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夜阳鸟 >

第102章

夜阳鸟-第102章

小说: 夜阳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伴,靳清誉倒是会三不五时去看他,但……”
  说到这,黎湘又忽然顿住,遂笑着换了个话题:“不论男孩还是女孩,这个年纪都会非常需要亲情、父爱、母爱。从需要到个人意识逐渐成型,学会独立和建立自己的思考方式,这一步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很难。有的人只能接受自己是儿子的身份,潜意识里不愿成为任何人的丈夫,这样的人会天然逃避婚姻,即便结婚了也很难完成由好儿子到好丈夫的转变,反而对于自己的母亲过于孝顺,导致和妻子不合。”
  这段话听上去和靳寻没什么关系,黎湘话音落地时,姚珹随口问道:“我只知道你为了拍好戏,深入了解角色性格,经常请教心理咨询师的意见,没想到你研究这么多。”
  黎湘:“研究得多也架不住一叶障目。如果我能早些将这些理论套用在我应该注意到的人和事上,就不会连这么明显的事情都看不见了。”
  她笑了下,抛出一个问题:“你之前带我去偷听,是不是有事要告诉我,但你作为晚辈不方便说,于是就引我去看?”
  姚珹没有回答,表情却说明了一切,他端起茶杯喝了口,直到黎湘又问:“我是不是太迟钝了?”
  姚珹轻点了下头:“是。”
  随即他放下杯子,又道:“但这也从侧面说明,你对他并不走心。但凡有点爱意,对在乎的人情感都是敏感的,何况你还是演员,你有敏锐的触觉。”
  是啊,她是不够走心。
  她清楚地记得靳寻的所有喜好、忌讳,但她潜意识里对他的认定,却不是对于人的认定。
  如今想来,那大概是因为他们初相遇时,她就见识过他剥离了人性恶毒残忍的一面,她甚至一直认为他是没有人性的。
  既然没有人性,他又怎么会有情感有温度呢?
  靳寻没有朋友,对父母也不够孝顺,对于异性的恋慕只有利用。
  他是她认知中最深刻的六亲不认的典型。
  黎湘轻叹了声:“我真是太大意了,有那么多影视剧和文学作品都在描绘少年、少女,在成长的关键期对于成年异性的崇拜、仰慕,我却从来没有往靳寻身上想过。他自小缺失母爱,缺什么就会寻求什么,在这个时间里刚好有一位十分有魅力有能力的女性补足空位,他很容易就会移情。那又是个人意识逐渐形成的阶段,对‘母亲’的爱和最初的弑父心理往往会同时出现。他需要靳清誉的支持,他也想成为靳清誉。”
  黎湘的声音并不高,轻却清晰,直到这段话落下,她再次看向姚珹,吐出结论:“靳寻爱你姑姑,你早就知道了。”
  姚珹依然很平静,似乎很久之前就接受这一切。
  黎湘又问:“你引我窥探真相,是为了提醒我不要对这个男人投入真心么?如果连心都输进去了,就太得不偿失了。”
  姚珹吸了口气,应道:“后来你的表现让我明白,是我多虑了。”
  黎湘:“那我该谢谢你的提醒。我这张脸的出处,也终于有了解释。”
  姚珹顿住,却没接话。
  黎湘却好像对此并不在意,转而又道:“那你姑姑知道这件事么?”
