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汉帝国风云-铁血丹心 >

第35章

大汉帝国风云-铁血丹心-第35章

小说: 大汉帝国风云-铁血丹心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鲜于辅笑起来,他的眼神里流露出对李弘的敬佩之色。两人随即一起往卢龙楼走去,路上随便闲聊。李弘发觉鲜于辅性情温和,为人也特别的谦虚谨慎。
  主城墙上,双方士卒的遗骸已经连夜掩埋,许多人在擦洗地上的血迹,修复破损的城楼。广场上,更多的士卒在打扫战场。昨夜广场中央的大火把地上烧黑了巨大的一片。
  “鲜于大人,你知道我们还剩下多少人吗?”李弘轻轻地问道。
  “整个卢龙塞边军就剩下你一个屯长以上级军官,两百三十二名士卒。其中重伤号就有两百多人。卢龙塞的边军被打完了。”鲜于辅伤心地说道。

  第二十一章 临终嘱托(5)

  李弘不做声了。
  “校尉大人……”
  “田大人昨天夜里过身了。他的伤势太重,没有办法。”
  两人先后走上卢龙楼。李弘在鲜于辅的介绍下,跪地拜见。他浑身上下血迹斑斑,散发出一股浓烈的腥味。
  两位大人赶忙让他起来。右北平太守刘政看上去非常和善,他首先把李弘夸奖了一番,然后把他介绍给幽州刺史刘虞。李弘看他就是昨天踹了自己一脚的老者,有些吃惊。一个州郡大官只穿一件黑布衣服,一双布鞋,当真是夷非所思的事。
  李弘重新下跪见礼。
  “田大人弥留之际,极力向我们推荐你,说你文武全才,将来必定是我大汉的栋梁之才。我们也听说了你不少事,当真是少年英雄。想我大汉幅员辽阔,就是一个小小的幽州也出了两位名震蛮胡的英雄,可见人才之鼎盛。”
  看到李弘疑惑的目光,刘虞笑着解释道:“辽东属国的长史白马公孙瓒就和小英雄你一样,也是一位让胡人闻风丧胆的英雄啊。”
  “大人谬赞了。下官只是做了点本分的事,并无什么突出的战绩。”李弘给刘虞夸的实在脸红,赶忙说道。
  “子民不要谦虚嘛。田大人告诉我们说,你就是被鲜卑人下了两道黑木令牌抓捕的豹子。最近你这个豹子在北方的不但名气大,连人头也价值连城。只是没想到竟然这么年青。”
  刘虞和刘政相视而笑。
  “因为你比我们熟悉卢龙塞的情况,现在又是军候,所以想问问,卢龙塞应该派多少人驻守比较妥当一些。”刘政和颜悦色地说道。
  “回两位大人,乌延这次遭到重创,人员和物资损耗巨大,短期内很难再有什么举动。但鲜卑人素有虎狼之心,他们时刻想着入侵我大汉,在一定时间内还是有再次攻击的可能。所以我认为三千人是个基本的人数。”
  刘虞和刘政面有难色,没有继续说话。
  “但是,有一个办法可以让鲜卑人彻底放弃从卢龙塞入侵我大汉的念头。”
  刘虞和刘政交换了一个惊喜的眼神,几乎同时挥手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第二十二章 插翅难飞(1)

