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君来自未来-第2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黎青执才华横溢,他们一直以为这样的年轻人会有点傲气,也觉得其他举人对黎青执,会有一些不满。
毕竟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结果……黎青执一点不傲气,其他举人还都对黎青执很热情?
读书人从举人开始,正式进入官僚阶级。
这些考上举人的人,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一辈子都考不上进士,但里面,说不定也会有人平步青云。
来参加鹿鸣宴的官员都是聪明人,他们不会去平白无故得罪人,对待在场的举人的态度也就非常好。
黎青执可以感觉到,这些官员里,有些是不喜欢自己的,但他们没有表现出来,他也就当做不知道。
黎青执笑着跟那些官员说话,不管人家问什么都对答如流,又适时地让其他举人可以在这些官员面前展现自己……
平大人看到这一幕,对黎青执敬佩万分。
这人不仅学问好,还特别会做人。
他要是有黎青执这样的本事,也不会这么大年纪了,还在翰林院待着。
这样的人,只要没有站错队,必然前途光明。
可现在的朝堂,当真是乌烟瘴气一团乱!
也不知道最后掌权的人会是谁。
晋王若是登基,吕庆喜和燕郡王都不会有好下场,燕郡王要是登基,也肯定会收拾另外两方。
当然了,吕庆喜扶持的宫里的那个小孩儿登基的话,他也不会对晋王和燕郡王手下留情。
平大人跟黎青执聊得很好,他暗暗提点黎青执:“子霄,你还年轻,可以晚几年再进京赶考。”
就朝中现在的情况……黎青执进京赶考,可能会不小心卷入到争斗中去。
要是黎青执折在里面,那就太可惜了。
平大人说得很隐晦,但黎青执明白平大人的意思。
京城的情况,他也是了解的,然而就是因为了解这情况,他才会急着进京赶考。
不管是晋王还是燕郡王,都不是什么好东西,为了一己私欲,他们完全不把百姓当回事!
黎青执觉得,这两人里不管哪个,都不能登基!
吕庆喜当然也有问题,他其实也不怎么把老百姓当回事。
但宫里的小孩儿年纪还小,是可以培养的。
总之,相比于晋王和燕郡王,他更希望宫里那个小孩儿能登基。
黎青执对着平大人作揖:“平大人,多谢提点。只是我有苦衷,等过些日子,就会进京。”
黎青执很诚挚地说了自己的情况。
平大人有些可惜,但最终还是给予了祝福。
鹿鸣宴之后,省城又有大大小小无数宴会开办,黎青执一下子收到了几十张帖子。
不过他都没有去。
他写字快,就给那些认识的,邀请他的人都写了一封信,说自己想早些进京赶考,急着回崇城县处理家事,因而没办法赴约。
写完信,黎青执就带着金小叶他们离开了省城。
“阿青,你不是很喜欢参加宴会?为什么不去?”回去的路上,金小叶好奇地问黎青执。
黎青执一直都很喜欢人多的地方。
黎青执一边看着黎大毛黎二毛他们喂鸡,一边转头看向金小叶:“小叶,有些人邀我去的地方,是花楼。”
这些宴会都是拿来攀关系的,一些人为了能交好新晋举人,会送上钱财,也会赠予美色。
