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抗战之血色战旗 >

第120章

抗战之血色战旗-第120章

小说: 抗战之血色战旗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铭章将城防司令一职向县长作了介绍,大家相约一同巡视阵地,围着全城走了一圈。
    来到严翊营的阵地,看见持枪站岗是原来在师部舞文弄墨的书记官王江平。在他持枪警礼的时候,王铭章对着他苦笑了一下,张宣武在旁边和气地问道:”王书记,我看你还很内行,会打枪吗?“赵渭宾代他回答:“说不定比你打得准,他是带过兵的。”
    夜里十时左右,刘止戎营到达,随后一列车弹药,雪中送炭。
    3月16日,滕县县城。
    尽管采取了一系列的应急措施,王铭童对守城战仍然无把握,毕竟双方力量相差太大。
    尤其是援军何时能投入战斗,变数太多,像汤恩伯这样的中央王牌军,能全力以赴地援救川军这种杂牌队伍吗?
    昨天夜里巡视完阵地己是深夜,他找来参谋长赵渭宾分析战况,彻夜未眠。今天一大早,当敌人攻击的枪炮声响起来的时候,他通知各军政首脑来城中124师师部召开一个紧急会议,群策群力,最后决定去向。
    参加会议的有:王铭章,前敌总指挥,41军代军长122师中将师长:赵渭宾,122师少将参谋长;税梯青,124师少将代师长;邹慕陶,124师上校参谋长;陈离,127师中将师长,王致远377旅少将旅长;张宣武,727团上校团长,滕县城防司令。
    另外,滕县县长周同也来参加这个紧急会议,不过他对军事上的问题不发言,只是作好对军事措施的配合!
    会议在紧张气分中开始,与会者个个都忧心忡忡。王铭章先让张宣武简单介绍战备情况,然后问道:“张团长,守城有没有把握?”
    张宣武没有立刻回答,反问道:“要守多久?”
    王铭章思考了下:“两三天。”
    “敌我情况你我都清楚,你看能守多久?”
    “守一天有没有把握?”
    张宣武心里盘算了下:“担任城防的十个步兵连,有六个连都不是我所属白勺建制部队,严、刘两营的战斗力如何,我无法估计,因而我无法担保能守一天多。如果要守,我只有尽我的最大力量,拼命,也只有唯死而已!”(未完待续)
第二百三十七章 援军!援军?
    王铭章沉思了一下,说:“我们的援兵最快也得到夜里才能来达,如果我们不能守一天以上,那我们就不如在城外机动作战!”
    说完之后,他眼睛扫视着参加会议的各师、旅长,问道:
    “你们意见如何?”
    实际情况摆得己经非常清楚,大家心里都明白,守城,就意味着全军面临着城破而覆没的前景。wWw、与会人人都同意王铭章最后面的意见。于是,王铭章立刻要通了临城总司令孙震的电话,报告情况。大家都凑过来,怀着紧张的心情,听着电话机里传出来的声音。
    这些人都非常清楚,孙震是很信任王铭童的,他们是成都陆军小学的先后同学,从辛亥革命革命起便相约投身革命,一直情深谊笃,肝胆相照,除上下级关系外,尚情同手足。早在川中内战时,刘文辉派人向王铭章说项,以向中央保荐为29军军长为诱饵,要王铭童倒向刘文辉。
    不料王铭章丝毫不为所动,大骂来人道:
    “我岂是出卖朋友的人,若非1日日相识,定要将你枪毙!”
    随即将来人轰出营门。这样的历史渊源,使得王铭章的意见在孙震眼中是有相当分量的,此时,大家心里都寄予这样的希望。终于,电话机的另一头传回声音了。
    孙震迫不及待地问道:“你现在在哪里?”
    王铭童大声说道:“在城内124师部。”
    “你的指挥所在哪里。”
    “在西关电灯厂。”
    电话那头沉默了下,然后说道:“委员长来电要我们死守滕县,等待汤恩伯军团来解围。汤部先头部队王仲廉军昨午己到临城,其后续部队兼程前来,我当即催促王军长赶紧北上。预计几小时后即可到滕县。你应确保滕县以待援军。你的指挥所应当立即移到城内,以便亲自指挥守城。”
    “城内虽有三个师部、一个旅部、一个团部,但战斗部队只有十个步兵连,如何能抵得住几万众的强敌。”王铭章委婉地说出了自己的苦处。
    “那么,你的意见怎么办?”
