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七十年代妇女主任 >

第124章

七十年代妇女主任-第124章

小说: 七十年代妇女主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说的可是实话。”
  就是因为她说得情真意切,听得人才高兴。
  刘志刚道:“回去我跟你嫂子说,省得她瞎琢磨,以为你得跟我们生了。”
  赵柯挑眉,故意带着一点谴责的语气说:“我嫂子知道你在外头啥都抖搂吗?什么时候见到她,我得跟她告状。”
  刘志刚打了下自个儿的嘴,笑呵呵地说:“我注意,以后肯定注意。”
  养猪场里的员工,见着赵柯,全都比之前更热情。
  老方的态度也变了不少。
  赵柯还是以前那样儿,寒暄完,先塞两盒烟。
  老方推辞得厉害,“不行不行,我不能收。”
  赵柯坚持,硬塞,“方哥,我诚心诚意的,你可别跟我撕吧,这么多人呢,看见多不好。”
  老方瞥向不远处干活的同事们,他熟悉他们,这些人别看在干活,眼睛时不时往这边儿瞄呢。
  石头不像赵枫他们机灵,没想起来要挡一挡。
  赵新山人情世故熟练些,劝道:“方同志,交情好,见面递两根儿烟,不是啥事儿,就收下吧。”
  两根儿和两盒,可差多了。
  不过人家都这么大方了,他再推多不给面子,老方也舍不得,手就没再推,笑成弥勒佛,“你们大队可真客气,那行,我就收了,下回别带了啊。”
  赵柯只是笑笑。
  老方知道他们的来意,直接带着三人去看猪崽,“这批猪崽品质都很不错,挑猪你们熟了,我不跟你们多说,你们随便挑,有啥问题再问我就行。”
  赵新山和石头贴近猪栏,仔细瞧猪崽。
  石头指着一个,说:“大队长,你看这腿儿,真有劲儿。”
  赵新山点头,眼神像看自家孩子一样慈祥。
  赵柯没凑过去,对老方感谢道:“谢谢方哥,要不是你们这么细心关照,我们大队这养猪的事业肯定搞不起来。”
  “应该的。”
  赵柯笑眯眯的,好像只是随意一问,“那我也算是个有信誉的好买家吧?”
  老方迟疑一秒,点头。
  除了麻烦点儿,求人办事儿不吝啬,说话也爽快,不像有些人事事儿的,尽惹人烦。
  赵柯问:“所以……有信誉的好买家,买猪能赊账吗?”
  老方的笑脸一收,“……”
  果然,好处不是白拿的。
  赵新山和石头没想到她说得这么直接,分神听。
  石头性格老实,出来也拘谨的很,听见赵主任这么轻易地说出很难张开口的话,极其佩服。
  她都不怕别人瞧不起她吗?
  赵柯怕就不开口了,一双明亮的眼睛诚恳地注视着老方。
  老方很想把烟还给她,“我做不了主。”
  赵柯善解人意道:“没事儿,我跟能做主的人商量也行。”
  老方脸颊的肉微微抽搐,“真要赊账?”
  赵柯乖巧地点头。
  “你们跟我去见场长吧。”
  “好。”
  赵新山抬脚,叫石头一起去。
  石头紧张,小声儿道:“大队长,我也去吗?我在这儿看猪呗。”
  “看啥猪。”赵新山训他,“带你们出来就是为了多锻炼锻炼你们,年纪轻轻,挺大个个子,躲啥,跟上!”
  石头一听,不敢再磨蹭。
  场长办公室——
  老方先进来说明情况。
  养猪场张场长无语,“赊猪崽?他们说想赊就赊,当县养猪场是什么地方?老方你也是,这种事儿直接拒绝就是了,领过来干什么。”
  老方赶紧解释:“赵村儿大队去年在咱们这儿买了三十个猪崽。”
  一次买这么多猪崽的买家不多,张场长有印象,但依旧不愉,“买过就能赊了?养猪场不赊账。”
  老方提醒:“是那个赵村儿大队,上报纸那个。”
  张场长表情空了两秒,皱眉,“那个赵村儿?”