  “鲜卑人的部队最早在百灵牧场驻扎,而他们到达红花谷时,骑兵都已经变成了步兵。他们的战马全部留在了百灵牧场喂养,至少有五千匹战马。如果再加上后期援军的战马,现在百灵牧场可能有七千匹到八千匹战马。两位大人,你们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只要我们把它们全部夺过来,我军就会有一支强大的骑兵队伍,就可以和这些乌丸人,鲜卑人决战草原。”
  “鲜卑人失去了这些战马,也就失去了数千名骑兵,加上他们这次在卢龙塞损失了将近六千名士卒,折算起来,鲜卑人损失空前巨大,恐怕在三四年内,他们已经休想翻身了。当然,这仅仅是指中部和东部鲜卑。”
  “乌丸人乌延的三千部队几乎全部折损在卢龙塞。他要想恢复元气,没有几年时间更不行。而威胁到卢龙塞安全的力量一旦不再存在,我们就可以腾出手来,对付其他入侵大汉国的胡族部队。”
  “胡人这次在全胜之下突然不可思议的惨败,对他们的士气来说是个毁灭性的打击。他们急急忙忙的连夜撤回百灵牧场,士卒们一定疲惫不堪,急需休息和调整。而乌延和阙机他们胡族首领遭此重击,心力交瘁之下,必定疏于防范。所以这个时候他们的警惕性是最差的。”
  “胡人认为我们也同等遭到了重大打击,卢龙塞的防守力量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恢复。按照他们的想法,我们一定会躲在要塞内,尽可能的恢复元气。他们一贯片面的认为我们大汉人胆小懦弱,轻易不敢做出主动出击的事,近期对卢龙塞方面的监控,肯定会非常疏忽。”
  “所以,此时此刻,我们袭击百灵牧场,会大大出乎敌人的意料,取胜机会当在九成以上。”
  幽州刺史刘虞摸着山羊胡子,沉吟不语。右北平郡太守刘政面色阴晴不定,双眼望着屋顶,不知他在想什么。
  李弘耐心的等了一会,看见他们还是没有回应,于是再次跪下,大声说道:
  “两位大人,此事不能拖延。下官只要四百骑,今晚就能偷袭牧场!”
  刘虞依旧沉吟不语。
  刘政微微一笑,对李弘说道:“子民起来吧。去把衣服换换,再去吃点东西。让我和刘大人商量商量。”
  李弘赶忙应允,躬身行礼,告辞退出。
  刘政看见他走出门,立即说道:“此人正如传言所说,不是白痴就是疯子。这么疯狂的事他都想得出来。”
  刘虞笑起来,“大人认为这个主意如何?”
  刘政叹了一口气,“甚好啊。既能解远忧,又能解近祸,连消带打。若此计不高,还有什么比这更高的主意。”
  “那大人的意思是可以冒险一试了?”刘虞问道。
  刘政坐回椅子上,一言不发。他只是一个郡长官,自然不好在一个州长官面前拿什么主意。而且这个计策十分冒险,从本心来说,他不愿意冒这个险。虽然假如成功了,对右北平郡的好处是显而易见。但是这毕竟是假如。
  刘虞自然知道他心里想什么,也不说破。
  “这次我们能夺回卢龙塞,当真是千钧一发,险之又险。若不是田大人有先见之明,提前向我们发出求援信,卢龙塞此次必定失守。这些居心叵测的胡人现在已经无法无天,无视我们大汉天威,一意的胡作非为。如果不趁着这次好时机,把他们彻底击溃,恐怕将来遗祸无穷。故此老夫认为子民的想法不错,可以出兵。”
  “大人认为这个李子民的话可信吗?”
  “大人指的是什么?”刘虞诧异的问道。
  “战马。我说的是战马。七八千匹战马,放在一个牧场上,那是多么诱人的一笔巨大的财富,乌丸人和鲜卑人怎么会没有防备?李子民说的如此轻松,恐怕有欺骗我们的可能性。他想报仇。卢龙塞一千多人几乎全部战死,他肯定是想报仇。”
  “乌丸人和鲜卑人剩下的士卒据我们估计,至少不会少于两千多人。两千多人的骑兵对于我们来说,根本没有胜算。何况还是在乌丸人的草原上,和他们进行骑兵对决。即使是偷袭,胜算都非常小。”
  “但是他的分析非常有道理。乌丸人和鲜卑人大败之后,士气低落,疏于防范。此时若去偷袭他们,胜算的确很大。只不过我们自己没有信心,没有勇气,不敢尝试而已。”刘虞立即接着他的话说道。
  “大人想过没有,一旦偷袭成功,这么多的战马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就是钱,就是百姓的口粮,就是今年过冬的棉衣,就是明年春天的种子,就是幽州百姓的安宁和温饱啊。”
  “七八千匹战马,如果卖个好价钱,今年冬天就可以让幽州百姓过得稍稍好一点。再加上鲜卑木神部落的那个胖子素利,他还可以带给我们一笔丰厚的收入。让鲜卑人多出点钱,把他赎回去,免得浪费我们的粮食。”
  刘政以惊奇的眼神望着刘虞,似乎不敢相信他会说出这种话。
  “大人,您怎么……”
  “说话象唯利是图的商人是吗?”刘虞苦笑着,望着他说道:“右北平郡今年没有遭受到黄巾叛民的冲击,所以勉强尚可度日。大人知道广阳郡百姓的生活吗?广阳百姓自从黄巾之乱以来,数十万人流离失所,衣不蔽体,食不裹腹,尸骨遍野,道旁饿死者不可数也。其惨状实非言语所能形容。”