    “我们的主力都在城外与敌激战,几个高级指挥机构不应都在城内而失去指挥作用。同时,仅仅以十个步兵连的微弱兵力,城是没有把握守得住的。我的意见不如留上一个营在城内,其余都撤到外机动作战。”
    “委员长的命令要我们确保滕县城,死守待援,我不能违抗命令。我的命令是要你立刻进城死守。如果认为兵力不够,可把城外所有四十一军的部队通通调进城内。你还有什么意见?”
    “城外我军备部队都正与敌人胶着作战,白天无法脱离敌人。上峰一定要我们死守滕县,反正城内只有十个步兵连有张宣武团长一个人指挥就够了,又何必把这么多的师、旅部都放在城内呢?”王铭章坚持着自己的意见。
    “滕县是一个战略要地,名城重镇,城外的部队即将调入城内,一个团长负不了这个重责大任。我的决心是要你们几位师长都在城内坐镇,死守待援。”
    “城外部队必须在入夜之后始能调动,那么,友军汤部何时才能到达,究竟要我们死守多久?”
    对这个问题,孙震也拿不稳,因为委员长和长官部电令是“守城三日”,即是到17日上午。但他沉思了片刻,然后说:“你们只要守四个钟头援军即可到达。”
    仅要死守四个钟头!王铭章心里感到一阵释然,但他仍回过头来问张宣武:“张团长,守四个钟头有没有把握?”
    这场在电话里的对话不过十来分钟,大家都听得清清楚楚。张宣武,这位在老西北军中打过不少守城硬仗的城防司令毫不犹豫地说:
    “有把握!”
    他想,就算我们再不济事,日本人无论如何在四个小时内,也就是今天中午十二时前,是攻不下这座县城的。
    王铭章还是不太放心,他担心援军能否如时到达,但该说的话己经说完了。于是他把话筒递给税梯青:“请你再和总司令谈谈,最好还是把几个师部放在城外。”124师是孙震的嫡系中的嫡系,税梯青只是代师长。
    “或者税师长说话能起一些作用。”王铭章这样想。
    税梯青拿起话筒,刚说了声:“报告总司令……,,”电话那头立即传来严厉的声音,神态己极不耐烦:“你有什么话,快说!”
    税代师长被总司令严厉态度吓了一大跳,但仍1日小心翼翼地说:“124师的部队全在城外,我可不可以到城外去指挥?”
    “不行!你白勺部队马上就要调进城内。你要在城内死守!”说完这句话,“垮”的一声,那头的电话己经挂断了。总司令因自己曾为124师师长而对这支部队更加严厉,他那冷峻的面孔顿时浮现在大家的心头。
    王铭章见状,知道总司令的决心无可动摇,军人以服从为天职,城外的枪炮声愈来愈紧,无可再犹豫和迟疑,指挥官的决心就是全军的决心!于是当即向张宣武下令:
    “张团长,你立即传令昭告城内全体官兵,我部死守滕县城!我和大家一道,城存与存,城亡与亡。马上堵死南北两道城门,东西两门暂留通道,备好物料准备随时封闭。没有本总指挥手令,任何人不准出城,违者就地正法!”
    接着又对副官长罗甲辛下令:“立即把我的指挥所和直属备部队全部搬入城内,四十一军两个师部合并办公!”
