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不要让父母输在起跑线上 >

第123章

不要让父母输在起跑线上-第123章

小说: 不要让父母输在起跑线上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棠和梁萧也知道了。
  梁萧跟宋棠说:“她也太高调了些,我爸说,高调可不是什么好事。”
  她挽着宋棠的胳膊,继续说道:“我记得她之前找你写稿子,你去了没?”柳婷是学生会副主席,权利挺大的。
  她因为在社会实践部当干事,知道柳婷找宋棠的事。
  宋棠哈出一团白气:“没。”当时忙着尚木的事情,推了。
  等到柳定文来的那天,全校师生热烈欢迎。
  柳定文长相儒雅,他坐下后,谦虚地进行了一个自我介绍,然后给整个讲话定了一个调子。
  宋棠听的认真,她很喜欢听人讲话,然后梳理出对方讲话的逻辑,结构,主旨,以及其中引用的语句。
  人不能只有察察之心,得有自己的一套办法和手段。
  她越来越发现努力,德行都是最基本的东西,具备这两个要素并不一定会成功,还要有办法,有手段。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一心为民,“为”在何处?不是口头说说,也不是心里想想,而是付诸实践,给好处,给益处。
  宋棠在自己的小本本上记一记,写一写,引起了一旁梁萧的注意。
  “天呐,这种讲话你都要做笔记?”
  她知道宋棠很认真,上课记笔记,下课做框架图,但这种讲话,又不考试,有什么好记的?
  梁萧想知道宋棠记了什么,便往宋棠本子上看去。
  “努力,德行,方法,手段……”她在心里默念后,看向宋棠,“这些什么意思?”
  宋棠没有隐瞒,直接说道:“成功的因素。”
  梁萧深受梁父影响,一眼便总结出了特征:“貌似都是主观因素。”努力,德行不必多说,方法和手段也都是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宋棠点了下头:“是。”
  一个人处于一个形势之中,保全自己和坚守本心,很难两全其美,如果想既保全自己又坚守本心,需要智慧和手段。
  就像她爸,在无法说服孟卫国之时,果断的选择了调岗。
  但这些话她没有对梁萧说。
  与此同时,柳婷听的也很认真,不过她没有像宋棠一样拿本子记记写写,她坐在特别前面的位置,仰慕的看着坐在主席台中央的父亲,心里不由生出一种自豪感来。
  柳婷觉得有家庭为她保驾护航,她一定会过的很如意和很轻松的,就像上辈子她见到的那些关系户们,上班=体验生活。
  不过,柳婷还是有一定追求的,比起体验生活,她更想爬到很高的位置,让大家羡慕她,敬仰她。
  讲话结束。
  柳定文朝柳婷的方向看了一眼,父女俩坐车回家。
  “婷婷,你既然决心走仕途这条道路,”柳定文看着窗外,顿了一下,“那你知道什么是政治吗?”
  柳婷没有着急回答,她思考了一下说道:“是国家机构,是国家权力,是代表人民……还是……”
  她突然想起了选修课上老师讲的内容,自信满满道:“我知道了!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柳定文笑了笑,他眼睛幽幽一闪,用一种运筹帷幄的口气说道:“是牺牲。”
  柳婷愣了一下:“牺牲?”
  柳定文没有给柳婷解释下去。
  柳婷想知道为什么,但看她爸闭上了眼睛,便没往下问了,同时心里思索,政治为什么是牺牲?如果是牺牲的话,那牺牲什么?
  突然,柳定文问柳婷有没有学过鲁迅的文章。
  柳婷点头,说道:“学过。”只是——刚才不是在聊政治吗?怎么现在突然变成了鲁迅的文章?
  她以为柳定文指的是鲁迅那句非常有名的话,便自作聪明地说道:“我很喜欢鲁迅那篇杂文,名字我忘记了,但里面的内容我记得很清晰,‘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是国家的脊梁’”。
  柳定文听到柳婷这番回答笑了笑。
  “不是这句,是屋子那句。”柳定文颇为耐心的指导道。
  柳婷又一次疑惑了:“屋子?什么屋子?”
