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临高台 >

第6章

临高台-第6章

小说: 临高台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什么?”魏云卿脸色茫然,还未回神。
  “宋开府薨了。”
  霎时,魏云卿脑子也是轰的一声。
  “宋—开—府?!”
  瞬间清醒。
  话不及多说,蓬头垢面的少女就被冬柏拉着出门,随母亲匆匆前往了太师府。
  马车一路疾行,宋朝来面色愁惨,神情哀怆。
  帝后大婚在即,叔父偏又薨逝,喜事白事同至,让她一时手足无措,隐隐不安。
  *
  太师府上下缟素,哀鸣呜呜。
  齐州世子赴京告丧,归亡父朝服、官印、符节于朝廷,同时,带来了宋开府遗愿——
  “衣冠归建安,与元配合葬。遗骨留齐州,与继室同穴。”
  宋太师老泪纵横,原想三弟还能再撑口气,撑过帝后大婚之后,可终究还是没撑过去。
  天地无知啊!
  宋瑜和宋琰跪在宋太师脚边,流泪安抚着痛哭流涕的父亲。
  宋瑾愁眉不展,哀叹道:“先前来信儿只说叔父的病不大好,可怎会去的这般快?”
  眼看就要过年了,竟是连年关都没挺过去。
  齐州世子黯然应答,“自继母去世后,父亲形神大损,已注定不得长久。”
  闻此,宋太师更是呜咽无言。
  宋朝来携魏云卿匆匆而来,一进屋,宋朝来就扑通跪到了宋太师脚边,伏在他的膝头呜呜哭泣,宋太师拍着女儿的背,哽咽不能言。
  魏云卿也红了眼眶,默默跪在母亲身后。
  宋太师老泪纵横地哀叹着,“吾群从兄弟死亡略尽,长子早逝,子弟零落,天丧予,天丧予啊……”
  屋中,顿时又是一片此起彼伏的呜咽悲鸣。
  *
  翌日,天子为宋开府在朝堂举哀。
  宋氏根据宋开府的遗愿,在建安和齐州分别安排了葬礼。
  元配长子赴京师,衣冠下葬以威慑建安朝臣,继室次子留齐州,遗骨下葬以安抚齐州文武。
  宋开府的临终遗愿,虽是私情,亦是留给宋太师的最后政治遗产。
  太师府设衣冠灵位,群从子侄皆服孝于堂,朝中大臣无论亲疏,纷纷前往吊唁慰问。
  宋开府元配李氏之兄,尚书令李嗣源携嗣子李允、并尚书台大小官吏亲临。
  侍中广平王萧澄、少府卿王崇、散骑常侍荀恺、秘书监杨肇、河南尹刘讷、廷尉卿温简、太原公顾曜等一众王公大臣纷纷来祭。
  宋氏门前,车马甚众。
  江姨娘被夺了管家权之后,太师府上下事务,便交由长媳杨氏打理。
  过往杨氏总因其寡妇身份推辞不肯,可此番家有大丧,杨氏也不得不担起宗妇的责任,忙前忙后地招呼前来宋氏慰问的诸公卿内眷。
  魏云卿在偏斋陪伴安抚着母亲,她与宋开府并不怎么熟悉,对其离去只觉震惊,悲伤不多,可宋开府却是宋朝来的嫡亲叔父,母亲哀毁过深。
  宋朝来呆呆流着泪,眼睛已红肿如桃,早年丧夫,前年丧母,今又丧叔,亲人零落,逝者不复,她莫名有了彻骨的孤寂与茫然。
  另一边,江姨娘的弟弟江波也腆着脸来了府上吊唁。
  江家原本是在南市开了个卖酒的小酒肆,因魏国有很严格的榷酒律法,限制民间私自酿酒卖酒,所以生意一直不大。
  自江姨娘入太师府得宠后,依靠着宋太师的权势,江家搭上了官营酒的路,生意才越做越大,赚的盆满钵满,逢年过节也不少往太师府慰问送礼。
  虽说江家早已是豪富,可终究只是平民,魏国阶级等级森严,他们离宋氏这样的顶级世家,仍是有着难以跨越的阶级鸿沟。
  因此宋瑾、宋瑜兄弟也不当他是舅舅,加之兄弟二人自幼都被嫡母王夫人所养,故也只认王夫人之弟,少府卿王崇为舅舅。
  江波搬来了大车小车的挽金随礼,宋瑾也没多看他一眼,随便应付了江波几句,便不再理会,独留他一人尴尬无措。
  江波悻悻然在太师府转悠着,他素来好色,趁着人多忙的不堪时,眼睛就时不时偷偷往宋氏女眷处瞄,忽的一眼瞥见魏云卿,登时三魂去了七魄,全身一阵酥麻。
  少女雪肤莹润,眼眶微红,纵无华服钗环妆饰,一身白衣如雪,亦难掩天姿国色,艳光灼灼。
  江波双目放光,不停悄悄问着江姨娘,那绝色是谁家人物?