黎青执喜欢跟人交往,但对这些毫无兴趣,干脆离开省城。
金小叶之前还真不知道这些,知道之后,就毫不犹豫开口:“那确实不能去。”
黎青执握住金小叶的手:“小叶,我们回去之后就收拾东西,准备进京吧。”
黎青执打算早点进京,他跟杜永宁说过之后,杜永宁也打算这么做。
他们会跟着沈家的船队进京,到时候杜永宁会单独租一艘大船,黎青执则跟吴百川一起走。
其实他租一艘船进京会更舒服,但有点惹眼,也难以找齐靠谱的水手,还不如坐吴百川的船。
到时他多给吴百川一些钱,让吴百川少装些货物,给他们留开位置就行。
沈家的船队打算十月初出发,时间还很宽裕,但他们可以提前准备一下。
进京之后,他打算做点什么为原主报仇,当然他会小心谨慎,一定不连累金小叶他们。
黎青执回到崇城县之后,依然逃不开各种邀约。
汪县令、朱前等人,都请他吃饭。
不过这些人请他吃饭的话,席间有什么不对他可以直说,因此黎青执对这些并不排斥。
除了别人请他吃饭,他自己也要办个酒席,请一些人吃饭。
与此同时,进京的准备工作,也要准备起来。
黎青执打算早些进京赶考,江安省,乃至其他省份的一些举人,也做了这样的打算。
遥远的盂县,就有个三十出头的举人,打算在年前进京。
这举人姓范,名叫范维言。
范家在盂县颇有些名望,出过好几个秀才,也出过举人。
范维言自幼天资聪颖,二十岁就考上秀才,曾是盂县最受关注的青年才俊。
当时的盂县县令李兆很看好范维言,时常指点范维言读书,范维言也就因此见到了李兆的长女李珠。
李珠长得极为貌美,他见过一面之后,就念念不忘,求着父母上门提亲。
李珠已经到了出嫁年龄,盂县可供选择的年轻人却不多……李兆其实也早已看中范维言。
这门婚事,就这么成了。
有那么几年,范维言娶到绝美的妻子,又有个县令岳父,日子过得那叫一个舒坦。
然而盂县发生水灾,李兆还背上了贪污赈灾银两的罪名!
眼看着李家被满门抄斩,范家人慌了,范维言更慌。
那钦差搜过他们家,没搜到银子之后,并没有再找他们的麻烦,但李珠在他们家,他们家少不得受牵连。
他们打算赶走李珠和李珠生的女儿。
不,只是赶走不保险,李珠说不定还会缠上他们……
他们思前想后,打算让李珠带着女儿“自尽”。
只要李珠死了,他们家也就干干净净了!
范维言有点舍不得娇妻幼女,但想到自己有这个污点可能会影响仕途,也就同意了。
成亲多年,他对李珠早已不像一开始那么稀罕。
后来,他女儿死了,李珠却
不见了。
多年过去,范维言早已另娶了妻子,可惜迟迟没有考上举人。
他觉得这跟他是李兆女婿有很大关系,那些官员,肯定是因为这个才不取中他!
范维言恨死了李家,结果今年,李兆被翻案了。
他们家对李珠做的事情,别人并不清楚,都以为李珠母女,是在当时的混乱里病死的。
那一年,着实有不少人病死。
因此,在外人眼里,他是李兆的女婿兼学生……他一下子就成了炙手可热的人物,有无数人来拜访他,盂县县令、玉溪府知府等,还亲自见了他。
这次乡试,他更是榜上有名!
终于不用再被李兆连累……范维言打算一鼓作气进京赶考,争取在明年考上进士!
中举的范维言接受各种宴请,往家里抬了两个小妾,又收了许多钱……
等他去了京城,考上进士,一定有大好前程等着他!
