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灵气时代-第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体能方面倒是有门槛,但这门槛对于季思情来说也不存在……她读初中高中的时候体育成绩就没掉出过前三名,八百米考试只会输给体育特长生。
安姐、老魏和武嘉这叁前辈每周还得抽几天时间锻炼一下保持体能,空闲时间全用来跑腿赚外快的季思情连这锻炼的步骤都省掉了。
对于人身异化者来说,七部的入职要求是真的不咋高……身家清白能过政审,体能别太拉跨,胆子够大、别见着高能体了就吱哇乱叫两腿打颤,再加上一颗愿意为了国家奉献的赤子心,基本上就能胜任。
至于武术、搏击技艺这些个技能点,有当然好,没有的话其实也不很要紧——毕竟消灭或收容高能体更多依赖的还是科学手段,不是个人勇武。
H省那边练了一手武当剑术的李道长,出任务的时候一样是带上脉冲设备,而不是拎把剑就去了……
季爸爸做了大半辈子的工地小工,并不很清楚政府机关录取临时工是什么章程,季思情这么一说,他也就信了。
季思情把自己的工作证件拿给季爸爸看,季爸爸用他那双粗糙的劳动人民的手捧着这个精致的小本本时,激动得双手都有些发颤。
工作证本子上有个显眼的、金属材质的正国国徽,翻开小本本,就能看见季思情盖了特管局钢印的大头照片,下面印着她的职务:特别灾害对策部贵安分部外勤科科员(实习)。
这个奇葩的部门名儿吧……换成对正国国家机构稍微有些了解的旁人看见了,必须得满脑门冒出问号,但并不咋了解政府机关的季爸爸就压根没觉得哪里不对。
反复用手摩挲着小本本上的神圣的国徽,季爸爸满脸都是欣慰感动,不住激动地喃喃自语:“我儿出息……还是我儿有出息,出息大了,比你爹妈都有本事。”
季思情又是骄傲,又有些心虚……特管局的工作证件按理来说也是不能随便拿给别人看的,但她实在很想给老爸证明她真的半只脚踏进了编制内,这种心态但凡是个小镇青年都必须能够理解。
季爸爸欣赏了好会儿国家发的证件,郑重地把这个在他心目中无比神圣的小本本还给季思情,叮嘱她一定要保管好,千万别弄丢了惹领导生气。
次日,季思情和老爸去街上买了点礼物,便陪同着季爸爸,去看望张姨。
张姨和季思情的老妈是好姐妹,年轻时曾经一起在市里的厂子里上班,后来厂子经营不善倒闭,老妈回了镇上嫁给了季爸爸、张姨留在市里,但两人还一直保持着联系。
读小学的时候,逢年过节时张姨就经常拎着东西去镇上看望老妈,季思情对这个总是会给她零花钱的姨妈很有好感;到后来老爸出走、老妈病重,张姨也是有空就会大包小包地去镇上看望母女俩。
对着季思情一直都挺亲近的张姨,见到季爸爸就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上来便一通埋怨:“老季,也不是我说你,这么多年连过年都不回家来看看老婆孩子,也就是你狠得下心!”
季爸爸挺不好意思的,一叠声承认都是自己不对,又诚挚地感谢张姨这些年来对他媳妇孩子的照顾。
对着这样的季爸爸张姨也不好意思说得太过,她也晓得好姐妹的病花了不少钱,不是季爸爸这些年来在外面拼命攒钱,好姐妹的病没这么容易治好,叹了口气,又关心地道:“这趟回来,就不出去了吧?你也上年纪了,该到注意自己身体的时候了,你瞧瞧,你姑娘都长这么大了,再要往外面跑,你姑娘还不晓得要多为你操心。”
“不出去了。”季爸爸不好意思地道,“回头我准备在市里转转,找个活干。”
镇上没啥工作机会,连年轻人都在往外面跑,季爸爸这种年纪的人回镇上的话连想卖力气都找不着买家,他也不是甘心靠老婆摆摊养活的人,自然会考虑跟姑娘一样留在市里找工做。
热心的张姨一拍大腿:“那正好,我夫家有个侄儿子在黔美大酒店当经理,那里正在招保安,要么你去面试一下?保安证你有的吧?”