  还不等姚珹回答,她便自答道:“哦,她那么聪明,应该知道。容我猜猜,她不止知道,可能还会在最初发现这件事之后有意培养他的情感。一个心思深沉的成年人,对于一个正在建立自我意识的未成年,是非常有优势的。有时候只要稍加引导,就会得到成效。难怪他那么早熟,他对于年轻女性的态度也非常不可一世,因他少年时期爱慕的女性就是成熟的代表,他那些手段有一部分来自靳家的熏陶,多半还有一些出自你姑姑的教导。”
  不止如此,过去所有问号,都在这一刻化作泡泡,一个一个破掉,露出包裹在里面的真容。
  自靳疏那件事之后,靳寻就培养她,一直留她在身边,是因为她这张脸。
  选人去冒充姚涓,虽然是姚岚提议,但靳寻是十分配合的,他为的不只是股权,还有姚仲春。
  姚仲春生日,靳寻送上蓝色鸢尾。
  姚仲春发怒,靳寻跪下来挨巴掌。
  姚仲春去世,靳寻在法国大病一场,回来后第一时间表态,愿意支持她继承股权,并给予赞成票。
  靳寻被她拉进泥潭,却没有任何反击,因他希望她借此得到靳疏的认可,拿到那关键的一票。
  还有许多许多细节,比如靳寻一早来姚家请罪,还有靳瑄来闹事时,他不只赶来及时,还对此十分紧张。
  呵,这个男人可真是可怕,也够变态。
  他的爱太过隐匿,且见不得两家人。
  他藏起来了,只对姚仲春展露,这是他唯一的弱点,就在所有人都以为他是在图谋股权时,只有姚珹发现了他的秘密。
  许久,黎湘没有说话,她只是默默整理着过去的痕迹。
  直到姚珹忽然问:“现在知道这一切,你的感受是什么?”
  黎湘怔了怔,反问:“你是想知道,有没有愤怒、失落,被人当替身的不甘心?”
  姚珹没有点头,没有回应,只抿紧了嘴唇。
  黎湘有些恍然,虽然觉得不可思议,却在这一刻感受到来自他身上含蓄、内敛,不仔细找根本发现不了的细微关心。
  他似乎一直有着细腻的一面。
  黎湘笑了下说:“我对自己的定位一直都是工具。我一直在提升自己的利用价值,就怕被当做废品处理掉。我不指望利用我的人会念旧,我随时都在想如果有一天被抛弃,我该如何自救。说实话,我没想过我会是另外一个人的替身,但仔细想想,我对他是否尊重我,拿我当独立的人看待也并不在意。他大概是想扼杀我的人格,从精神层面将我控制住,而且他几乎要成功了。有那么几年,我的确丧失自我,放弃挣扎,自暴自弃。但现在我知道我要什么……我对他的反抗,对他打压我的痛恨,不会因为这件事就变多,也不会因此减少,我的目标依然不变。”
  “你有这样清楚的认识,很好。”姚珹低声说。
  黎湘却问:“你为什么这么关心我?”
  姚珹淡定道:“你我同坐一条船,你还要为姑姑完成遗愿。”
  “不对。”黎湘摇头:“你知道我是演员,我对于一些事是很敏锐的。你的关心不是她离开后才出现的。早在那之前你就……”
  姚珹却将她的话打断:“你该‘关心’靳寻的时候,你忽略了,这令你判断迟钝。现在你更不该将这份分析放在我身上,这是在浪费时间。以后你要注意的是靳寻、靳疏、靳清誉,不是我这个闲人。你只要记得我代表了姚家,我会支持你,给你助力,这就够了。”
  黎湘下意识皱了皱眉,有些排斥姚珹的“变脸”,但她还是问:“有件事一直没有人给我明确答复,你能不能告诉我,如果我真的继承股权,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姚珹浅笑,那笑容在光影交错中有一种不真实:“姚涓的身份会彻底做实,姚家给要给姚涓的一切你都可以拥有。作为姚家和海外谢家新建立的唯一纽带,你能得到的保护、便利会超出你的想象,任何靳家人都不能再对你做什么。”
  黎湘沉默了。
  姚珹的表达是含蓄的,靳家不能再对她做什么,这就意味着姚涓的位置,已经超出靳家可凌驾的范畴,远在靳家之上。
  不得不说,这对她来说是美好的愿景,她心里燃烧的火苗,那几次被打压下去的野心,都因为这些许诺而再度蠢蠢欲动。
  她看向窗户,隔着一段距离只隐约看到上面映射出的自己的影子。
  那是有五分相似姚仲春的脸。
  窗户上映出来的不只是她,似乎还有姚仲春,她们将要重叠了一般。
  是替身又如何,无论是姚仲春的替身,还是姚涓的替身,身份只是一层外皮。
  她那被囚禁许久,戴着囚具,不断挣扎哀嚎的灵魂已经发出呐喊。
  她要成为姚涓,她要上去。
  姚家,阴盛阳衰的家族。
  姚家的女人,春城的传说。
  将一切践踏在脚下,真的太吸引人了。
  曾经跪在泥泞中她的,竟然也有心愿成真的一天。
  那好,她就做一次姚涓,不为完成任务,也不为任何人的遗愿。
  就是为自己。
  作者有话说:
  黎湘线差不多了,剧情到这里暂缓。
  下章开新卷,戚晚主咖。
  截至目前只写过戚晚视角的章节,还没有单独一卷给她,这就来了~
  ps,关于恋母情结,大家可以关注一下生活里的现象和案例。
  无论男生女生,都有一个阶段的恋母恋父,在像成年人的精神世界过度时是不可避免的。对于缺乏母爱的男生来说,寻找母爱是本能天性,很容易就会对成年女性产生雷同心态。而且爱上母亲是禁忌的,爱上没有血缘的成年女性是被允许的。
  红包继续
  ?? 8 ??