  柳定文看向柳婷,说道:“‘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窗了’。”
  柳婷仔细琢磨这句话,只读出了一个意思,就是不能太过分,毕竟大家的接受程度是有限度的,必须缓和一些。
  她越想越觉得自己的解读是正确的,于是信心满满的跟柳定文说了自己的理解。
  但柳定文没有反应,这让柳婷有些忐忑,不会是她理解错了吧。
  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柳定文才给出回答:“是调和两字。”
  他再一次看向柳婷,目光中露出洞察的神情,说道:“你如果想要在仕途上有所发展,必须了解国人的性情。“
  而国人的性情,突出两个字——折中,或调和,或平衡。
  柳婷有点不太喜欢调和,便小声嘟囔了一句:“调和太懦弱了。”不过她必须承认她方才对“屋子太暗”那句话的理解是片面的。
  柳定文没有直接反驳柳婷的话,而是教柳婷怎么使用这句话。
  为了容易理解一些,他举了一个例子,工厂对工人的例子,从八个小时工作时间到十三个小时工作时间,大家肯定不愿意,于是折中一下,十个小时工作时间,厂长和工人皆大欢喜。
  政策也是如此。
  柳定文最后对柳婷说了一个字“术”,然后进一步解释道:“你要学会运用方法达到自己的目的,学会用手段完成自己的目标。”
  柳婷听的有些迷茫,但都记在心里了。


第261章 
  学校放假了; 燕大变得冷冷清清,唯有树枝上叽叽喳喳的声音,显得热闹一些。
  宋棠借了好多书; 准备寒假看。
  宋成有时候会翻翻宋棠借来的书,戴着眼镜; 看个半天; 还做笔记,可认真了。
  宋棠拉着她妈说:“妈,你看我给爸养成的习惯。”
  李楠:“……”她闺女真会往自己脸上贴金; 不过话说回来; 她男人确实爱读书了不少。
  这一天早晨,一家三口; 不; 是一家三口+郑越一起去买年货。
  长长的货摊前挂着红红的灯笼; 吆喝声不绝于耳,宋棠带着桔红色的绒线帽,一会儿跟宋成说说话; 一会儿跟李楠说说话; 一会儿跟郑越说说话。
  小嘴叭叭地,白气连成一串。
  宋成瞧见前面有吆喝“冰糖葫芦”的,便指着前面的稻草筒子问宋棠:“闺女; 吃糖葫芦吗?”
  “吃吃吃!”宋棠热烈响应道。
  卖糖葫芦的大爷姓王,穿着厚棉袄戴着厚棉帽; 热情的招呼宋成:“您自个儿选; 想拿哪串拿哪串。”
  稻草筒子上插满了红透透的糖葫芦; 外层薄薄的的糖霜被太阳照的亮晶晶的; 宋成买了四串; 一人一串。
  李楠咬下一颗,酸甜冰凉,怪不得唐娟美强烈给她推荐老王家糖葫芦呢。
  四个人两两并排走着,一来路上人多,四个人并排占道,易遭人骂,二来不方便,毕竟要买东西。
  宋棠碰了下郑越的胳膊:“你的好不好吃?”
  郑越裹着研究所发的棉袄,脖子上带着桔红色围脖:“想吃?”问完后,他把自己的糖葫芦递到宋棠嘴边。
  宋棠毫不客气的咬了一颗,吃完之后,她大方的举起自己的糖葫芦,对郑越说:“你也尝尝我的。”
  宋成听到两人的对话,不由纳闷:一样的糖葫芦有什么好换着尝的?
