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民国投机者 作者:有时糊涂(起点vip2012-8-23完结) >

第655章

民国投机者 作者:有时糊涂(起点vip2012-8-23完结)-第6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家的财政状况,修建这条铁路可行吗?宋子文就坚决反对。

    庄继华和宋子文当着蒋介石的面争论起来,一个要求继续修,即便慢点也要修;另一个则要求停工,待战后再开始修。

    “目前我们的财政根本无力支持如此庞大的工程。在美国发行债券募集的五亿美元已经用去两亿,剩下三亿,其中两亿用于军费,一亿准备在西北进行社会改革,此外还有修建川陕公路,扩建兵工厂,等等,资金本来就不足,完全拿不出修建迪兰铁路的款项。”宋子文非常冒火,冲着庄继华嚷嚷。

    “可是迪兰铁路已经修过了乌鞘岭,最难的一段已经完成,只需再加把劲就能到兰州,为何要停下来?而且一旦停下来,数万筑路工人如何安置?财政困难不假,我建议发行铁路债券。”

    尽管庄继华力争,但蒋介石还是没有同意继续修建迪兰铁路,只同意将迪兰铁路修到永登,这也就是说只需要再修二三十公里就行,而永登距兰州还有一百多公里。

    与迪兰铁路相比,蒋介石更关心的是苏德战争对中国的影响,老实说他心里有种幸灾乐祸的感觉,三年前,苏俄食言,没有提供直接武力援助,这件事他一直记在心中。但苏德战争会对中国战场产生那些影响呢?除了集结在东北的七八十万关东军外,还有什么呢?

    “日本会不会对苏宣战呢?”蒋介石抛出了他的第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让参加会议的所有人都不敢轻易下结论,日本与德国签有三国同盟条约,与苏俄签有中立条约,从国际法来说。苏日中立条约解除了日本对德国的义务,但三国轴心对日本来说至关重要,英美对中立战争干涉力度越来越大,日本需要三国轴心来威慑英美,所以答应德国要求的可能性也很大。

    郭泰祺心中泛苦,他是外交部长,这个问题理所当然由他来回答,可没等他开口,蒋介石却点名:“文革,你先说说。”

    庄继华心说,要按照前世的发展,日本遵守了苏日中立条约,反倒是苏俄在战争后期,撕毁了苏日中立条约,向日本发动进攻,可现在不是有自己这个因素吗?立高之助正在按照自己的部署推动对苏宣战,要是他成功了…。。。

    “这个还真看不明白,日本有北上和南下两条途径,不过我不认为,关东军会大批南调,用来进攻我们,原因有二,首先关东军是日军的战略预备队。他不会轻易动用;其次即便日本不向苏俄宣战,但日本也绝不会坐视苏德战争发展,如果德军能攻克莫斯科,那日本向苏俄宣战的可能性将大增,一旦向苏俄宣战,关东军将承担主要攻击任务。如果日本决定南下,那么关东军会被抽调到南洋,因为关内兵力已经无法抽调。”庄继华显得很谨慎。

    “那我们应该怎么作呢?”蒋介石又问这话时,没有注意郭泰祺和陈诚何应钦的态度,这三人的脸色有些不好看,他们几乎同时意识到。庄继华在蒋介石心目中的地位更高了。

    “学生以为我们应该抓住时机解决新疆问题,另外近期不对日军采取大规模进攻,专心整顿军队,在西北和湖南河南江苏推行社会改革,此外,学生建议,在恰当时机,校长去美国走一趟,与罗斯福总统谈谈,请他扩大对华援助。”庄继华认真建议道,丘吉尔在战时数次与罗斯福见面,结果英国得到最多的租借物资。

    蒋介石没想到,庄继华居然会建议他去美国访问,还要争取与罗斯福见面,当然扩大对华援助是他所希望的,但在这个时候出访美国,合适吗?

