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莎士比亚密码 >

第4章

莎士比亚密码-第4章

小说: 莎士比亚密码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少关于培根的著作和论文都提到了“知识就是力量”这个命题,但培根究竟是在哪部著作中提出这个命题的,却一概付之阙如,久而久之,人们甚至怀疑培根到底有没有提出过这个命题。不久前,我读了美国学者威尔·杜兰(Will Durant)的《世界文明史》才知道,在《学术的进展》、《新工具》、《新大西岛》等培根的现存著作中确实没有这个命题,但在他的《Meditations Sacrae》(《沉思录》)的片断中却留下了这句话,它的拉丁文是:“ipsa scientia protestas est”(“知识就是力量”)。这个《沉思录》没有公开发表,所以,有的人只知道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至于在哪里说的就不得而知了。 
  来源《学习时报》   
  有关莎士比亚的一些事实(1)   
  裘克安 
  《光明日报》发 
  2000年8月31日 
  今年5月25日《光明日报》的“文荟副刊”上发表了绿原同志的文章《假不假?假而不假》。这篇文章总的来说是好的,不过其中有关莎士比亚的一些事实却搞错了。鉴于《光明日报》的读者面很广,我觉得有必要把这些事实澄清一下,免得以讹传讹。 
  “据说莎士比亚1564年4月23日生于英国中部斯特拉福镇,这是从该镇三一堂受洗居民册上查到的”。事实上,该教堂只登记了婴儿威廉·莎士比亚受洗(即命名)的日期为4月26日。按英国教区教堂一般做法只登记其举行过的仪式,即施洗、结婚、入葬等。莎士比亚逝世日期则见于该教堂内他的墓旁墙上半身像下方的拉丁文字,即“卒于公元1616年4月23日,终年53岁”。说他生于4月23日,是后人推算出来的。因为婴儿一般在出生后满三天以前受洗,但并不一定。大家约定俗成说他生于4月23日,还因为该日是英格兰守护神圣乔治的纪念日,是个好日子;又因为刚好和他的忌辰一致,容易记忆。 
  关于莎士比亚戏剧著作权的争议“发生在他逝世不久”。事实上,莎士比亚37个剧作的著作权在当时并无争议。直到1785年,即他死后170年,才有一个名叫詹姆斯·威尔莫特的英国人提出怀疑。1848年美国怪僻的律师约瑟夫·C·哈特在一本书里说,莎士比亚是买了旁人的著作,又加进许多污言秽语。1857年,美国怪僻的老处女迪莉亚·培根写书提出莎剧原是弗朗西斯·培根所著。这以后就形成了一个所谓“培根派”。其他否定莎士比亚剧本系他自写的理论从19世纪下半期以来陆续出现,所指称的捉刀人有六、七个,简直无奇不有。 
  1623年第一部对开本莎士比亚剧作集(包括14部喜剧、10部历史剧和“11部悲剧,出版者不明”)问世。事实上,该书载明出版者为伦敦的艾萨克·杰加德和埃德·布朗特。编者是莎士比亚多年的朋友和剧团同事约翰·海明和亨利·康德尔。第一对开本所收悲剧实为12部,不过在目录中漏列了《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所以所收剧本总数是36。到1664年第三对开本第二次印刷时又增加了《泰尔亲王配力克里斯》,这也为大家接受为莎剧。这样,从1664年到1974年的三百年间,公认的莎剧为37部。 
  “莎士比亚戏剧的情节都是有所本的”。事实上,并不都是有所本的,例如《暴风雨》就是莎士比亚晚期创作的故事,早年的《爱的徒劳》、《仲夏夜之梦》和《温莎的爱逗乐的娘儿们》的主线故事也并非取材于旁人的著作。 
