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嫡长女她又美又飒 >

第494章

嫡长女她又美又飒-第494章

小说: 嫡长女她又美又飒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慕容沥知道钟行晓怕是已经明白,若是将母后交出去对他们钟家有害而无益,甚至可以说会让钟家失去在朝堂之上……乃至在燕国的靠山,所以他这位舅舅必定会劝服母亲同意他的法子,甚至还会让母亲设法劝九叔。
  慕容沥刚才将废皇帝的话说出口,对燕国朝廷的“太后党”来说,一怕九王爷真的有所动作将慕容沥拉下皇位,二怕真的将太后送往大周以求平息大周皇帝的怒火。
  此时的“太后党”正是内忧外患之际,作为“太后党”的领头人钟行晓,自然是两害相权取其轻,同意慕容沥的做法了。
  也正如慕容沥所预料的那般,钟行晓在陪着燕太后回宫的路上,便在劝燕太后。
  钟行晓跟在燕太后身边,做出恭敬的姿态,让太监和宫婢们都在后面远远跟着不许上前,他们兄妹俩一边走,一边低声说着话。
  “阿沥是皇帝,皇帝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既然阿沥已经遣使前往大周,太后作为陛下的母亲就只能支持陛下!否则……”钟行晓声音顿了顿,瞧了眼面色难看的燕太后。


第1290章 国策
  “哥哥,你我兄妹之间……有什么话你但说无妨!”燕太后轻声开口。
  “恕微臣冒犯,怕是就真如陛下所言,需要废了陛下另立新皇了!”钟行晓语速极快,好似很害怕似的说完,连忙长揖到地告罪。
  燕太后脚下步子一顿,险些站不稳,手心里紧紧攥着帕子,一颗心似被利剑刺穿了一般。
  “太后……”钟行晓连忙上前虚扶住燕太后,低声开口说,“微臣是太后的兄长,自然是要为太后考虑的,您想……若是阿沥被废了,大皇子可不是一个能堪当重任之人,如今朝臣之中拥护九王爷者众多,您要是紧咬着不松口,损了咱们大燕皇帝的颜面,让人觉着大燕皇帝说话不算话也就罢了,要是拥护九王爷的朝臣们借此机会,逼迫陛下退位,拥护九王爷上位,太后……到那个时候,皇位是谁的就说不准了!”
  燕太后听到这话,头皮顿时发麻,只道:“不会的!阿衍……不会的!”
  “太后!防人之心不可无,即便是九王爷真的没有这个心思!”钟行晓左右瞧了瞧,凑近燕太后一步开口说,“即便是九王爷真的没有这个心思,可太后您想想,如今朝中分立为太后党和摄政王党,摄政王党的人……会不会想要趁此机会,以不能用燕国来与大周赌为由,而提出另立新帝登基,将摄政王推上皇位?”
  燕太后险些忍不住将慕容衍便是萧容衍之事告诉自己的兄长,可她没有忘记当初丈夫还在时,和后来阿沥的反复叮嘱,慕容衍就是萧容衍的事情,除了现在已经知道的几个人之外,其余人一个都不能说。
  尤其是后来,阿衍以萧容衍的身份和大周皇帝成亲,而后又诈死脱离萧容衍的身份时,阿沥再三叮嘱,从此后一定要忘记阿衍便是萧容衍之事。
  燕太后紧紧抿着唇不吭声,想起那些追随萧容衍的朝臣,他们时时刻刻盯着她……盯着阿沥,恨不能将她的阿沥拉下皇位,将萧容衍推上去。
  就连当初跟在丈夫身边的冯公公,在丈夫去了之后,都跟在了阿衍的身边……
  “太后,凭良心说,眼下陛下想出的法子,微臣以为已经是最好的法子了!”钟行晓又同燕太后缓缓抬脚朝着太后宫殿的方向而行,边走边说,“如今摄政王也不同意陛下用燕国同大周赌,就怕……摄政王再被那些摄政王党一鼓动,生了废陛下……登上皇位的心思,以摄政王如今在燕国的威望,怕是他要登基无人能阻!”
