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种田养猫开始-第1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想到江荇家藏着的东西比他想象中的还要精彩,拍着拍着导演就后悔了。
导演眼巴巴地看着江荇:“要不然我们再补一个合同,多拍几天?我感觉你们家能拍的东西还有好多。”
江荇笑:“那就变成专题采访了,拍了那么多观众估计也会烦。”
导演:“绝对不会,我以我的专业性保证,这期节目播出去一定能收到很好的反响。”
江荇:“算了,后续我们还有工作要做,没办法陪着你们。下次吧,下次如果有机会,我们再拍一次。”
导演听他这么说,没法强求,只好把早上和晚上的时间都用了起来。
如果不是江荇反对,导演甚至想在江荇家农场里搭一个帐篷日夜住在这里。
三天时间一晃而过,导演带着摄制组在他们家农场拍得十分愉快,唯一遗憾的是,时间太短了,他们有许多想拍的内容都没有拍完。
不过适当的留白也挺好,一次性不要全部探索完,下次他们还能再过来探索。
想到这里,导演压下心中的遗憾,对江荇说道:“希望下次还能拍你家的农场。”
江荇弯起眼睛:“好呀,有机会再一起合作。”
蛇老板在最后这个时刻跑过来跟导演见面,以江荇经纪人的身份对导演说,如果剪辑出来,务必提一下他们的品牌。
他们不仅有网店,有农场,还有工厂。
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他们会依托本地,辐射到更广的地方,也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和就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这些官方而正能量的话,蛇老板很熟练,导演也很熟练。
江荇在旁边听了一会儿,发现实在没有自己能插上话的地方,只好默默地走开。
这次拍摄各方面都很满意。
连他们家的公牛都很满意,他们家的公牛很久没有见过那么有趣的人类,跟人类玩了一趟,玩得挺开心。
尽管后面被收拾了一顿,公牛们还是挺喜欢摄制组。
江荇看出了公牛们的开心,给风亘打电话,说了公牛们捉弄摄制组的事情。
风亘也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他在电话那边说道:“如果公牛们真的是为了报复摄制组对它们产生的干扰,这是一件好事情,说明它们比一般的牛群更聪明。”
江荇提心吊胆:“这是不是说明公牛们也产生了灵智?”
如果公牛们也产生了灵智,那么对他们来说就是家里的伙伴,而不是牲畜。
之前的计划要全部清空。
风亘说道:“不至于,末法时代,产生灵智也没有那么容易,相比起灵智,你可以将它们理解为普通的宠物狗,会撒娇耍赖,但没有思维能力。”
风亘略显冷淡的声线实在能安慰人,江荇听了他的话之后,心中悄悄松了口气。
虽然产生了灵智的小伙伴的确很好,但依照他们家现在的情况,他实在不想养更多伙伴了。
江荇跟风亘说完牛,又说山羊。
这群山羊在他们家适应得也很好,已经驱过虫,调理过。
现在山羊的产奶量略有上升,山羊奶的味道也比之前好了不少。
他们家一般不喝山羊奶,不过会用来做奶酪。
奶酪还没有熟成,他们也猜不出究竟是什么风味,肯定不会差就是了。
江荇向风亘咨询养山羊的注意事项:“这些山羊是不是要帮它们剪一下毛?”
风亘:“它们的毛很厚吗?”
江荇:“没有很厚,不过也没有很薄。”
江荇:“之前的饲主应该没怎么打理过,它们的羊毛现在已经卷成一团,厚厚地披在它们身上。掉毛好像对它们来说不太有效,所以我在想要不要人工帮它们解决一下?”
