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七零夫妻养娃日常 >

第97章

七零夫妻养娃日常-第97章

小说: 七零夫妻养娃日常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来人; 男知青多点; 女知青就五个人。
  因为知青点住房不够,五名女知青挤在一个房间里,睡的也是通铺。如果陈立华住进去的话; 能再给她加一张床板,条件比较差; 但住进去不用出钱; 还能跟着知青们一起吃饭,这是优点。
  二是租大队书记家的房子,房租不会太贵; 一个月两块钱,陈立华能负担得起。这样的话她能住得宽松点,也能跟着大队书记家人吃饭; 缺点是她毕竟是外人; 相处起来可能会尴尬。
  三是买房; 能买的房子有两间,一间是大队书记家准备租给她的那间屋,能从侧门给她开扇门,独立出去,另一间是村里寡妇的房子,同样能给她单独开一扇门。
  前者房子的优势是地段好,位于大队中心,缺点是价格较贵,而且不愿意过户,大队书记家势大,周建海在崖县的时候不会出问题,但万一哪天他被调职或转业,大队书记会不会变脸就不太清楚了。
  后者房子相对偏僻,但周边也有人家,不至于被欺负也没人知道,这房子好处也明显,一是价钱便宜,二是主人家愿意过户,三则是对方孤儿寡母,就算以后周建海不在,陈立华能立起来的话也不至于被欺负。
  于是比较起来,最先被一致排除的是买大队书记家的房子,价格贵风险大,不值当。
  而在剩下的三个选项中,周建海比较倾向于前两个选项,在他看来,陈立华到了该结婚的年纪,买了房子也住不长久,没必要。
  邓湘云则觉得各有各的好处,虽然是农村房,但手里有恒产总比手头空空来得强。问题是陈立华能不能立起来,如果她立不起来,手里有房子也没用,倒不是多旧shigG独伽拿点钱。
  得知邓湘云的担忧后,林薇说:“我觉得你们可以问问她的意见,让她自己做选择。”
  “让她自己做选择?”邓湘云怔住,“她还这么小,哪能想得到这么长远。”
  林薇不赞同她的观点,说:“年纪小不代表没主意,如果没主意,她当初就不会跟着孩子们学认字,就算学了,也不一定能坚持下来,这姑娘啊,是个有韧劲的。”
  在林薇看来,如果陈立华性格软弱立不起来,她根本不会选择离开周家,哪怕是为了不拖累表哥表嫂。
  周家的生活多安逸啊,虽然是保姆,但小石头快五岁了,性格也乖巧,带起来很容易。她要做的,无非是一天三顿饭,两三天做一次卫生。
  在周家也没人会欺负她,有周建海的庇佑,她不需要面对外面的风吹雨打。性格不够坚韧的人,可不会轻易踏出这一步。
  更何况原着中陈立华离开周家后的确过得不错,一个人的性格很多时候是早早就定下来的,不会瞬息间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既然原着中陈立华能在七十年代末说服大队办厂搞养殖,林薇相信她现在能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
  因为林薇的建议,邓湘云最终还是让陈立华自己做的决定。
  而陈立华在思考过后,选择了买那名寡妇家的房子。
  因为是女孩子,她一出生就受到父母的区别对待,她有家,却又像是没有家。后来到了周家,表哥表嫂对她很好,但寄人篱下总让人心里不安,所以她对房子是有执念的。