  江姨娘鄙夷地看着弟弟,“当心你的眼睛,再敢多瞄一眼,看太师不把你眼珠子挖出来。”
  江波皮上一紧,“莫不是太师的千金?”
  罪过罪过。
  “不是千金,却更胜千金。”江姨娘冷嗤道:“太师的心头肉,魏氏的掌上珠。”
  “原来是准皇后!”江波嘴巴张的能塞下一个鸡蛋,一时爹呀、娘呀的喊个不停,不想准皇后竟是如此仙姿玉貌。
  “要不是她们母女,我也不会被太师责罚,夺了管家权。”江姨娘愤愤不平道:“宋朝来不就是仗着自己女儿要做皇后了,才敢这样刁难我。”
  “姐姐,比身份,杨大娘子是正经宗妇,确实比您合适管家。”江波好言劝着他姐,“宋大姐儿的女儿,怎么说也是未来的皇后,您别老跟人过不去。”
  “我呸,她宋朝来不就是命好,托生了个好娘胎吗?我有哪点儿不如人?”江姨娘不服道。
  “那人家就是命好。”江波又试探道:“姐姐,那您看看,您虽投不得好胎,可您侄女儿的前程……”
  “她?”江姨娘面露鄙夷,江波跟她提了好几回了,宋瑜婚事未定,他想把女儿许配给宋瑜。
  可宋瑜定是要和宋瑾一样,娶一个如钟灵毓一般高贵出身的世家千金,江波那女儿,如何配得上她儿子?
  何况魏国有着严格的通婚标准,士庶不婚,良贱不婚。
  江氏是庶族,女儿是不可能嫁到宋氏这样的顶级士族为妻的。
  难不成,还要让江波的女儿给她儿子做妾?
  她都给人做妾了,如今江家已富贵如此,何苦再送女儿做士族妾?
  “看看魏氏女郎,端静温默,丰仪从容,这才是大家千金的体统。就你女儿那粗咧咧的模样,还做梦进太师府?上赶着做妾吗?”
  江波嘿嘿一笑,“姐姐,您别看不上您侄女儿,想当初,您不也是个粗咧咧的卖酒女吗?不也进了太师府?”
  “呸,你闺女能比我当年姿色?”江姨娘啐了一口,把他劈头盖脸骂了一顿,“你个当爹的也不嫌丢人,哪儿有上赶着送女儿给人做妾的?家里是缺钱了,还是少食了,怎么就沦落到卖女儿的地步了?”
  江波被骂了个狗血淋头,脖子一缩,短了一截,意犹未尽地又偷瞄了魏云卿一眼后,方悻悻自太师府离去。
  回去后,就把江姨娘训斥自己的话,原封不动地训斥给了女儿。
  “爹,这本就是你一厢情愿,姑姑生的那两位郎君,就没人拿你当舅舅,你还天天自己上赶着找没脸,我们家也算富甲一方了吧,何必上赶着攀附权贵,给人做妾呢?”