  “不会的……”燕太后指甲都陷入掌心之中。
  “太后曾和微臣说,相信九王爷对先皇和您……还有陛下的情谊,既然如此……那就请太后为了陛下,劝服摄政王同意陛下的主意!”钟行晓语声缓慢,“否则,真要闹出了另立新皇的乱事,在这个关口反而对燕国有百害而无一利!”
  “可万一……万一阿衍还是不同意怎么办?”燕太后心中突然也变得不肯定,万一阿衍觉得阿沥年少莽撞,不适合成为皇帝,生了取代之心可怎么办。
  “太后可以用姬后来劝服九王爷,九王爷要是不同意,您就劝他……应当对姬后的新政有信心!”钟行晓想了想又接着说,“再者……其实陛下这法子人家大周也不见得会同意,毕竟现在大周兵强马壮,又已经制住了我们燕国主力,陛下遣使去大周……这番说辞,也算是表明了我们燕国为不使百姓生灵涂炭,甘愿将皇权放于百姓之后,若是大周不同意,那受人话柄的……就是恋栈权利的大周皇帝了,那么即便是打起来,在人心上我们燕国没有输,燕国百姓就还是会齐心协力同我们一同抗周!”
  听着自家兄长掰开揉碎的分析,燕太后垂眸看着脚下的路,点了点头,余光里晃动的禁步玉坠子,如同她的心绪一般,缠在了一起。
  “哥哥,你同我说一句准话,你觉得……若是真的按照阿沥所言,我们燕国和大周以国策论输赢,两国合为一国。”
  燕太后不是全然不知道白卿言的性子,心中难免担忧。
  曾经她的夫君还在世之时,曾经同她说过……白家人的品格高洁,是他见过活的最有风骨的一个家族,所以燕太后很怕……阿沥这法子提出来,白卿言会同意。
  她需要确定,他们燕国能够赢!
  正如阿沥所言,这是一场豪赌,赌上了大周和燕国的江山,赢了坐拥天下,输了底掉精光,她还是怕啊……
  怕现在她强压着阿衍同意了阿沥的法子,结果燕国却输了,那么……百年后去见自己深爱的丈夫,她没有能为他守住慕容家的江山,她还拿什么面目去见自己的丈夫。
  燕太后的泪水就在眼眶里打转,一瞬不瞬望着自己的兄长,希望钟行晓能给她一个肯定的回答让她放心。
  钟行晓想了想之后说:“咱们燕国推行的是姬后当初的新政,且当初在我们燕国推行,的确是短时间内就能达到富国强民的目的,这是咱们实践过行而有效的。”
  “至于大周……”钟行晓想了想接着道,“大周推行的新政,咱们的密探接连不断送到燕都,微臣虽然不感兴趣但是也瞧了一眼,倒是觉得……大周新政看起来花团锦簇,热热闹闹的进行着,可短时间内能不能见效,谁也不敢保证!就拿一条女子科举为官的新政,太后细想,当年姬后主政的时候不是没有尝试推行过,成了吗?并没有……”
  “所以你的意思是,大周多半也不会成功?”燕太后忙问。
  钟行晓点了点头:“微臣是这么觉得的!而且我瞧着大周的新政之中有很多,也都是效仿当年姬后想要推行的新政,只不过稍加改动罢了。”
  燕太后点了点头,其实大周的新政她也粗略的看了看,也发现了其中有许多是曾经姬后想要在燕国推行,但最后都失败的国策。


第1291章 名留千古
  “而且,微臣以为,太后也应该对陛下有信心才是!”钟行晓的语声柔和下来,连带着对慕容沥的称呼也改变了,“阿沥自小便不是一个没有分寸的孩子,早慧且睿智,胆大心细,这些都是我们知道的!再说自打大周开始推行新政,大周的新政策略每天都有人往阿沥这里送,我听阿沥身边伺候的太监说,阿沥每一册都会仔细阅览。”
  燕太后颔首:“这个我也知道。”
  当初太后瞧着慕容沥太辛苦,还去劝过,说大周不过是拾人牙慧,让慕容沥不必那么用心的去研究大周的国策,只要燕国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了,但慕容沥每每都是嘴上答应,回头还是会仔仔细细研究大周的国策。
  “所以啊,阿沥应当是研究过大周的国策必然是比不上我们燕国的,所以才敢遣使入周,想要与大周皇帝定下这样的赌约,来救我们燕国。”钟行晓眉目间染上笑意,“不过是阿沥年纪小,又在朝堂之上被摄政王压着,加上为了护卫太后这位母亲,有些话不能明说,一着急就更说不明白了。”
  燕太后手心收紧,心里又是无限感动,虽然说自从他们母子上一次吵翻了之后阿沥就再也没有同她说过话,可阿沥到底是她十月怀胎差点儿丢了命生下来的,阿沥的心里还是有他这个母亲的。
  阿沥想出这样的法子,也是为了维护自己。
  燕太后将眼泪吞回去,转而看向自己的兄长道:“我知道了,我回头就去见阿衍,劝说阿衍接受阿沥……以两国国策定输赢,合并一国的国策。说不准……阿沥这一次能为我们燕国,不战而得到大周广袤富饶的土地,兵不血刃重新为我们燕国夺回大都城!这……也算是能名留千古之事了!”