  她也并非盲目买房,寡妇家的房子因为是土坯的,而且房龄比较老,所以价格不贵。又因为房子长期有人住,她买下后不用过多修缮,屋里连床板都有,她需要添置的也就是衣柜桌子等小件。
  总之全部费用算下来,她的工资还能落下一百出头。至于粮食能找大队赊欠,到年底算工分,要是不够的话她手头的钱应该够还账。
  只要熬过了今年,明年情况就会好起来。
  见陈立华的确有主意,邓湘云夫妻没再说什么,买房这事是周建海去交涉的,也算是告诉农业大队的人,陈立华虽然孤身一人,但并非无人可靠。
  房屋修缮也是周建海找人帮忙办的,不过陈立华也没闲着,这段时间常往新房子去监工,免得被人糊弄。
  因为只是修缮加另开一扇门,不到半个月房屋就弄得差不多了,周建海帮着找人买了点二手家具搬进去,陈立华将屋子收拾干净能住人了,才邀请她们去看。
  农业大队离得不远,走路过去也就二十来分钟,大队规模不大,总共也就七十来户人家。
  寡妇家在村尾,旁边零星有四五户人家,离得不算近,但也不算很远,有什么动静都能听得到。
  寡妇家房子不算大,是一排三间的结构,左右两间是卧室,中间是堂屋。卖给陈立华的事左边那间屋子,原本房门是通往客厅的,但现在客厅那扇门被堵上了,房门朝外侧开,这样她进出不用经过院子,房屋相对独立。
  屋子里面收拾得挺干净,陈立华本就是勤快人,更何况这是她的新家,收拾起来自然充满了热情。
  林薇站在门口往里看,只见不大的房屋被分成两半,进门左手边摆放着床和一个单开门的衣柜,床旁边还放了张小桌子,上面摆着几本书,算是她的书桌。右手边则是卧室,放了张橱柜,一个小煤炉,还有两口小锅。
  林薇问:“你后面打算自己做饭?”
  “自己做方便点。”陈立华说,跟人搭伙虽然好,但吃食方面不能自主,自己做肯定好点。
  “这样也好。”
  看过房子,几人没有多待,准备打道回府。离开前隔壁嫂子回来了,对方看到她们一行人愣了愣,问:“你们是小陈亲戚?”
  邓湘云笑着说:“我是立华的嫂子,您是赵大姐吧?”
  “诶,对,你们今天过来是?”
  “我们就是来看看立华屋子收拾得怎么样,您也知道,她一个姑娘家住过来,我们党哥嫂的难免多上心些。以后立华住过来,也麻烦您帮忙多看顾看顾。”
  赵大姐也是聪明人,明白邓湘云的意思后连忙道:“应该的,以后都是邻居嘛。”
  买房子前周建海就找人打听过赵大姐的情况,知道她是个老实本分的人,才让陈立华买的房。所以得到她的应允后,邓湘云也放了心,两人之后又寒暄了几句才道别离开。
  ……
  月底两家凑一起吃了顿饭,算是为陈立华践行,其实也不算践行,毕竟她只是搬离家属院,想回来探望还是很容易的。
  聚完餐第二天,周建海就帮着陈立华搬了家。
  陈立华搬出去后,小石头就没了人照顾。
  不过邓湘云如今的处境相较于两年前大有好转,因为在医院药房工作,她不再像以前那样深居简出,再加上性格温和,除了个别爱拿腔拿调的军嫂,大多数人都不会再拿她的成分说事,她的人缘好转许多。
  而小孩子基本都是跟着大人走,因为邓湘云人缘好转,小石头如今也不再像当初那样受排挤。虽然他最好的朋友仍是明明瑞瑞,但他们不在家的时候,他也会找其他小朋友玩。
  如今的邓湘云不再担心将小石头交给别人带会受欺负,因此陈立华离开后,她就把儿子送到了专门带孩子的军嫂那里。