“有的有的。”季爸爸眼睛一亮,连忙从衣兜里把自己的保安证掏出来。
季思情没想到陪老爸来看张姨还能顺便给老爸找到活儿做,连忙掏腰包打车、陪着老爸跟张姨去地铁站,搭乘地铁前往娄湖区。
娄湖区黔美大酒店,酒店经理还记得数日前来帮叶天薇布置会场的季思情这个勤快的小跑腿,对于一副标准劳动人民外表、身上也算是清爽干净的季爸爸也相当满意,看过了季爸爸的保安证,便拍板敲定让他签个合同就来上班。
这份工作主要是看停车场,不包吃住,薪水加上餐费补贴、通勤补贴和租房补贴、全勤奖金啥的加起来有个四千多块,季家父女都很满意,当场跟经理签了务工合同。
这经理是张姨的婆家侄子,姓周,签下了季爸爸这个各方面都很满意的停车场保安后,周经理又盯上了勤快的小跑腿季思情:“小思情你呢,想不想来咱们这儿做个女门童?”
酒店门童的要求还是挺高的,要记性好、记得住熟客和VIP客户,要懂礼貌、勤快客气,还要形象好;季思情虽然长得跟漂亮没啥关系,但个头高、面目看着也端正,给叶天薇那种大小姐都能留下好印象,来做个酒店门童当然也合适。
“哎唷,周哥你真看得起我,要一个月前能混到你们这来上班,那我得高兴死。”季思情笑道,“可惜了,就刚好这个月我找到份工作,不能跟我爸一块来了。”
“是这样,那行,回头要是想换工作了,跟我伯娘说一声,再到我们这里来。”周经理也笑。
“好的好的。”季家父女连连道谢。
虽然季思情混进了体制内,用不着当啥酒店门童,但人家好心问一句,父女俩也不会不知好歹。
半下午的时间搞定季爸爸的岗位问题,三人返回东明区,因着“出差”耽搁了几天跑腿活的季思情便骑上小电瓶,继续去干她的老本行赚外快。
她一走,季爸爸就拉着张姨说起了悄悄话:“张姐,小思情她……来城里打工这段时间,没跟‘那家人’撞到过吧?”
张姨听了这话,便像是了然了什么一般,瞪了季爸爸一眼:“我就说嘛,老季你就是改不了非得跟我妹子死倔的牛性子,要不是小思情来城里打工了,你还不准备回G省是不是?”
季爸爸老脸有些挂不住,奈何在这个妻子的小姐妹面前他是真的有点理亏,讪讪地道:“我这不是……哎呀,张姐,我这不是担心小思情嘛。”
季爸爸身体上有点毛病,不能生育。
二十年前,才刚三十出头的季家小两口被镇上人嚼舌头嚼烦了,他媳妇就想到了城里的小姐妹张姐,希望能请张姐帮忙,抱养个孩子。
张姐是城里人,虽然家里也是普通人家,但备不住人面广,还真帮他俩找来个刚满四岁、还不记事的女娃儿。
季爸爸一开始是不想要这个女娃儿的,他心里总觉得女娃长大了是要嫁出去的,还是抱个能留在家里的男丁好;奈何男娃儿太贵,动辄上万块钱的“奶粉费”夫妻俩实在是凑不出来,纠结了半天,还是掏了两千块钱把张姐牵线找来的女娃儿抱回了家。
养了没几年,季爸爸和女娃养出了感情,到女娃六岁上,要准备上小学时去办户口,季爸爸还去跟人借了诗书来翻,给女娃子起了个特别文静秀气的好名字:思情。
学校里的老师们都夸思情学习成绩好、以后肯定能考上好学校,季爸爸和妻子商量了下,把孩子留在镇上读书,出省去打工挣钱,给孩子攒学费。
思情也没有辜负他俩的期待,考上了市里最好的初中。
即使后来跟媳妇闹了矛盾,一度吵到几乎要去法院离婚的程度,季爸爸也打心眼里把思情当成了自己亲生的孩子,也是因为如此……他就更担心,思情这个他亲手带大的懂事女儿,会被那家人找回去。
那家人可不是什么好人家,季爸爸记得清清楚楚的,当年他从那家人手上接过不会哭、只呆呆地咬着手指看着他的女娃子时,那家人都没说多看女娃子两眼,一直在认真数钱。
这种冷心冷肺的人,要是知道小思情长大了、能赚钱了,还不定会打什么歪主意——他闲暇时刷手机看新闻,没少看到这种弃养孩子后又厚脸皮来认回的父母。
思情这孩子打小就实诚,没什么心眼,被那样只认钱的一家子赖上了可就糟糕了!他担心得晚上都睡不好,才会跟工头结了账就匆匆地赶回来。
张姨没好气地道:“这个你就不用操心了,那家两口子不积德,才五十多人就没了,丧事都办过了。”
季爸爸没想到会听到这么个回复,很是吃惊:“啊?!”