  老方点头,“是,来三个人,单独上报纸的赵柯和他们大队长。”
  张场长仍然有些不快,“有点儿名气,就想到咱们这儿来占便宜?”
  老方摸了摸微鼓的两个衣兜,进门前赵柯又塞给他两盒烟,给赵村儿大队说好话:“赵村儿大队挺实诚的,我和刘志刚也跟赵柯打过交道,应该不是为了占便宜。”
  张场长睨他,揭穿:“老方,又收好处了?”
  老方干笑两声儿,“熟人给两根儿烟,哪算收好处啊,我是听老刘说过,这个赵柯挺有本事的,我直接给人拒了,万一耽误啥事儿,罪过不大了吗?”
  “能耽误什么事儿。”
  老方试探地问:“那我让人回去?”
  张场长瞪他,“都带过来了,还让人回去,不是得罪人吗?”
  老方笑起来,“我这就去叫他们进来。”
  张场长严肃地提醒他:“你也注意点儿影响,别太过分。”
  老方手不自觉地拂过口袋,嘟囔:“老方我又不傻,别人也没那么大方啊……”
  买猪送礼的可不多。
  片刻后,赵柯三人进来。
  张场长换了一张脸似的,伸手,“赵大队长,赵同志,石同志,久仰赵村儿大队大名,幸会幸会。”
  赵新山和赵柯分别跟他握手。
  石头沾俩人光,也握上了养猪场场长的手。
  松开之后,他还有些回不过神,甭管是以前还是现在,这都是他心里“不得了的人物”。
  “请坐。”
  张场长招呼三人坐下后,很和气地说:“我听老方说,你们想赊猪崽?实在抱歉啊,我们养猪场有养猪场的规定,还要对上面领导交代,不能赊账。”
  赵新山听到后,神色还好,石头则是坐立不安。
  被拒绝很正常。
  赵柯心平气和地说:“张场长,您先别急着拒绝,可以听听我们大队的想法吗?”
  张场长可有可无地点头,不觉得她能说出什么花来,让他同意赊账。
  “其实我们大队账上有资金,之所以提出赊账这个主意,是想加深跟县养猪场的联系。”
  “哦?”
  赵柯抛出赵村儿大队的优势,“去年我们大队买猪,还是租用了县养猪场的小货车,今年我们开我们大队自己的拖拉机来的;我们赵村儿大队跟我们公社其他大队初步结成了互帮互助的合作关系,打算一起在农业上向前跨越大步;我们公社大力扶持我们大队的发展……”
  张场长不得不打断:“这跟县养猪场有什么关系?买猪崽赊账,对我们没什么好处,拿不到钱,我们养猪场为什么不自己养?猪出栏后,收益更高。”
  赵柯道:“按照我们大队去年一年养猪的经验,避免不了的是成本问题,养一个猪,从饲料到人工,再有个病啊灾啊的,饲养成本直线儿上升,养猪场需要承担的压力就会增大。”
  “以县养猪场现有的规模,要控制体量。种猪带崽,选出一部分健康的猪崽饲养,多出来的,才会卖出去。”
  张场长表情没多少变化,“那又怎么样?”
  “国家对养猪的扶持力度很大,不知道您知不知道今年首都要组织一场专业养猪培训?”
  张场长坐姿起了些许变化,身体微微前倾,“你们大队怎么知道的?”
  双山公社是县里比较偏的一个公社,赵村儿更是偏僻,按理说他们应该没有信息渠道……
  赵柯笑道:“我还在农业部报了名。”
  张场长神色微变。
  名额有限,竞争紧张,省内得到消息的养猪场几乎抢破头,各显神通。
  县养猪场当然也想参加培训,只是得到的消息,完全没有竞争力。
  赵村儿大队有什么优势?
