩首拜谢娘家!”执事让众人起身。
刚才看杯的时候大家起哄,王大海王大河连喝三杯酒,王东林、王生亮、王生旭都给看了三杯,此刻酒气上来,脸红透了。
玉琳看着跟着磕头也喝了酒的严斐,给他使眼色,带着人去厨房吃了一碗菜汤泡馍,严斐跟着玉琳抱着睡着的小景回家睡觉。
第三天,也就是正月初二,给娘家人成席送走,全村伙子帮忙的人坐大席,孝子们吃饭,等下午3点左右由执事领到墓地烧纸磕头烧孝衫。
秋女大娘给戴孝的孝子们一人发一个红色喜花的毛巾,寓意出孝期青红不记,也提示脱白衣换颜色鲜亮服装。
回来后众孝子洗手。
全村老幼能来的都来坐席,给先生木匠成席,执事搭话。
孝子磕头看杯,木匠(做棺材的木匠)、先生领了赏封,执事再搭话架子,听木匠、先生分别吩咐喜话。
“今xx大人三年已满……请鲁班弟子,玄门弟子,开金口,留金言……”
“今请我鲁班弟子,勾量画线,千斧万锉……满门孝子人发财发,大发大富! ”木匠声音洪亮吩咐道。
“孝子叩首拜谢木匠!”
执事再搭话,阴阳先生明瑞爷爷吩咐喜话。
“今请我玄门弟子,发了魂灵宝符……左手掐指妙算,定了良年利月,黄道吉期,今三年孝期已满,脱白换青……满门孝子孝女,人发财发,大发大富!”
王大海王大河带着孝子孝孙再给帮忙的伙子磕头行礼,老太太人去世后所有仪式全部结束,往后就是每年清明前挂坟,三十初一十五点灯上香。
大家又是欢声笑语,大伯娘请玉琳严斐也跟着坐席,散席之后,大家各自拿着各自的家具回家。
第二天,王生亮背着礼给各家谢孝,木匠和先生一人多一个猪后腿。
王东林范亚娟准备去老虎梁走亲戚,今年天色好,一家11口人一起去走亲戚,后来又加上王生金生礼生才大力4个侄儿。
十五个人一路说说笑笑,牛牛和卷卷在爷爷和奶奶背篼里叽叽喳喳说话,小景在妈妈背篼里时不时回头看看背着重礼的爸爸。
“爸爸,重吗?”
“不重。小景冷不冷?”严斐上前给他戴好口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