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农场家属院日常-第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上三年了。”
“嗯。”陆庆华也站起身,走到他身边,“时间过得还挺快,一晃眼就三年了,不过也差不多是时候了,组织上决定任命你担任二营副营长,开了年就正式提上去。你有什么想法?”
“谢谢组织信任!”郝少东听到这个消息倒是没有太大波澜,只是回答地铿锵有力。
“这回给你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和啤酒厂合作的事情,你也知道现在啤酒贵又不好买,上头是想大力发展的,可总得有原料,这不,就盯上了我们这儿。”
陆庆华说这话时还带着丝骄傲,这儿的土壤还挺适合种植生产啤酒需要的啤酒花和两棱大麦。
“明儿会有其他啤酒厂的人来,大伙儿一块儿合计合计,怎么把东西种好,把啤酒产能给他提上去。这事儿办好了,有上头的专项拨款和奖励,好好干!”
“好,我明白。”
“啤酒?”陈叶云正在屋里看书,因为遇到一道数学难题一时没有思绪,嘴正咬着笔头呢,冷不丁听回家的男人说了这事儿,疑惑地看着他,“我们农场要种啊?”
“十有八,九,你没看到农场大门口挂的红色横幅吗?热烈欢迎各省市啤酒厂领导莅临628农场。”
陈叶云摇摇头,她最近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了。“那你抓紧办了,我看你们都还挺爱喝的,兴许以后就能随便买啤酒了。”
说完,又自顾自看起书来。
第二日,农场大门口驶进了几辆卡车,上头下来七八个人,都是附近名气大些有点实力的啤酒厂领导。
郝少东一圈看过去,基本是些三四十岁的男同志,唯独有个年轻小伙子。
“这是我们农场负责这事的郝连长,这是五家啤酒厂领导。”负责此次接洽的方同志向双方介绍,“这是白鸽啤酒厂的王厂长,这是三元啤酒厂的徐主任,这是。。。。”
郝少东上前和人一一握手。
方同志介绍到最后一家,“这是东来啤酒厂的李丰年李厂长,这位是。。。。”李丰年旁边站着个年轻后生,瞧着比在场的人都小。
李丰年笑了笑,忙接话,“这是我们厂的赵新诚,毛头小子一个,这回跟我一块儿来学习交流。”
“那肯定是欢迎欢迎啊!”方同志笑了两声,和郝少东一块儿把大家迎了进去。
一上午,一行人参观了农场,这会儿快入冬了,还剩下红薯和玉米的丰收收尾工作,地里也快成了光秃秃一片。
几家啤酒厂的负责人查看了一番,一致认为这里适合种植啤酒原料,郝少东拿出一把之前准备好的大麦,“到时候我们农场应该能承担一部分啤酒厂的原料。”
“就是技术方面,你们多小心点。”
郝少东此前也研究了一阵,这时倒是胸有成竹,“啤酒大麦皮壳偏薄,千粒重大,纯度高,发芽率高,我们肯定好好把关。”
李丰年看着他说得头头是道也放下心来,“怎么样?来对了吧?看看这农场多大。”
此时20岁的赵新诚听着前头男人的讲话,轻轻嗯了一声。
“咱们厂里大麦是得好好选,上回收的大麦有点发潮,最后啤酒喷瓶的就有点多了。”
“再看看吧,李叔,就是他们这儿没种过两棱大麦。。。”
“嗯,再看看去。”李丰民是申请了国家拨款的,不过这钱肯定得用在刀刃上,能买到优质两棱大麦的钱,干嘛去买品质差的。
参观了一阵,中午郝少东带着大家去食堂吃午饭,让后厨大师傅单独炒了几个菜,农场出菜,饭桌上各家啤酒厂也没闲着,纷纷拿出自家的招牌啤酒,在桌上摆了半圈。
各家出的瓶装啤酒,瞧着都挺不错,有的现在想去外面买还买不到,郝少东挨个喝了一圈,最后嘴里只剩下啤酒味了。
临走的时候,他被人送了几瓶,便给家属院里几个大老爷们送了,最后留了一瓶拿回家去。
“正方形的边长。。。”陈叶云正低头做题,旁边是湘湘坐在小竹床里乐呵,她先看到自己爹回来了,便指着郝少东发出咿呀咿呀的声儿。
“湘湘怎么了,要尿尿不?”陈叶云搁下笔,准备起身带孩子去撒尿,结果突然发现门口站着人。
“原来是看到你爹啦?”陈叶云把湘湘抱起来,往郝少东那边去。
结果刚走了几步就闻到一股酒味,“你喝酒啦?”
