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政治理论标准辅导全书 >

第5章

政治理论标准辅导全书-第5章

小说: 政治理论标准辅导全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强调物质的决定作用而忽视意识的能动作用的是机械唯物主义,只强调意识的能动作用而忽视物质的决定作用的是唯心主义。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1)世界统一于物质,从而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区分了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    
    (2)认为物质是可知的,从而坚持了可知论,区分了不可知论。    
    (3)认为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从而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区分了一切旧唯物主义。    
    (4)方法论的意义:一切从实际出发。    
    (2005年试题单选题第1题)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    
    A。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B。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    
    C。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    
    D。先有精神,后有物质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意识的能动性原理。意识的能动性更重要地表现在它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上。列宁说: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人的意识能够为实践活动创造未来世界的蓝图,指导实践,使实践活动成为有目的、有计划的创造性活动,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题干中的说法表明:正确的思想可以指导人们通过社会实践获得物质财富。因此选项B正确。    
    1994年至2005年本章命题分值分布表    
    分值年份内容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理文理文理文理文理文理文理文理文理文合合合物质观1    
    分运动观〖9〗1    
    分〖15〗2    
    分时空观意识观及世界的    
    物质统一性〖4〗2    
    分〖6〗1    
    分〖11〗5    
    分3    
    分2    
    分1    
    分1    
    分1    
    分2    
    分2    
    分1    
    分实践观〖10〗2    
    分〖18〗1    
    分1    
    分1    
    分    
    (一)命题形式:从1994年到2005年为止(除2001年文、理科第34题出现跨本章节的论述题外),均以单选题和多选题的形式命题。    
    (二)命题内容:历年试卷显示本章基本年年出题,几乎所有的传统知识点都出过选择题。命题内容集中在对物质、意识的本质和能动作用,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四大考点内,而有大多侧重于意识观。    
    (三)命题分值:分值小。    
    (四)命题素材:    
    本章内的基本概念、哲理名言,当代科学领域中的典型事例和最新发展。    
    (五)命题方式:1引文分析型;2实例说明型;3图例分析型。    
    (一)由于本章历年命题重点在辩证唯物主义意识观,尤其是今年的新增知识点又集中在实践观,所以建议着重理解与实践观相关重要的知识点,例如:实践的本质、基本特征,实践的主客体及其相互作用。    
    (二)由于本章命题大多采用运用所学原理分析哲理名言的“引文式”题目,所以在复习中要多收集一些哲理名言或当前流行的哲学观点,加以辨别归纳,尤其要分析这些观点的实质是什么,属于什么派别等。    
    (三)尤其重视本章今年新增的知识点,突出考核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    
    (四)本章中的物质范畴的理解也是历年命题中的重点。    
    1不要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误解为实物性,它不是某种具体的东西,哪怕是所谓的“最小的”东西,而是指所有具体东西中的共性——客观实在性。    
    2物质世界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随着科学认识的发展,科学家们正在探索“暗物质”、“反物质”、“暗能量”。这是否意味着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的过时呢?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的惟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暗物质”、“反物质”、“暗能量”只是物质的表现形式,是物质世界多样性的体现,无论是“暗物质”、“暗能量”还是“反物质”都是客观实在的,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所以,科学家们所探索的“暗物质”、“反物质”、“暗能量”不仅没有否定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反而证明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的正确性,从物质世界统一性与多样性的角度丰富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理解和把握。    
    2006年本章重点注意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特别是实践的本质及其主客体关系,而且要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冲突”这个角度来理解;同时适当注意辩证唯物主义意识观的选择题,注意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与“求真务实”的结合角度出分析题。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三章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

