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牛顿 >

第4章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牛顿-第4章

小说: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牛顿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所以,惯性就是物体有保持原有静止或运动状态的特 

征。一个物体所具有的惯性量,与用以使物体减速或加速,停止或改变方向 

所需的力成正比。 

     但是,也许有人会说:当给一个物体向前推动的力后,根据这一定律, 

物体应该保持运动下去,但实际情况却是,在没有任何外力阻挡的情况下, 

物体运行一定距离后就会停止,这该如何解释呢?好,现在就回头看第一定 

律的第一个句子“一切物体除非受外力作用”,物体受力向前运动的同时, 

就在受外力的作用,这个外力就是无处不在的摩擦力。正是因为有摩擦力的 

存在,我们这个世界才会安全,否则一切物体受到一点外力就会永远运动下 

去,那岂不是天下大乱了。 

     第二定律: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它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反比,与物 

体的质量成正比,加速度的方向与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牛顿的运动第二定律为科学家测量力提供了一个重要方法。根据物体的 

质量和物体的速度变化,便可计算这个外加力的大小。第二运动定律提供的 

数学关系能使科学家计算出地球表面上任何一点的引力大小。对于现代科学 

工作者制定人造卫星运动轨道,这一定律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第三定律:两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在同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 

     牛顿自己对第三定律作了这样的注释:“任何东西拉引或推压另一个东 

西时,同时也要被那另一个东西所拉引或推压。如果你用手指推压一块石头, 

那末手指也要被石头所推压;如果有一匹马拉引一块系于绳上的石头,那么 

这匹马 (如果我可以这样说)将被相等的力往后拉向石头。”这一定律即是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定律。 

