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工厂穿民国-第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海运并不能保证百分百安全。尤其是从西方到这边,路途遥远,翻船事件屡见不鲜。
苏望亭接过钱,“我一定会安全将机器带回来。”
送走两人,秦无双叫了小华跟她去趟乡下。
小华叫了一辆马车,上了车,他就问个不停,“东家,为什么现在去乡下啊?是不是仔猪快到了?”
秦无双点头,“差不多快到了。”她侧头问小华,“如果我让全上海的农民全用我的玉米种子和红薯种子,你觉得可行吗?”
小华低头想了想,“应该行吧。东家的玉米种子那么好,他们肯定会心动。”
秦无双觉得这事没那么容易。这年头的农民日子很苦的,他们没有试错成本。未必愿意花钱买她的种子。哪怕她白送种子,他们都不放心。
她一路沉思到了金银村。
刚到地头,村民们全都围过来,争着抢着邀请她去他们家坐坐。
秦无双摆手拒绝了,“我来找村长有事。”
村民们也就没再坚持,有人依旧跟着她,追问她玉米种子的事情,“每亩真的能达到四五百斤?”
秦无双颔首,“当然可以。”
她想了想,“我打算也种两亩玉米。”
去年种的是墨西哥玉米草,这草长得太茂盛,剩下不少,都被她送给村民们了。她琢磨种点玉米,玉米叶子可以用来养猪、喂牛,一举两得。
村民们得知真能达到四五百斤,脸上都信了几分。
要是搁旁人,他们肯定以为对方是骗子。但是秦小姐不一样,她不仅赊欠他们仔猪,而且还给200斤玉米。跟菩萨相比,也不差什么了。
如果连她都不可信,他们也没人可信了。
于是有人立刻道,“我要把旱地全种玉米。”
他的话音刚落,立刻有人接话,“我也要种玉米。”
……
秦无双脸上多了几分笑意,很快到了村长家。
有村民已经先一步跑过来通知村长,村长带着家人站在门口迎接她,等她过来,立刻将人请到堂屋。
秦无双坐在位子上,村民们却没有离开,而是站在门口张望。
村长将之前统计的数据拿给秦无双,“我们村有五十户,水田两千多亩,旱地三千多亩。水田要种水稻,旱地都想种玉米。能弄来这么多种子吗?”
秦无双点头,“没问题。”她冲小华点了下头。
小华立刻将自己拎的红薯袋翻过来倒在地上,村民们不明所以,全都勾头往里看。
秦无双没有卖关子,她将这些红薯的优点说给大家听,“这款红薯的产量比你们现在种的能提高两三倍,还更甜。”
她让村长煮一些红薯让大家尝尝。
村长媳妇立刻捡了十几个红薯到灶房忙活。
秦无双也不瞒着村长,“红薯的产量更高,更容易饱腹,再加上叶子可以喂猪。我觉得和玉米搭配着种更好,你觉得呢?”
村长还没有问过村民,他自己表态,“如果很甜,我是没什么问题。”
本来红薯的产量就比玉米要高,原先有些人家就在迟疑全部种玉米,不够吃。现在好了,他们也能种红薯,而且产量更高。
他们聊了一会儿,村长媳妇端着刚出锅的煮红薯来了。
每人分了一半,人人有份。
这红薯经过水煮,软烂甜糯,一口下去说不出的甜,村民们无不赞叹,“太好吃了。”
大人省不得吃,分给自己的孩子。
孩子们尝过之后,乐得手舞足蹈,“好甜。要是我们家的红薯都像这么甜,我绝对可以吃下去。”
百姓平时吃的最多就是红薯。现在种的红薯容易饱腹,但是吃多了会烧心。不像这个红薯,甜度高,软糯香甜。
尝过红薯的村民们当即表示种红薯,“玉米红薯各种一半。”
村长当即让村民们去喊人,把数额重新统计一遍。
围观的村民们飞快去外面喊人,村长则问秦无双,国外的水稻种子能不能更好?