第128章 
  黑夜的自赎
  已经过去半天了; 文档里依然只有一行字:《来自黑夜的自赎》,作者:绝望的羔羊。
  戚晚的晚饭是在电脑前吃的,边吃边看了十几分钟的剧; 剧情没有看进去; 饭吃得也不香。
  这会儿她盘腿坐在办公椅上,捧着咖啡杯,盯着文档; 眼睛发直; 脑子里思绪纷乱。
  她不是不知道该怎么下笔; 她有很大的脑洞,收集的资料也足够丰富; 随便就可以编出一个故事; 可这一次她却不想编,或者说不想以“编”为主。
  她想更贴近事实,想去按照自己的认知和记忆来还愿真相; 可在那之前; 她首先要搞清楚自己脑海中呈现的部分; 到底是真相还是妄想、臆想。
  前天戚晚去复诊; 医生判定她情况稳定,只需要按时服药继续保持即可。
  医生不是她,也看不到她脑袋里的东西,这种客观判定只是从医学角度上下的定义; 戚晚只觉得这趟白跑了,因医生也无法准确告知; 她脑子里那些片段有没有虚构的成分。
  戚晚一直有写卡片的习惯; 这还是写作以后养成的; 现在她手边就有一叠卡片; 都是为了这篇新文准备的。
  第一张,上面居中位置画了一个三角形,三个角分别对应一个名字:郗晨、辛念、戚晚。
  辛念后面又有一条线,对应辛念妈妈,郗晨对应着荞姐,而戚晚则对应着安闲。
  三个女生,三个不完整的母系家庭,家中大家长是女性,三位父亲都因为各种原因而缺席。
  郗晨,她不知道生父是谁,荞姐没有结过婚。
  辛念,父亲因工去世,辛念母亲有肺病,家里靠工亡抚恤金过活
  戚晚,父不详。
  这三行小字就标注在三段母女关系旁边,但“父不详”三个字后面却打了一个问号。
  这不只是一个标点符号,也是戚晚的真实想法。
  她真是父不详么?
  为什么在她的记忆力似乎见过一个男人,他叫她晚晚,他还说她是乖女儿?
  那个男人是谁?
