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政治理论标准辅导全书 >

第2章

政治理论标准辅导全书-第2章

小说: 政治理论标准辅导全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克思主义哲学还具有严格的科学性。它以事实为依据,以规律为对象,以实践为检验真理性认识的标准,通过概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成果,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按照世界本来面目认识世界,坚决排斥主观臆测。    
    第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群众性也是它所引起的哲学变革的重要内容。    
    纵观全部哲学史,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的哲学基本是哲学家的哲学,是少数人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则不同。它不是少数人的哲学,不单纯是哲学家的哲学,而是群众的哲学,也可以说是大众的哲学。从当代世界来看,对人类实践和认识影响最大、最深、最广泛的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以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伟大变革中,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发现是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个伟大发现,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决定它必然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开放的、不断发展的创造性科学,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人们正确认识社会现象,提高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中的重要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主要的作用有两个方面,即在人们正确认识社会现象,提高道德素养和精神境界中有重要作用。    
    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人们正确认识社会现象中有重要作用    
    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有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以高度概括的理论形式反映现实,从世界观、方法论的高度服务于实践,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 为人们提供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一般原则。    
    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们提高理论思维能力有启迪作用。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不但依赖于观察和经验,也要依赖于理论思维的能力。我们从事各项科学研究工作,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理论指导,掌握正确的理论思维和研究方法,进而顺利地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探索事物的本质,找到解决问题的最好途径,推动各门科学的发展。当代科学的迅猛发展,不断分化综合,使科学出现整体化的趋势,科学和哲学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这就更需要提高人们的理论思维的水平。    
    2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可以帮助人们提高道德素养和精神境界    
    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人们提高个人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的根本途径。    
    在学习哲学的过程中,我们首先遇到的就是世界观的问题,因为哲学就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    
    在学习哲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人生观的问题。人生观是个哲学问题,而不是科学问题。医学、生物学、物理学、化学、数学等都不可能解答人生之谜。    
    在学习哲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价值观的问题。世界观和人生观决定价值观,决定人对对象和人自身活动的意义和价值的评价。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价值观的问题,要正确处理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正确理解价值观念的更新,使价值观念的更新同社会发展的进步方向相一致。    
    总之,我们应该注意自己的素质培养。素质培养是多方面的,有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心素质等,但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哲学素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可以渗透到各种素质的培养之中。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科技革命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科技革命是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物理学革命,曾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起过巨大的推动作用。当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也必然给予马克思主义哲学以极大的影响。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关注科学技术进步,不断地从科学技术及其发展创新中吸取养分,并对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提出的问题作出新的指导概括。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又为现代科技革命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以及辩证思维的方法等。    
    马克思主义哲学离开现代科技革命则流于空论,现代科技革命离开马克思主义哲学则迷失方向。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    
    1现代西方哲学主要形态: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两大派别。    
    2科学主义哲学的特点:以实证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为代表,推崇实证的自然科学知识而否认其他,走向了一种片面性。    
    3人本主义哲学的特点:(1)反对科学和理性,(2)提倡非理性主义。主要代表有叔本华、尼采、萨特等。    
    4人本主义哲学的主要命题:“存在先于本质”;“人是目的”;“科学是当代人非人化的根源”。    
    5马克思主义与现代西方哲学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反对科学主义,主张科学精神;反对人本主义,主张人文精神。马克思主义主张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及其理论成果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同时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断创新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与各国实际相结合,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及中国哲学的优秀传统相结合,使之具有中国的作风、气派,以中华民族的风格和形式表现出来并获得发展,为中国人民所掌握,化为中国人民的方式,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世界性”哲学又必须成为各国民族文化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能在中国生根结果,除中国革命实践需要的根本原因外,还有一个重要条件就是中国哲学自己就有丰富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优良传统,这一哲学传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然的思想桥梁和理论途径。    
    2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最辉煌的成果。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程充分证明了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3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所以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的里程碑,就在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立足于当代中国变化中的实际,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的要求,反映了我们党由革命党到执政党地位的深刻变化。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造性在于,它是对人类社会规律和社会主义规律的揭示。从根本上说,人类社会的历史归根结底是先进生产力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在于,它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揭示,它解决了已经取得政权的共产党应该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重大问题。    
    (4)归根结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新性和重大意义在于,它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这三大规律的揭示,它关系到我们民族的命运,我们社会主义的命运,我们党的命运。    
    (一)核心概念    
    1哲学: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自然、社会、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社会意识形态。    
    2哲学的基本问题:(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2)两者谁为第一性,是划分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惟一标准。两者有无同一性,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    
    (二)基本原理    
    1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它是任何哲学派别都要首先回答的问题,从而决定了哲学发展的基本线索,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惟一标准。    
    (2)它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首先要回答的问题,从而决定了人们认识和实践的根本出发点。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形态和基本特征:    
    把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结合起来所形成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一是实践性,全面论证了实践在哲学中的基础地位。二是它的阶级性,公开声明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在此基础上,实现了革命性和斗争性的统一,成为无产阶级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及中国哲学的优秀传统相结合,以中华民族的风格和形式表现出来并有所发展,为中国人民所掌握。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依据: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内在要求;第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客观需要;第三,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大量朴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思想精华。    
    (3)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基本要求:第一,始终坚持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第二,增强全党的总体理论素养,提高全党的总体水平;第三,始终站在时代高度,树立全球意识;第四,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第五继承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第六,发扬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和创新精神。    
    (4)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中国化的的理论成果。    
    1994年至2005年本章命题分值分布表    
    分值年份内容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理文理文理文理文理文理文理文理文理文合合合哲学和哲学    
    基本问题2    
    分1    
    分1    
    分2    
    分1    
    分2    
    分1    
    分5    
    分1    
    分3    
    分〖〗1    
    分2    
    分2    
    分马克思主义    
    哲学基本特征1    
    分1    
    分1    
    分1    
    分〖21〗1分1分马克思主义哲学    
    与现时代    
    从上述分值分布表可以看出,本章命题规律有如下特点:    
    (一)命题形式:从1993年到2004年为止(除1998年文科出过一题辨析题外)均以单选题、多选题的形式命题。    
    (二)命题内容:主要集中在第一节:哲学中有关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派别、基本观点。    
    (三)命题分值:分值小。    
    (四)命题素材:    
    1中外哲学史上的著名论段。    
    2当代科学领域中的典型事例和最新发展。    
    3日常生活用语等。    
    (五)命题方式:主要运用“引言式”题目,要求运用所学原理分析哲理名言或判断哲学派别。    
    (一)由于本章历年命题重点在第一节:“哲学与哲学基本问题”,所以建议着重理解有关哲学的重要知识点,例如:哲学基本问题、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尤其是唯心主义及其两种类型和代表性观点。    
    (二)由于本章命题大多是运用所学原理分析哲理名言的“引言式”题目,所以在复习中要多收集一些哲理名言或当前流行的哲学观点,加以辨别归纳,尤其要分析这些观点的实质是什么,属于什么派别等。    
    (三)尤其要重视本章今年新增的知识点,突出考核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作用。    
    要能够辨别分析哲理名言中,尤其是东西方古代哲学名言中或者目前流行的哲学观点中所表现的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产生根源,复习重点放在选择题上。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