    此时,127师师长陈离自勺处境颇为尴尬。他的部队全在界河、北沙河一带作战,孙震也没有命令他调部队进城,如果他不出城,城外的部队无法指挥,留在城内,他只有一个警卫连,也起不了多大的作用。
    于是他要通了,小震的电话,报告了情况,}小震考虑了一下,然后说:“你可以出城指挥你的部队,但只许你的师部人员和你的直属部队出城。”
    这里,孙震显然对援军寄予了太多的希望而忽视了另外一个问题,他没有及时告诉陈离,应当全力收容整理城外45军的队伍,作为二线随时支援守城部队…….陈离得到出城命令,立即和各位握手告别,互道珍重。同王铭童握手时,双方都用力紧渥,似有若干期许,彼此心中明白,决战前一别,后事便断难逆料了。
    陈离对王铭章是敬重的,不久前,当张自忠还没有东援临沂时,张、王、陈三人天天都在滕县中会面,商讨对敌方略,颇有一番个人交往。
    告别之后,陈离带着自己的警卫连和师部直属人员匆匆从西门出城,可是这里的形势己经异常严峻。北沙河和界河还有枪声,一些被敌人分割包围的部队还在同敌人激战,枪声一直响到当天中午才结束。
    此时,北沙河同县城之间的平原大坝己经大部被敌人控制,成了战场,而且对我军来说是极其悲惨的战场。日军的坦克和骑兵在这里恣意驰骋,剿杀着在界河和北沙河一带被打散后撇下来的散兵,道路上、麦地里,到处都有日军坦克碾过的痕迹,不时可见我军士兵被刺刀戳杀的尸体和被坦克碾咸肉饼一样的尸体。
    这些坦克和骑兵事先隐藏在村庄里或树林中,望见有撤退下来的队伍就猛扑出来,消灭这些近于弹尽粮绝的人。
    在界河东边被日军堵在一座村子里一夜的125师瞿联丞团二百多人,在拂晓时同敌人脱离接触,以周公辅连为先头,向西越过铁道向西南方向转移。大伙路上看见密密麻麻的坦克车辙,己经感觉不妙,小心翼翼,派出尖兵搜索前进。不想到在路经一个村子时,突然从村西头冲出四辆坦克,对着队伍直扑过来。四挺坦克机枪猛烈扫射,疲惫不堪的队伍措手不及,来不及展开,一下被打乱阵脚!
    瞿联丞喝令还击,机枪连用重机枪开火,子弹打在钢甲上只是火星乱溅,丝毫不起作用。瞬息间坦克即冲到跟前,士兵失去掌握,在麦地里四散奔逃。坦克开足马力追逐,机枪不停地扫射,不少士兵部被打死在麦地里。第2营长王承骏企图组织抵抗,不幸中弹牺牲;少校团附黄勇为和追击炮连连长张鹏负伤…….,周公辅和五个士兵拼死把黄勇为抢救到一个坟地中隐蔽,直到鬼子的坦克车开走了又将黄勇为扶到附近的一个村子里躲藏在老乡家中,入暮后向官桥方向转移。
    王绍猷倒地后,一辆坦克车开到跟前。车上跳下来两个鬼子用枪把逼住,一个鬼子从口袋里掏出一快糖塞进王绍猷的口中,然后将他捆起来,拴在坦克上。坦克一路颠簸,抖得他几乎昏死,一心以为完了。没想到捆他的绳子在抖动着磨断,走到一个曾经驻防过的村子附近时,王绍猷从坦克上跳下来,跑进这一熟悉的村子,躲进一间菜窖。鬼子见捆着的人丢了,开着坦克围着村子转,找了几圈也没有找到,自己开走了。过了几天,王绍猷又摸回了部队,大家见着他失而复得,大难不死,不免又惊又喜,王绍猷这才向大伙讲出他后来这段故事。
    陈离出城后的遭遇同瞿联丞团差不多。
    陈离师长带着他的一个特务连和一个手枪连刚出西门四里许,就同一队鬼子遭遇。两个连的士兵不顾一切地向前猛冲,这些鬼子被子打得狼狈溃逃,两连士兵一直将鬼子追赶到铁路附近。殊知鬼子已经修好了白沙河铁桥,从铁道上开来的日军铁甲车早就守候在这里。这时,铁甲车上的轻重机枪和钢炮一齐开火,子弹像飞蝗一样打过来,打得陈离周围火星直溅,炮弹在四周不断爆炸,七个卫兵和一个司号长当场中弹阵亡。警卫连一看情形不好,立即保护着陈离折向南,朝南沙河转进。