  第二十二章 插翅难飞(2)

  “我幽州地处北疆,地广人稀,由于这些年边境饱受外族掳掠,战火不止,虽然人口不过百万,但国库空虚,财政入不敷出,百姓生活之困苦在我大汉来说,也是第一呀。往年我们还可以得到冀州青州的财政贴补,但是今年,冀州的黄巾暴乱最凶,青州次之,哪里还有什么钱救济我们,他们自保都不够了。钱,我现在就是要钱。我不能让幽州的百姓就这么活活饿死冻死。大人,你明白吗?”
  望着刘虞一身简朴的粗布麻衣,刘政有些惭愧的低下头,没有做声。
  “大人,现在你的麾下人马最多,这卢龙塞边军又归你管辖,你给个痛快话,干还是不干?”刘虞咄咄逼人,严肃地望着刘政,一副你不干我和你没完的架势。
  刘政依然犹豫,他低头想了一会,说道:“如果偷袭不成,我们的损失就大了,那就是偷鸡不成还蚀一把米了。卢龙塞遭此重创,还是不易冒险的好。”
  刘虞无奈的叹口气,语重心长地说道:“大人啦,事情孰重孰轻,难道你看不出来吗?”
  “刺史大人,部队损失这么大,本郡已经承担不起了。您要知道,一千个士卒,他们的军饷,装备要花多少钱吗?现在朝廷不给钱,您州府不向本郡要钱已经不错了,我一个小小郡府,到哪里去弄钱呀。您不要逼我了。”
  “这一战打赢了,不就是有钱了吗?”刘虞气恼地说道。
  “大人,您和我都是文官,不懂这打仗的事。李子民就是一个嘴上还没有长毛的孩子,初生牛犊不怕虎,他胆子贼大,我们不能跟他一块发疯。一旦失败,就是雪上添霜,损失更大了。”
  “刘大人,说白了,你就是怕自己受到损失,是吗?”刘虞不高兴了,说话已经开始不中听了。
  刘政摇摇头,“大人此话差矣。我自己能有什么损失,我怕的是右北平郡受到损失。卢龙塞边军要重建,这一大笔钱我还不知道要从哪里去借呢?您有钱借给我吗?”刘政不客气的问道。
  刘虞气愤的望着他,一时不知道说什么。他的部队在反攻卢龙塞时,一千部队损失巨大,只剩下三百多人。要是部队完整,还用得着在这和你说废话。刘虞有些后悔自己跑得太快。这个老滑头就是厉害,鬼精鬼精的,一直带着部队跟在自己后面。结果他的部队基本上没打什么战,卢龙塞反攻就结束了。
  刘虞不好同他闹僵,于是退而求其次,“大人,如果你坚决不同意出兵,那这样好不好,你借三百匹战马给老夫。老夫麾下还剩下三百多人,但是战马实在是太少。这战结束了,如果赢了,老夫给你重建卢龙塞边军的钱。”
  “如果输了呢?”刘政好象一点都不愿意吃亏,立即接口问道。
  刘虞望了他一眼,一脸的失望,无奈之下,他咬咬说道:“折成谷子,明年还给你。”
  刘虞心里气呀。这是什么世道,人穷志短,就连有权势的下级都不卖自己的帐。如今的大汉朝,的确有些变了。
  看到刘政一脸小人得志的样子,他突然说道:“如果打赢了这一战,李子民就立了大功。如果大人还不提拔李子民为军司马,我就把他调到幽州刺史府任别驾从事。”
  刘政惊讶了,“田大人临死之前虽然极力推荐他担任军司马,领兵驻守卢龙塞。但他太年轻,在军队里职位太高,恐怕下边资历老的人不服,会影响部队战斗力的。您当时不也是认为不妥当吗?”
  “卢龙塞大战,将很快传遍大汉国,成为举国上下都为之欢欣鼓舞的一件事。田静和他的部下都将成为我大汉国的英雄,皇帝陛下肯定会亲自为他们立碑写传。我们给李子民的奖赏如此之轻,会不会遭到别有用心的人上书弹劾我们?”
  刘政心里暗暗的骂了一句。当初不愿意提拔他的是你,现在要提拔他的也是你。你想拉拢他,未免做得太过了。上书弹劾?除了你,谁会上书弹劾我。你想钱想疯了,要找人卖命,还不想自己出头。官大一级压死人,真没有办法。
  “大人放心,这主意是李子民出的,地形也只有他熟悉,这战也只有他去打,至于这官嘛,打赢了自然是要升的。不过一个普通士卒在一月之内因为屡立战功而迁升到军司马,在我大汉国恐怕也很少见。”
  “皇亲国戚,豪门贵族子弟一夜之间做将军的比比皆是,怎么少见了。”听到刘政承诺由李弘带兵出征,刘虞心情大好,随口答道。
  “李子民是寒门布衣,过去还是鲜卑人的奴隶,其出身贫贱,大人难道不知嘛?”
  刘虞大笑起来,“大人此话差矣。我大汉卫青大将军过去不也就是一个骑奴嘛?出身寒门就不能当官了?”
  刘政张口还想说话,被刘虞伸手制止了,“不争了,不争了。既然大人已经答应出马,我就安排具体事情了。此事宜早不宜迟,迟则生变。来人……”
  鲜于辅在门口出现。
  “去把李军候叫来。快去。”
  李弘拜祭了田静,王进,柴挺和许多熟悉的、不熟悉的战友的墓,最后他又回到姬明的墓前。他坐在地上,望着插在坟前的木桩以及木桩上的名字,从怀里掏出了那个香囊。睹物思人,泪水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