秦无双摇头,“国外的种子跟我们差不多。”
等村民们全部到齐,村长扯着嗓子把种子的事情喊了一遍,然后各家过来统计。
尝过红薯的村民们先跑过来定种子,没尝过红薯的村民们追在村长后头问这红薯与他们现在种的红薯有何区别。
村长耐着性子,一五一十给大家讲解。
这一统计就是两个多小时。
村民们都同意旱地一半种玉米,一半种红薯。
趁着他们人都在,秦无双争求大家的意见,问他们想不想开个养鸡厂。
大家面面相觑,有人提出疑问,“鸡也可以打疫苗吗?不会生鸡瘟吗?”
这个问题非常有水平。猪容易生猪瘟,鸡自然也会。甚至鸡瘟比猪瘟更容易发生,毕竟猪可以单独一个猪栏,而鸡有翅膀,必须要群居。
秦无双摇头,“鸡没法打疫苗。但是养鸡厂的利润不比养猪厂差。它的投入更少。而且我会给你们引进洋鸡,下蛋比平常的土鸡更多。可以将它关进笼子里喂养。不生鸡瘟,平时就要多打扫,少与外人接触。就跟我的养猪厂同种方法。”
她滔滔不绝传授养鸡技巧,但是这些农民没有见过洋鸡,表情将信将疑,没人敢接话。
秦无双看向村长,他也是不敢下决定。
虽说她没有说鸡苗赊欠问题,但是光建这个养鸡厂就要投入不少钱。
一个壮劳力不下地干活,天天在家养鸡,这本身就是浪费钱,谁敢答应。
秦无双见他们没人冒头,也没有多失望。这些人好不容易过了一个宽裕的年,手头攒了点钱,哪舍得花掉。
她想了想,“既然你们不肯养,那我就找人帮我养吧。”
这话一出,村民们眼睛都亮了,纷纷举手表示可以帮忙养鸡。
秦无双还是以前的要求,“我会在山脚角再盖个养鸡厂,鸡粪你们可以挑走。但是养鸡人选需要耐得住寂寞,勤快,爱干净。”
村民们七嘴八舌喊,“我可以。我爱干净。”
后头的村民们担心秦无双听不到,跳起来,扯着嗓子喊,“东家,选我!选我!我干净。”
秦无双轻咳一声,“养鸡不是壮劳力,我只要勤快肯干的女人。未婚或是寡妇都能报名。每个月给四个大洋。你们好好商量一下,愿意挣这份钱的人就到我这边报名。”
这次要的是女人,村民们交头接耳讨论起来。
第67章
村民们在院子里议论纷纷;村长凑到秦无双面前,将自己的疑惑说出口;“养鸡厂离养养猪厂近吗?”
“得隔些距离;免得交叉感染。”秦无双摇头。
村长蹙眉,“可是五个姑娘住在一起,万一有坏人进去怎么办?坏了她们的名声;这些人可就没活路了。”
这个问题秦无双确实没想过,她的本意是想帮助这些未婚女孩;想给她们提供一份工作。乡下女孩子日子真的太苦了;16岁就有可能被父母打发出去嫁人换彩礼。要是手头有钱,她们兴许日子能好过些。
但是正如村长说得那样;安全没法保障。总不能为了挣钱,将这些人的安全置之度外吧。
秦无双看向村长;“你觉得该怎么办?”
村长给秦无双出了个主意,“我觉得你找一家子比较好。”
“一家子?他们得要出去干活。与外人接触;会滋生细菌。这个主意不行。”秦无双想也不想就否决了。
她摸摸下巴,要不然她给她们每人准备一把枪?
