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国术传人在古代,知己遍天下 >

第111章

国术传人在古代,知己遍天下-第111章

小说: 国术传人在古代,知己遍天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担心军令传达难以及时,倒不如由您坐镇京中为主帅,太子殿下出征为副帅。如此一来,南征的大方向由陛下掌控,紧急事件由太子殿下决断,不就两全其美了吗?”
  好一个两全其美!


第272章 
  好一个两全其美!
  翠微宫中,砰地响起一阵瓷器落地的崩碎声。
  贵妃气疯了,博古架上摆满了名贵精致的瓷器,而如今,这些瓷器全成了她发泄怒火的牺牲品。
  砰砰砰!
  清脆的声音,劈里啪啦,简直似是鞭炮落地,连绵不绝。
  不过一小会儿,摆设典雅的内殿就被满地碎瓷给弄成了个垃圾场。
  细碎的瓷片迸得满屋子都是,大宫女蒹葭想劝却又不敢劝。贵妃发怒时,也从来不需要人劝,凡是劝过的,都与这满地碎瓷一般,最终进了无人在意的垃圾场。
  直到某一刻,六皇子呜呜地哭出了声:“母妃!儿臣好疼!”
  贵妃才猛然住手,她身形灵巧地冲到站在墙边的六皇子面前,急道:“箬儿,你怎么啦?”
  萧箬举起自己的左手,却见那白皙光洁的手背上竟是突兀地多了一道红痕。
  红痕倒是不深,只是刚破了些皮而已,可即便只是这些许破皮,也让贵妃心疼不已。
  她连忙说:“这是怎么来的?哎呀我的儿!”
  说着,贵妃将六皇子一把抱在怀里。
  十岁的六皇子个头已经不比贵妃矮多少了,这一抱就正正好被贵妃搂入了胸间。母子二人亲密非常,倒好似六皇子还是那三五岁的小儿一般。
  贵妃搂着他,又捉起他那只有了红痕的手,就将这伤痕凑到嘴边,呼呼地吹。
  吹了一小会儿,贵妃怜爱道:“乖孩子,不疼了啊。”
  而后声音一厉:“都愣着做什么?还不快收拾?一群没眼力见的蠢货!也不知道护着些你们殿下。”
  宫人们不敢辩屈,大宫女蒹葭带头,连忙动作利索地来收拾这满地碎瓷。
  贵妃却不解恨,忽然抬起一脚就踢到了旁边正弯腰收拾地上碎瓷的宫人身上,将这宫人踢得猛一下扑倒在地。
  地上满是碎瓷,宫人这一摔,就忍不住发出了一声惨叫:“啊!”
  惨叫刚出,宫人又自己爬起来,连忙跪在地上,惶恐道:“奴婢失仪,娘娘饶命!”
  贵妃搂着六皇子,前一刻还满目慈爱,转瞬却又是疾风骤雨。
  她抬起一脚再度踢到这名宫女身上,尖声道:“饶什么命?混账东西,你是在说本宫残暴,动辄便要打杀宫人性命吗?”
  贵妃的确残暴,她连太子都敢关起来抽打,杀几个宫人又算什么?
  但有些人,有些事情她做得,旁人却说不得。非但说不得,就连求饶都是错。
  “滚出去,脏东西!”贵妃说罢拂袖,不再看这地上的宫人一眼,而是带着六皇子,从刚刚清空一片的地面上走过,进了内室。
  大宫女蒹葭连忙又带了人,拿了伤药跟进来,细心为六皇子上药包扎。
  虽然说,这样一个细微的小伤口,可能还不等包扎它就能自行愈合。但谁让六皇子尊贵呢?
  贵妃说要包,那就得要包。
  六皇子也不觉得这样的举动有什么夸张,他被贵妃搂着,坐在内室一张榻上,噘嘴道:“母妃,如今父皇是计议定了,就算父皇为主帅,大哥也挂了副帅的名头。母妃,既是挂名副帅,孩儿觉得,孩儿也成!”
  贵妃一惊道:“怎么?阿箬你也想出征?”