  江家小姐说完,就大咧咧打个哈欠,回房了。
  独留江波,气的冒火。
  *
  而随着宋开府薨逝,朝廷也掀起了关于齐州归属的争议。
  过往,方镇诸侯临终前,都会上书朝廷,请求以世子继任方伯。
  可宋开府临终遗愿却只字不提公事,唯提一件私事,朝廷深以为憾。
  因齐州世子需依礼为父守孝三年,这才引起关于下一任齐州牧任命问题的争议。
  齐州是军事重镇,历来是宋氏的地盘。
  宋太师能把控朝政这么多年屹立不倒,就是凭借外朝宋开府手中的齐州兵权为依仗。
  如今宋开府薨逝,齐州兵权处于真空,宋氏小辈中,没有人有足够的威望功绩来接手齐州这样一个军事重镇。
  而唯一有声望、有战功的齐州世子,却必须依礼为父守孝。
  宋氏,无人可用。
  可这样一个大州重镇的兵权,无论交到哪个家族手上,宋太师都不能完全放心。
  士族之间,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
  秦州的薛太尉虎视眈眈,任何家族据有齐州,都有随时反水,背弃宋太师的可能。
  魏云卿入宫在即,少了齐州兵力保驾护航,就怕有心人趁机生事,在她这皇后位上大做文章,横生枝节。
  一面要处理弟弟的丧事,一面要应付错综复杂的朝局,宋太师心力交瘁。
  就在宋氏上下焦头烂额之时,建安城风云又起。
  平原长公主还朝了。


第9章 谣言起
  平原长公主,魏云卿听说过她。
  平原长公主萧玉姒,先帝长女,天子长姐,十二岁时牵着当今天子的手,登太极殿,临朝称制。
  而比这位公主更传奇的,是她的驸马——霍肃。
  自驸马霍肃平定西凉后,困扰魏国几十年的秦州边境问题终于得以解决。
  河西商道也再度被打通,魏国的丝绸瓷器不仅能远销西域,西域的商人亦能顺着丝绸之路将好马贩卖至中原。
  魏云卿那匹玉狮子,便是自西域而来。
  而霍驸马的传奇之处,并不在于他打了多少胜仗,而是在以九品中正选拔人才,极度看重家世门第的魏国,这样一个出身微寒,名不见经传的兵家子,竟然娶到了当朝最尊贵的公主。
  而他,还是公主自己选定的驸马。
  霍肃本出自微贱,父亲不过是并州某县不起眼的功曹史。
  霍肃父母早逝,早年家贫,只留下他们兄弟二人相依为命,靠给人放羊为生。
  后不堪羊主虐待逃跑,行过乞,帮过佣,带着弟弟一路流浪至定州。
  恰巧遇上一场动乱,为了有口饭吃,就报名参加了义军,动乱平定后,经贵人指点去了秦州参军。
  霍肃自幼给人放牧,有力气、通骑射,在军中又能吃苦、勤练武,短短几年就从伍长、什长、卒长一路升至小都统。
  即便如此,他也不过是个不起眼的小兵,真正让他初展锋芒的,是多年前西凉来犯的战役。
  那一年,薛太尉迎战西凉贼寇,却误入敌军包围,情况危急,无人能救。
  危急时刻,是霍肃单枪匹马,直入敌军包围,出入万军如过无人之境,救薛太尉脱险,敌军无人敢拦,三军叹服!
  也是因为此役,霍肃被薛太尉赏识,提拔为太尉中兵参军,在军中崭露头角。
  与此同时,京城的平原长公主年刚及笄,朝廷正在准备为其选驸马事宜。
  虽已选了不少出身名门,品学兼优的贵公子,却因元舅薛太尉不在京城的缘故,朝臣未敢擅自定下长公主的驸马人选,只待薛太尉还朝,亲自考量后,拍板驸马人选。
  同年年底,薛太尉还朝。
  这一年,他是带着霍肃一起归京的,想把自己这位心腹爱将引荐给京中权贵结识。
  魏国崇文抑武,霍肃在秦州军中虽有威名,可他家世微贱,身份卑下,京城王公贵臣何其众,谁会纡尊跟一个兵家子交游?
  霍肃在建安处处受人轻视,清贵的士族都看不起他,不愿意搭理他,没有什么世家愿意与他结交。
  可不知他的名号怎么就传到了深宫之中,传到了平原长公主耳朵里。
  长公主听闻霍肃事迹后,抱着求贤访才之心,请舅舅薛太尉让自己一会霍肃。
  薛太尉一向宠爱纵容公主,对公主是有求必应,便悄悄带着扮了男装的公主微服出宫。
  据说长公主一共见了霍肃三次,三见之后,便选定了霍肃,成为她的驸马。
  当朝最尊贵的长公主,要下降一个出身寒微,身份卑贱,父母双亡的孤儿?
  百官震惊,举朝反对!
  可长公主心意已决,非霍肃不降!