    “委员长在这个时候不宜出访,”陈诚首先表示反对:“不过应该派出重要人物去美国,我建议由夫人前去,让夫人代表委员长,我相信罗斯福总统一定会理解的,对了,文革,可以陪同夫人前去。”

    何应钦心里暗笑,庄继华这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被陈诚借力打力,逼到角落了,果然庄继华一听到陈诚建议他去,他顿时有些呆了。

    “我看文革还不宜离开,”林蔚这时出面帮了庄继华一把:“贵州开发正在紧要处,他现在也同样走不开。”

    蒋介石微微点头,出访可以暂时放放,不过贵州开发确实到了紧要关头,从苏俄来的坦克工厂和火箭炮工厂大体完工,庄继华报告大概七月中旬第一辆T34坦克就能出厂,八月底第一辆火箭炮就能出厂,之所以火箭炮要晚这么一个多月。还是卡在运输上,坦克厂的设备优先级别在火箭炮厂之前。

    这两个厂还不在贵州开发范围之内,庄继华在贵州主持建造的工厂的已经达到七十多家,虽然每一个的规模都不大,总量加起来却不小,每年产量足以装备二十万人,而且基础已经打上了,将来扩建就水到渠成。

    此外由于采取外包加工,一举解决了粮秣军装军鞋等物资的紧缺,大后方每户家庭都在为前线将士制作军装,这股风潮已经扩展到重庆的高级官员家庭,宋美龄领头示范,刘殷淑等西南开发队官员家属紧跟其后,拿起针线,为前线将士缝衣成为重庆的流行时尚,社会风气也因之好转不少。

    不过贵州开发的全部战略目的还是没达到,按照当初的估计,三年之后,要满足五十万人的需要,现在只完成了五分之二,还需要咬紧牙关再加把劲。

    庄继华自己就更不想去了,他在贵州滇西云南编练了三个军,总兵力十三万人,现在这三个军已经完全成军,安恩溥、黄伯韬、余程万分任三个军的军长,部队装备也全部更换为重庆造,只是安恩溥的新编第九军和余程万的边界警察大队人数稍微少点,只有四万人,不如黄伯韬的112军足足有五万多人。

    不过现在庄继华希望这几个军不用在缅甸上,日本人最好北上,进攻苏俄。如此他就在西南保留了一个战略预备队。

    如果说苏德战争在重庆泛起一丝涟漪,在东京引起的就是轩然大*,德国大使正式要求日本履行三国轴心,配合德国从东方进攻苏俄。

    历史在这里发生扭曲。

    呼唤月票支持。。。。。。。。。。

    呼唤月票支持。。。。。。。。。。

第三部 血火抗战 第六章 相持 第八节 转折(九)

    第三部 血火抗战 第六章 相持 第八节 转折(九)

    苏德战争的炮声让关东军上下如同打了鸡血般集体兴奋起来。要求北上对苏开战的请求雪片般飞向东京,关东军司令梅津美治郎也向军部建议首先解决北方的敌人,然后再解决南方问题,提出《形势的发展及帝国国策纲要》,在这份纲要中,梅津美治郎吸取了西尾寿造备忘录的精神,提出对支那事变采取政治手段,皇军兵力应立即对苏采取行动,与德国联合摧毁首先摧毁苏俄。

    如果西尾寿造的备忘录还仅仅代表华北派遣军的意见,那么梅津美治郎的纲要则表明华北派遣军和关东军已经联手逼宫,军部自然不敢小视,更何况德国已经正式要求日本方面出兵配合,军部总参谋部、内阁和参议院(只有议长参与)召开联络会议。

    这时个非正规的会议,但却是日本政界常召开的会议,目的是就一些重大决策进行事先沟通,因此天皇也会派内大臣参加。

    会议一开始,外交大臣松冈洋佑坚持认为应该立刻宣战,丝毫不顾他刚在不久前与苏俄签订中立条约,“我们与苏俄签订条约是因为德国与苏俄签订条约,现在德国攻击苏俄,正好就是我们的机会。解决北方威胁的机会,若坐等苏俄败亡,那我们就什么也捞不到!”

    松冈的提议受到陆军大臣东条英机和副总参谋长板垣征四郎的支持,板垣征四郎坚定的称:“苏俄是我们宿敌,因此即便放弃武汉也要坚定不移的进攻,看看世界地图,如果苏俄屈服了,整个世界的一半就掌握在我们轴心三国手中。在这种威势下,蒋介石绝不可能在顽固坚持,美国也绝不敢干涉我们在南洋的行动!”