  六皇子的确想,可是被贵妃用这般惊讶中透着隐怒的语气一问,他又有些怯了。
  “母妃,我不可以吗?”六皇子不甘道。
  贵妃不赞同道:“我的儿,你才多大点人,哪能去那等凶地?莫说是本宫不能答应,你去问问你父皇,看他可是能答应?”
  魏皇当然也不可能答应,六皇子才十岁,那前线是他能去的吗?更别说还让他领兵了,这么荒唐的事儿,魏皇可做不出来。
  六皇子眼眶通红,低低从牙齿缝里挤出声音道:“母妃,孩儿便输在年龄上了是么?我为什么不能早生几年?”
  最后一句,语音愤恨,其中的怨毒几乎都要溢出来。
  小小年纪的六皇子就能有这等情绪,最大原因还是在于贵妃的言传身教。
  六皇子愤恨,贵妃实则比他更恨。
  她也眼眶通红,几乎是一字一顿道:“母妃何尝不想生?都是那个孽障!是他害的!箬儿你要记住,我们母子今日如此尴尬,都是他箫蛮所害。他不是你哥哥,他是我们的仇人!”
  六皇子用手捏拳,重重点头。
  贵妃又冷声道:“他便是得了副帅之名,领兵南征又如何?箬儿你放心,到了南边,他得不了好的……”
  说到这一句,贵妃声音又渐低。倒不像是在跟六皇子对话了,反而有些喃喃自语的意思在里头。
  这个时候,六皇子手上的“伤口”也包扎好了,贵妃又搂了搂他,给他吹了吹手上的“伤处”,道:“你不妨去寻一寻老三和老四,说一说今日你父皇的决议。”
  这个提议有深意,六皇子顿时眼珠子一转,欢喜道:“还是母妃主意好!行,孩儿这就去!”
  等六皇子带人离开了,贵妃才又对身边的蒹葭说:“你来,那个东西,过几日想办法再送到太子身边去。”
  蒹葭心口一跳,手腕缩在袖中微微一颤,连忙跪在地上低声回道:“是,娘娘。”
  贵妃坐着,居高临下道:“好好办事,往后少不得你的好,但凡有半丝不忠,你前头的蒹葭,可都在等着你呢,明白了吗?”
  蒹葭连忙说:“请娘娘明鉴,奴婢忠心不二,若有半分动摇,愿遭天打雷劈!”
  贵妃这才嗤一声道:“行了,下去罢!”
  蒹葭收拾东西,带着人躬身退下。
  等到蒹葭带人也走了,内室中除了贵妃再无他人。
  这个时候贵妃忽然对着空气柔声喊:“明华,你在吗?”
  如此呼唤一声后,前方阴影中忽然有一道灰色的影子凸出着立了起来。
  这一幕说实话是有些诡异的,可贵妃却像是见惯了般,非但没有露出惊讶,反而还面现喜色道:“明华,你果然在。”
  那影子像是一蓬灰雾,幽幽地飘到了贵妃面前,而后发出一道低缓,尤似翩翩公子般的声音道:“娘娘,我一直都在。”


第273章 荒唐现实,比话本魔幻
  翠微宫中发生的一切,外人无从知晓。
  但太子挂帅的风波,却已从前朝漫延到了整个京师的上层圈子。
  南征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太子挂帅出征——虽然说主帅还是魏皇,太子只有一个副帅的名头,但谁不知道,这个副帅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就是主帅呢?