  莎士比亚“似乎并不计较什么著作权”。事实上,英国正式的版权法要到1709年才制订。伊丽莎白时代出书由出版商向书业公所登记,登记后出版商即保留权利,旁人不得盗版。莎士比亚的长诗《维纳斯与河都尼》于1593年,《鲁克丽丝受奸污记》于1594年署名出版,都是由他的同乡、出版商理查德·菲尔德出面到书业公所先进行登记的。两部长诗都是献给骚散普顿伯爵的;出版后莎士比亚作为诗人出了名,地位顿时提高,可以出入于贵族之门。写戏剧却不同了。当时写戏者一般都属于某个剧团,写出的戏属于剧团,由剧团付给一笔钱。剧团一般不愿出版脚本,除非已经多次演出,其出版不致影响演出卖票收入。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有人偷出脚本交出版商出版。戏剧起初在文学作品中不入流,人们也不在乎一部戏是谁写的。因此,莎士比亚早期戏剧出版为四开本(小开本,每册价六便士)时,都是不署名的。到了1598年,书商卡特伯特·伯比出版《爱的徒劳》第一四开本,书名页上才写明“威·莎士比亚著”。从此以后,许多莎剧四开本单行本也都署名了。这说明署名莎士比亚已能有助于他的剧本的推销,也说明社会上渐渐把剧作家的地位升高到和诗人差不多,不管怎样,当年剧本属于剧团,莎士比亚不是不计较著作权,而是管不着自己剧本的出版。 
  “到20世纪末叶,英国莎士比亚作品权威出版机构的《莎士比亚全集》却包括着剧作39部”。事实上,我看到的英国莎集都只收38剧,不收《爱德华三世》。只有美国河滨版的1997年新版莎集收了《爱德华三世》,增为39剧。收了《两个高贵的亲戚》,即共收38剧的则有:1974年美国河滨本、1988年英国牛津本、1997年英国诺顿本和1998年英国阿登本。是不是我看到的材料不全?附带提一下,1999年我国南京译林出版社的《莎士比亚全集》修订增补中译本收了莎剧39部,是目前中国最全的莎集。 
  前一阵书市上有一本海南出版社出版的美国物理学家M·H·哈特的书的中译本,题为《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其中哈特又指称莎剧全是17世牛津伯爵爱德华·德·维尔写的。其论点多站不住脚。德·维尔死于1604年,莎士比亚比他多活12年,并在1604年以后写了不少杰作。只此一点,即可推翻哈特的假设。 
  为证明斯特拉福出生的威廉·莎士比亚就是向骚散普顿伯爵献叙事长诗的诗人,也是写三十几部戏剧的天才剧作家,我只须举几个白纸黑字的文件:(一)1598年9月7日作家弗朗西斯·米尔斯在《帕拉迪斯·塔米阿,机智的宝库》一书中列举了莎氏的两首长诗和他当时已写的12个剧本,并将他和其他同代文学家相比;(二)1603年5月19日新国王詹姆斯一世发布英王制诰,把莎士比亚所属的“宫内大臣剧团”改组为“国王供奉剧团”,其中列举了莎士比亚、海明、康德尔等人的名字;(三)1623年出版的《威廉·莎士比亚先生的喜剧、历史剧和悲剧》第一对开本,书前面有海明和康德尔致潘布罗克伯爵和蒙哥马利伯爵的献词和致广大读者书,大大赞扬了莎士比亚;(四)同书收录四位诗人对莎集的赞诗,特别是莎士比亚长期的至友本·琼森的长诗,其中谈到莎氏的演出、诗才、剧作,预言他“不只属于一个时期,而是属于永远”,并称他“邀伊丽莎白和詹姆斯的宠赏”,叫他做“埃文河上的天鹅”。埃文河是流经莎士比亚故乡斯特拉福镇的一条美丽的河。其余的物证还多得很,如教堂和法院的记录、署名的莎剧四开本的书名页、当代文人的记载、宫庭演出得奖赏的记录、书业公所的出版登记等等,均见于拙著《莎士比亚年谱》。 
  试问,当年的女王、国王、剧团经理、出版商、米尔斯、海明、康德尔、本·琼森以及几位文艺庇护人伯爵怎么可能合谋设下一个骗局,把不是莎士比亚写的剧本冒称是莎士比亚写的,而且把大家都瞒住了,直到莎士比亚死了一百多年以后才有什么聪明人出来翻这个案? 