  因为她中午有一个半小时的休息时间,所以她没让对方管中饭,费用相对便宜,每月只需要三块钱。
  而且把孩子送去也就这几个月的事,等九月份开学,小石头就能去学校了。
  九月份要去学校的不止小石头,林薇也打算让明明瑞瑞去读书。
  虽然规定的是一年级生需要满六周岁,但学校实际招生过程中并不怎么卡年龄,只是年龄太小上学后可能会跟不上,所以学校不建议家长太早把孩子送去上学。
  但新学期开学后,三个孩子中年级最小的小石头也满五周岁了,年龄不算太小。再加上他们跟着林薇上了两年课,就算是最马虎的明明,直接上二年级都不会跟不上,实在没必要浪费时间再等一年。
  因为明明瑞瑞要上学,趁着暑假有用,林薇给他们每人做了个小书包。
  这年头流行的是军挎包,不论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已经参加工作的人,都以背上军挎包为荣。但军挎包不是一般人能弄到的,大多数人顶多扯点军绿色的布,做个款式差不多的挎包。
  宗绍倒是有军挎包,但他就一个包,两个孩子不够分。所以林薇还是扯了布,给俩孩子一人做了个斜挎的包,上面还缝上了五角星,看着挺像那么回事。
  但收到挎包的明明不太高兴,倒不是不喜欢这款是,而是收到这个包就意味着他要去上学了。
  作为一名学渣,他一点都不想去上学。
  虽然之前他每天也要跟着林薇去学校,但那会他不是学生,不用每天被困在教室里,大多数时间都跟弟弟在办公室里玩,顺便照顾妹妹。
  而且林薇就带了两个班,每天顶多去学校待半天,虽然回到家还要上课,但课程不多,他每天玩耍的时间还是很充足的。
  上学后日子就没那么好过了,不但每天都要在学校里待七八个小时,回家后还有作业,最重要的是,一周只有一天假。
  光是想想未来暗淡无光的日子,明明就觉得心都要碎了,以至于最近吃饭都不那么香了。
  宗绍很快发现了儿子的变化,某天晚上吃过饭,问起林薇这事:“明明最近怎么了?我看他晚上才吃了一碗饭。”
  随着年龄的增长,明明瑞瑞的饭量也有了显著变化。
  以前他们每顿最多吃一碗饭,偶尔胃口特别好才会要求添饭。但现在他们吃饭一碗半起步,胃口好的时候要吃两碗饭。
  明明上次吃一碗饭已经是半年前的事了。
  林薇没好气地说:“知道要上学,忧郁的呗。”
  “他还没习惯学校生活?”宗绍无奈问,他觉得明明跟着林薇每天去学校报道,应该适应了学校生活才对。
  “他哪是不习惯学校生活,他是不习惯要上学的日子,就是贪玩,”林薇摆手说,“随他去吧,他饿不了几天的,认清楚现实就好了。”
  学肯定是要上的,前世明明是大学毕业,这辈子哪怕不能再进一步,至少不能比前世还差。
  宗绍也不是那种宠溺孩子的人,听林薇这么说就不问了。
  而明明在饿了几天,认清楚现实后,果然恢复了食欲。不恢复不行啊,这几天因为吃得少,他出去玩都没什么劲。
  离开学没剩几天,他必须抓紧这最后的时间玩个够!
  但事实证明玩是永远都不会够的,九月一号当天,明明斜背着挎包,把去上学的步伐走出了去上刑的感觉。
  本来明明瑞瑞因为经常跟林旧shigG独伽薇去学校,老师们对他们都很熟悉了,他们一张口,就能轻易认出谁是谁。
  但今天因为明明心情太沮丧,话也没平时多了,以至于一年级一班的班主任都有点分不清他们谁是谁了。
  不过班主任是聪明人,打招呼时连着喊明明瑞瑞的名字,然后问:“明明今天怎么了?看起来心情不太好?”
