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政治理论标准辅导全书 >

第47章

政治理论标准辅导全书-第47章

小说: 政治理论标准辅导全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非劳动者阶层的革命分子。但是,我们党的理论和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我们党高度重视在思想上建党,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武装全体党员,不仅要求党员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求党员首先在思想上入党,指导他们为实现党的纲领和任务而奋斗,因而保持了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    
    (1)正确处理党内矛盾和开展党内斗争。在中国共产党内,最本质的矛盾就是无产阶级思想与非无产阶级思想的矛盾,其中最主要的是无产阶级思想与农民、小资产阶级思想的矛盾。因此,我们党的建设中最主要的问题,首先就是思想建设的问题,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去教育和改造我们的党员,特别是小资产阶级革命分子的问题。    
    党内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解决党内矛盾的办法既不同于解决敌我矛盾也不同于解决人民内部一般群众之间的矛盾,处理党内斗争只能用民主的办法进行正确地解决。    
    党内积极斗争是促进党自身建设发展的有效武器,必须坚持在党内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和路线斗争。根据经验教训,正确处理党内矛盾必须坚持民主原则,采用“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进行。团结是出发点又是目的和归宿。只有本着团结的愿望才可防止矛盾的尖锐化。但团结不是取消积极的思想斗争,必须通过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才能实现团结的愿望与目的。    
    因此,既要反对搞无原则的庸俗的“关系学”,也反对搞残酷斗争,无情打击。必须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反对种种自由主义思想和态度。自由主义实质是取消思想斗争,主张无原则的和平,造成腐朽庸俗的作风发生。党内的路线斗争要通过正确地开展反对“左”和右的错误倾向斗争来完成,这样就能确保正确的政治路线得以确立。路线斗争要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正确方针去进行。必须反对惩办主义和思想斗争中的过火政策。    
    整风运动是正确处理党内矛盾和开展党内斗争,是开展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的好形式。    
    (2)从思想上建党,就是要用加强党内思想教育的方法来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克服党的建设面临的特殊困难。    
    ①早在1929年12月,毛泽东在古田会议中提出了着重从思想上进行党的建设。为此,必须加强党内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育,进行党的正确路线的教育,克服党内存在的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    
    ②在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创造了整风这种全党范围的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的好形式,极大地提高了全体党员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水平。    
    (3)要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必须做到:    
    第一,必须普遍深入地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    
    第二,要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    
    第三,整风是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的好形式。    
    加强党的思想建设,保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就必须正确处理党内矛盾,整风运动是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的好形式。    
    由于中国共产党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历史条件下诞生的,因此,党内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为了克服这些思想对党的影响,毛泽东从理论到实践进行了成功的探索,并解决了这一难题。他认为,思想教育是解决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对党影响的好办法。必须通过为人民服务和共产主义精神的教育,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才能搞好党的思想建设。在实践上,中国共产党经过20多年的探索,终于找到了整风这一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正确处理党内矛盾、实现思想上建党的好方法。    
    1942年延安整风开整风运动之先河。其主要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文风。其中,以反对主观主义以整学风为中心内容。(此知识点在2000年理科选择题第9题,2004年多选题第21题考查过)毛泽东所作的报告《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是开展整风运动的重要文献。    
    整风运动的宗旨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通过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达到既弄清思想又团结同志的目的。延安整风运动的意义是:    
    (1)它是一次全党范围内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是冲破以王明为代表的教条主义束缚的思想解放运动。    
    (2)通过整风,使广大干部和党员进一步掌握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方向,加强了全党在思想上的统一和组织上的团结,为战胜困难最后夺取抗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3)整风运动创造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解决思想斗争的问题。整风是解决党内矛盾的有效方法,也是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好形式,是思想建党原则的新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重大贡献。    
    建国后,毛泽东提出要通过整风提高党员质量,并在实践上继续推行这一做法。    
    2.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注重党的组织建设    
    (1)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根本的组织原则。    
    (2)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党在思想上和组织上的一致。    
    (3)民主与集中是辩证的统一的关系。①民主和集中是矛盾的统一体,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②坚持民主集中制,必须注意反对两种错误倾向。即一方面反对离开民主讲集中的“家长制”、“一言堂”;一方面必须反对只要个人自由,不要组织纪律的极端民主化、无政府主义。③坚持民主集中制必须实行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的基本原则。其中,全党服从中央是这一原则的核心。    
    3.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注重党的作风建设    
    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即(1)理论联系实际;(2)密切联系群众;(3)批评与自我批评(此知识点在2003年多选题第23题考查过)    
    这三大作风,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不可分割,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待人民群众和对待自己周围同志的正确态度。    
    本章核心概念是“三大法宝”: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由此去了解把握中国革命的三大经验,了解分析武装斗争的特点和实质;农村包围城市理的主要内容,毛泽东建党思想的主要内容。    
    1。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指出:“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这种奇事的发生,有其独特的原因。”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是一个经济政治发展极端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    
    B。国民革命的政治影响及良好的群众基础    
    C。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发展    
    D。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以及共产党组织的坚强有力和正确领导    
    【答案】A    
    【解析】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五个条件考过主观条件、客观条件、这次考的是根本条件(原因),很容易得分。出自毛泽东《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2。近代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是“两头小中间大”,“两头”是指    
    A。无产阶级B。农民阶级    
    C。地主大资产阶级D。城市小资产阶级    
    【答案】AC    
    【解析】本题是考“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基本概念,在第二章“近代中国社会”、“新民主主义革命动力”以及第三章“统一战线的必要性”都涉及到“两头小,中间大”的概念。而对这一概念的解释出自毛泽东的著作。    
    3。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建设面临的特殊困难是    
    A。党的理论长时期准备不足    
    B。中国社会封建思想的影响    
    C。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出身的革命者大量入党,使党处于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包围之中    
    D。共产国际在一段时期内存在的教条主义倾向对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答案】ABCD    
    【解析】本题是考的知识点是“党的建设”,实际考“为什么要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是很容易得分的一道选择题。    
    1994年至2005年试题分值分布表    
    分值年份内容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理文理文理文理文理文理文理文理文理文合合合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12    
    分'11'10    
    分'12'2    
    分'14'2    
    分'16'10    
    分 '17'10    
    分'18'2    
    分'19'2    
    分'22'1    
    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统一战线'5'5    
    分'6'5    
    分'7'10    
    分'10'2    
    分'13'2    
    分'14'10    
    分'22'2    
    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党的建设'18'5    
    分'19'1    
    分'20'2    
    分'21'2    
    分'22'2    
    分    
    本章和第二章一样,是《毛泽东思想概论》历年考试命题十分重要的一章,从1999年到2005年,六年里共考了10道选择题、1道辨析题和2道分析题。本章是历年考研的重点之一,大部分选择题、辨析题和分析题都集中在这一章。从近几年命题来看,考试内容相对集中在有关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突出基本知识、基本方针政策和基本理论的考查。如,毛泽东思想的三大法宝,即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注重考查考生对毛泽东同志著作的了解和把握。考查的著作主要涉及《反对本本主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共产党人〉发刊词》、《论联合政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等等。注重考查考生对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论问题的辨析和分析的能力。    
    本章内容是历年考试的重点,许多知识点以不同的出题方式反复被考查,选择题、辨析题和分析题都出现过。其中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工农武装割据”是实现农村包围城市的必由之路、统一战线中的两个联盟及其关系、“两个先锋队”、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等都仍然是今后十分重要的命题范围,而且除了选择题外,2006年出分析题等大题的可能性比较大。    
    本章在毛泽东思想中涵盖的内容非常丰富,从历年考题看,选择题、辨析题、论述题和材料题都出过,考点主要集中在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大法宝;中国的武装斗争的实质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基本内容;实现革命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和经验;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实现自己对同盟者的领导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和对资产阶级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