就是他现在的妻子相貌一般,父亲只是个秀才,有些配不上他……
第204章 进京
九月十五这天, 黎青执在庙前村办了个酒席。
他之前考上秀才都办了酒席,这会儿肯定也要办。
黎青执之前办的酒席都挺乡土化,桌椅碗筷全是跟左邻右舍借的, 这次却不同。
提前几天,朱前就安排人将黎青执家的老房子休整了一番, 当天,朱前更是关了他的酒楼, 将酒楼里的桌椅用船装了, 全都送到庙前村。
朱前酒楼的大厨,也带着他们用惯了的厨具, 来到村里。
黎家原本的泥房子地上铺了砖头, 墙上挂了竹席,被收拾得雅致漂亮, 中间则摆了几张八仙桌,这是贵客吃饭的地方。
房子旁边,用竹子和竹帘搭建起一个临时的大厨房,房子前面黎家原本的菜地,乃至隔壁姚家的菜地都被推平了, 这里也摆了一些从酒楼送来的八仙桌,是供那些普通客人吃饭的地方。
外面路边, 则用七八个门板和条凳铺了个矮矮的“长桌”。
在庙前村,人们办酒席要是客人少,会跟村里人借桌子让大家都坐着吃, 要是人多, 就会用门板和条凳铺个“长桌”, 亲戚来了之后盛上一碗饭,自己去夹了菜, 蹲着或者站着吃就行。
黎家亲戚少,一直都是借桌子办酒席的,今天铺这“长桌”,是为了办流水席。
到时候这里会放上用大陶盆装着的菜,甭管是不是跟黎家有亲戚关系,来这边道贺的人拿个碗说几句吉利话,就能排队盛菜吃,沾一沾黎青执这个江安省解元的光。
这天,黎青执一大早就来了庙前村。
他看到常瞻带着两个徒弟,正跟朱家酒楼的两个大厨一起准备等会儿办酒席要用的菜肴。
这些人各显神通,拟定的菜单黎青执看过之后,恨不得马上就能吃到。
此外,外面还用砖头和泥土搭了临时灶台,朱家酒楼后厨的帮工和店小二正用那灶台做简单的大锅菜,这是等下要供给流水席的。
没到中午,来吃酒席的人就陆陆续续到了。
像汪县令、朱前这样的,都能进屋里坐着吃饭。 金父金母、黎老根、金小树这样自家的亲戚,也能在屋里吃饭。
金大伯一家、钱长生钱大夫人他们,还有王姐徐夫人等等,他们就只能在外面的八仙桌上吃饭了。
这次,像隔壁姚艄公家、金小姑家、金大姑家这样亲戚关系比较远的,甚至没有受到邀请,只能去吃流水席。
“黎青执一发达,就看不起我们了,请都不请我们!”姚振富愤愤不平。
姚艄公瞪了他一眼:“你给我安分点别乱说话!”他们家跟黎家,本来就没啥亲戚关系,只金茉莉跟金小叶是堂姐妹。
但这种关系……就算金家没分家,也大多不往来,现在金家还分家了!
其实黎青执不请金大伯一家都是可以的,按照村里的习俗,出嫁女往往只跟父母还有亲生的兄弟姐妹往来。
以前黎青执请他们,是因为黎家亲戚少,两家作为邻居还多少有点情分,但现在那情分早就耗光了。
“爹你怎么还帮他们说话?他们办酒席甚至用上了我们家的地,凭什么不请我们?”姚振富道。
姚艄公冷笑:“他们办酒席用我们家的地又不是没给钱!”
他们家的菜地确实被推平了,但人家给了一两银子做补偿!
就地里那点菜,哪里值一两银子?
