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我爹我娘分居七年后 >

第68章

我爹我娘分居七年后-第68章

小说: 我爹我娘分居七年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万俟大人没说,奴婢也不知晓。”小黄门谨守本分;半点嘴风也不露。
  文曦挥挥手让人退下,嘴上应了句“知道了”。
  不算宽敞亮堂的耳室里,檀香袅袅绕绕,馥郁香味儿充斥在鼻息间,莫名使人安心。文曦静静坐在案前;桌上那两叠薄折子显眼瞩目。
  过了会儿,她伸出手;稍稍拨开硬封——
  “元月十五炀帝冥寿大典……”
  炀帝萧复自死后从无尊荣;更别提举行大典庆贺冥诞。这次年节却突然提起此事;还是万俟葵亲自交代要递给萧定霓传阅……七年了;那对夫妻终于要忍不住了吗。
  文曦颤了颤眼睫;手指忍不住一抖;“啪”地一声,那面厚重硬封猛然砸在桌案上。
  ……
  沧池漫漫,站在水边儿一会儿便能感觉到冰冷湿气爬满衣衫。文曦从紫宸殿过来,一路由侍人相引,穿过奉义门后的角楼后,踏入水上廊桥。
  廊庑尽头,有两三身影。其中一道瘦削颀长,鹤氅玄黑,正扶着乌栏眺望远处。
  文曦垂下眼,收紧了心口,沉住气快步走去。
  “陛下。”她平平唤道。
  大概是身边黄门早已通报了她的到来,乍闻这一声,萧定霓脸上没有惊讶。
  他侧过脸平静点了下头,问:“文大人是来送折子的吗?”
  文曦微微讶异。
  她没有想到萧定霓能猜到她的来意。或许更直接一点来说,萧定霓在更早以前、至少比她还要早的时候,就已经知晓了举办炀帝冥诞大典一事。
  她紧了紧手心,紧接着,低头恭敬地奉上奏疏,“是。万俟大人吩咐微臣送来奏疏,请陛下审阅。”
  天气寒冷,沧池周围早就没了鸟儿。四下阒然无声,文曦没有抬起头看他,耳边响起一阵稀稀疏疏翻动纸业的声音。
  片刻。
  他突然出声问了句:“那玉钗不好看吗?”
  一时半会儿间话头陡转而来,尚在思虑的文曦有些没反应过来。
  她下意识抬眼看了他一下。
  萧定霓脸色平静,甚至于见文曦迟迟没有应话,他又淡淡重复了一遍:“我送给你的那只玉钗。已许久没见你戴过。”
  文曦呼吸有些紧。
  她不得不端正脖颈,没再压着低垂的头。
  那只玉钗是那年他专门跑出宫悄悄送给她的。白玉无瑕,银印花纹勾勒得精致漂亮。即使做的人已经十分小心翼翼了,可时不时的摩挲把玩当中,文曦还是从中窥见了几丝有些粗糙的痕面。
  一个能从内宫匠人手上流出来的发饰,绝不可能会犯这般低级劣质的错误。
  玉钗出自谁手,一眼明了。
  自及笄伊始,她不顾祖父严令,坚持入内宫宣室观书,随侍在万俟葵左右。这将近两年的时间,让文曦看到了太多不一样的事。她这才清楚认知到,公主府一力推行的新政到底在改变什么,而这天下的将来,又会发生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
  女子不一定要在家相夫教子,不一定自识字始就要接受父母耳提命面的闺范,不一定一辈子都要抱着一本《女诫》卑弱一生。
  她们可以像男子那样自由无束抛头露面的活着。她们也有可以实现自己理想的路。
  面对这样新奇而又令人激动的新政,文曦头一回狠狠顶撞了祖父,她收起妆奁里的胭脂饰器,包括那只玉钗。梳妆台换做桌案,上面堆满了她埋头苦思的政略见解。
  她想,她还年轻,她不需要一切能阻挡她实现自己理想的东西。梳妆悦容是如此,儿女之情亦然。
  “陛下。”这一次,她没有垂下眼,而是堂堂正正对上他目光,“玉钗很好看,微臣也很喜欢。只是宫闱森严,非议者又甚多,为免这些风言风语扰了您的清净,微臣把玉钗好好收起来了。”
  “收起来……”他轻轻呢喃了一句。
  相比于文曦一脸认真,萧定霓脸色并没有什么变化。
  他仍然没有多余神情,只一双眸子带了点浅浅茶色,映着沧池碧波,安静到似留住又似留不住任何影子。
  风吹池冰,又刮来一阵凛冽寒气。
  他道:“以后都不会再戴了吗?”