    行至南沙河约里许之地,又同敌人的坦克和骑兵遭遇。陈离同士兵一道退入一个村庄,刚一进村,占据东面一个高地的敌人居高临下开始向我攻击,不得不一面抵抗一面向村外撤退。刚退出村庄不过几十米,陈离就一头栽倒在地上,一颗机枪子弹穿过陈离的右腿,鲜血像喷泉似的冒出来。
    此地地势平坦开阔,无法隐蔽,两连官兵伤亡过半,陈离由吴兆祥和罗坤二人扶着在麦地中奔跑,最危险的时候,距敌人仅一百五十米。残存的官兵拼命抵抗,掩护陈离和十来个贴身卫士退到一个坟地,始为陈离裹住伤口。
    陈离一看己至绝境,当即命令几个士兵以坟堆当工事,其余的伏在一道小沟中,准备在这里同敌人最后拼命,争取多杀几个鬼子,然后杀身成仁。
    此时敌兵散开搜索,伏在沟中的人都清楚地听见敌人的马蹄声和吆喝声。陈离因流血过多已近昏迷,弥觉晕眩,蒙胧之中自知四面皆敌,坐以待毙,必无生理。俄而老朋友杨向荣师长的灵影若隐若现,浮现于眼底,思彼昔为剿匪而死,自己今为抗日而亡,冥冥相见,亦无远矣,往事及身后犹如电影频频闪过。
    这样紧张地一直埋伏到下午三、四点钟,听见枪声和马达声渐渐远去。鬼子开始向北移动,始终没有发现隐藏在坟地里这伙人。我45军代军长、127师师长、前线总指挥陈离绝地逢生,终于同死神擦肩而过。
    到了夕阳西下时,大家总算稍稍松了一口气。陈离因为伤重,无法行动,又不知道现在何地,如何可以走出去,而鬼子随时都可能在这里出现,于是吩咐士兵各自逃走。可是没有一个士兵愿走,个个都表示要死同师长一起死,要走同师长一道走,遇到鬼子打死一个够本,打死两个赚一个。
    幸在天黑之后,恰好有两个老乡经过此地,见是我受伤的川军,立即引路绕道向南,走了一条安全小道,沿途没有遇到一个鬼子。
    后又找到一辆手推车,继而又寻来一副担架。
    这样,陈离被平安地抬到临城,后转送汉口治疗。
    而被22集团军寄予厚望的援军现在在哪里呢?
    早在3月14日,第20军团85军军长王仲廉就得到了军团长汤恩伯转颁战区长官部的电令:因滕县告急,限令该军务于3月17日在滕县以南的临城集中完毕。
    可是汤军在3月14日并未行动,只派出了一支先头部队,打前站。直到3月15日上午八时,王仲廉得到汤恩伯电令:该军着即由归德(商丘)乘车至临城集中,相机策应22集团军作战。
    在汤恩伯的这道命令时,王仲廉军“着即由归德(商丘)乘车”的时间已经由14日推后至15日。同李宗仁的要求相比,时间晚了一天。这一天何其保贵!
    如果汤军抓住了这一天的时间,就可以在日军的迂回部队包围滕县以前赶到。更有甚者,汤思伯的这道命令己变为“相机策应”。
    “策应”本身就不是一种积极的恣态,再加上“相机”,也就是说,可以策应,也可以不策应,甚至也可作壁上观!
    但李宗仁的命令不是这样,他坚持要汤恩伯军迅速北上,在日军的迂回部队包围滕县以前赶到。他在3月15日上午9时电令汤恩伯,要他的王仲廉军的第4师以先头之一部开往滕县附近。
    军情火急,兵贵神速,战场形势瞬息万变!
    可是王仲廉在15日上午11时接到汤恩伯的第三次电令,也即是李宗仁上午9时的那道命令后,他的89师部队才慢腾腾地在15日夜晚从商丘乘车向临城输送。
    这时,日军的迂回部队早出现在滕县南面的南沙河一带,对滕县形成包围。
    而且,日本人并不以囊括滕县为满足,他们的胃口要大得多。他的先头正向南直奔滕县南二十公里的官桥镇。宫桥是滕县平原南面的一个战略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