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不难-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明明听见狗儿的叫声,你怎么还敢呆在洞口?”
大花猫笑着说:“你们都进步到会生产机械老鼠了,我不赶紧掌握几门外语,就该失业了!”
老鼠研制机械老鼠是创新,大花猫学狗儿叫也是创新,真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小小的童话道出了社会生存竞争的激烈,创新的重要。今天一个人要想立足社会,将以有无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来论成败。
提起成功,就会想到创新,因为它们往往是难以分割的两个方面。我们说成功不难,那就没有任何理由惧怕创新。创新就像一个哲人说的那样:“你只要离开常走的大道,潜入森林,你就肯定会发现前所未有的东西。”同样的道理,一个小小的改变,只要能跳出传统守旧的观念,将自己思想方式巧妙地变一变,往往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驰誉世界的迪斯尼小路就是这样产生的。著名的建筑大师格罗培斯设计的迪斯尼乐园主体工程竣工后,他对园内景点与景点之间的小路不甚满意,修改了几十次,都不太理想,他只好放下这项工作到国外去度假。
一天,他在法国南部的一个葡萄园门口,发现买葡萄的人络绎不绝,人们只要往园门口的箱子里投5个法郎,便可到园子里随意摘上一篮葡萄,这种任意采摘的方法,吸引了许多过往的人。格罗培斯看了顿生灵感,当即电话通知乐园施工者,在园内撒上草种,提前开放。园内小草长出来了,在没有道路的景点与景点之间,游人踩出了一条条小路。第二年他按照踩出的痕迹,铺出了人行小路,这些黄色小路点缀在绿草之间,纵横交错,幽雅自然,美不胜收。后来他的设计获得了1971年国际艺术最佳设计奖。
人们常说:“创新始于天才。”其实,这话应该打个颠倒,“天才始于创新”才合乎情理。因为创新是天才的本领,天才大都始于思维方式与众不同。无论是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还是杰出的科学家、艺术家,他们都是敢于探索未知的人,他们与大家一样,原本都是普普通通的人,重要的区别就是他们敢于创新罢了。人们都说郑板桥是个天才,其实他从小学习书法时,只会临摹名家,要不是妻子的指点,也许他还成不了大书法家呢!有一天晚上睡觉时,郑板桥用手指在肚皮上练字,写着写着,不知怎么写到身边妻子的肚皮上。妻子忿忿地说:“我有我的体,你有你的体,你怎么写到我的体上来了?”郑板桥挨了骂,蓦然有所醒悟,觉得自己不应该停留在临摹别人的形式上,应该有自己的“体”。从此,他既采诸体之长,又弃诸体的既定形式,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板桥体”。
有人说,创新是发明家、艺术家的事,与我们普通人、普通工作无关。这种认识是不对的。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灵感和能力,人人都有从事创造性活动的禀赋,我们不应该漠视自己身上的这些潜能。日本有个家庭妇女,看见晒衣竿上沾有脏物,她就将塑料薄膜覆盖在晒衣竿上,并浇上热水。由于薄膜收缩,所以就牢牢地粘在晒衣竿上。这小小的创意,为她带来了100万日元的发明回报。
我们周围的一切,都有可能成为我们创新思维的对象。换句话说,创新的素材遍地都是,无论从事何种工作都可以通过创新获得成功。有位杨老板在国道边上开了个饭馆,生意很不景气,眼看着众多的车辆从门前开过,很少有人光顾。他用打折、送汤等吸引顾客的办法,都没有起什么作用,最后只好关了门,把饭馆盘给一个姓马的老板。这位马老板别出心裁地在饭馆旁边修建了一个很漂亮的公共厕所,并做了一个不收费的醒目牌子,许多班车司机路过这儿总要停下车,先让旅客们方便方便,顺便再让大家去饭馆就餐。从此饭馆一天比一天红火,吃饭的人越来越多,不到两年,马老板把小饭馆扩建成三层楼的大饭庄。可见,踩着别人脚印走的人,永远也发现不了新路。
杨老板用传统的思维经营饭馆失败了,马老板用创新的思维经营饭馆成功了。创新说难也难,要说容易也容易。说它难是因为人的思维存在着惯性,在思考问题时,常常受各种因素的约束,只能采用一种答案,不愿或者根本就想不到去寻找更多的解决方案,这样就容易走入误区,陷入失败的怪圈。创新要说容易也容易,马老板在经营饭店时,他不先考虑“ 大家都怎么经营”,而先考虑“ 大家都不做什么”或者“大家还有什么没有做”,然后寻找大家都不做的去做。
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李政道就是这么成功的。他在确定研究命题时,首先分析当前研究的弱点,摸清哪些问题既重要,又是别人研究的薄弱环节,从而找到自己创新的突破口。他用这种方式,仅用了几个月时间,就找到了一种新的孤子理论,用来处理三维空间的亚原子问题。于是,在这个领域里,他便从知之不多,一下子赶到了别人的前面。
有许多人难以成功的原因是,遇事先考虑大家都怎么说,大家都怎么干,不敢突破人云亦云的求同思维方式。讨论一件事情时,总喜欢“一致同意”、“全体通过”,这种观念并不见得是好事,它的后面常常隐藏着“从众定式”的盲目性,不利于个人独立思考,不利于独辟蹊径,常常会约束人的创新意识,如果一味地考虑多数,个人就不愿开动脑筋,事业也就不可能获得成功。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说:“一项新事业,在十个人当中,有一两个人赞成就可以开始了;有五个人赞成时,就已经迟了一步;如果有七八个人赞成,那就太晚了。”
第三章第三节 去寻找属于自己的蓝天
假如你没有自己的目标,你就永远飞不到那里;假如你没有自己的主见,别人就会为你做主;假如你对未来没有计划,你就会成为别人计划里的一枚棋子。
一天,李家兄弟俩在山上打柴,意外地发现了两只老鹰蛋,他俩每人捡了一只,拿回家去放在各自的母鸡窝里,和孵小鸡的鸡蛋放在一起。
没几天,两家的老鹰蛋都孵出了幼鹰。两只幼鹰的举止行为都跟鸡一样,都咯咯地叫,有时拍拍翅膀像鸡一样只能飞腾几下子。
有一天,哥哥家的幼鹰抬头仰望天空,看见一只它从来没有见过的老鹰在云中钻进钻出,它问鸡妈妈:“那是什么鸟?”