  当然,所谓的“一定程度”,究竟能到什么程度,最终还是得看征战前线时,太子的表现。
  齐国的现状也在一封又一封的密报中,不停歇地往魏京传来。
  自打去年秋,王氏一族举旗造反以来,齐国就彻底乱了。
  各地豪强纷纷自立名号,割据一方。
  讲究一点的,还在明面上尊崇着齐国皇室,只是听调不听宣,给彼此一个回旋余地。
  而有那直接粗暴的,干脆就自封为王:什么大明王,苍天王,风波王之类的,管他三七二十一,有出处没出处,捞着一个是一个。
  反正山头拉起来,乱世割据,胜者为王。
  当然,在这种混乱的局面下,各种魔幻的事情也是层出不穷。
  刺客之道因而也在齐国大肆盛行,侠以武犯禁,官方力量薄弱的地方,身怀绝技的武者就是这混乱江海中闪耀的星火。
  当初程灵深入军帐,在宴饮中刺杀临海王,又于千军万马中全身而退,此等事迹,便仿佛是拉开了齐国刺客时代的帷幕。
  此后,名妓宴饮杀人之事又发生过两次,死了两个刺史。
  就连从前的云川郡守,如今的大明王,王邕都在宴饮中遭遇过几次刺杀。
  只不过王邕身边高手不少,他自己也足够谨慎,这几次的刺杀便终究都以失败告终。
  但割据在齐国东部一带的风波王,却在某个深夜,离奇被杀身亡了。
  有小道消息传出来,说是风波王之子,因为与父亲争夺同一个美姬,失败后心生不甘,索性一不做二不休,使计暗杀了风波王。
  如此一来,风波王既死,那史连海就继承父业,成了新的风波王。哦,不,史连海自称越王,一字王强于二字王,越王也自认为强于风波王呢。
  自然,那个被父子争夺的美姬,如今就又到了越王帐中。
  此事是真是假其实很难定论,毕竟越王可从未承认过弑父之事。越王势力对外也只宣称说,风波王是因为疾病,暴毙而亡。
  不过,这种正经的宣告永远比不上小道消息来得刺激,在许多人心里,还是更倾向于相信那“弑父”之说。
  包括在此次事件中出现的那位美姬,如今也在整个天下都有了艳名。
  据传言说此女出身商户,原是湖山郡郡守柳某小妾,名为春姬。后来因其美貌动人,而被柳某送给风波王之子史连海。
  史连海将春姬带回东郡,却没能守住美人,反而被风波王将其纳入了内帷。
  至于最开始拥有春姬的柳某为什么不配拥有姓名,却是因为他早在齐国乱起来的最初,就已经被隔壁郡守偷了家,直接灭了全族,自然,其地盘也被一并占了去。
  乱世之中,像这样连一点水花都没能激起来就被灭了的小势力,可不就是不配拥有姓名么?
  任是英雄豪杰,都有可能今天风光无限,明日血溅三尺。
  反倒是那个春姬,因为此等经历而在整个天下都有了美名。
  美名,顾名思义,就是美貌的名声。
  究竟是要有多美的人,才能如此在割据一方的诸侯之间辗转,又引来父子相争,如今还依旧受尽宠爱?
  据说,这位春姬如今在越王的势力中甚至都颇有威望呢。
  后来越王还带着军队去湖山郡,将那位灭杀柳某的“隔壁郡守”赶出了湖山郡,从此又多占一郡,成为拥有四郡之地的大军阀。
  而最开始发动叛乱的王邕,曾经全盛时期,他甚至是打开了齐国京城大门,一路杀到齐国皇宫的宫城之下。
  那是去年八月之事。
  倘若那一次王邕能够一鼓作气将宫城攻破,驱逐甚至诛杀司马氏族,那么王邕改朝换代或许就在当时。
  可惜,关键时刻王邕没能将宫城攻破。反而是徐太后当机立断,点齐了贴身的高手护卫,就带着小皇帝从皇宫的密道,连夜跑了。
  等到王邕将宫城破开,攻入那宣政殿时,却一个重要人物也没捉着。
  哦,也不是一个都没。
  徐太后和小皇帝虽然是逃走了,原本权倾朝野的太师梁骋,却被王邕当时斩杀,其头颅被悬挂于京师城墙,受风吹日晒,以及无数目光侮辱。
  王邕历数梁骋三十大罪状,将其钉死在奸佞的耻辱柱上。
  王邕最初入京,打的就是清君侧的旗号。如今“君”虽然跑了,君侧的奸佞却还是要清理的。
  太师梁骋就是这奸佞之首,不清理他,又如何与天下交代?