她正苦恼时,小华突然道,“东家;我觉得有坏人上门;提前通知大家就行。五个女人绝对能对付小毛贼。您专门找那嗓门大的。”
秦无双啼笑皆非,嗓门大的?农村姑娘虽说不像大户人家小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但也没有嗓门特别大的;尤其是未婚姑娘;面皮最是薄;哪能扯着嗓子瞎喊。
小华见东家不以为然;脑海灵光乍现;“对了。没有大嗓门,我可以提供工具啊。哨子!她们脖子上挂着哨子。有人吹响哨子,其余人都能听见。”
他越想越觉得自己这主意不错。
村长觉得这事不靠谱,“你说的是毛贼只有一个,要是多了呢?她们照样不安全。”
秦无双听出村长的不赞同,原本她想帮助这些姑娘,但是她显然有些想当然。如果这些姑娘真的出了事,村民们肯定也会对她有意见。
罢了,想帮姑娘就多开厂,真的没必要将她们置于险地。她冲村长道,“那就招半大男孩吧。不要壮劳力,免得耽误你们地里的活计。十四五岁就行。”
村长颔首,“没问题。咱们村的小伙子都勤快着呢。”
这话倒是不假,现在农村人日子就像泡在苦水里,懒汉根本活不下去。
这边商量好了,村民们也讨论完了,有人带着孩子进来报名。
这时候的小伙都是十六岁就定亲。他们力气不够大,还不是家里的壮劳力,到养鸡厂挣一年钱就能给家里攒不少钱。哪怕知道他们住在山脚可能会有危险,还是让他们过来报名了。
这一个冒出头,后面陆陆续续来了好几个。
没一会儿这队伍排得老长。
报名的人家总共有47个,秦无双选了五个。
选完人,秦无双跟村长商量盖养鸡厂的事情。
盖房子没有难度,但是鸡笼的难度不小。秦无双一开始想找木工弄些鸡笼,但是木头容易腐朽,更容易滋生细菌,她只能放弃,只能回现代弄些铁制鸡笼。
她给村长钱,请他组织村民盖养鸡厂,好处费自然不会少。事成之后,她给他十个大洋。
村长就喜欢给她办事,大气敞亮,不斤斤计较。
交待完这事,秦无双又提及向别的村推广种子的事情。
村长听到她问玉米种子,眉头皱成一个川字。
秦无双疑惑,“怎么了?村民们不想种?”
村长吭哧半天才道,“东家,我这人说话实诚,有什么说什么。要是我说的不中听,您就当个屁放了。”
秦无双好笑,还知道给她打预防针了,她颔首,“我不生气,你说吧。”
村长见她态度不错,这才开始畅所欲言,“农民轻易不换种子,我们从你这边换种子,是因为你这人实诚,我们都相信你。但是别的村不知道你的好。他们未必乐意。”
这话确实是实诚的。种地最要紧的就是种子。许多农民用的种子都是自己留的。花钱买别人的种子,这种事情他们不敢想。也不愿意浪费那个钱。
秦无双也猜到了,她也不为难他,“推广种子这件事我交给你来办。你推广出一百斤,我给你一块大洋。现在看不到实物,他们不相信。但是等下半年你们的玉米和蜜薯种出来了,收获了,你把其他村的村民们全都叫过来,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他们自然就相信高产粮是真的。他们明年就能从你这边定种子。你觉得这主意怎么样?”