说这话时,人还往后退了一步,连带着湘湘淡淡的小眉毛也拧了起来,小脑袋转到了后面去,就留了个后脑勺给她爹。
被母女俩嫌弃的郝少东笑了笑,抬起胳膊闻了闻味儿,“有味道吗?就尝了尝几家啤酒厂带来的酒,没喝多少。”
“有。”陈叶云鼻子灵着,让他出去冲洗了再回来。
过了二十多分钟,郝少东才又回来了,这回他头发也打湿了,用手推了推,有水珠往下头晃。
“还有味儿不?”他走到陈叶云身边,让她闻。
陈叶云也没客气,一回头正好撞他胸膛,她凑近闻了几下,“行了,你坐着吧。”
得了命令的郝少东就坐在她椅子背后的床边,把湘湘接了过去。
“湘湘今天吃得多不?”
“吃得多,这丫头也不知道是跟谁学的,怎么这么能吃啊?”陈叶云说起这事儿就心累,她今天还和上回过年见到的怀孕军嫂打了照面,大家孩子出生时间没隔多久,因此很有共同话题。
就是说到吃这一块儿,她发现湘湘要比别的孩子能吃许多,她还担心吃太多了会不会不好,特意回院里问了黄丽珍她们。
“她要吃就给她吃呗,湘湘多吃点怎么了?是不是?”郝少东把湘湘抱在怀里,盯着闺女看,看她娇憨的模样只觉得心里一软。
“你就惯着她吧,吃太多了也不好。”陈叶云回头继续做题,说着话,她才反应过来不对劲,“都怪你和我说话,耽误我学习了。”
今晚第二次被嫌弃的郝少东一脸无奈,起身抱着湘湘往外走,“那我们出去玩,不打扰你娘啊。”
说完轻轻关上了门。
客厅里,家里四人,一个大的,两个小的,和一个更小的都坐在四方桌前。
湘湘坐在她爹腿上,目不转睛地看着郝少东手里拿着的一个玻璃瓶。
“姐夫,这个看起来好好喝。”大军吞了吞口水,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郝少东把盖子给揭了。
玲玲没有言语,而是直接把自己的搪瓷盅往前推了推,那意思也很明显了。
“一人小半杯,喝了就回去睡觉。”郝少东握着瓶身往几个杯子里倒,黄澄澄的液体涌了进去。
“好香啊,这是什么味儿?”
“菠萝。”郝少东把瓶身展示给他们看,“来认认字儿。”
大军和玲玲看了看,异口同声道,“广式菠萝啤。”
一字一顿,字正腔圆的。
“这是啤酒吗?姐夫,怎么是甜的?”大军喝了一口,不像啤酒的味儿啊,他以前尝过大伯碗里的啤酒,就一小口。
“菠萝啤,度数很低,味道比较甜。”
大军和玲玲开开心心喝完,乖乖回房间去睡觉,郝少东留了小半瓶给陈叶云,一低头发现湘湘手往前抓,像是要抓菠萝啤酒瓶。
“乖宝,这个你不能喝。”郝少东单手抱起闺女,另一只手拎着啤酒瓶回屋去了。
“你们在外头干嘛呢?”陈叶云关上书,准备睡了。
“喝菠萝啤,给你留的,你尝尝看。”他晃晃手里的玻璃瓶,发出叮咚叮咚的水声。
“度数高不?”陈叶云接过一看,上头的包装纸还挺好看的。
“一两度。”郝少东坐在一旁,看她仰头就是一口,“今天啤酒厂的人带来的,其他度数高的我分给其他人了,给你带了这瓶果味儿的。”
陈叶云喝了一大口,觉得甜甜的,咽下去后嘴里有回味的甜,“人家这啤酒做得真好喝。”
“等以后我们农场给啤酒厂供大麦和啤酒花了,我们也能蹭上点啤酒。”
“你们定了?”