  后来,还是在薛太尉的鼎立支持下,朝廷才不情不愿的同意了婚事。
  霍肃眨眼之间就飞上了枝头。
  这是公主拿自己人生做的一场豪赌。
  在以九品中正选人的魏国,即便你有能力,但是没有足够的家世背景,依然不能出人头地。
  霍肃家世卑贱,前途十分有限。
  可尚了公主就不一样了。
  公主有地位,霍肃有能力,而公主的地位,足以给他发挥能力,出人头地的平台。
  尚公主后,霍肃连升数级,拜为三品辅国将军。
  一步登天!
  霍肃成了驸马之后,薛太尉对他就更加提拔器重了。
  几年后,薛太尉决定讨伐西凉,上书朝廷提议由霍肃挂帅。
  如果他不是长公主驸马,他是没有挂帅机会的,但他如今的身份,朝廷再没有反对其挂帅的理由。
  开战之前,朝廷对这场战役并不抱什么信心。
  魏国跟西凉对峙几十年,西部边境一直都是历任秦州都督最头疼的棘手问题,朝廷没有一个人觉得霍肃能打赢这场仗。
  但是,他赢了。
  此役,霍肃一战成名,平定西凉,举朝震惊,名动天下!
  谁都没想到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兵家子,竟能立下如此奇功,打赢了这场所有人都觉得赢不了的战役!
  霍肃因功封了安定侯,自此之后,再也没有人敢质疑公主选驸马的眼光。
  公主,赌赢了。
  朝臣这才彻底叹服薛太尉与公主挑选驸马的毒辣眼光。
  魏国女子不得参政,公主未免落下被御史弹劾的口实,她不直接干预朝政,而是借驸马之手,翻覆朝局。
  正是她的驸马出身卑微,无亲族、无党羽、无根基,才能完全与她一心,完全效忠皇室。
  换做下降任何一个有背景、有底蕴的世家公子,都不会甘心被她操控。
  后来,霍肃接连升迁后,拜了并州牧,公主也随驸马一道前往并州上任。
  长公主虽远在并州,但建安朝臣都心知肚明,公主于并州遥控建安朝局,是皇帝背后真正的垂帘听政人。
  所以,长公主回朝的消息,才会引起建安震动。
  早不回晚不回,偏偏赶在宋开府薨逝,帝后大婚前回京。
  魏云卿隐隐有预感,她,是为自己而来。
  *
  “公主不是随驸马在并州上任吗?怎么突然回来了?”
  宋氏宗祠,火炉里烧着炭,屋里暖烘烘的,魏云卿坐在宋瑜身旁,边整理着经卷,边问宋瑜。
  天子马上要纳征了,为了不耽误她入宫,宋氏并未大办宋开府丧事,如今的葬礼规格,是完全不符合宋开府身份地位的。
  为了表示哀悼,魏云卿主动来祠堂协助宋瑜为宋开府抄经祈福。
  宋瑜伏在案上边抄经边道:“本来在冬至前公主就有上书请旨回京,听说是临时有事,才未能成行,以至拖至年底才回来。”
  “可这也回的太巧了。”
  宋瑜用笔点了点她的头,道:“你要入宫,势必要过平原长公主眼的,她回京,只是迟早的事。”
  魏云卿默然,低下了头,继续整理着宋瑜抄好的经卷。
  宋瑾悄悄走了过来,站在魏云卿身后,掌心亮出一个小包裹,递到了她面前。
  正整理经卷的少女见此,眼睛一亮,惊喜呼道:“豆沙粉饵团!”
  宋瑾道:“马上是祀灶了,刚好看到街上有卖的,给你带点吃。”
  魏云卿确实也饿了,可还是推辞道:“如今家逢丧事,外公、母亲和舅舅们都是食不下咽的,我怎能在此时贪食呢?”
  宋瑾不以为意道:“你又不是宋氏的人,这些规矩礼仪,总约不住你,快吃吧,别让你母亲发现就行了。”
  魏云卿这才卸下几分心理负担,仰头看着宋瑾道:“谢谢舅舅。”
  宋瑜问宋瑾,“客儿马上该纳征了,可叔父又要下葬,朝廷是什么意思?”
  魏云卿一怔,塞进嘴里的豆沙粉饵团也变得有些嚼之无味。
  朝廷近来的确有大臣以国有重臣丧,建议天子推迟纳征,延期帝后大婚。
  天子乃付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