江荇观察到山羊的毛很厚还是从狐兔们那里得来的灵感。
春天来了,狐兔们也开始换毛,它们虽然不掉毛,但是能够主动地把自己的毛一次性地换掉。
江荇感觉狐兔们换毛的过程就像脱衣服一样,哪天热了,直接把厚厚的冬季毛发脱下来,底下就是春季薄薄的浅灰色毛发。
当然这个过程是江荇猜测的,他没有看到狐兔们换毛的全过程。
只是某天一只熟悉的小狐兔蹦蹦跳跳地用包裹卷着自己的毛,跑到他面前,把自己换下来的毛送给了他。
小狐兔的毛又软又厚,换下来之后跟长在它们身上的触感完全不一样,摸起来非常绵软,甚至有点偏向毛绒的质感。
如果把它们搓成线,织成围巾或手袜,一定非常舒适。
江荇收到了这份大礼,认真谢过小狐兔,这才想到山羊也可能要换毛了。
风亘听完:“既然天气已经暖和,那你们直接用刀把它们的毛剃掉就行,它们会自己长出来。”
江荇:“我自己剃吗?感觉难度有点高,我不太会这个。如果剃的太薄,会不会弄伤它们的皮肤或者让它们产生皮肤病?”
风亘:“没太大问题,你不放心的话,过两天我过来帮你看看。”
江荇:“那就最好了。”
风亘还没过来,解舜先给江荇带来好消息,说他们拍摄的视频已经剪好了,会尽快播出来,到时候江荇可以在电视台收看他们的节目。
江荇有些意外:“怎么那么快?”
解舜爽朗笑道:“现在信息时代,大家都加快节奏嘛。”
解舜解释道:“技术革新得太快了,如果现在拍了,不尽快播出来,等到明年或者后年,技术一换代,立刻就能看见设备有些落后,会妨碍观众的观看体验。”
江荇听他怎么说,有些能理解了,就像他们,如果看几年前或者十多年前的节目,也会感觉到不适应。
这种不适应就像看惯了某种节目,忽然跳到另一种,那种落差带来的不习惯。
解舜笑嘻嘻:“除了这个原因之外,我们拍都已经拍出来了,还是要尽快播出,尽快回本嘛。”
江荇:“恭喜。”
解舜:“同喜同喜。等过完审核,下周或者下下周就可以播出了,等播出的时候我再告诉你一声。”
江荇:“好。那我就等着了。”
大家都觉得他们这个纪录片肯定不会有什么意外。
毕竟在立项的时候就已经过了那么多遍审核,后面拍摄的过程中又比较中规中矩,没有表达什么太奇怪的内容,题材是安全的农业题材。
没想到,他们的项目因为一只蝴蝶暂停了。
上面注意到他们拍摄的视频中有一只奇特的蝴蝶。
江荇收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都懵了:“什么蝴蝶?我们没养什么特殊的蝴蝶啊。”
解舜:“江先生,你先别紧张,上面反馈说我们拍到了一种理论上已经灭绝的蝴蝶,要先派人过来查看情况,没问题的话再播放。”
江荇:“我知道了,这两天会有另外的人过来跟我对接是吧?”
解舜在那边连连点头,等意识到江荇看不见之后又连忙出声说道:“对,就是这个意思,我们都少安毋躁。”
江荇挂断电话之后立刻去找骄虫。
骄虫也懵了,根本不知道他们农场里有什么蝴蝶。
骄虫:“我就在这里住着呢,虽然这段时间没有太花心思在你们农场上,但也不至于完全没有察觉你们那边有什么蝴蝶能让上面那么紧张,难道是生物入侵?”
江荇:“应该不是,好像说已经灭绝了的蝴蝶?”
江荇:“是不是有一些蝴蝶在普通人看来已经灭绝了,但在你们看来还活得好好的,就在某一个角落快乐的活着?”