“肖家那两口子已经没了,听说是去旅游的时候自己瞎晃悠,走丢在山里了,连尸体都没找到。”张姨道,“肖家人原先还打算把这事情赖到公安局头上呢,去市局那边摆了好几天的花圈,人家公安局的人不理他们,现在又在闹到市政府门口去了。肖家那儿子天天在发哭丧视频,我刷同城老是刷到,都快腻味死了。”
“现在他们家一心只想从政府那里讹到钱,肖家那儿子晓不晓得他有个亲姐在外面还是两说,就算晓得了,也绝对不会肯认回去的,肖家两口子留的房子车子都不够他霸占的,还会认个姐回去跟他分遗产?你就把心搁回肚子里,别操这份心了。”
季爸爸:“……”
他本来还有点儿同情遭了意外的肖家两口子,听到后面,简直不知道说什么好。
第52章 幸运
十月二十九日,周六。
季思情一早去贵安分部打了卡、打扫过卫生,见没什么任务要出,便跟安姐说了一声,骑着小电瓶前往客车站。
坐了一个多小时的中巴车,季思情回到了老家清源镇。
清源镇是个只有十来万常住人口的小镇,整个镇子加起来还没市里的一片街区大,拢共就两条主干道,步行从镇东的汽车站走到镇西的石板桥路,只要二十来分钟。
石板街路是本地人周末时赶集的地方,季思情走进这条熟悉的市集,就有摆摊的姨妈亲热地跟她打招呼:“哟,小思情从城里回来了?”
“诶,生意还好啊姨妈,我妈今天出摊没?”季思情笑着挥手。
“出嘞,在石桥那边。”
在赶集的人流里穿行了几分钟,季思情找到了老妈摆的小吃摊。
季家母女两个摆的小吃摊前后加起来也干了十几年了,熟客很多,赶集的时候尤其忙,老妈见到她回来都来不及寒暄就让她帮忙给客人包裹卷;季思情也不含糊,挽起袖子戴上一次性手套就忙了起来。
为了尽可能多地卖出东西去,季家的摊子虽小,小吃的种类却挺多的,有炸洋芋、炸豆沙糍粑、剪粉、甜酒粑,还捎带着卖裹卷、辣豆腐皮卷、烤小豆腐等本地小吃;其中最受欢迎的,是剪粉和裹卷——这两种小吃用的米粉皮都是自家蒸的,劲道又爽口,用开水烫过都不会散。
忙过赶集天早上这波客流,闲下来的老妈才有功夫问季思情:“怎么有空回来,你不是说你找的那份工作没得双休的么?”
“老爸回来了,现在住在我那。”季思情开门见山地道,“张姨给老爸介绍了个在大酒店里看停车场的工作,老爸干得还挺好的。妈,你要不要也把小吃摊摆到城里去?咱家的裹卷和剪粉都挺好吃的,我觉得在城里摆的话生意应该会更好。”
老爸回来的这五天里,季思情天天搁老爸耳朵边念让他回来看看,奈何老爸那个倔脾气就是死活不肯听;为了让父母和好,她只能回来打老妈的主意。
老妈嗤之以鼻:“他回来干我什么事?哦,他在城里了你就想叫我进城,怎么着,你还想我去给他服软低头?”