姚母这时候拿了几个碗出来,分给家里人:“我们去流水席那边排队吧,我看到他们做了好几个菜,我们一人盛一碗,盛了就回家吃饭。”
姚振富不愿意去,觉得丢脸,也不想去恭喜黎青执。
姚母也不管他,将多了的一个碗放在旁边,拉着同样拿着碗的孙子孙女去排队了。
他们庙前村的村民,已经有很多人在排队了,还有其他村子的人赶来排队。
黎青执见队伍有点长,就跟负责流水席的人说了一声,让他们先开始分菜。
至于正经的酒席,那还是要等中午再开席的。
流水席那边热闹起来,黎青执看到金柳树的妻子带着儿女也去排队了,他们是能吃正席的,现在去排队,应该是想多拿点菜带回家。
黎青执看了眼,开始跟早早来了的汪县令还有朱前他们说话。 今天这酒席,其实不是他自己出钱的,也不是他筹备的。
他原本打算趁着月中崇城小学放假,在崇城小学的食堂简单办一办,但周围人都不同意。
朱前他们给他送了不少礼品,他大多没收,这些人就坚持要帮他办这个酒席。
考虑过后,黎青执没拒绝。
他要是表现得太冷淡,非要跟这些人划清界限,这些人可能会不安。
总之,这酒席黎青执没花一分钱,用的钱是朱前跟崇城县商会的商人一起凑的。
至于举办的地方……这年头办酒席,都是去老家办的,朱前就把办酒席的地点定在了庙前村。
接到邀请的人都来得挺早的,吴白川就早早来了。
黎青执让他进屋入座,他顿时就有点激动。
找到机会,他还跟黎青执说起进京的事情来:“黎解元,我有两艘船,其中一艘可以给你用,我这次也没什么货物要送去京城,那船本来就空着。”
“这不行,亲兄弟明算账,这钱你不能不收。”黎青执道,吴白川不可能空着一艘船,真要没有货物,这空船不跟着去京城,还能省下一大笔钱。
吴白川希望黎青执将来发达了可以拉自己一把,不愿意收钱,但黎青执没答应,他最终只能遗憾地回到座位上。
当年孙举人考上举人,收了不知道多少钱,黎青执真是与众不同。
不过就算黎青执非要付钱,他也可以多给黎青执一些方便,比如说将他的船重新收拾一遍,把最好的船员都放那船上。
时间临近中午,流水席那边已经不知道分出去多少菜,而正经酒席这边,也已经坐满了人。
已经到了开席时间,但还有人没来。
黎青执来到门口,向远处望去,就见自己等的人来了——苟同知带着几个护卫,大步往这里走来。
“苟大人!”黎青执笑着上前,迎苟同知入座。
他这次办酒席请了不少人,而里面分量最重的,就是苟同知。
府城离这边有点远,苟同知也就来得有点晚,现在他来了,酒席正式开始。
各种美食被端上桌,里面有本地人常吃的,也有常瞻特地做的新式菜肴,比如说水煮鱼。
麻辣鲜香的鱼片是黎青执的最爱,就是很多人吃不惯。
黎青执跟汪县令苟同知,还有崇城县的主簿、举人之类坐在一起。
苟同知和汪县令跟他说了一些进京赶考需要注意的事情,两人还谈起当初一起参加会试和殿试时的情景。
黎青执一边用心记忆,一边愉快地
吃东西。
今天的菜肴,真的太丰盛了,里面甚至还有好几样海鲜,也不知道朱前他们花了多少钱。
黎青执都觉得这酒席奢侈,更不用说其他人。
黎老根就看傻眼了,金大伯一家也有点不敢下筷子。
即便吃了,他们也不知道自己吃的是什么。
金小叶见过世面,算是冷静的,她带着两个孩子跟金父金母,金小树夫妇还有黎老根坐一桌,一边安抚惶恐不安的金父金母,一边给他们夹菜。
当然,她也没有忘了鹌鹑一样不敢动的黎老根,给黎老根夹了不少。
这酒席只办了中午一场,吃过之后,苟同知汪县令他们就离开了,黎青执让来吃酒席的人把菜分了,和金小叶一起回了家。
之前还很惶恐的黎老根,在苟同知他们离开后就精神了,他没回去,打算留在庙前村吹牛。
从省城回来之后,黎老根乐疯了,他到处找人聊天,说省城的种种,还时不时说几句官话,就为了让人知道他现在已经不一样了。
黎青执都觉得没眼看。
办过酒席,黎青执就不跟人交际了,专心准备进京的事情。
吴白川让了一艘船给黎青执,还将之布置了一番。
黎青执看过船,就开始往船上搬东西,顺便布置用来住人的船舱。
十月初一,沈家的船队路过崇城县,吴白川的两艘船跟了上去。
黎青执这天进京的事情不是秘密,也就有很多人前来送别。
目送船队远去,崇城县新码头这边聚拢的来送行的人,都有点怅然若失。
常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