骄虫难以置信:“怎么可能?异管局就是你们人类弄出来的,有什么特殊的消息,异管局那边知道,我们都未必知道。”
骄虫实在忍不住,在电话里跟江荇说:“不跟你说了,我马上过来看看,等看一下,我就知道是什么回事了。”
骄虫在还没挂断电话的时候,已经张开了后面的翅膀,直接嗡嗡地飞过来,从村里飞到江荇家的农场里。
几分钟后,骄虫气喘吁吁,握着手机对江荇说道:“那只蝴蝶呢?究竟是怎么回事?我看看。”
江荇也才刚收到视频,还没来得及打开。
骄虫已经来了,他往旁边挪了挪,让开位置,让骄虫跟他一起看。
电脑开机需要几秒钟,骄虫坐立不安,恨不得将电脑砸开。
好在电脑很快开了,江荇登入社交软件,下载解舜发给他的视频。
这个视频不长,解舜告诉他,蝴蝶的位置在十三分四十三秒。
他们把视频挪到合适的位置,双双瞪大眼睛看视频里面拍的那只蝴蝶。
因为当时摄制组拍摄的重点又不是蝴蝶,那只蝴蝶拍得非常模糊。
江荇眼睛都看花了,才发现视频角落里一闪而过的蓝色。
如果不是有人提示他这里有蝴蝶,他根本就发现不了,角落里还趴着一只小蝴蝶。
江荇一指那蝴蝶:“在这里。”
骄虫认真看了好几眼,皱起了眉头。
第180章 拐点
江荇和骄虫在他们农场里找那只一闪而过的蓝色蝴蝶。
他们一连在农场里找了好几天; 问过骄虫的脑袋,又问过静静趴在树干上的杏林力士,问来问去,家里的小家伙们都没有发现过那只蝴蝶的踪迹。
那只蝴蝶仿佛从来没有来过他们这个农场。
骄虫和江荇坐在梯田的田埂上。
从高高的梯田往下看去; 他们家的农场面积非常大; 坐在高处的时候视野很辽阔; 整个农场几乎能够一览无余。
风拂过,带来刺萢清香的气味,也带走他们一身热意。
骄虫不相信在这个小小的地方; 居然有他找不到的蝴蝶。
江荇问:“看错的概率大概有多大?”
骄虫转头。
江荇嘀咕:“拍摄的时候是用仪器拍的,仪器总归没有眼睛来得可靠,略微一个变形或者光线变化,可能就会拍到完全不同的结果; 我觉得那只蝴蝶可能就是这样。”
骄虫摇头:“不,我很确定那就是一只蝴蝶,大家不会一起看错。”
江荇拍拍他的肩膀:“那只能你自己找了,我们还要忙春耕; 得干点别的。”
春季的工作量很大,江荇能够抽空和骄虫一起找,是因为有杭行一和九阴分担了他的工作量。
哪怕家里有人分担,他也不可能把所有工作推到家庭成员身上。
该出力的还是得出力。
骄虫没什么意见:“你忙吧,这几天我自己慢慢找; 只是我会比较经常来你们农场。”
江荇说:“没事,你尽管来; 想在这里待多久就待多久; 有事你可以叫九阴帮你; 也可以直接打电话给我们。”
如果真的能在农场里找到那只蝴蝶; 对江荇他们来说是一件好事。
这天,江荇好不容易忙完田里的事,去杂物间看他豆腐发酵的情况。
经过一个多月的发酵,这批豆腐好像终于发酵好了。
豆腐上面长着一层厚厚的黄色绒毛,看起来是发酵的很好的菌丝?
他小心用干净的筷子夹起一块放在鼻子底下轻轻闻了闻。
豆腐发出一股香味,并没有因为上面覆盖着菌丝而产生什么不美妙的异味。
“好像已经发酵好了?”
江荇自言自语,他看看眼前的豆腐又闻了闻,因为没有制作豆腐乳的经验,他也不确定。
九阴在他身边和他一起看:“叽叽叽?”你请人过来看一看不就好了?
江荇也有这个打算。
吃完午饭后,他用篮子装了一篮自己家的草莓,提着去拜访村里的秦奶奶。
橘猫知道他要去拜访秦奶奶,用爪子扒拉着他的鞋子要跟他一起去。
一人一猫开车过去。
秦奶奶正在睡午觉,听到敲门出来看,一眼就看到了他手中的草莓。
秦奶奶笑着说:“你人来就行了,带什么草莓?”
江荇说:“这批草莓比较好吃,又软又甜,不会倒牙的,秦奶奶你尝尝。”
秦奶奶招呼他进去。
江荇摆手:“我就不进去了。我想请教一下豆腐乳的事情,秦奶奶,你有空吗?”
