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之走出大杂院-第1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旁边的常慧也跟着大家笑,但是并不出声,只是安静地笑。
前年,她果然顺利地考上了大学,考的也是北京经济学院,不过专业却和雷永泉不一样。
雷永泉最初进的是北京经济学院物资管理系,等雷永泉上学,那个物资管理系就成了北京物资学院,常慧依然属于北京经济学院,就在城里头,不用跑去那么偏远的地方。
现在雷永泉大四了,马上要毕业,打算考公费留学,不过想等等常慧,常慧才大三,两个人商量着一起考好了出去,现在两个人也都准备着托福考试。
常慧一直试着要孩子,去医院检查过,医生说身体挺好的,说生孩子就是缘分问题,等等吧。
雷永泉和常慧也没办法,只能把这心思先放下,慢慢等着。
其实想想,他们当初在内蒙古好几年,肚子也没动静,现在哪里是说要马上就有的,还真是看缘分了。
至于其它的朋友,出路也都不错,熬了这几年,电视大学该毕业的毕业了,就算不转干,也成了单位的骨干。
大家赶上了好时候,回城后,其实城里的人才是断档的,赶紧拾起来教育机会,别管是考大学还是上电视大学,那都是年轻人才,好好干都能被提拔。
几杯酒下肚,说起过去来,真是满眼泪花,又觉得世道变化快,大家伙现在都跟上形势了,开始学英语了,托福考试已经流行开了,但凡有点能力的,已经开始想着出国了。
大家伙感慨:“舜华,你还真不该回来,你这条件多好,直接留那边,给那么高工资,这日子多舒坦啊!”
顾舜华只是笑而不语。
这是个人的选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说不上谁好谁坏,也许哪天出国的同情国内的,也有可能留守国内建设祖国的为国外的游子叹息。
哪怕她知道了一些后世的事,也不敢全信,这个时候,对于自己的选择不过是随着本心罢了。
***********
差不多拜访的都拜访过一遍,也办好了电视大学入学手续,最后还去看了看牛得水。
不过并没见过牛得水,牛得水闺女说,牛得水出去游山玩水去了:“反正到处旅游,哪里好看就去哪里,日子过得舒坦着呢!”
至于那病,牛得水闺女说:“谁知道呢,后来没复查过,我爸说他也不疼不痒的,说不查了,就这么着吧,反正我瞧他老人家比我们这年轻的过得舒坦多了,我都恨不得自己得一个这样的病了,不用上班还有工资到处玩,多好啊!”
顾舜华听着也是疑惑,心想那病听说是绝症,这都两年了,日子依然滋润,这怎么回事?不过不管怎么着,反正是好事,想出去玩那就可着出去玩吧,这日子多自在。
就这么四处拜访过一遭,终于可以放松下来,顾舜华带着两个孩子到处走走玩玩,去逛逛北京的景点,看看颐和园,逛逛故宫,纵情地享受着陪伴孩子的时光,希望把那丢失的两年弥补回来。
顾舜华也带着孩子去逛了博物馆,去看展览,自然也去了自己经常泡着的北京图书馆,借了一些孩子的书,在北海的树荫下陪着他们一起读书,听着他们朗朗的读书声,她不免觉得奇妙。
才两年的时间呢,两个小人儿都已经齐刷刷地会读书了。
这么陪着孩子大概五六天,她的假期也终于结束了,她应该重新回到岗位了。
两年了,姚经理依然干得热火朝天,大家依然每周都要写一个工作报告,不过现在大家都驾轻就熟了,随便敷衍一下了,没人当回事,姚经理也就不提这一茬了。
用霍大厨的话说:“姚经理现在把玉花台已经拿捏在手里了,犯不着用过去那一招了。”
说这话的时候,他用食指和拇指比划了一个“捏”的动作。
去年的时候,饮食公司要外派一批去德国,大家都想要这个名额,争得头破血流,最后霍师傅没赶上,他心里挺不是滋味的。
谁知道最近,顾舜华他们回来,还要再派一批厨师过去,因为顾舜华表现出色,饮食公司考虑人选的时候,自然还是考虑有一个玉花台的名额。
这可不是饮食公司范围内的总选了,机会已经落到了玉花台厨师的头上,大家摩拳擦掌铆足了劲,有的私底下直接去提着东西给姚经理希望姚经理通融。
姚经理考量了一番,各种原因都考量了,最后选的是江大厨,江大厨出去挣大钱了,一个月四千多,霍大厨没赶上。
两次错失出国挣大钱的机会,霍大厨心里不是滋味,难受,说话就时不时酸溜溜的。
顾舜华听出来了,不过也没说什么,两年的日本之行,一个月四千多,那也是九万块呢,节省一点,回来够吃一辈子了,那日子自然不一样,为了这个,争破头都有可能,谁能不在乎?