  不过他发现他闺女有个“毛病”,就是觉得小越手里的东西更好吃,像小时候抢郑越巧克力一样。
  宋成吃完一半,把手里的糖葫芦给李楠,他媳妇儿爱吃甜的东西。
  李楠嚼着糖霜:“你先给我拿着。”接着问宋成买不买春联,如果买的话,买几副,贴到哪。
  因为家里有她男人,现在又多了一个小越,很多事情她都不用操心了。
  宋成:“买两副春联,然后三个福,门口贴一个,屋里贴一个,再给楼下王奶奶一个。”王奶奶早年丧子,生活挺不容易的。
  李楠听完宋成的安排点了点头,又提醒宋成买豆腐。
  宋成:“……前天就买了。”
  李楠拍了下额头:“忘了。”财政部十二月份真的是忙到飞起,毕竟各种结算,预算工作要做。
  宋成能理解,他媳妇儿忙,又说:“还要买鱼,猪排骨,还有老母鸡,怎么做我都想好了,鱼用煎,猪排骨用炖,老母鸡用熬……“
  李楠往宋成嘴里塞了一颗糖葫芦:“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她一点也不挑食,而且她男人和小越的手艺都挺好的。
  宋棠吃完糖葫芦,嘴巴闲不住的说道:“这有卖头绳的!”
  摊位的老板见宋棠想买,热情招呼道:“过年就要扎红头绳,小姑娘头发又黑又多,扎红头绳好看。”
  宋棠有点心动了。
  她戳了戳郑越,询问郑越的意见:“你觉得哪个好看?”
  摊位上的红头绳可多了,有粗的像麻花一样的红头绳,有细的绑了坠子的红头绳,还有纱质,布质的红头花。
  郑越指着粗粗的红头绳说:“这个。”
  宋棠撸下头发上的头绳,黑色的头发散落下来,她拿起郑越指的红头绳,三两下绑上,晃了晃头发。
  “好看吗?”
  郑越伸手给宋棠整理了下头发,白皙的手指流连在黑色的头发中,像一幅水墨画。
  他眉眼含笑道:“好看。”
  宋棠重新戴上桔红色绒线帽,付完钱后,她发现淘汰下来的黑色头绳还挂在自己手腕上,于是狡黠一笑,对郑越说:“阿越,你伸出手来。”
  郑越每次听到宋棠叫他“阿越”反应都要慢半拍,他乖巧的伸出手来,不解的看向宋棠:“怎么了?”
  宋棠撸下自己手腕上的黑色头绳,戴在了郑越手腕上。
  因为有戴手套的经验,她这一次动作很流畅——一手抓着郑越的手,另一只手把头绳套进去。
  郑越盯着手腕上黑色头绳发了一会儿呆:“你给我了?”
  宋棠眨巴眼睛说:“买一出一,送给你了!”
  郑越动了动手腕,耳根子莫名有些热,他觉得自己像一只蜘蛛——一只在宋棠织的网上的蜘蛛。
  宋棠跟郑越说完,又去挤到宋成和李楠中间。
  “爸妈,你们看我新买的红头绳,”宋棠微微低头,好让李楠宋成看见绑在头发上的红头绳,“你们觉得好不好看。”
  李楠摸了摸宋棠的头发,夸道:“我闺女头发真好,又黑又多,甭管绑啥头绳,都好看。”
  宋成厚脸皮的说道:“这头发随我。”
  李楠瞟了眼宋成,嘁了一声,拉着宋棠说道:“闺女,你快管管你爸,现在越来越不要脸了。”
  宋棠假装捋了捋胡子:“爸年纪大了,我管不了了。”
  宋成:“……”
  宋棠一只胳膊搭在李楠肩上,另一只胳膊搭在宋成肩上,豪气的说道:“待会儿去买新衣服,我请客。”
  李楠第一个发言:“我要件厚外套和裤子。”
  宋成紧随其后:“闺女,我要件毛衣和衬衣。”现在很流行里面穿衬衣外头套毛衣的穿法,他都搭配好了,外面再裹个棉袄。
  宋成把自己的想法告诉李楠和宋棠,又说:“这叫毫不费力的时尚。”跟皮尔·卡丹一样。
  皮尔·卡丹是法国服装设计师,七八年来华,并于八零年建立了一支时装模特队伍。
  宋棠和李楠听完宋成的话后,举起大拇指夸道:“厉害了。”
  宋棠跟她爸妈说完话,又去问郑越:“你想买什么?外套?毛衣?裤子?或者是鞋子?我给你买。”
  她可是家里最有钱的人~


第262章 
  过年除了买年货这件事; 还有一件事,叫送礼。
  送礼可是一门学问,送什么; 怎么送,送给谁; 都得有数; 不然送贵了,送轻了,送错了……没有用处不说; 说不定还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尤其给领导送礼; 更是要仔细琢磨,不然给领导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 那可坏事儿了。
  宋棠一家贴完对联; 和两个福字; 又在忙活送礼的事情。
  宋成举着一方老砚,神情专注。老砚形质典雅,古香古色; 是他从古玩市场淘来的; 价格不贵,重在别致。
  他打算把老砚送给新局长。
  宋棠一边做尚木的年度总结,一边问宋成:“爸; 你不嫌麻烦吗?”