  “陛下,臣不知道。”
  文曦松开掌心,薄薄的汗液有些滑。到这一刻,她无比清楚眼前这位少年帝王在问什么——有些情谊在没有说出口之前,无论怎样都有收回的余地。
  就像这样,她吸了口气,垂眼再度开口:“微臣有想要实现的理想和抱负。在此之前,微臣只想专心服侍在万俟大人左右,为朝廷尽一份绵薄之力。望……陛下成全。”
  寒气湿冷,沧池碧波上的冰面像是结得越发厚了。北风呼啸,宛如一柄柄直面而来的尖刀,飕飕刮在她脸颊上。
  顷刻间,亭亭玉立的少女冻红了鼻头。
  “好。”
  文曦抬眼,看见身披玄黑大氅的少年面上含笑。
  那份笑容淡淡的,挂在嘴角,教人有些落寞,又有些莫名难过。
  他递来早已阅毕的奏疏,廊旁枯枝渗进来的残光被宽袖挡了挡。
  萧定霓落下来的眼神很温和,似在这一瞬决定了什么,又似做一份告别。
  他语调轻缓,慢慢说道:“你会做到的,文曦。”
  ……
  “你什么时候回京的。”长孙蛮咬着笔杆子,一手揉着刚刚差点闪着的膝盖。
  “前两日。不过事情有点多,我跑了几遭三辅府,今儿才歇下气来。”
  三辅府指的就是司隶部的京兆、左冯翊、右扶风三地。魏山扶自做了司隶校尉部的兵曹从事,每次出去马儿都要连番歇脚喝水,可见路程颠簸遥远。
  故此,光听听他轻描淡写说的这些,长孙蛮就头疼。
  骑马郊游可以,但急急忙忙来回奔波风尘仆仆那就要老命了。
  那方倚着凭几而坐的少年却没觉得什么。
  他仍慢条斯理翻着书,微垂的眼睫纤长浓密,轻轻阖住他乌黑瞳孔。
  揉了半天膝盖也不疼了。长孙蛮理开宣纸,动手抄起书来。
  她一边翻开书扉,一边不经意又说道:“你这次多久回去啊……后天?应该是后日吧。你才在校尉部干了没两年,估计你上司不会给你放太多假。”
  说到这事,魏山扶眼一掀,迎着几盏燃起的烛火,好整以暇看着她:“看来你巴不得我今晚就回去。”
  “……哪有。”
  “我看你哪哪儿都有。”
  长孙蛮喉咙一噎,少见没再与他争执。
  她可不想争到最后反而暴露出她心头想让人多待几日的别扭心思。
  眼见那头少女埋首奋笔疾书,魏山扶五指一扣,掌心那本翻了一半的书蓦地合起来。
  他觉得甚没意思。
  “听闻邙上学宫里的梁秋泓学识渊博,你觉得此人如何?”
  “……啊?”
  这突如其来的问话让长孙蛮怔了又怔。
  邙上学宫?梁什么?
  这般想着,她一顺口就原模原样问了出来。
  原以为对面那狗能给个痛快话,没想到少年一听,眉梢高高挑起,那本卷在掌中的书册也顺势磕了磕桌面。
  “信都通了小半年了,你别跟我在这儿装傻。”
  “什么装傻我真不知道你说的那——等会儿,你刚说什么?”
  可能见她脸上神色转变实在真实,魏山扶敲桌的手一顿,那册书哗啦一下摊在桌面。
  他眼里带了几分狐疑,长孙蛮却后知后觉琢磨出了什么。
  “小梁州……梁秋泓……”她眼睛一亮,在纸上划拉的笔杆子差点甩出墨来,“原来是他啊,他就是那个被逼上梁山、不对,是邀上邙山的天才画师呀。”
  少年轻嗤,“还天才,我看是疯子才对吧。”
  “嫉妒使人丑陋。”
  “……谁说我嫉妒了?”