    世界的普遍联系、永恒发展及其规律唯物辩证法总特征世界的普遍联系系统的概念    
    系统主要特征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的多样性    
    系统的联系系统的概念    
    系统的主要特征世界的永恒发展发展的永恒性    
    发展的普遍性    
    发展的实质    
    过程论的内容和意义内容    
    意义    
    唯物辩论法基本范畴规律规律概念    
    规律客观性    
    现象本质现象    
    本质    
    辩证关系    
    辩证方法    
    必然性偶然性必然性    
    偶然性    
    辩证关系    
    方法    
    原因结果原因    
    结果    
    辩论关系    
    方法论意义    
    可能性现实性可能性    
    现实性    
    辩证关系    
    方法论意义    
    质量互变规律质、量、度    
    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质量互变的辩证关系    
    对立统一规律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和斗争性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及方法意义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方法意义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矛盾观    
    否定之否定规律肯定和否定的关系    
    辩证否定观和方法论意义    
    否定之否定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矛盾观及其现代意义    
    联系与系统    
    “规律是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修订为“规律及其客观性”。“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修订为“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修订为“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2。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我们不仅要知道世界是物质性存在,而且应该知道它如何存在。这就要学习辩证法。邓小平提出“按辩证法办事”,就是要求我们把辩证法的原则和精神贯彻于实实在在的人的活动中,变成我们自觉的思考和行为。    
    一、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一)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唯物辩证法作为一种哲学理论,是关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学说,揭示的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辩证法的总特征,即辩证法用联系和发展的从而是全面的观点说明世界,而形而上学则用孤立和静止的从而是片面的观点解释世界。这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之间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事物内部存在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1联系的涵义    
    联系是指一切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联系是客观的。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客观现象,是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不是人们强加给事物的。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事物都是和其他事物相联系而存在的,这是一切事物的客观本性。    
    联系又是有条件的。联系的条件性是指任何联系都是事物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事物彼此互为条件,有多少种联系也就有多少种条件。“一切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这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根本观点。这里说的地点和时间也是条件,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空间条件和时间条件。所以,归根到底是一切以条件为转移。这也是事物联系客观性的要求。在一定意义上,认识事物,也就是要认识事物的条件;改造事物,也就是要改变事物存在的条件。    
    联系是普遍的。联系的普遍性包含着两方面的涵义:一是世界上任何一个事物内部的诸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二是任何一个事物与其他事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交互作用中,不存在完全孤立的东西。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任何事物都是统一的联系之网上的一个网结,并通过它体现出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是普遍的,又是多种多样的。一方面,相互联系着的事物或现象不同,它们的联系方式也就不同,自然界的联系和人类社会的联系各具特点。任何事物都处在各种联系当中,都会表现出联系的多样性。    
    唯物辩证法肯定联系的普遍性,又要求必须具体地分析联系的特殊性,认识联系的多样性。坚持联系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多样性的统一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3联系与系统    
    (1) 系统的概念。联系的普遍性造成了事物普遍地以系统的形态存在着。所谓系统就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稳定结构和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的思想古已有之,但作为一门科学,系统论是20世纪科学发展的产物。    
    现代系统论是全面提示对象的系统存在、系统关系及其规律的观点和方法。它不把事物、过程看作是实物、个体、现象的简单堆积,而是把它们看作是系统的存在。 任何事物都存在着系统和要素两个方面。系统是诸多要素相互联系的整体,或者说,系统是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所构成的整体,要素是整体中的各个部分。一般说来,系统大于其要素相加之和。这是因为,系统的存在不仅依赖于要素的存在,而且依赖于要素与要素之间的相关性,正是在要素之间的相关性中产生了有机统一体系统。    
    (2)系统的主要特征    
    ①系统的结构性。结构是指系统诸要素的结合方式。系统结构对于系统的功能、属性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系统的功能和属性不仅取决于构成要素系统的各要素的性质,更取决于这些要素的结合方式。    
    ②系统的整体性。整体性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系统的整体性质只能存在于各个组成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之中,而不是各个要素的性质和功能的简单的相加。二是处于某系统中的要素,其性质、功能要受该系统整体的影响和制约,离开了整体,其性质就会发生变化。    
    ③系统的层次性。是指系统的结构有一个依次隶属的层次关系,不同的层次在系统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其运动的规律也不完全相同。    
    ④系统的开放性。是指系统与周围环境处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之中,系统不断与其环境进行着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    
    (3)联系与系统的关系。    
    系统的基本特征具体体现了普遍联系这一世界的本质特征。世界的普遍联系与世界的系统性是内在统一的。    
    ①系统论与普遍联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联系的观点概括了一切事物、现象、过程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属性,它要求我们用整体的观点认识事物,正确处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任何事物都是一个整体,同时又包含着各个部分,整体和部分是相互依赖的。整体是部分构成的,整体依赖于部分,只有深入认识部分才能清晰地把握整体;部分是整体的部分,离开整体的部分,就失去它原有的性质和功能。部分依赖整体,只有从整体中才能真正认识部分。系统的观点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的方法论基础。    
    ②系统论不可能离开联系,它本身就是研究要素之间的联系。事实上,普遍联系与系统论是相互补充的。普遍联系以其对一切事物 之间相互关系的揭示为系统论提供了哲学依据。系统论则把系统联系、结构功能联系、控制联系等显现出来和独立起来,给予这些关系以数学模型定量化的描述,从而丰富和深化了普遍联系,使之进一步具体化。    
    (二)发展的永恒性、普遍性及其实质    
    1发展的定义    
    发展是事物运动变化中内在具有的前进的上升的运动。    
    2发展的永恒性和普遍性    
    发展是客观世界永恒的普遍的特性。只要承认世界是相互联系的,就必然得出世界具有永恒发展的客观性的结论。因为发展根源于世界的普遍联系,而普遍联系又是永恒的,所以发展也是普遍的、永恒的。    
    3发展的本质:发展是事物的上升、前进运动。发展的本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辩证唯物主义所理解的发展,不是同一事物的简单重复,也不是下降的运动,发展本质上是新事物不断产生和旧事物不断灭亡的过程。“新陈代谢”、“推陈出新”、“除旧布新”,是宇宙间普遍的、永远不可抗拒的规律。    
    新生事物是指符合发展的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事物。旧事物是指丧失了存在的必然性,从而日趋灭亡的事物。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区别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它们的内容。是否符合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区别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    
    新事物是符合历史条件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因而它是不可战胜的。    
    (三)唯物辩证法过程论的内容和意义    
    1过程论思想的内容    
    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一个过程,是过程的集合体。辩证法关于联系和发展的思想认为: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过程,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过程,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世界既不存在一成不变的事物,也不存在某种终极事物。“存在即是过程。”    
    2过程论思想的意义    
    首先,确认一切事物都是一个过程,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就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来考察一切事物,一切产生出来的东西都要与时俱进,要随时代和实践的发展不断地改变自己的形式,具有新的内容。    
    其次,前进和发展是事物和世界总过程的主导方向。唯物辩证法把肯定发展的前进方向作为过程论思想的核心。    
    最后,承认世界是各种既成事物是一成不变的还是发生发展的过程,是无方向的循环还是有方向的前进,是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两种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分歧所在。    
    (四)规律是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1规律的含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6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