  2000年5月31日于北京   
  赝品,抑或“自学成才的典范”?(1)   
  _____译后续谈《莎士比亚密码》 
  张放 
  莎士比亚在世界文学中占有独特地位,被广泛认为是古往今来最伟大的作家。他对英国戏剧的影响一开始就非常显著。从J·韦伯斯特,一直到萧伯纳,几乎所有英国戏剧家都曾借助于他的创作来写戏。他也影响了许多国外的戏剧家和导演,包括契诃夫和布莱希特。很多欧美演员都靠他的角色表现出自己的最高成就。其戏剧也被改编成歌剧、芭蕾舞、电影和电视剧。“举起镜子反映自然”,哈姆雷特说。莎翁戏剧真正实现了这一目的 
  这么一位世界级的伟大剧作家,在国人的心中早就成为圣坛上的人物,怎么可能是“赝品”呢? 
  最近,北京同心出版社出版的《莎士比亚密码》一书,就将莎士比亚剧作的背后真正作者披露了出来:弗朗西斯·培根。 
  1856年,就有学者亨利·史密斯出版图书,质疑莎士比亚是否为真正作者。其实早从18世纪开始至今,已经出版过很多图书,证明莎翁剧作属别人所为。对莎翁剧作的真正作者是谁的争论,一直是全世界最广泛的话题。只是在中国还从未有人介绍过此情况罢了。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质疑莎士比亚是否为莎翁剧作的真正作者呢? 
  这里有几点可疑之处。其一是这个来自斯特拉特福小镇上的农民,默默无闻,一路跑到伦敦,作为社会地位很低的演员身份开始混起。六年过去,就写出这般惊天动地的传世佳作,一跃成为“古往今来最伟大的作家”?很多人对此持保留态度,认为他绝对不可能做到这一点。另外,就目前对莎士比亚的背景情况的了解,与写出这样伟大作品的作者相比照,从各个方面都有太多不符之处。还有一个更有趣的原因,莎翁剧作的手稿至今没有人看到过!这本身显示作者身份其实是个谜。 
  不过,莎士比亚的签名手迹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的有五条:字迹极其潦草,几乎不能辨认,一看就知道此人没有什么文化教养。现在我已经将此五条手迹交给辽宁一家媒体独家刊登出来。全世界使用英语进行创作的作家,单词量超过20000个的没有什么人。当看到莎士比亚的几乎是勾画出来的不能卒读的签名字迹时,你很难将此人与使用超过20000英语单词进行创作的伟大剧作家联系起来。 
  更为很重要的是,莎士比亚从未上大学,也没有在宫廷中受过教育。他父亲是个农村集镇上的手套商贩。莎士比亚怎么可能写出表现英国宫廷的宏伟巨作! 
  那么,究竟是谁在幕后操控着一切呢?这人为什么不原意用自己的真名发表这些伟大的作品呢?此外,这些作品最开始时是以什么形式公之于众的呢?其中还有什么鲜为人知的故事吗?为什么莎翁作品要在莎士比亚死后7年也就是1623年才集结成册发表出来?为什么弗朗西斯·培根也要在1623年同时发表一本书,专门教导读者如何使用密码写作?这两者间有什么必然关联吗? 