  “麻烦什么?”
  宋棠从座位上起来,指着老砚说:“比如; 牢记领导的爱好憎恶。”新局长喜欢收集各式各样的砚台。
  至于送礼这事儿; 宋棠没有什么抵触心理; 正常的人情往来; 毕竟大家都送。
  正如她前面所说; 有德行只能独善其身,辅以方法和手段才能成事,总之,尽人事听天命。
  宋成从76年入职,到现在已经七八年了,悟出了一些机关之道,不过和唐方的“政治墨水”还有所差异。
  “牢记领导的爱好憎恶是基本功。”宋成给宋棠讲道,“至于麻烦,生存本来就是一件麻烦的事情,人呐,就是在麻烦中明心见性的。”
  明心见性!
  宋棠歪过头看向她爸夸道:“爸,有高度!”
  宋成拿下眼镜来问宋棠:“明后两天有几个场合,你去不去?”
  饭场如战场,宋棠一口应下来:“去啊,爸,你指哪我打哪。”吃饭也是一件贼麻烦的事情,先不说别的,坐的位置就得讲究个半天。
  不过宋棠不怕。
  她适应能力一向很强。
  宋成一听他闺女的话,不由想起有一次他带他闺女去吃饭,好家伙,说话时机把握地恰到好处,比老油子还老油子,另外,该放低姿态就放低姿态,该捧人就捧人……
  “闺女,我发现你现在,”宋成顿了下,“怎么说呢,不像以前那样,生怕比别人差了。”
  “生怕比别人差?”宋棠指了指鼻子,感到疑惑,“我有吗?”
  她一点感觉都没有。
  宋成笑而不语,不说别的,他闺女让他和他媳妇儿努力的出发点是什么(答:是投胎投的有失水准)。
  还有一次,他媳妇儿跟他讲的,说闺女接他媳妇儿下班,看见唐娟美车接车送,生怕他媳妇儿比唐娟美差,想给家里买一辆车。
  他不是说这个想法有问题,而是人很容易在比较中失去重心。
  专注自己嘛!
  不过话说回来,跟别人比较这件事,是国人的一大传统,兄弟姐妹容易比较,同学同事难免比较……
  至于比什么呢?无非几样,上学时候是成绩,工作以后是工作,找对象了是对象,结婚之后是家庭,有孩子了是孩子,有孙子孙女了是孙子孙女了……
  见宋成没说话,宋棠反思了一下。
  好像——确实——存在这种想法,比如在父母问题上,在芭蕾舞表演上,在课程学业上……
  她希望别人有的,她有,她爸有,她妈有,她觉得这样,才叫幸福。
  无论是给她爸买手表,还是给她妈买录音机,她都是抱着这样的想法,难道这样的想法不对?
  宋棠请教宋成:“爸爸爸爸,你为什么说我现在没有了?”
  宋成收起老砚:“因为我闺女学到了我和你妈身上的优点。”
  宋棠:“……”
  她爸真会拐着弯夸自己。
  一旁翻书的李楠听到宋成的回答,笑了笑,附和道:“闺女,我觉得你爸说的很对”
  宋棠:“……”
  李楠把书签夹好,所谓的书签就是一个干枯的合欢花,呈小扇形状。
  “闺女,你知道三季人吗?”李楠看向宋棠,“夏虫不可语冰,糊弄怎么能不算是一种智慧呢?你要知道人在三观定型以后,很难接受自我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