但姚经理有姚经理的考虑,名额只有一个,总有人不高兴,这也没办法。
对于顾舜华的归来,姚经理也很高兴,他觉得顾舜华给玉花台长了脸,要给顾舜华表扬,还说饮食公司肯定也会表彰顾舜华,反正一口一个顾大师傅,把顾舜华捧得都不知道说什么了。
顾舜华便提出自己电视大学的事,说是还想继续上,还得上两年,姚经理自然没得说:“那肯定得上啊,这是要进步,顾大师傅肯定要进步,你要是忙,平时也不用来上班,就关键时候指导指导。”
这话一说出,顾舜华忙道:“姚经理说哪里话,太抬举我了,我哪敢这么拿大,晚上的班我肯定得老老实实上,只不过中午确实不行了,得上电视大学,过两年电大毕业了就能全心全意为咱玉华台服务了。”
姚经理:“行行行,这都不是事。”
*************
任竞年和顾舜华挑了一个日子,搬到了四合院,算是过上了正式住四合院的日子,刚搬过去,真是怎么看怎么喜欢,到处都敞亮啊,大家都有了自己的房间,还有书房,满满高兴得直蹦跶,多多对于自己的新被子上的花纹很喜欢,那是顾舜华从日本带回来的,她高兴得将小脸埋进去:“这是迪士尼小公主的图案呢!我仿佛看到了小公主在我面前飞。”
她和多多是幼儿园里唯一去过日本迪士尼乐园的,这事自然值得显摆很久,不但显摆很久,还可以回忆一辈子的样子。
所以看到这花被子,她就想起来迪士尼,就喜欢得不行了。
顾舜华看孩子这样,心里也喜欢,她想,前往日本也许错过了孩子两年的成长光阴,但是也收获了很多,无论从孩子还是从自己,也是有受益的。
搬家后,因为是暑假,孩子没开学,顾舜华的电视大学也没开始,所以她还是上全天,不过这样一来,孩子就没人看着了。
顾舜华便想着和周围邻居处处,周围大多是住大杂院的,这边本来独门独院的就少,像顾舜华这种情况更少了。
顾舜华怕大家多想,存着意见,玉华台拿回来的一些菜,便分给邻居们一些。
邻居有一户姓聂的,家里两个姑娘,和多多满满年纪都差不多,一个叫小哲,一个叫小婕,打听了下,小婕接下来也要上一年级,正好和多多满满是同学。
顾舜华本着给孩子找伴的心思,邀请她们来家里玩,临走还每个人兜里都塞了一个刚煮好的鸡蛋。
谁知道第二天,多多说:“妈妈,你知道吗,昨天你给小哲小婕的鸡蛋,她们自己根本没吃,晚上切成了好几瓣,一人一瓣,她说这是她们今年最香的一顿了,她奶奶特别高兴!”