农民确实不愿冒险,但是他们也有个缺点,做什么事都喜欢跟风。
村长眼睛一亮,“这主意好。只要你不是现在就让我出去推广,下半年我肯定能帮你卖出去。”
到时候他就让村里的小媳妇回娘家吹嘘。农民以庄稼为先,他们肯定想看看高产粮是不是真的,他都不用自己去推广,这些人就源源不断来找他定种子。他坐在家里,倒倒手就能挣着钱,这么好的事,他不答应就是傻子。
两人约定好后,秦无双在村长家吃了顿饭,然后带着小华去了张家村。
这次也是谈玉米种子和蜜薯种子的事情。
张家村养猪挣了些钱,相信她的人品,村民们也都定了种子。
除此之外,她还决定在张家村盖养鸡厂和养猪厂。
买宅基地和荒地由她来完成同,盖养鸡厂和养猪厂,她全权交给族长来办。
张族长大概是没想到她这么信任自己,再三保证一定会好好办完成。
敲定完这事,秦无双带着小华去了趟税契房,又买了三块宅基地以及张家村附近十亩荒地。
回到凤凰街,秦无双屁股还没坐热,雷飙从外面走进来,秦无双已经好些日子没见到他了,看到他微微一愣,随即神色如自拱手,“飙三爷,好久不见啊。稀客呀,快请座。”
她让小华上两壶好茶。之前她向雷飙推销黄包车,但是一年多过去了,这人一直没有下落。她还以为这生意黄了。可他现在又找上门了,看来这生意有门道。
雷飙坐下后端起茶杯就是猛灌,像牛嚼牡丹一样,喝个痛快,随后才说明缘由,“我去租界当了一年巡捕。”
秦无双愕然,“巡捕?那你这是上岸了?”她拱了拱手,恭喜他成了官老爷。
巡捕算什么官老爷,雷飙摆摆手,“我就是混口饭吃。我来找你有事。之前你让我开车行,弄那一辆车进车行,确实挺挣钱,但是上下打点过手头没落着多少钱。我琢磨来琢磨去,觉得开了车行也是别人眼里的大肥羊,所以我就使了关系进了巡捕房,跟那帮兄弟混熟后,我决定自己出来单干。”
秦无双总算弄明白了,摸摸下巴,“你是想开车行?”
雷飙拍了下膝盖,“正有此意。你之前不是让我提前定车吗?我就来提前通知你了。”
秦无双不动声色问,“你要多少辆车?”
雷飙手指比划一个数字,“二十辆。我找几个弟兄一块合伙,只有二千大洋。生意好了,我会续定。”
秦无双默然,其实她接黄包车没有自行车要划算。
进价1500,卖90块大洋。自行车进货500,卖200大洋。这差的不是一星半点。但是雷飙这人混黑的,不能得罪。
她思来想去还是答应了雷飙的要求,“没问题,一个月后会如期送到。”
送走雷飙后,秦无双陷入沉思,为什么两个世界的黄包车价格会如此悬殊。
照理说民国时期的黄包车是手工打造,应该更便宜才对。可是脚踏车的成本要远比黄包车价格更高。
她总结出一些区别,现代黄包车需求量不大,框架必须人工制作,无法量产。而现代人工成本很贵,间接导致黄包车成本高。而民国也是手工制造,价格贵在材料,而非人工。
如果她能将两个世界的优点相融合,会不会能降低采购价格?
她决定找个车行试一试。
秦无双招手叫了一位黄包车,问他知不知道哪儿可以定做黄包车?
还别说,车夫真知道。每一位黄包车都想拥有自己的辆新车。他们手里的车都是公司的,每天需要交份子钱。如果自己买一辆车,那这份子钱就可以省下了。他们是这个城市最好的向导,哪条街有什么样的店铺,他们知道得一清二楚。
秦无双当即坐上黄包车,让车夫带她去车行。
不到半个小时,车夫就带她到了城南一家上了年头的修车行。外面的广告牌经过雨水多年侵蚀,大半油漆都掉了色。有个老头坐在门口打磨木材。
看这木材架子,就知道做的一定是黄包车。
自打去年雷飙自己弄了一辆黄包车放在车行拉车,其他小头目眼馋,也拿出本钱找人定做。他们不知道秦无双手头有货,找的就是附近的车行。
车行自然没有将钱往外推的道理。
一辆黄包车值90块大洋,换成人民币那就是三万块钱。这是相当大的一笔钱,没有哪个车行不心动。费心琢磨也很正常。
木头架子可以手工制作,但是民国时期钢材昂贵,而车轱辘用的就是钢材,这需要不少钱,轱辘上的橡胶车胎只能从国外进口。
秦无双之前觉得黄包车便宜,其实这只是跟自行车相比。从本质来说,黄包车的价格也不便宜。因为它大部分可以国产,所以才比自行车便宜。如果它全部都从国外进口,也便宜不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