鸡妈妈说:“那是老鹰,是最勇敢的鸟。”
幼鹰羡慕地说:“我希望跟它一样也能在天上飞。”
鸡妈妈说:“别做梦了,我们是鸡,跟它不 一样。”
幼鹰听了鸡妈妈的话,就放弃了自己的希望。它一直到死都认为自己是只鸡。弟弟家养的那只幼鹰,渐渐长大了,羽翼也丰满了。主人想把它训练成猎鹰,可是由于它终日和鸡混在一起,已经变得和鸡完全一样,根本没有高飞的愿望了。主人试了各种办法,都毫无效果,最后把它带到山崖顶上,狠着心把它扔了出去。
这只鹰像块石头似的直掉下去,慌乱之中拼命地拍打翅膀,就这样居然飞了起来,从此变成了一只真正的鹰。两只幼鹰,两种命运,这和谁选择谁受益/谁拥有谁成功人生是一个道理。有位哲人说:“孩子,你想飞吗?那就顶着风试试你的翅膀吧!”
人的一生中会面临无数次的选择,常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你父亲希望你像他一样当个医生;你爷爷希望你能接管他的公司;而你的老师又认为你最适合从事文学创作。每当这个时候,你该怎么办?他们每个人都无恶意,都出于好心,但是他们谁也不管你想些什么,追求什么,他们只认为他们各自提出的主意是最好的。
当然,每个人都需要从他人那里接受忠告,得到支持和鼓励,但只能将这种接受当作有益于更好地发展自己的途径,而决不能将自己完全托付给别人,因为你能胜任什么事情别人无法知晓,只有你自己最清楚。在现实生活中放弃自己的权利,让别人的意志来决定自己生活的人实在不少。他们把自己上学、择业、婚姻……统统托付或者交给他人,失去了自我追求,自我信仰,也失去了自由,最后变成了像《伊索寓言》里的那个老头和儿子一样,成为毫无主见的人。这父子俩一天赶着一头驴子驮着货物去赶集。赶完集回来,儿子骑在驴上,老头儿跟在后面,路人见了,都说这娃娃不懂事,怎么能让老人步行。儿子听了赶忙下来,让老头儿骑上,于是有人又说,老头儿骑驴,怎么忍心让娃娃走路。老头儿听了,又把儿子抱上来一同骑。接着又有人说,两人骑一头小毛驴太残酷了。父子俩听了都下来,可是又有人笑他们是傻子,有驴不骑却走路。老头听了,对儿子叹息道:“没法子了,看来我们只剩下一条路了,两个人抬着驴子走吧!”
假如他们父子俩抬着驴子走,还会招来更多的话。试想人的一生,完全按照别人的意见去行事,一切让别人来操纵,那还有什么活头!
一个人完全按照别人的意见去行事,失去了自己的主见,就犹如被缚住双翼的飞鸟,即使有飞翔的愿望,也不能自由自在地去施展才能。我们从那些卓越的成功者的早期经历中发现:一个人学会由自己去计划自己的人生,这是一条不可忽视的成功之路。他们不少人曾经在事业选择上受过父母、老师或同事的非难与劝阻,而这些被非难与劝阻的事业,恰好是他们后来最终获得极大成功的那个事业。
爱因斯坦在大学读书时,一位叫佩尔内的教授曾严肃地告诉他说:“你在工作中不乏有热情和善意,但是你缺乏成为物理学家的能力。你为什么不去学习法律、哲学或医学,而要学习物理呢?”这位教授认为爱因斯坦只能做按部就班的工作,只擅于记忆和逻辑,而缺乏物理学家的创造精神。爱因斯坦没有被这位教授的“劝导”所动,他自己有一种坚定的信念和对自己能力的充分估价。在后来的物理学研究中,爱因斯坦果然表现出惊人的创造能力。我们想想,如果爱因斯坦听从了教授的劝导,虚心接受,谨慎行事,那么,他的历史将会是另一种写法,世界上也会少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
杰出的成功者,都具有一种这样的品质,那就是不管别人说些什么,也不管别人怎么阻挠,只要认准了自己的目标,就勇往直前,义无反顾。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教育家马寅初,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马寅初的父亲擅长酿酒,在浙江一带十分有名。父亲见马寅初聪明伶俐,决心让他光大家业。马寅初渐渐长大后,开始不满意父亲对他人生的安排。17岁时,他向父亲提出要求:“我不喜欢做生意,我要去上海念书。”
父亲板着面孔说:“你给我听着,你好好地学做生意,念书的事你别指望。”
马寅初毫不示弱,他大着胆子说:“我就要去念书!”