  “即便是有可能不战而得大周,但……我们燕国还是要做两手准备!”钟行晓缓缓开口,“微臣在九王爷那里说不上话,若是九王爷答应同意了陛下的法子,还请太后一定要劝着九王爷为了陛下,为了燕国,在兵力上早做准备。”
  燕太后瞧着钟行晓一脸真诚忠心的模样,心中感怀,低声道:“让哥哥受委屈了!阿衍和阿沥都年纪轻,总是信不过哥哥,但我知道……哥哥是真心为了大燕好!”
  钟行晓听到妹妹这话,只当妹妹是因为先帝慕容彧的缘故,单纯的还相信九王爷慕容衍是当初在慕容彧面前的那个慕容衍,他也不好过多和妹妹做争辩怕引起妹妹的反感,便将自己的姿态做足,连忙后退三步,长揖朝燕太后一拜,装作语声哽咽的模样开口……
  “能为燕国尽忠是微臣的本分!只要太后能相信微臣……微臣就死而无憾了!”
  “哥哥长快快请起!”燕太后忙将自己的兄长扶了起来,“我知道哥哥的忠心和无奈,也知道阿沥和阿衍对哥哥的防备,日后我一定会多多劝劝阿衍和阿沥,让他们知道哥哥是好人!”
  钟行晓连连摆手:“忠心哪有总这样说给别人听的,微臣只盼着若是有朝一日,微臣被人污蔑陷害,一人死不要紧,还请太后援手,救救咱们钟家满门。”
  “太后,还有一事……”不等太后开口再说什么,钟行晓便忙直起身,同太后道,“劝说九王爷同意陛下策略之事,太后宜早不宜迟,否则……追随九王爷的那些朝臣,若是有了什么旁的心思,背着九王爷做出鼓动朝臣扶九王爷登位的事情来,怕伤了陛下和九王爷的情分啊!”
  钟行晓最是了解他这位太后妹妹,太后心底是愿意维护慕容衍的,所以他即便是要挑拨也不能明着挑拨说慕容衍的不好,毕竟慕容衍是先皇的亲弟弟,太后对先皇可谓是用情至深,自然会对慕容衍爱屋及乌。
  所以,钟行晓一向的策略就是,不在太后面前说九王爷的不是,如此……太后才会觉得他并非想要挑拨九王爷和太后的关系,事事都听她的。
  “哥哥你总是这样替阿沥和阿衍着想,可这两个孩子……却处处防备着哥哥。”燕太后满目心疼瞧着自己的兄长,“哥哥放心,我明日便亲自去见阿衍,劝说阿衍同意阿沥的对周策略。”
  钟行晓笑着点头:“如此,微臣就放心了!”