“还没呢,回头还得商量种植面积,供货产量那些。”
“哦。。。那得再好好谈谈。。。”陈叶云和他聊着天,说话声音越来越小,这些日子又工作又看书,几乎能沾枕头就睡。
第二天,郝少东跟啤酒厂的人确定了后续的种植意向,不过东来啤酒厂那个叫赵新诚的后生最后还问了他几个种植啤酒大麦的问题,见他一一答了上来这才点头。
被个毛头小子质疑一番,郝少东倒也不恼,自个儿有能耐就不怕有人来问。
不过明年农场得分一部分精力专盯这一块儿,他把人送走之后跟陆庆华汇报了工作。
陆庆华拍拍他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后头估计上面政策要变,现在管控严,我们想买什么都得等拨款,以后估摸能松动些。”
“真的?”郝少东一直对此无奈得很。
“有这么个风声,说会放宽些,甚至有可能让我们自负盈亏。。。”陆庆华想到听说的消息,眼神也清明了起来,“总归是个机会,先把啤酒厂的事情搞下来再说。”
从营长办公室出来,郝少东往家里回,路上碰到兵团几个其他连队的人,一人手里提着只鸭子。
他走上前去搭话。
陈叶云回家的时候,发现厨房锅里居然炖着鸭子。
她眼睛一亮,把包放下去厨房冲了个手,“你去买的鸭子?”
郝少东点头,“今儿回来得早碰见几个战友说食品站外头有人卖鸭子,只要钱不要票,我去的时候就剩最后一只了,赶紧买了拿回来。”
“那今天能喝酸萝卜老鸭汤了。”陈叶云打开泡菜罐,捞出七八个萝卜,切了片,又往罐子边上倒满了水。
“鸭毛呢?”
“拢在那儿的。”郝少东一指她左边地上。
“大军!”陈叶云朝外头喊了一嗓子,把弟弟叫过来,“给你个任务,拿着鸭毛去外头,有收鸭毛的能换颗糖。”
能换糖?大军得了令高高兴兴领着玲玲去换鸭毛。
农场里有人收鸭毛,一般看着多少给个几分钱或者几颗糖,他们收了之后拿去卖给收购站赚差价,最后鸭毛又被人从收购站买走拿去做羽绒衣。
不过大军和玲玲没穿过羽绒衣,他们只想吃糖。
“大叔,我们有鸭毛。”大军把一捧鸭毛给他看,“能不能换糖啊?”
收购站的大叔伸手摆弄了两下,“还是新鲜的啊,脱毛没多久。行,给你一颗糖。”
他身上经常备着不少糖,随时要跟人换各种毛,鸭毛,鸡毛或者其他旧物。
“能不能再给一颗啊?我和妹妹两个人。”大军可怜巴巴望着他,把糖给了妹妹。
“你们鸭毛也不够多啊,家里还有没有?”
大军摇摇头,不过他又想到其他的,“下回有鸭毛我还是给你拿过来!”
“那行!记得找我啊!”不少人做这个赚差价的生意,他一听这话倒也舒坦,又掏出一颗糖扔给大军。
“谢谢大叔!”大军接过糖立马剥了糖纸塞进嘴里。
两人一路跑回去,等到家的时候糖已经吃完了。
“换了吗?”陈叶云正在起锅酸萝卜老鸭汤,香味直往外扑。
“换了,我们都吃完了。姐,我要吃肉。”
“我要喝汤!”