顾舜华一听,便觉心酸了。
她大概知道,聂家孩子多,还有两个老人,家里只有爸爸挣钱,这日子过得肯定不好。
她明白那种感觉,以前任竞年单位发了好吃的,本来是应该当时就吃的,但他不吃,避开别人,揣兜里带回来给她。
她想了想,偶尔在门外遇到,试探了几次,见聂家妈妈还算是个敞亮人,不是那种小心眼的,便留心着,偶尔单位有一些饭桌上的剩菜,混在一起的。以前自己从来不拿,因为家里不吃,现在便也拿一些,带回来给聂家,聂家当好东西,全家吃得特别香。
其实她家现在条件挺好,给人家一些正经好菜也没什么,但都是邻居,日子过一个长久来往,总让别人觉得自己受了恩惠,别人反而过意不去,这关系就没法处了。
现在这是剩菜,送剩菜,只说自己家也不吃,但是扔了可惜,你们要不要,不要的话也只能倒了,人家听了,心里也没什么负担就要了。
当然了,这也是对方不穷讲究,不觉得你低看了她才行。
时候长了,聂家自然心知肚明,也感激,剩菜怎么了,那也是好东西,里面有肉有菜的,味儿好着呢,偶尔里面还能有整个的鸡腿呢!
于是后来,便也说你工作忙,把孩子放我们家一起玩就行了,小孩子闹腾起来也热闹,顾舜华看着这样子,多少放心一些。
也不可能总麻烦人家,有时候顾舜华也带着他们去玉华台,本来以为孩子会觉得枯燥,谁知道他们还兴致勃勃的,说可以跟着妈妈一起上班。
两个孩子都很乖,自己忙工作,他们就在窗户旁边静地看小人书。
两个小孩子,六岁多,其实脸上还有着婴儿肥,小小的,打扮又齐整,就那么乖巧地坐着看书,安分听话,饭店里服务员都忍不住看,都觉得这两个小人太乖了,喜欢得很。
当然更有人惊奇,说这么小竟然能认识字了。
任竞年上完课后,会回来接他们,带着他们一起回家,回家后就可以继续“玩键盘了”。
而对于任竞年来说,时间现在变得非常紧迫,他接下来就要参加技术分享大会,在那个会议上,他将向所有的人展示他的键盘。
他现在已经将键盘的键位压缩到了六十二个键位,在这个行业已经算是非常优秀的了,他希望大家能认可,毕竟是这么久的努力。
至于顾舜华,重新回到工作岗位,其实也存在适应问题,国外和国内的工作方式真得差别太大了,那边是快节奏的,就像说快板,可是回到国内,一切都变得慢动作起来,就像拉长调子唱京剧。
菜品是不是改进了,顾客什么反应是不是满意,以及今年生意怎么样,好像没人太关心这个。
饭馆的装修是多少年没变的,桌子上的油腻好像没怎么擦过,摆盘也永远是那么随意,反正国营饭馆的架子大,爱吃不吃四个字就写在服务员的脑门上。
这让顾舜华难免反思起来,这样下去,真得可以吧?
老百姓现在没得选,将来万一有得选了,国营饭馆的辉煌还能继续吗?
第99章 第 99 章
第99章你要吃软饭吗
这天周日; 顾振华的对象过来家里,陈翠月和顾全福知道消息,自然是早早忙活; 开始收拾家里; 又去买了各样菜来; 那是要正儿八经做一顿好的。
顾舜华带着任竞年和孩子回去,早早过去帮忙。
其实她在大杂院占着的这房子; 是想着干脆给哥哥或者跃华得了; 家里毕竟条件一般,住房不宽裕,自己现在不缺房子住; 给了哥哥弟弟住,还能稍微宽松一些。
不过顾振华却是不要:“你在外面买院子; 那是你辛苦挣的钱,大杂院里这房子是你们自己费了心思盖的; 我的事你不用担心,回头单位应该能分房,我就指望那个了。”
顾跃华正拿草编的蝈蝈笼子逗着两个孩子玩,听到这话也道:“我要哪个干嘛,回头我还不一定怎么着,姐,这房子你留着; 回头哪天说不定有用呢!”