父亲十分恼怒,顺手捡起一根马鞭,没头没脑地向儿子抽去。
秉性倔强的马寅初,再也无法忍受,奋力推开父亲,向着镇外的江边跑去。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不能到外边去念书,还不如投江。
家人把马寅初从水中救了上来。父亲拗不过儿子,只好答应了他的要求。这就是发生在19世纪末马寅初投江求学的故事。
一个人想得到幸福,想要取得事业的成功,心满意足地度过一生,就得认准目标,展翅高飞,去寻找属于自己的蓝天。如果你没有自己的远景,你就永远飞不到那里;如果你没有自己的主见,别人就会替你做主;如果你对未来没有计划,你就会成为别人计划里的一枚棋子,到你人生一定的时候,你就会悔恨自己,也会埋怨别人。
哲人提醒那些把自己托付或交给他人的人:“如果你的一切都听别人的意见,有人会高兴,但是高兴的不是你。”与其如此,不如从现在就开始学会由自己支配自己的事情,学会由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学会由自己去计划自己的人生。
第三章第四节 机遇天天来敲门
有人老是抱怨自己与机遇无缘,却看不到机遇就在自己的身边,自己的岗位就是成功的必由之路,最佳机遇。
著名诗人白居易初来长安时,虽然满腹经纶,但并不被人所识。一天,他来到当时社会名流顾况之处毛遂自荐。顾况一听他叫白居易,便讥讽说:“长安米贵,要在此地白白居住下来可不容易啊!”
但当他读完白居易那首《赋得古原草送别》时,就改变了对白居易的看法。他刚一读开头两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觉得很有诗味,读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拍案叫绝,叹道:“有如此之才,白居亦易!”
白居易如果不是才高八斗,满腹经纶,怎么会受到顾况的赏识?他又怎么能在京城长安名声大扬,站稳脚跟呢?
人们常常抱怨自己与机会无缘,抱怨自己命运不济,抱怨自己生不逢时,抱怨自己当初走错了一步……如果能把抱怨自己,发牢骚,等机遇的时间都用在提高自己的才能上,到时候机遇自然会来敲你的大门。
英国有个青年,从小在街上卖报,后来在书店和印刷厂当了7年工人,在这段时间里,他读了很多书,从而对科学研究产生了兴趣。后来他听说英国皇家学院要为戴维教授选拔科研助手,便去选拔委员会报名,一位委员听说他是个装订工人,便嘲笑他说:“你是不是头脑发热了!”
年轻人又来到戴维教授的大门口,在门前徘徊了很久,终于鼓起勇气敲响了门,教授微笑地说:“门没有闩,请进来吧。”
“教授家的大门整天都不闩吗?”年轻人疑惑不解地问。
“干吗要闩上呢?”教授笑着说,“当你把别人闩在门外的时候,也就把自己闩在了屋里。”
教授听了年轻人的述说和要求后,写了一张纸条递给他说:“你告诉委员会那帮人,就说戴维老头同意你报名考试。”
经过激烈的选拔考试,这位装订工人出人意料地成了戴维教授的实验室助手。这个年轻人就是后来发明了第一台感应发电机、发明了存储电能的方法、发现电解定律的法拉第。
纪伯伦说:“除了黑夜的道路,人们不可能到达黎明。”如果我们把黎明比作机遇,那么法拉第从来就没有抱怨过黑夜的漫长,也没有抱怨过黑夜的寒冷,而是执著地从那黑压压的云堆里去寻觅一丝希望,一线曙光。法拉第的机遇正像他自己所言:“努力了九十九分,包括去敲教授大门的那最后一分。”
机会天天来敲门,就怕自己无准备。你到人才交流中心去看看,那儿有数不尽的岗位,有说不完的机会等待着你。人不怕没机会,就怕没本事。据说,有一位陕北农村妇女,跟随女儿来到美国,到移民局办绿卡。移民局的官员看了她的申请表,问她:“你有何技术专长?”她回答:“我会剪纸画。”说着,从包里拿出一把剪刀,轻巧地在一张彩色纸上飞舞,不到3分钟时间就剪出一群栩栩如生的各种动物图案。美国移民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