“妈——不是的啦,我本来就想让你也进城的嘛。”季思情撒娇道,“你晓得我还在兼职做跑腿的嘛,你去城里做小吃卖,我就负责送,咱俩肯定能赚到钱。”
“我不去,在镇上摆得好好的,去那种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干什么。”老妈气道。
“那肯定不会,我现在可熟悉城里了,尤其是东明区,哪条街哪条巷我都认识。”季思情自信地拿出手机,“妈,你看,我干跑腿认识的熟客有这么多,你要去肯去摆摊的话,我发条朋友圈立马就能给你卖出几十碗剪粉去,咱家的剪粉又这么好吃,吃过都会变成回头客!”
老妈听得有些意动,毕竟镇上的客流确实不多,除了周末赶集,平时想多卖点确实不容易。
但想到那个一赌气就跑出去六、七年的老公,她心底那股子气怎么也化解不了,板着脸一口回绝。
季思情也没指望一次就能说服老妈……她可太清楚爸妈的性子了,两个人是一个比一个倔,反正来镇上也容易,多使点水磨功夫,总有成功的一天。
镇上的市集散得早,到下午两、三点基本就没什么人了,母女俩也没死守,收拾摊子回了家。
季思情从小长大的家就在石板桥路背后的小巷子里,一栋两层高、单层约莫有六十来个平方的自建房。
回到家里没多久,住隔壁的季奶奶听说孙女回来了,便杵着拐杖过来看她、
季奶奶快八十岁了,精神头倒是还很好,嗓门儿也很响亮,进门就大声问:“小思情,你家爹嘞?”
“我爸在我那住着呢,奶。”季思情连忙又把季爸爸的情况给奶奶说了一遍。
听说儿子都到贵安了还是不肯回家来,季奶奶有点儿生气,用土话骂了几句,又冲季思情的妈妈道:“小金兰,你也莫要跟那倔驴赌气了,都好多年的夫妻了,又不是不晓得他的性子……”
竒*書*蛧*w*W*W*。*q*Ι*s*ú*W*ǎ*Й*G*。*℃*c
季思情的老妈大名叫王金兰,婆婆劝她的话这些年就没变过、仍旧是老一套,无非劝她服软低头罢了,她听不进去,但也不想和个快八十的老人计较,就默默地收拾出摊工具,一句话也不肯接。
季奶奶拿这个儿媳妇没啥办法,话说多了老人家也腻得慌,索性懒得管,转头关心孙女:“你前阵打电话给你妈说,你在城头找到了个好工作?还是国家单位?”
“诶,奶,我运气好,遇到贵人给我介绍了工作。”季思情喜滋滋地道。
季奶奶以前只重视大伯家的堂弟小龙龙,季思情记得自己小的时候奶奶是不怎么理她的,直到她后来学习成绩很好、考上了市里的重点初中,奶奶才拿正眼儿瞧她。
虽然有点儿重男轻女,但季奶奶也没说就偏颇到哪儿去了,至少过年时孙辈从老人家那领的红包都是一样的数目,去奶奶屋里玩也都能吃到一样份量的小零食。
老爸出走、老妈病重,季思情独个儿撑起了家里后,季奶奶对她更是看重,在季思情刚摆摊忙不过来时,老人家亲自挽起袖子帮了好阵子的忙。
季奶奶问了下工作待遇,很是欣慰:“好,好,你是个有福气的,好好在单位工作,往后好让你爸妈享福。不要学小莎莎那个人来疯,为着个外人连爹妈都不认了。”
叛逆过头的外孙女显然让季奶奶很不高兴,这会儿说起来都还有些咬牙切齿。
季思情对那个姑表妹也挺一言难尽的,道:“小莎莎有打电话回来过没?”
“打个鬼!她和那男的出去打工,都是别人来讲,她爹妈才知道!都出去好几个月了,连个音信都不让家里晓得!”季奶奶说起来就气,“要说不想读书想出去打工,好好和家里面说嘛,她爸妈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