说着间; 大家倒是对顾振华单位分房子的事感兴趣; 单位分房也是这两年才兴起的事,北京市各单位都开始盖楼房,一些好单位盖了楼房就能搬出去住; 像苏建平单位,就已经分了,听说苏家马上要搬走了。
顾振华的国棉厂已经在盖了,就是到时候怎么分不好说,肯定得优先干部和骨干,顾振华现在各方面都突出,年纪不小了,又马上要结婚,按说应该能分到。
顾振华:“所以我和兆云商量着,如果顺利,今年把证领了,这样回头分房子,就算已婚的了,这样更有把握。”
章兆云是他现在的对象。
陈翠月一听眼睛都亮了:“那敢情好,那敢情好,尽快领证,兆云是个好孩子,那是好出身,要不是现在新中国了,人家那家境,咱还不一定配得上呢!性格好脾气也好,反正各方面都好,你们尽快领证!”
顾振华已经三十二岁了,她是盼着干脆当天就领证好了。
顾舜华从旁看着,她觉得哥哥提起“兆云”这两个字的时候,语气明显放轻了一些,浓重的眉眼也添了一点温柔,这让她放心了很多。
哥哥并不是为了年纪大不得不结婚,看来对这位未来嫂子还是有感情的。
经过了那么多事,还能重新开始,也算是让人欣慰。
这么说话间,章兆云终于到家了,自行车铃铛叮当响,陈翠月和顾全福更加忙起来,赶紧准备着,顾舜华几个小辈则过去门口迎。
过去便见一个约莫三十岁的姑娘推着自行车过来的,穿着淡蓝色毛衣,打理过的体面。
个子比起一般姑娘高,估摸着得有一米七,模样长得不算出挑,五官略显硬朗一些,不过看得出是个飒爽的,见了人先笑起来,笑得敞亮,一看就让人心里舒坦。
顾振华便迎过去,接过来车把,然后给顾舜华顾跃华介绍:“这是兆云。”
章兆云确实爽朗人,看到顾舜华很高兴地道:“你就是舜华吧,我可是早就听说你大名,就是没见过真人!”
顾舜华忙和她见了,口中喊着姐,把她手里拎着的东西接过来,迎了进去。
顾全福陈翠月待客的礼是很讲究的,端上来一整套的瓷茶杯,当着客人的面用温水烫过了,才给客人用,又拿来了果盒子,甚至窗台上还摆了早开的二月兰熏熏味儿。
章兆云依礼和顾全福陈翠月二老打了招呼,礼貌周全,做事热情,那真是没得挑。
章兆云祖爷爷那辈就是文化人,她爷爷是大学老师,父亲前些年因右的事被打击过,过几年摘了帽子,结果到了前些年,又下放到了□□干校劳动,几年前回来了,先在文史研究馆工作,后来又被调去了故宫博物院古物馆做编纂,而她自己现在也在博物馆上班。
顾舜华一听,想着这是书香门第,真是高攀了,怪不得自己妈妈那样说。
章兆云对顾舜华却很感兴趣,打听了不少菜,两个人一聊,这才知道,解放前章兆云家里光景好,雇着一个旗人老奶奶当管家,解放后,那老奶奶没处去,依然是在她家,只不过不是雇佣关系了,反正就这么帮衬着过。
小时候父亲不在北京,她是由旗人老奶奶养大的,那旗人老奶奶讲究,吃上面尤其精通,倒是熏得她从小就爱自己琢磨着做个吃的。
“我没赶上做你这一行,不过时常琢磨这一块,以前我下乡那会儿,我天天寻摸着到处采蘑菇采野菜呢!之前就在报纸上看到过你消息,现在认识了,咱们可得好好聊聊!”
顾舜华听着都忍不住笑起来,她说话确实痛快,听起来还是个吃主儿,一时大家说深了,都是枸杞芽怎么好吃,二月兰回头去哪里摘,还有哪家白菜好,怎么挑猪肉,后来不知道怎么提到水货,章兆云对过去的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