  当然,这是戚晚脑子里唯一的问号,还有母亲安闲的死。
  按照戚晚现在的记忆,安闲死于药物中毒。而且安闲一直都有服用安眠药的习惯,自从受了一场刺激之后还患有躁郁症,会吃一些抗抑郁的药物,那天是安闲病发,情绪起伏巨大,存在自杀的可能性。
  有躁郁症的人据说自杀率比普通人高了二三十倍,那是一种在躁狂和抑郁之间极限跳跃的病症。
  说实话,即便到现在戚晚都不太能接受这件事,因她还记得母亲走之前和她说过的话——那天母亲难得神志清醒,精神也不错,说自己灵感爆棚,要趁着状态好赶紧把稿子赶出来。
  是的,那时候母亲和一家出版社签了长篇小说的合约,稿子一拖再拖,长达两年都没有交稿,但出版方十分认可她的故事,愿意等。
  安闲在电脑前坐了四个小时,直到饿得眼前发黑,双手发酸才离开。
  那天戚晚叫了外卖,是安闲喜欢吃的菜,安闲吃了很多,吃饭时还说下午要继续赶稿。
  然而到了下午,戚晚却听到安闲房间里传来摔东西的声音。
  戚晚去查看,见安闲将无线键盘摔在地上,而她正捧着头痛哭着。
  戚晚知道安闲犯病了,她劝安闲吃药。
  安闲叫戚晚滚出去。
  戚晚将门关上走了,整个下午都没有回家。
  直到傍晚戚晚进门,见安闲已经躺在床上睡着了,便没有打搅。
  结果,那是她们最后一次见面。
  后来派出所的民警问过戚晚,为什么明知道母亲有躁郁症,她还是选择出去。
  按理说医生应该交代过,患有这种情绪病的人很容易会想不开,自杀的行动力也非常强。最好的方式就是尽可能抽出更多时间去陪伴。
  戚晚就将自己的病历拿给民警看。
  民警顿时不说话了。
  在稍后的询问过程中,戚晚还描述了一些自己的所见所闻,包括安闲生前的表现。
  民警开始还神色如常,听着听着便面露古怪。
  直到再往后有医生为戚晚做出诊断,判定她有精神分裂并伴有一定程度的妄想症状。
  这种病大多会出现在性格内向,性情孤僻、敏感,比较极端的人身上。
  当然,病发并不是突然出现的,它需要漫长的过程铺垫,还需要一些外力的刺激。
  有些人个人意识过于强烈,或者有短时间内迅速增强的现象,精神难以负荷。还有些人,是他的显意识受到潜意识的错误引导,将现实与妄想混为一谈。
  戚晚觉得自己很正常,她甚至坚定地认为自己的认知和意识异常清晰,她清楚地记得一些事,还能绘声绘色地描绘出来。
  然而在医生看来,这就是她病症的表现之一,固执地认定自己“妄想”出来的事实是真的。
  随着治疗的进展,戚晚开始对自己认定的东西产生怀疑,她有点不那么自信了。
  从医学上来说,这是好现象。
  医生说她年轻,恢复快,很快就能自己独立分辨事实与想象。
  戚晚却只觉得“自我怀疑”这样的特点,一直伴随她到现在。
  加上余钺是做刑警的,不轻信口供的原则也被他带入到生活里,戚晚和他在一起,有时候会觉得有趣,有时候又会觉得他们像是一对神经病,一个怀疑自己,一个怀疑他人。
  再说眼下。
  戚晚将第一张卡片抽走,露出第二张。
  第二张卡片中间写着四个字:男性死者。
  作为悬疑小说前期的思路梳理来看,这再正常不过。
  只要涉及命案,就说明有人死亡,不是男人就是女人。
  戚晚见了却抽动了一下眉尾的肌肉,眼前再度闪现出之前就出现过的画面。
  两个男人,一个倒在血泊中,一个躺在沙发上,他们都已经奄奄一息,而她就抱着膝盖坐在旁边。
  这又是妄想吗?
  戚晚拿起笔,在“男性死者”旁边补了一笔“x2”。
  两名男性死者周围大片留白,这里还有许多社会关系待补充。
  还有他们为什么遇害,作案动机是什么,为什么要选择这种作案方式,等等。
  戚晚将第二张卡片也拿到一边。
  到了第三张卡片,这就涉及到新小说《来自黑夜的救赎》的基本主角设定。
  ——叶家四姐妹共同犯罪,为什么呢?
  思路梳理:亲情应该是主导原因之一,四姐妹之间有着十分深厚的羁绊。即便有人并不愿意参与,却因为无法割舍的情感和血缘关系而被迫入局。在主动性上应该有个明显区分,有人牵头,有人被迫,有人收拾残局。
  ——四姐妹多大年纪,故事发生在什么年代?
  答:如果是在一二线城市,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