  一听这话魏狗当即拍桌,振振有词,“他梁秋泓不就在冀州画点画儿写了点字博了些许名声?这就叫天才了?我还三岁吟诗五岁知为文如今名扬四海呢,谁不知道我晋陵君的名号?你看我到处显摆了吗!”
  “嫉妒使人质壁分离。”
  虽然听不懂她嘴里说的啥词儿,但这不妨碍魏狗听出与之前那句话异曲同工之处。
  少年握了握拳头,绞尽脑汁,生生憋了一字:“……焯。”
  长孙蛮想了想,为了她才起了个头的新律典,魏山扶这边的思想工作肯定得做一做,免得他犯起神经来出差半路拐弯去趟洛阳,直接把她好不容易找到的合作伙伴吓跑了。
  “你不必对小梁有这么大敌意……”
  “呵。”少年扯扯嘴角,露出一个冷笑,“小梁?叫得挺亲切的啊。”
  “……??”
  长孙蛮低头看了看刚在纸上写的几个字,确认笔友的确是叫小梁州。
  她可以确信了,这只狗又开始间断性神经抽搐了。
  “不是,人家笔名小梁州,我叫他小梁怎么了?”
  “……你就不能把州也带上?”
  长孙蛮气头上来了。
  她忍住火,好言好语再说道:“反正不管怎么说,人家现在是我的好伙伴,我有许多问题需要请教他。你在我这儿说说就行了,不许跑人跟前胡咧咧。”
  魏山扶脾气也上来了。
  他蹭地一下站起身,大步跨来,撩袍蹲在她案前,“你有问题就不知道问我?偏要舍近求远写信去洛阳问梁秋泓?他是什么身份?一个曾下过大牢的囚犯,你居然……”
  “坐过牢又怎么了!”她猛地拔高声音,眼里盛满怒火,“难道因为一次逼不得已,就要去否定他剩下人生里所有的一切?”
  虽然早在几年前就得知她心中所想,但魏山扶还是不可避免承认,有些想法在他看来都惊世骇俗,更别提诸如他父亲等人的老学究。
  他闭了闭眼,勉强压住心头躁意,“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阿蛮,你可以来问我。”
  “我如何问你。”她也垂头,声音闷闷的。
  此话一出,魏山扶心间顿时平息了下去。
  他终于想起来,这两年他东奔西顾忙个不停,在外停留不定,也少有回京。
  长孙蛮搓了搓手指头上的墨渍,“梁秋泓是我朋友,他帮了我很多忙。阿胥,你如果跟他聊聊,会发现他没有传闻中那么夸张。比如我一点都没有想到他就是梁秋泓……其实他是一个很温柔的人。”
  “那我呢?”
  她抬头疑惑,“嗯?”
  魏山扶眼睫垂落,不动声色舔舔牙尖。他没有抬眼看她,而是盯着袍上云纹,重复问道:“梁秋泓是你朋友,是帮了你很多忙、又很温柔的一个人。那我呢,在你心里,我是什么?”
  室内安静了许久。
  长孙蛮的声音似稀松平常,又似依然有些闷闷的。
  魏山扶却没敢抬起头,只耳朵里听得她说:“你也帮了我很多……我幼时学业不佳,是你夜里为我逐字逐句解读。还有骑射,还有嗯……生活中的大小事,你都帮助了我许许多多。梁秋泓帮了我一些事,我感谢他,所以当他是朋友。阿胥你……”
  她咬了咬唇,“……你感觉不到吗?”
  魏山扶一愣,不自觉抬头看她,眉目有些茫然无措。
  像是从没在他思虑中的一句问言。
  长孙蛮搁在膝头的手猛地抓住裙衫。
  她咽喉发紧,随后,泰然自若笑道:“咱们都是朋友呀。”


第99章 乾坤
  魏山扶其实并不想接手司隶校尉部兵曹从事一职。
  长安城或许有许许多多的人惧怕公主府;萧望舒一声令下,前扑后拥为之赴死的人不计其数。燕侯未进长安前是这样,如今也是这样。
  唯一不同的是;公主府有幽州雄踞其后;长安那些闻风而动的墙头草们纷纷倒戈。这俩夫妻的权柄大握;已经达到了空前绝后的地步。
  可这其中并不包括魏家。
  作为他祖父魏叔丘的门生,萧望舒对魏氏足够尊敬。对于魏老爷子从不明确立场的表态,她也不恼,甚至于有人进言魏叔丘狂悖过头时;萧望舒还能一笑置之。
  魏山扶原本有底气可以推拒这份任官旨意的。
  但谁都没有料到,萧望舒递给他之前;就已经跟魏叔丘通好了气。
  怒气冲冲的少年郎一手挥开廊下垂花;不远处魏老爷子正坐在亭下纳凉,听得疾步而来的动静,他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司隶校尉部远得没边儿了!你还赞同她提的兵曹从事一职!这是个什么官儿;吃力不讨好,苦活累活全搂着干,老头子你是生怕我舒坦两年是吧!”