泛着肉味的鸭子汤又鲜美又入味,尤其是加了酸萝卜中和了味道,吃起来更加舒爽。
汤面有不少油泡泡,被勺子给拂开,陈叶云舀了两碗起来,每个碗里头有几块萝卜片和几块鸭子肉,吩咐大军和玲玲给隔壁201郭梦莲家和202黄丽珍家送去。
一般大家交换吃的就一个楼层的送,方便些。
大军刚啃着鸭子骨头,嚼了几下赶紧吐出骨头,端着碗往隔壁去。
玲玲则是拿着个帕子包着碗边小心翼翼往前走。
“别洒了啊,小心烫。”
过了一会儿,大军回来了,刚刚还盛着老鸭汤的碗里装着几个菜饼,“姐,珍婶儿说让我们尝尝。”
“这个看着好吃啊。”陈叶云赶忙伸手拿了一块,出锅不久的菜饼里有好几种蔬菜,里头应该还裹了点肉渣,一咬就香一嘴。
郝少东几口吃了一个,也点点头,“味道挺好。”
大军吃完一个,嘬了嘬手指,往门外望望,“玲玲怎么还不回来?”
陈叶云也回头看了一眼,走廊没人,“估摸和婉婉说话呢,两人说着就忘时间了,你过去叫叫。”
“好。”大军又拿了个菜饼还没吃完,把剩下的一半菜饼放在碗里,擦擦手准备出门。
刚走到门口,他就瞧见了妹妹的身影,“姐,玲玲回来了。”
玲玲嘴里包得鼓鼓的,腮帮子一动一动地走回来。
“又去吃什么好吃的了?”陈叶云看她拿回来的碗里装着一小碗韭菜炒蛋。
“婉婉姐姐她娘让我坐下吃点东西,我说我们家也在吃,她还是让我吃点再走。”玲玲终于咽完了菜,“我就吃了点儿再回来。”
“你倒是有口福。”
家里的晚饭突然由一汤一素菜变成了一汤三菜。
临近11月底的高考,农场里所有报名了的人都愈发紧张起来,不少人开始看书到晚上两三点,又六点起床接着看,打着哈欠,强撑着睡意努力学习。
陈叶云知道这么短时间自己补不够人家高中学完的东西,只能有多少看到多少,她心态倒放平了不少,就像郝少东说的,考不上也不会少二两肉。
贺秀英找的书也寄过来了,陈叶云抓紧时间看书,有什么不懂的就去知青点,一来二去倒也和一帮知青熟悉起来了。
一起讨论完,大家还从灶台下方掏出几个烤红薯分着吃,吃完继续看书。陈叶云吃了晚饭过来一块儿看书,这会儿倒不饿,不过拿着张翠青分过来的一半红薯,红得像是能油,她还是忍不住了。
“真甜。”
有人看著书太冷,手脚冻得不行干脆去打了二两白酒来喝,一口下去暖暖身子,又辣地发出一声呲溜。
“哎,看这么久书能不能考上啊?”
“杨凡同志,别说泄气话啊!好好学习,争取考上!”
“可是我听说这回报名的人特别多,竞争太大了,我都下地干活这么久了,要把书本重新拿起来学多不容易啊。”他手里捏着抄来的书,那字儿写得只有他自己才能勉强认出来。
“考不上就不回去呗。”
“不行,我一定要回去!我娘还在家里等我呢!”杨凡说着说着还红了眼眶,“去年我娘给我寄信还说,说我生日的时候给我煮了碗长寿面,就是我没在身边吃不到,最后她和爹替我吃了。”
杨凡揉了揉发酸的鼻子,转身对着墙擦了擦眼角。
“我娘也是。”杨凡的一席话触动了不少人脆弱又敏感的神经,有个女同志也喃喃自语,“我走的时候我娘一个劲儿流眼泪水,我还安慰她说,没多久就能回去了,结果我这一走就是四年。不知道我娘的白头发长了没有,她以前老爱让我给她拔白头发,说拔了看着年轻些。”
“不要说了,怪让人难受的!我们好好学习,抓住这次机会,就算这回不行,下回也行,我们都能回去!我都好多年没吃到我娘做的饭了。。。”站起来的李知青自己说着说着也有些哽咽。
“咋了嘛?嫌我做饭不好吃哇?”负责在知青点开小灶的张知青出来活跃气氛,佯装生气。
结果李知青叹了口气,“你做得也挺好吃的,就是,就是不是那个味道。”
“啥味道?”
“家的味道。”
陈叶云坐在一旁默默听着她们的话,心里也一阵忧伤,这群知青把青春和岁月奉献给了每一块田土,却一直不能和家人团聚,希望人人都能得偿所愿。
*
日子总是不停重复,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