     在今天,最能体现牛顿第三运动定律的重要性的,恐怕就是喷气式飞机 

和火箭领域的应用了。 

     就喷气式飞机来说,它是由喷气引擎喷出的气体的后推力,反作用于引 

擎本身,从而产生前推力的。而喷气引擎是吸气式的,在引擎里燃烧的热气 

是以引擎从大气中吸进的空气为燃料的。火箭又是另一种情况,它自身携带 


… Page 17…

燃料,能在没有空气,因而也没有空气阻力的外空间飞行。在接近于真空的 

太空中,牛顿的第三定律很理想地起着作用。因为外空间没有空气阻力,火 

箭引擎内部的强大推力便产生同样大小的、反方向的、使火箭前进的推力。 

正是这股推力,使火箭达到极高的速度。现在,人造探测器已经能飞出太阳 

系,而它们飞行所依据的基本原则,就是牛顿的运动第三定律。 

     在现代科技领域里,乃至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牛顿的三大运动定律,都 

具有重要的意义。现代物理学与天文学工作者探求新知识所用的方法,基础 

正是建立在这些定律上的。如摩天大楼的建筑、稳定桥梁的结构、机车的奔 

驰、飞机的飞行、船只的行驶,甚至精确时刻的测定……这些都离不开牛顿 

运动定律的实际运用。相反地,如果在工程建筑、机械制造以及应用等方面, 

不仔细考虑到或运用牛顿力学的基本定律,常常会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故。 

     但要注意的是,牛顿运动三定律中所说的“运动”,实际上只是机械运 

动,并不能包括物质间的一切运动。这里所说的“不动”,也只是相对的不 

动,而非绝对的不动。因为,地球整天不停地转动,所以地球上的任何东西, 

当然也都跟着它不停地动;况且,世界上的一切东西,它自身就在不停地运 

动、不断地发展着,是根本没有绝对不动的。这一点,牛顿当时还不可能认 

识到。 

     牛顿在《原理》中首先列举的运动定律,是在前人积累的丰富的动力学 

知识的基础上,再加牛顿本人大量的观察、实验、计算等辛勤劳动才总结出 

来的。牛顿曾一再表示,运动定律的得出,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从前人同 

时代的科学家那里获得了许多有用的知识。例如,他利用了开普勒所提出的 

科学知识以及数学计算,运动第一、第二定律是以伽利略提供的宝贵数据为 

基础的;第三定律也从惠更斯、雷安、胡克的研究成果中获得了有益的启示。 

     在《原理》的第一卷中,牛顿在一开始就简明地叙述了他的“流数法”。 

除去20年前他曾经写过关于“流数”的简要论文外,他还是第一次正式公开 

发表他的“流数法”。 

     然后,他讲到了物体在某一固定点的引力作用之下的运动,像卫星沿着 

围绕行星的轨道运动,或行星沿着围绕太阳的轨道运动。他说明,这些轨道 

均匀椭圆形,引力和距离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这里他还引用了万有引力定律, 

用以说明引力中心是在椭圆形轨道的一个焦点上。根据这些理论,研究者就 

可以在任何时间推算出行星在轨道上的位置。 

     随后,牛顿又明确指出:所有天体都是相互吸引着的——太阳吸引着行 

星,同时行星也在吸引着太阳。这显然是牛顿第三定律的运用。同时,他还 

认为,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与太阳相比,也显得微不足道,所以在说明行星 

的运动时,除太阳的引力外,其他引力都可以忽略不计。这种考虑同样也可 

以用于计算卫星的运动。例如:月球距其所绕转的地球附近,它只要是同地 

球间发生引力作用,故太阳的引力作用基本上可不作考虑。 

     牛顿还进一步认识到引力理论的基础是建立在这样的一个事实上的:宇 

宙间物质的每一个质点都施加引力于其他物质的第一质点之上。通过这个原 

理,牛顿分析了海洋的潮汐现象。他认为,太阳与月球的引力共同促成地球 

上的海洋发生定时的涨落,事实正是如此,又是牛顿奠定了潮汐理论的基础。 

      《原理》的第二卷讨论了物体在有阻力的介质中的运动情况。牛顿认为 

这种阻力——例如空气的阻力——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是成正比例的。由此可 

见,牛顿在飞机问世的两个多世纪以前,就预见到了飞机设计师们必须处理 


… Page 18…

的一个重要问题,即飞行器的形状与空气阻力的关系。 

     在这一卷里,牛顿还讨论了摆动、流体的波动和光学等方面的一些问题。 

他还应用了波的运动学说解释了声波在大气中的传播。 

     在《原理》的第三卷中,牛顿运用了他的万有引力定律及三项运动定律, 

把太阳系的各种引力现象做了杰出的总结。他用种种证明,出色地证实了木 

星、土星、地球等行星与太阳的引力,同时为他的平方反比定律提供了有力 

证据。最后他叙述了与他的荣誉密切相关的万有引力定律:宇宙间任意两个 

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引力的大小与两物体的质量乘积成正比,并且与它们 

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牛顿更进一步阐明,由于在宇宙空间运行的行星没有遇到什么阻力,所 

以它的运动将永远保持下去。而且每颗行星都是以太阳为焦点在椭圆形的轨 

道上围绕太阳运转。进而他总结道:一切天体必须遵循万有引力定律,因此 

两个互相吸引的天体,应在相似的运行轨道上围绕公共重心互相绕行。 

     现在我们知道,牛顿为什么称它为万有引力定律,他的意思就在于“万 

有”这两个字上。因为这一吸引力适用于任何地方的任何物体。它不仅适用 

于天体,并且也能说明为何水是从高处流向低处,为何篮球入筐后会重新落 

到地面上,为何长时间没人进入的房间会落满了灰尘等等现象。 

     牛顿在《原理》的结尾处有一章专门谈论了慧星这种特殊的天体。在牛 

顿之前,科学家们都认为这种拖着长尾巴不时出现的神秘宇宙来客是无法解 

释的。但牛顿认为:慧星也同样要遵从万有引力定律,它们也是在太阳引力 

下运动着的物体,只不过它们的运动轨道是很扁的椭圆形。哈雷便根据牛顿 

的理论和引力定律计算了在1682年出现的一颗大慧星的轨道数据,并且发现 

这颗慧星的轨道与1607年及以前的1531年所观测记录的两颗慧星的情况极 

为相似。这三颗慧星出现的时间都相差76年,所以哈雷最后认定这三次记录 

的实际上是同一颗慧星,它是按76年一周期的频率绕太阳运转,所以也是 

76年“拜访”地球一次。于是他预言:这颗慧星将于1758年再度出现。在 

哈雷去世的17年后,他的预言应验了,这颗慧星再度“来访”地球。所以, 

这颗慧星就以哈雷的姓氏命名为:哈雷慧星。以后它又在1835年、1910年、 

1986年三次回到地球身旁。 

     以上就是《原理》一书的梗概。在牛顿以后,人类在自然科学方面的伟 

大成果层出不穷,但追本溯源,许多都与这本非凡的著作有直接的联系。如 

在1846年发现海王星之前,它的轨道就已经依据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出来了, 

然后才在实测中发现了它。现代计算人造卫星的轨道,当然更离不开牛顿的 

伟大成果。 


… Page 19…

                             六、天才在于勤奋 



     牛顿之所以在科学方面取得了如此非凡的成就,除去他自身的素质外, 

更重要的是他的勤奋、他的忘我工作态度。 

     有人曾经问过牛顿:“您是如何作出那么多的发明发现呢?”牛顿回答 

道:“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方法,只不过对于每一件我所感兴趣的事情,总 

是要花长时间地仔细考虑罢了。” 

     流传至今的牛顿以忘我精神从事科学活动的故事,多得不胜枚举。 

     据说有一天,牛顿的一位好朋友来看他。此时他正在做实验,就请朋友 

稍等片刻。这位朋友经常来牛顿这里,相当随便,等到吃午饭的时间还不见 

牛顿从实验室中出来,就把餐桌上的一盘鸡吃掉了,剩下骨头,照样把盘子 

盖好。好容易牛顿做完了实验,他一面向朋友道歉,一面揭开盘子上的盖子 

——咦!怎么会是鸡骨头了?牛顿不好意思地对朋友笑了:“哈哈,我还以 

为咱们还没有吃午饭,原来早就吃过了,你瞅我这脑筋。” 

     这种废寝忘食的事当然并不都发生在客人来访的时候。一天早晨,牛顿 

为一个复杂的问题陷入了深思,佣人拿来一只锅,准备替他煮两只鸡蛋当早 

餐。牛顿怕打扰了自己的思路,就让佣人把锅放在炉子上,待会儿自己煮。 

过了一会,佣人进来准备收拾餐具,却发现牛顿还在专心致志的思考着,锅 

里的水早已沸滚,而两只鸡蛋却依旧还在桌上,她揭开锅盖一看,天哪,在 

锅里的竟是牛顿的一块怀表! 