  他们上过报,现在还在热度中,全国知名。
  “你们什么时候报的?”没听说。
  那也不重要。
  重要的是能不能选上。
  张场长看一眼日期,二十五号,今天公布,“稍等一下,我打个电话。”
  他从抽屉里拿出一个电话本,照着号码拨,“嘟——嘟——”两声之后,电话接通。
  张场长对话筒问道:“老胡啊,培训名单公布了吗?”
  赵柯和赵新山对视一眼,多关注了几分。
  张场长的通话还在继续:“我知道我们县养猪场可能选不上,你帮我看看,都有谁。”
  “行,我等你两分钟,不用挂。”
  两分钟后,张场长抬眼看赵柯三人一眼,“好,谢谢啊,回头见面,我请你吃饭。”
  电话挂断。
  张场长眼神复杂,“你们大队选上了,恭喜啊。”
  赵新山眼里现出喜色。
  赵柯则是抓紧机会,笑道:“张场长同喜。”
  “我有什么好喜的。”
  “我们就是咱们县下辖的大队,我们大队选上,跟县养猪场选上有什么区别?”
  肯定是有区别的,要不为什么不选他们县养猪场?
  不过……全省那么多养猪场,赵村儿大队选上,比其他县的养猪场选上,更让他舒服。
  张场长面上浮起一丝笑,叮嘱一句:“你们大队好好把握这个交流学习的机会。”
  “这是一定的。”赵柯大方地说,“赵村儿大队就是咱们县的一份子,我们有任何所得,回来都会毫无保留地与县养猪场分享。”
  张场长意外,“你们舍得?”
  这不只是简单的养猪培训,技术、人脉、资源、政策扶持……后续会有各种好处。
  他们难道不知道?
  赵柯跟段书记不一样,她谈判的时候,通常喜欢打着“我是为你好”的旗号,站在对方的角度上,让对方认为她能给他们带来好处,然后达成自己的目的。
  她不觉得自己的位置放得低,这只是一种手段,只要在道德和法律范围内,手段没有高低。
  所以她怎么忽悠,对面的人一般不会不舒服,顶多是好气又好笑。
  而眼下,赵柯就一个目的:赊猪崽。
  赵柯又拿出她那套“资源置换,互利共赢”的磕儿,“我们大队就是小打小闹,实力肯定比不上县养猪场,市场广阔,咱们本来就是所属关系,同根同源,合作才能共赢。”
  “没有人想要这个机会,只是为了多养两头猪,无论是扩大规模、进行科学转型,还是形成产业链,肯定是想有更大的发展。”
  张场长点头。
  她这么说,明显不是不知道培训的好处。
  赵柯持续发力:“我们大队现在有一定的实力,公社又大力扶持,同时又有其他兄弟大队作为储备资源,很多东西我们都可以自给自足,循环利用,并不是要占县养猪场的便宜。”
  “赊猪崽只是一笔小钱,却是县养猪场和我们赵村儿大队养猪场之间的重要桥梁,用一个纽带将我们两个养猪场联结在一起,更方便我们后续合作。”
  “没有县养猪场,还有别的养猪场,但是我们大队私心里,并不愿意舍亲求远,我们是希望和县养猪场携手共进的;当然还有更次的情况,别的养猪场也没有,但有我们有公社的支持,我们大队的养猪场只是走得慢一些,绝对不会发展不起来。”
  “培训之后的交流分享是我们大队初步的诚意,如果后续的合作建立,我们公社也可以在饲料的原料提供上给予一些让步,再往深远一些看,县养猪场如果想要转型,形成一个更大的产业链,应该也需要一个可靠的猪肉供应吧?”
  张场长越听越专注,表情也越来越严肃。
  “张场长,我们之间的合作,其实大有可为。”赵柯最后轻声问一句,“那么,县养猪场是不是也要表示出一些诚意?”
  张场长陷入沉思。
  石头听得目瞪口呆。
  没钱,赊个猪崽,能说出这么多吗?
  而且,赵主任一开始不是不知道他们拿到培训名额了吗?