第三部分毛泽东思想概论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原则与经验总结

    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原则与经验总结新民主主义社会    
    的性质和特征性质    
    主要矛盾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    
    主义过渡的历史条件经济条件五种经济形态    
    国营经济的确立    
    政治条件党的领导地位的确立    
    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巩固    
    人民武装的建立    
    社会主义改造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反映了历史必然性    
    内容:一化三改造    
    方针:改造与建设同时并举    
    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内容    
    经验    
    遗留问题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标志:三大改造的完成    
    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召开    
    本章无新增知识点    
    本章删除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面的胜利”知识点,个别知识点表达上略有变化。本章基本上没有大的改动。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思想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与主要矛盾(一般出选择题或分析题)    
    1.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直接目标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这个人民共和国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经济上实行国营经济领导下的5种经济成份并存的经济制度;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几个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文化上实行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方针。同时,在新民主主义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上都有资本主义因素。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形态,它从属于社会主义体系,是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和桥梁。    
    2.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毛泽东指出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就是在解决土地问题之后,国内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国外是中国同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1949—1952年,是人民大众同地主阶级、国民党残余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的矛盾;1953—1956年,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此知识点在1999年理科辨析题第32题考查过)    
    (二)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历史条件(一般出选择题或分析题)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在中国通过新民主主义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纲领所规定的。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必须具备相应的各方面条件。    
    1.物质基础: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及现代工业的初步发展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及现代化工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这是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特别是在新民主主义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对民族工商业采取保护的政策,使濒临危机的民族工商业得到新的发展,进一步创造了向社会主义转变的物质基础,即生产力基础。    
    2.经济条件: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壮大    
    在新民主主义经济结构中,不仅有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这些先进的生产力,更重要的是还有处于领导地位的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它主要是通过没收国民党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建立起来(此知识点在1998年文科辨析题第25题考查过)另外还有合作社经济和个体经济(此知识点在1995年理科多选题第17题考查过)这些先进生产力更是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条件。3.政治保证: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6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