     牛顿解决科学问题的才能是那样超群绝伦,但处理起身边的琐事却往往 

判若两人。有一个故事说:他家里养过两只猫,一大一小,为了省去替它们 

开门的麻烦,牛顿特意在门下开了一大一小两个洞。当有人问他为什么要这 

样做时,牛顿理所当然地说:“大猫走大洞、小猫走小洞,这不是明摆着的 

事吗?”当那人告诉他小猫也可以走大洞时,牛顿这才恍然大悟,连声称赞 

此人真是聪明绝顶。 

     牛顿在衣着方面也从不讲究,可以说已经到了不修边幅的程度:袜子总 

是拖在脚后跟上,自己似乎不知道,也懒得去管。如果有人请他去作客,家 

里人一定得预先为他修饰一番,否则他会不管当时是什么样子都会出门去作 

客;而根据英国上流社会的社交标准,他的模样往往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 

     牛顿终身没有结婚。据说他曾经交过女朋友,但他第一次与女朋友见面 

却大谈科学实验见解。女方不知所云,终于不欢而散。或许是牛顿不愿再费 

这样花前月下的时间,以后便再也没有谈过恋爱。 

     牛顿在生活上不拘小节,固然不足效仿,但他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却 

着实令人钦佩。 


… Page 20…

                           七、硬币的保护人 



      《原理》出版后不久,哈雷就发现牛顿已经疲惫不堪了。他劝牛顿应该 

暂时脱离科学工作,安心休养一段时间。在他多次劝说之下,牛顿最后接受 

了他的忠告。 

    经过了几个月的调养,已经52岁的牛顿又恢复了健康,再度投入研究工 

作。他依据当时天文观测的新数据,进一步完善了自己的理论,并为《原理》 

的再版作了补充与修改。同时,他还继续了自己的爱好之一——各种关于金 

属转变方面的化学实验。 

     而此时牛顿又遇到了新的困难,但这次的困难并非来自他所从事的科学 

工作,而是经济方面的问题。牛顿把自己大半生的精力献给了科学探索,已 

经是全社会所公认的知名科学家,然而他的名声却没能给自己带来财富。与 

那些他经常接触的人士相比,他还只是个相当穷的大学教授,但他的亲属和 

亲戚仰仗他接济的数量却越来越多了。牛顿平生第一次开始考虑到自己将来 

的经济保障问题了。 

    终于牛顿从他的好朋友蒙塔古那里获得了好消息。蒙塔古在1694年被任 

命为英国财政大臣。蒙塔古曾经多次和牛顿讨论过英国的货币面临的严重危 

机。那时英国政府发行有金币与银币两种流通货币,但银币却由于被掺入过 

多的廉价合金而迅速贬值。而且许多居心不良者经常剪削硬币边,即从没有 

滚刻花纹的银币边上削去了些银屑,再把残缺的银币再照原价花出去。于是, 

当时的一些欧洲银行已经拒绝接收英国的银币。蒙塔古认识到这是一个非常 

严重的问题,他必须想办法挽救这个局面。他下决心要使银币恢复币面的价 

值。他认为牛顿是担任这项工作的最适当人选,因为牛顿对于化学和冶金有 

着丰富的知识,足以胜任这个职务。 

     1696年,英国皇家造币厂监督一职空缺了。3月,蒙塔古向英王推荐牛 

顿任此职务得到了批准,随即他通知了牛顿。牛顿立即赴伦敦就职。以前, 

造币厂监督被公认为是一个薪俸高、工作清闲的肥缺。但是牛顿却严肃认真 

地对待这个与科学研究迥然不同的工作,他全力以赴地要把发出的银币全部 

回收,再在一定的日期内发行新的银币,替代旧通货。要完成这些工作,就 

需要有相当强的组织能力和业务能力。在工作中,牛顿表现出他在工厂管理 

和措施的实施上是一个具有很高才干的人才;同时也证明了像牛顿这样的学 

者,不但能做艰巨的研究工作,而且对公务也具有很好的组织才能。当时造 

币厂的职员和王朝的官吏贪污成风,作为币制改革的领导人,不仅需要有知 

识和才干,而且更需要具有公正廉洁的品质。一些“体面的人”常派人以重 

金贿赂牛顿,希望能默许他的营私舞弊;在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