  赵新山也服,但他听多了,承受能力强一些,还能分出精神来碰一碰石头,提醒他注意表情,别扯后腿。
  石头赶紧合上嘴巴,抿紧。
  整个场长办公室安静极了。
  石头紧张地咽了一口水,声音他听得清清楚楚,吓得他以为吵到其他人,赶紧小心地打量。
  没有人注意他。
  石头绷紧神经。
  张场长终于出声,“你们大队的养猪场打算赊多少猪崽?”
  赵新山和石头看向赵柯。
  大队来之前商量过,如果拿到公社的砖钱,就买四十到五十只猪崽。
  然而赵柯开口就是“一百”。
  张场长险些坐不住,“多少?!”
  赵新山和石头也都震惊地看着赵柯。
  一百?!
  疯了吗?
  赵柯平静地重复:“一百。”
  天不热,竟然出了些汗。
  张场长摸向衣兜里的手绢,又松开,没拿出来擦汗,忍不住嘲道:“你们一个大队,才几个人,心挺野啊……”
  赵新山控制着没点头。
  他们大队那几个人,要真养这么多猪,心是挺野。
  赵柯很淡定,“人总要要梦想嘛。”
  张场长看着她的眼神,怀疑中带着一丝警惕:“这么养下去,你们大队养猪场的规模,很快就要追上县养猪场了……”
  他怎么觉得他们的梦想是“干翻县养猪场,取而代之”呢?
  赵柯一脸正气,高觉悟道:“我们国家是广阔的,我们都是在为国家和集体创造效益,是在响应国家‘恢复经济’‘大力养猪’的号召,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绝对不能损害国家和集体的利益。”
  张场长:“……”
  行吧。
  事实上,即便现在的产业基本都是国营和集体所有,产品只能提供给国营的饭店、供销社或者百货大楼……市场也是广阔的,且会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广阔。
  不管是赵村儿大队的养猪场,还是县养猪场,根本就吃不下。
  张场长深吸一口气,松口:“县养猪场现在没有那么多猪崽。”
  他们县养猪场在整个市里,发展规模数得上第一,但统共也就两百多头猪,还不是同一批,是两年的猪。
  为了培养品质更好的猪出来,种猪养了十几头,也不是都能顺利地同时期揣上崽的。
  今年春天都算是不错的了,现在有七头母猪下崽了,还有三头正揣着。
  “县养猪场挑走一批猪崽饲养,剩下的只有五十多只。”
  赵新山看着赵柯,喜气止不住,赊五十多只猪崽,也行啊。
  赵柯说“一百”,就要一百,“我听方哥说,还有三头母猪怀着呢。”
  这个老方!
  张场长道:“去了我们自留的,也不够。”
  “还能配种吗?到七八月也行。除了要卖的,我们大队还想要几只不劁的种猪。”
  张场长听完,还是怀疑他们想要取代县养猪场。
  他也很想替母猪发声。
  她要累死母猪吗?
  母猪的命不是命吗?
  “非得一百吗?太多了。”
  赵柯看出他是真为难,便退一步,“六十也行,不过我想帮我们公社赊三个月的猪粪做肥料。”
  赵村儿大队养的猪多起来,粪肥自给基本够用,但不能他们吃肉,别的大队干瞅着,好歹喝喝汤。
  而张场长脸上的表情很木。
  猪粪也赊。
  老方有一点没说错,她确实很有本事。
  这谁听谁不懵?
  偏偏他还很心动。
  张场长口干舌燥,端起茶杯想要喝一口,发现已经空了,只得又放下。
  还得拖延一下,仔细琢磨琢磨。
  张场长道:“这个事情,得跟讨论一下,明天你们过来,给你们答复,可以吗?”
  赵柯答应得爽快,“我跟县革委会也打过些交道,有问题,随时叫我,我们就住在招待所。”
  她还跟革委会打交道……
  张场长猛地想起报纸上说的,双山公社种白菜渡过涝灾,背后就是她提出并且先期游说的。
  有预感,要答应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