  听到班主任的话,明明反射性抬头,哀怨地看了老师一眼,然后长长地叹了口气。
  注意到他的小动作,班主任想,原来今天的是忧郁明明啊。
  作者有话说:
  二更


第123章 恢复高考
  虽然开学头一天; 明明上学如上刑,但他很快适应了小学生活,并对其迸发出了高度热情。
  倒不是明明突然转□□上了学习; 而是他在开学第二天被任命当上了班长,同样当上班干部的还有瑞瑞,他被任命成为了学习委员。
  对当班干部这件事,兄弟俩态度很不同,瑞瑞觉得很麻烦; 不是很想当; 最后还是他们班主任安抚说学习委员事情不多; 并且一个月后如果他依然不想当干部可以卸任换人; 才勉强答应下来。
  明明则很高兴; 在他看来; 班长就是老师以下,班级里最厉害的人,是所有人的老大; 他很愿意当老大。
  当上班长后,明明觉得自己可能耐了; 现在看人都不是平视; 而是用鼻孔朝着人,牛气冲冲的模样。
  而且他现在不让人喊他明明了,要喊他明明班长; 有次宗绍喊错了,他还老大不高兴,斜着眼睛看老爸。
  直到宗绍脸色沉下来; 明明才认怂; 纠正说:“你应该叫我明明班长。”
  宗绍:“……”我更想叫你小兔崽子。
  宗绍觉得明明这是欠收拾; 但林薇觉得还好,只要明明能老实上学,在这方面她很愿意满足儿子的虚荣心。
  夫妻两人对这件事不同的态度,导致的结果是明明看人下菜碟,林薇喊他明明班长他才会应,而宗绍只需要喊他明明就行。
  林薇:“……”确定了,明明的确欠收拾。
  经过明明的卖力宣传,不到一周,全家属区都知道明明刚入学就当上了班长,以及瑞瑞当上学习委员的事。
  对此瑞瑞表示:他马上就要卸任了,并不需要这么卖力宣传谢谢。
  ……
  随着明明瑞瑞开始适应小学生活,中秋节到了,家家户户过起了团圆节。
  但林薇家里气氛却有些凝重,因为她想起来,伟人就是在中秋节后去世的。具体是哪一天小说里没写,她也不太清楚,但按文章描述,应该没隔几天。
  林薇和宗绍情绪不佳,都没什么心情过节。不过因为单位发了月饼,晚上一家子还是坐在院子里赏了会月。
  瑞瑞情绪比较敏感,发现了爸爸妈妈心情不好的事,明明贝贝却不知愁,兄妹俩一个坐在带轮子的小婴儿车里,一个坐在普通凳子上,面对面吃吃喝喝。
  贝贝学说话比一般小朋友要早,虽然才十个月大,但已经会喊爸爸妈妈和哥哥了,偶尔也能发出些简单词汇,比如好坏、要和不要。
  哦,今天她还学会了碰。
  她和明明一人捏着半块月饼,碰一下就吃一口,没一会已经把这个字说得很清楚了。
  吃完半块月饼,林薇就不让贝贝再吃了,怕她吃了不消化。
  但小孩子哪会去想能不能消化的问题,她只觉得碰一下吃一口的游戏很好玩,见要不到月饼就扯开嗓子哭了起来,口中还喊着“坏妈妈”。
  贝贝以前从来没有将好坏和称呼联系起来过,她说话经常是单个往外蹦,比如喊爸爸,中间她就要停一停,听起来像是喊了两声爸,妈妈和哥哥也是这样。
  这是她第一次没往外单蹦字,还自发学会了造句。
  但被指控是坏妈妈的林薇并不高兴,甚至很想给闺女一脑瓜崩,看着宗绍和两个孩子忍笑的表情,林薇最终决定把闺女丢给宗绍:“哄好。”
  到了爸爸怀里后,贝贝索要月饼的人就变了,于是很快,宗绍也喜提“坏爸爸”称号。
  但宗绍没敢把闺女丢给媳妇,只能想办法转移女儿的注意力,便举着她的胳膊将她举起来,一时高一时低。
  小姑娘吓得啊啊叫唤,但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只是哄好了闺女,明明瑞瑞不干了,他们也想飞。
  宗绍工作的时候很严格,但休息的时候也愿意带着孩子们玩,在两个孩子的强烈要求下,轮流举着他们飞起来。
  隔壁孙营长家的孩子看到,顿时拉着爸爸的衣袖也要玩。刚开始孙营长乐呵呵地应了,但十分钟后开始疲惫的的,十五分钟后觉得力竭,摆着手说:“爸爸举不动了。”
  孙营长儿子顿时满脸失望:“爸爸你怎么这么快就举不动了?”
  这话给孙营长噎的,他伸出手指点着手腕上的表盘:“十五分钟了,快吗?”
  孙营长儿子看向隔壁:“可是宗叔叔还举得动啊。”
  说完,孙家意犹未尽的两个孩子转过头,看着因为被举起来的明明,俱一脸羡慕。再看看自家爸爸气喘吁吁地爸爸,脸上纷纷露出恨铁不成钢的表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