    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    
    动物质及其存在形式物质概念(客观实在性)    
    物质观及其意义    
    物质观    
    物质观意义    
    物质存在形式物质与运动    
    运动与静止    
    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时间与空间    
    时间空间的有限与无限时空有限性    
    时空无限性    
    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实践基本内涵实践的本质    
    实践的基本特征    
    实践的基本形式    
    实践的基本环节    
    实践主体客体实践主体    
    实践客体    
    主客体相互关系    
    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自在世界    
    人类世界    
    二者区别与联系    
    意识与世界物质统一性意识产生    
    本质    
    能动作用意识能动性    
    规律客观性    
    世界统一性与多样性世界统一性(物质性)    
    世界多样性    
    一切从实际出发(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1。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作用。    
    2。人对物质世界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    
    “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及其与人的实践活动的关系”修订为“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的关系”    
    “实践是人改造物质世界的活动,是人的存在方式”修订为“实践的本质”。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修订为:“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修订为:“一切从实际出发”。    
    从总体上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这是哲学的基本任务。而要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首先就要探讨世界的本质,探讨自然、社会、人类是在什么基础上统一起来的,这是哲学世界观的基础。    
    承认世界的物质性,承认物质世界是在时间、空间中依其固有的规律运动、变化和发展着,这是正确解决哲学基本问题、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基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前提。    
    一、物质及其存在形式    
    “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哲学对世界本原和统一基础的最高抽象。承认了世界的物质性,也就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从而与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区别开来。唯物主义本身对“物质”的认识也有一个发展过程。马克思主义把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原则彻底贯穿到“物质”问题的解决上,创立了现代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不仅同唯心主义相对立,同时也与旧唯物主义有着原则的区别。    
    (一)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是指一切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事物,也包括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人的实践活动。这种客观实在独立于我们的精神而存在,为我们的精神所反映。现代唯物论的物质范畴,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6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