秦奶奶算了一下日子:“你家的豆腐发酵好了吧?”
江荇:“我也判断不出来,它现在是这样的。”
江荇打开手机给秦奶奶看他手机里的图片。
秦奶奶将手机拿远了,眯着眼睛看了好一会,肯定道:“这个就是已经发酵好了。”
秦奶奶:“你家这豆腐发酵得好啊,上面这菌丝那么厚,一看香味就很足。”
江荇不太好意思:“那接下来要怎么弄?”
秦奶奶:“这个简单,就普通弄法。”
秦奶奶做着手势说道:“你们把香料加盐炒香,再加辣椒粉,混在一起做蘸粉。发酵好的豆腐放到高度白酒里浸一下,再放进蘸粉里,把豆腐完全裹上就行。”
江荇听会了,不过不太明白材料的配比。
老人家做了一辈子豆腐乳,也从来没有哪次会称量。
见江荇怎么都不明白,秦奶奶说道:“要不然我跟你去你家,和你一起炒料?”
江荇笑:“那就最好不过了。”
江荇开了车过来,载着秦奶奶一起去他家。
家里的小家伙们都很熟悉秦奶奶的气息,小一几个探头一看见是熟人,就没再管。
江荇直接把秦奶奶带到厨房,打开自己家的柜子,让秦奶奶选材料。
八角、桂皮、香叶、沙姜……秦奶奶一口气拿了十来样。
注意到江荇的目光,秦奶奶说道:“放一些香料,吃起来才香。要是没有香料,直接用十三香香粉也可以,不过那个没有我们现炒的香。”
江荇点头。
秦奶奶人老了,动作却并不慢,她麻利地拿材料出来,又让江荇准备一袋盐。
盐放到锅里和香料一起慢慢炒,把盐炒黄炒香。
盐炒香后,把里面的香料捡出来,只要香料的味道就行。
趁着盐粉的温度高,把辣椒粉倒进去,和盐一起搅拌均匀。
秦奶奶:“各种材料多一点,少一点没关系,这个盐要放够,盐要是不够,很容易就会坏。”
江荇点头表示知道了。
他们一起把霉好的豆腐拿出来,放到无水无油的大铁盆中,再倒一碗高度白酒出来。
豆腐在高度白酒里面滚一圈,再放到盐粉中就能粘住盐粉了。
江荇事先准备了一个大陶坛。
坛子已经清洗过了。
他还倒了白酒进去,把坛子放倒滚了一圈,让坛子的每寸地方都能均匀地沾上白酒。
秦奶奶听了他的操作后朝他竖起大拇指:“你还说你不会,这不是做得挺好?”
江荇笑:“以前泡过泡菜,也是这样处理坛子。”
秦奶奶麻利地夹出豆腐,让上面的盐粉均匀地裹好。
江荇看了几遍,学她的动作,一起夹着豆腐均匀地裹上盐分。
裹好盐粉的豆腐放进坛子里码好,等全部码放完毕,再把剩余的蘸料倒进坛子里,最后倒一点白酒,豆腐乳就算做好了。
这坛豆腐乳再放一两个月,熟成了就可以直接夹出来吃。
大功告成,秦奶奶去旁边的水池洗手:“你家这坛子真好,哪买的?我也买两个去,正好泡泡菜可以用。”
江荇说:“就是陶坪村的坛子。秦奶奶要的话,下次我给你带两个。”
秦奶奶摆手:“不用麻烦你,我赶集的时候顺便买两个回来。”
江荇意外:“集市上有得卖吗?”
秦奶奶:“怎么没有?卖得可好了。”
江荇打听后才知道,自从陶坪村帮他家生产咖啡坛子之后,名声渐渐打出去了,不少人慕名而去。
去问的人多了,商贩们闻风而动,又重新开着车去陶坪村买陶器。
这么一来,陶坪村的陶生意又盘活了。
江荇没料到这个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