  ·
  萧容衍一回摄政王府,便派人四处传扬说……今日慕容沥已经遣使入周,打算向大周提议,两国以谁家国政能够使百姓富强为赌,合并一国,哪国赢了输的那一国便并入赢得一国,结果惹得摄政王大怒。
  而后,燕帝慕容沥更是扬言说,他不过是通知摄政王和朝臣们,他已经遣使入周与大周皇帝详谈此事,即便是摄政王和朝臣们不同意也来不及了,除非废了他这个皇帝,昭告天下……他慕容沥这个燕帝说话已经不算数了。
  气得摄政王拂袖离去。
  萧容衍之所以让人将慕容衍扬言不同意便将他这个皇帝废了的消息传出去,为的不过是逼“太后党”和太后一把,让太后坐不住前来找他,劝服他。
  如此,太后才能打消对萧容衍的疑虑,不会怀疑萧容衍会为了将燕国的江山送到自己两个孩子手中,从中作梗。
  自然了,萧容衍还要坚持不同意一些日子,他越是不松口,他的嫂嫂才越不会怀疑他。
  果真如萧容衍所料,太后听说慕容衍扬言不同意便让他们废了他这个皇帝另立新皇之事,立时就坐不住了。
  再加上钟行晓又派人将“摄政王党”几位重要官员背着摄政王凑在了一起,怕是要商量扶摄政王上位之事,太后终于沉不住气,轻装简行出宫,在夜幕的掩护下悄然进了摄政王府。
  消息接连不断的送到白锦桐的手中,白锦桐将所有消息整理好,得知慕容沥竟然要以两国国策来定两国国运,心中虽然震撼,却也觉得这也算是燕国死中求活……最后一博的机会。


第1292章 奉陪
  对燕国而言,现在大周军压境,燕军主力又被困在西凉,燕国又不能为了平息大周的怒火将他们燕国太后交出去,那燕帝慕容沥必定会被百姓的唾沫星子淹死!
  毕竟,大周吞并天下之心人尽皆知,这又是大周一个绝佳灭燕的机会,大周又怎么会放过。
  只有慕容沥将以国策定两国输赢,合并两国为一国,来避免百姓遭受战火的法子宣扬出去,逼得长姐顾忌人言可畏,不能不答应,才能给他们燕国争取到一线生机。
  但,慕容沥什么时候竟然派王寒冰出使大周了,她竟然一点儿消息都没有收到。
  燕廷的每一个朝臣,白锦桐都知道,不但知道他们的名字家世,知道他们的妻妾有哪些,甚至有些隐秘。
  但这个王寒冰,寒庶出身……是燕国上一届科举殿试的二甲头名,因为性子不大好,又恃才傲物,所以被排挤的厉害,在礼部也是全然没有施展的余地,白锦桐当初根本就没有将此人放在心上,谁知道……这人明面儿上辞官了,竟然是去大周了。
  这是她的失误,竟然没有详查王寒冰辞官的原因,先入为主的以为王寒冰是郁郁不得志,所以选择辞官。
  白锦桐的人,在短短不到两个时辰,便将这个王寒冰的生平个性,还有家世……甚至是喜好都查了个一清二楚。
  正在沐浴的白锦桐听完下面人回禀,没有敢耽搁,起身亲自写了封密信,打算将消息给长姐传回去。
  古韵雅致的书房内,白锦桐未干的长发披散在肩头,坐在临窗软榻上,倚着姜黄色西番莲花缎面的隐囊,举着密信凑近轻微摇曳的烛火,最后检查了一遍给自家长姐的信,确定没有什么问题,这才装在信桶里,吩咐暗卫送出去,这才重新翻开账本对账。
  院子里的青石地板被从窗户中透出的烛光,映得黄澄澄的,就连墙角的青苔都染上了暖色,不多时淅淅沥沥的小雨落在青砖碧瓦之上,滋润着飞檐屋瓦之下摆放着的兰花细叶,发出轻微的沙沙声。
  已经是一身贵妇人装扮的丹芝让下人将廊庑下的兰花都挪入暖阁,回头便瞧见窗棂上映出白锦桐纤细的剪影,她转身问贴身侍婢:“夫君的燕窝炖好了吗?”
  “夫人放心,小厨房早就备好了,一直炖着呢。”丹芝的贴身侍婢道。
  “好,让他们送来吧!”丹芝道。
  不多时,身着石榴红绣白兰月华裙的丹芝端着燕窝进来,将燕窝放在白锦桐面前放着算盘,摊开着账本的黑漆桌几上,道:“夫君,先用盏燕窝吧,大晚上的对账伤眼睛,不如今日先歇息,明日再看吧。”
  这一次白锦桐来燕国,带上了自己的贴身婢女丹芝,让丹芝装作崔凤年的爱妾。
  白锦桐对外称,崔凤年与丹芝自幼一同长大,家中蒙难之时丹芝也对崔凤年不离不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