  第二十二章 插翅难飞(3)

  鲜于辅问了几个人,才知道李弘出了卢龙楼,直接奔新月楼外的墓地去了。鲜于辅已经听大人说了,他就是豹子。他觉得这个传闻中的豹子和他脑海里想象的豹子真的有很大的不同。传闻中他是鲜卑人的奴隶,是个白痴,杀人如麻,冷酷无情,残忍毒辣。但他看到的豹子却是一个机智,勇猛,感情丰富,还带一点大孩子般的羞涩的热血男儿。他远远的就看到李弘孤独的身影,他一个人孤单单的跪坐在坟墓前,一动不动。一个对死去的战友总是念念不忘的人,这份感情,这个人,本身就让人敬佩。
  鲜于辅没有打扰他,站在山下,默默地望着。
  李弘脑子里一片混乱,想东想西。有时候非常消沉,有时候很平和,再一时又愤怒,下一时又万事皆空。他昏昏沉沉的也不知道自己坐了多久,直到一阵阵寒风袭来,他才惊醒过来。
  李弘站起来,茫然四故,不知道自己将何去何从。丢下卢龙塞,继续往大汉国的中原去寻找自己的记忆?留在卢龙塞,接下来又能干什么呢?战争永远都不会有结束的时候,无休止的血腥,无休止的杀人和被杀,到底为了什么?为了生存?现在的战争就是为了将来没有战争?
  “李大人……”
  李弘猛然惊醒,他镇定了一下纷乱的心神,缓缓回头看去。
  鲜于辅站在他身后,正非常恭敬地抱拳施礼。
  “鲜于大人,有什么事吗?”
  “刺史大人有请。”
  他是同意出兵呢还是不同意?李弘默默地想着。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失去了就再也没有了。
  刘虞看到李弘,只说了一句话:“三百五十七人,行不行?”
  李弘狂喜,他激动得眼泪直流,拼命地点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李弘一把抹去泪水,跪下给刘虞磕头三个头。这个看上去普普通通的老人,以自己无私的胸怀,绝对的信任,赢得了李弘誓死一战的决心。此去即使血洒沙场,也在所不惜。
  李弘走出卢龙楼,看见鲜于辅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