  “你要是能把这个官儿当好了,朝中还有谁敢置喙你徒有虚名?”魏叔丘撤去茶具,摆上棋盘;招手示意他坐下。
  奈何大孙子正在气头上。
  少年衣角生风,弯腰摸了颗黑子;随意往棋盘上一掷。
  “别人说不说闲话那是别人的事。我不在乎。”他脸色发冷。
  魏叔丘却笑得和煦;点了点他另一只手里紧握的布帛;“真的不在乎吗?”
  魏山扶颔下绷得更紧。
  “兵曹从事游走司隶州郡;督察长安边地的驻军与官吏。能在帝州做官的;莫不是人精中的人精;你若能把这些人治得服服帖帖,就算是你真正学出来了。现下朝中风声紧,又恰逢公主府推行新政,你留在长安并没有大展拳脚的地方。赶去校尉部谋得兵曹从事一职,我看正不错。”
  魏山扶当然明白这个道理。
  早在他爹魏崇催促他赶紧谋个差事时,魏山扶就已窥透长安局势。说是不惧他人凭此横生波澜,实际上波涛暗涌的长安城危机四伏,走错一步都有可能招来横祸。
  除了多年前他一不小心招惹的某个小麻烦,魏山扶并不是一个喜欢多事的人。
  他可以被人奉为上宾,谈笑间伐谋论策;也可以安座一室,冷眼旁观高楼起落。他迟迟不登庙堂,就是不想入局徒惹一身麻烦。
  但……魏山扶也并不喜欢别人逼他做出选择。
  他想要的东西,从来都没有二择其一之说。
  “我不会离开长安。”他沉声笃定着。
  魏叔丘笑着摇头:“此话说得还太早。”
  魏山扶抿唇没说话了,帛书被扔在桌案上,拂乱棋面。
  “男儿顶天立地,自当建功立业将图南。你一身虚名而无功名,虽然以魏家之势现下无人敢得罪,可这之后呢,你又用什么立足世间?”
  少年眼眸锐利,再次万分笃定道:“再等两年风声平静,我依然可以入朝拜官大施拳脚。现在我何必为了追逐这点微末之功,而去选择……”
  魏叔丘暗自叹气。
  看来自家孙儿陷得够深。长公主提出的这个法子,他原本也有些疑虑,但如今看来,很有必要施行下去。
  魏家门庭四世显赫,传至如今家里几个儿子已算尽力,可新政推下,谁都拦不住士族没落之势。若想要再攀高峰,惟望这个自小颖悟绝伦的嫡长孙了。
  在魏叔丘尚算年幼时,天下仍是海晏河清,虽然暗地里流动着野心勃勃,但太平朝堂上,素有不成文的规矩:“尚主者,不可仕天子。”简而言之,公主下嫁,驸马实为皇室禁脔。禁脔之身,又怎可登庙堂宰执朝政。
  皇权没落,乱世逐流。无数规矩被一一打破,长公主与燕侯是典例,丹阳与林冰羽亦是。
  可这不代表之后也会这样。
  天下十三州承平已久,正值新政施行,谁都说不准什么时候长安的天就彻彻底底变了,若到那时……魏叔丘眯了眯眼,轻轻摇下头,似乎这样就能断掉其中魏家没落的可能。
  魏山扶的未来没有尚主,他绝不能自断前程。
  凉亭垂着竹篾,阴影中魏叔丘伸手拿过帛书。
  他摊开来,沉吟道:“阿胥,你为什么就不愿意试一试呢?我在你这个年岁时,已经拜入卫尉府任左都侯了。你如今正该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