  此后,王邕自封为明王,暂行监国摄政之实。
  而逃出去的徐太后和小皇帝,被原先就镇守在天元关的司马冲收留。司马冲并非皇室嫡支,此前也没有封王。不过他镇守天元关,实际实力丝毫不弱于当初的临海王。
  徐太后与小皇帝投靠司马冲以后,小皇帝就以皇帝的名义,封了司马冲为苍天王,又尊称司马冲为亚父。
  王邕原先攻入京城的时候,大概是打着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主意,准备通过摄政的方式,逐步收拢齐国权利。
  结果却没想到徐太后硬是带着小皇帝跑了,最后这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好处,却反而被司马冲给白捡回家。
  后来王邕也多次公开发文,表示要迎接皇帝与太后回朝,可惜不论是徐太后还是小皇帝,都不可能听他胡吹。
  他便是打开京城的城门,你看看徐太后与小皇帝可敢入京?
  齐国的局势就这样僵持了起来。
  大方面就是三大势力分割三路,实际上各种小势力分别穿插在三大势力之间,其影响却也不容小觑。
  最可怕的是,天下大乱,仗打得太狠,百姓失土,流民遍地。真实的齐国,已经变成了一座炼狱般的大熔炉!
  如今魏国想要收割齐国入版图,又该怎样入手呢?


第274章 农神在世
  魏京,东井巷。
  程灵在京城得到授官以后,便在官牙的介绍下,在东井巷买下了一座二进的小宅子。
  论理,程灵现在是五品京官,三进宅院其实也能买得了,但实际上事情却没那么容易。
  京城大,居不易,不仅仅是体现在物价贵,还有一点就是,好地段的宅子有时候不是没人能出价,而是出了价也买不到!
  东井巷整体坐落在京城东区,离三司不远,出了门不论是骑马还是坐轿,要不了多久就能到达三司官衙以及皇宫。
  这种地段,居住于此的,不是朝臣就是勋贵,再不济也要沾亲带故,祖上有仕途能人,余荫至今。
  程灵能通过官牙在东井巷买到二进小宅,还要多亏她是被皇帝直接拔擢,因此官牙才卖她面子,给予方便。
  倘若是想要再住得宽敞些,那出了这一带,外城区倒也不是买不着大宅子。
  但没那必要,两进三进的,现在都只是过渡,目前来说,小宅子反而更方便。
  程灵此番进京,一共带了十来个人,都是糙汉子。宅子买下来后,程灵单住在后院,杨林、洪峰等人就住在了前院。
  两三个人一间房,尽可以住得下。
  程灵授了官,洪峰等人就又成了官员部曲。不过程灵暂时还没有正经差事要派给他们,于是洪峰等人目前的主要任务就是满大街行走,目的就一个:熟悉京城。
  不仅仅是熟悉地形,更是要熟悉京城的风俗、风物,还有人物。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战不战的先不说,总之这地头得先熟悉起来。
  各种各样的消息也得打听着,从上到下,要有一个自己的信息网,才能在任何时候,面对任何事情都有应对之策。
  洪峰如今就成了一个打探消息的好手,他本来就是市井出身,喜好结交三教九流的朋友。不论是酒楼跑堂的,还是场子里的打手,又或者是大户人家的小厮采买,洪峰都能自然而然地就结交上线。
  南征的消息在京师上层烈火烹油地传荡着,从洪峰这里,程灵却也能听到各家各户,各种各样的小道消息。
  比如说,那章台御使解大人,看起来是个威严人物,实际上却惧内。据说他的夫人比他小了将近一轮,老夫少妻,妻子却是个河东狮。
  又比如说,侍中大人崔凯官威贼大,便连他家门下的管事,走在外头都要被人敬称一声爷。
  崔大人家的某位管事,前些日子才娶了外城某小户人家的女儿做第八房小妾,可是羡煞旁人呢。
  ……
  不得不说,任何时候,市井间的小道消息总比上头的正经消息还要流传得广,流传得快。
  据程灵所见,崔凯在皇帝和同僚们面前,那叫一个温吞柔和,称一句“和稀泥成精”都不为过。结果到了外头,原来崔凯官威贼大?
  呵呵,真假且不说,总之这人必定有许多面!
  这一天,程灵下值回来,洪峰兴冲冲地来到程灵面前,却是递出一封帖子,道:“郎君,这是国子监祭酒,章大人家送来的帖子。”
  国子监祭酒章殿臣?
  程灵当然认得这位,毕竟章殿臣是魏皇钓鱼小会上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