  更为重要的是:莎士比亚死后,以他名义发表的一些剧作为什么比最早版本的小册子足足多了上千行文字?为什么应该大写的地方没有大写,时间状语前为什么总有字母以大写的形式出现?等等。 
  最后,要告诉读者的是,1623年发表的莎士比亚剧作集是以《第一对开本》名义出版发行。这第一本莎士比亚剧作集当时只在世界上发行了两百多本,而要真正了解并研究莎士比亚,这一版本的剧作集应该是最受到推荐的。只是它现在已经价值连城,国人恐怕只能看看副本或是什么“赝品”,一饱眼福罢了。 
  《莎士比亚密码》出版后,首先在京城引起轰动。各大媒体与网站纷纷刊登此书出版消息。毕竟,国人的第一外语是英语,大家都普遍认为莎士比亚就代表着英语语言的颠峰,高山仰止,不可逾越。但《莎士比亚密码》呈现给读者的,显然完全是颠覆性的内容和结论:这位站在圣坛上的人物,没受过什么教育,更不可能写出那些几乎与《圣经》一样对人类有深远影响的戏剧。 
  也有媒体专门为此采访了莎士比亚研究专家。 
  有些研究专家,在谈及《莎士比亚密码》一书出版时,竟然忘记了孔子的训诫“学如不及,犹恐失之”,竟不假思索地争辩说,莎士比亚是个“自学成才的典范”,这种话显得简单幼稚,用中国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时期的某个特定时间段的词汇,去形容16世纪的莎士比亚,有些太过草率,也很不负责任。 
  此外,不仔细研究便说“‘培根说’已经破产过时”,也令人感到不安。《纽约时报》直到2004年的8月还刊登文章大加讨论的事情,怎么才过不到3年,就变成“破产过时”了呢?显然,情绪化的语言并不能使人折服,将可能多的事实研究作为依据,包容正反两方面的观点,才更显专家学者的大家风范,我想,这也正是众多读者想阅读《莎士比亚密码》的真正目的。 
  在此,我们不如重温曾国藩经常引用的一句话:“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至于培根为什么要用密码写作,还是请读者自己翻阅此书,找寻答案为妙。   
  莎士比亚其人(1)   
  威廉·莎士比亚,英国诗人、戏剧家。1564年4月23日生于沃里克郡埃文河畔的斯特拉特福镇。其父约翰·莎士比亚经营羊毛、皮革制造及谷物生意,1565年任镇民政官,3年后被选为镇长。莎士比亚幼年在当地文法学校读书,1582年同邻乡农家女安·哈瑟维结婚。1585~1592年莎士比亚经历不详,传说他当过乡村教师、兵士、贵族家仆,并因偷猎乡绅路希爵士的一只鹿逃往伦敦,先在剧院门前为人看马,后逐渐成为剧院杂役、演员并开始剧作生涯。1592年,剧院经理亨斯娄首先提到莎士比亚的剧作《亨利六世》上篇。同年,剧作家R·格林在其《千悔得一智》中影射莎士比亚姓氏,并引用《亨利六世》下篇台词,骂莎士比亚是“一只暴发户式的乌鸦”,可见他当时已颇有名望。 
  1594年,他和当时名演员W。坎普、J。伯比奇同属宫内大臣剧团,同当时新贵族骚桑普顿伯爵、埃塞克斯伯爵等均有来往。他的剧团除在天鹅剧场、环球剧场演出外,也到宫廷演出,夏季或瘟疫流行期间,则到外省演出。1596年,莎士比亚以其他名义申请到“绅士”称号及家徽,1597年在斯特拉特福购置了房产,1599年成为环球剧场拥有十分之一股份的股东。1610年莎士比亚卖出了他的股份;回乡隐居。1616年4月23日在家乡病逝,葬于镇上的圣三一教堂。 
  莎士比亚在22或23年期间共写了37部戏剧,其中只有16部在他生前以四开本盗印版出版。原因是因当时作家将剧本卖给剧团,剧团为垄断便不发表,被盗印的剧本则是由演员口授,或在演出时被人速记下来,故而版本多有遗漏和错误。1623年,莎士比亚去世七年后,曾与他在国王供奉剧团(前身即宫内大臣剧团)共事的演员海明和康德尔收集莎士比亚遗作36部(其中有20部是首次付印),出版了第一个莎士比亚戏剧集,即后人所谓《第一对开本》,其中的剧目不是按创作年代,而是按喜剧、历史剧和悲剧三类编排的。从18世纪后期开始,学者们研究了莎剧的创作年代、分类和分期问题,但说法不一。一般来说,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可分以下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1590~1600)以写作历史剧、喜剧为主,有9部历史剧、10部喜剧和2部悲剧。9部历史剧中除《约翰王》是写13世纪初英国历史外,其他8部是内容相衔接的两个4部曲:《亨利六世》上 、中、下篇与《理查三世》;《理查二世》、《亨利四世》上、下篇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