    但军方内部也存在坚决反对的反对者,陆军军务局局长佐藤贤了和海军军务局长冈敬纯、参谋次长冢田攻就是坚决反对的急先锋。

    佐藤非常暴躁的打断装备继续疾呼的松冈:“对苏俄宣战,北方没有我们急需的战略物资,向北方进攻,除了荒原和冰雪,什么也没有!相反,南方有我们急需的石油和橡胶,英国赢弱,主要力量被德国吸引,我们正好乘虚而入!”

    “按照大本营估计,苏俄将在三个月到六个月之间投降,”松冈洋佑非常不满的瞪着佐藤,佐藤则丝毫不退让反瞪着他,松冈矮小的身体并发出巨大的能量,他站起来继续大声疾呼:“如果我们不采取行动,将来,德国也可以此为借口,拒绝对美国宣战。那三国轴心就成了一纸空文!”

    松冈的警告非常严重,桂南会战结束后,残存日军进入越南,法国当局按照国际惯例打算收缴他们的武器,然后将他们送回日本,可日军却拒绝了法军的收编,相反却占领了越南北部地区,与法军发生小规模冲突,在国际上引起非常严重反响,英美由此确定日军很可能南下,英国开始逐步增加南洋军队,美国也向日本发出严重警告,同时停止向日本出售废钢铁。因此日本人明白如果坚持南下,势必与英美发生战争。那么日本就更需要三国轴心。

    现在德国已经提出要求了,如果日本拒绝,那么将来德国依样画瓢,拒绝日本的要求,日本也无话可说。

    “三国轴心是针对英美的,”冢田攻大声说,松冈心里大骂,三国轴心是从三国共同反共盟约开始的。以后才发展为三国轴心,因此从最初就是针对苏俄的,冢田攻居然当面胡乱解释三国轴心条约。

    “帝国有强大的海军,北上,海军力量完全无从发挥,况且,北上同样会有引起美国干预的风险。”冈敬纯也站出来支持。

    “绝对不会,美国同样是反共的,”松冈的反驳同样严厉而迅速:“美国和苏俄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社会制度,罗斯福要是为苏俄对帝国宣战,会受到美国国会弹劾。”

    松冈板垣东条一方,佐藤冈敬冢田攻一方,双方激烈争辩,谁都不肯让步,可旁边的近卫文麼、杉山元、永野修身、木户等巨头却没有丝毫表态。

    “总长,”佐藤争不过松冈和板垣,暴躁的转向杉山元,逼他表态。杉山元胖乎乎的脸上始终沉寂,手中的雪茄冒着青烟。

    “继续谈吧,都说说,”杉山元神色平静:“不过,我不认为美国不会为苏俄向我们宣战,虽然他们社会制度不同,但在战争中就很难说了。”

    “三个月,到六个月,”木户目光凝重,斟酌着说:“当初支那事变时,也是说三个月,苏俄的幅员比支那更辽阔。就算我们占领远东,苏俄照样可以撤到乌拉尔地区抵抗,另外还有蒙古,皇军能投入的部队有多少?有必胜的把握吗?况且,北方寒冷,我们日本人很难习惯。”

    木户是天皇的代表,他的话在很大程度上代表天皇的意思,近卫明白了,天皇不赞成北上,相反他支持的是南下。

    “虽然我们切断了滇越铁路,可各种物资依旧源源不绝的通过滇缅公路进入支那,只有南下切断这条大动脉,才能迫使支那投降。”作战部长田中新一也站起来大声支持南下作战。

    “误国之辈!”田中新一被吓了一大跳,扭头看却是脸涨得通红的武藤章,武藤章站起来冲到田中新一面前:“支那号称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人口众多,所以尽管他的工业能力只有帝国的十分之一,但他们依然坚持四年之久,这些所有条件,苏俄都有,比支那更强,帝国还有能消耗的实力吗?南下。对付英美?帝国的实力能进行两线作战吗?在解决支那事变之前,帝国不应该再对任何国家宣战!”

    武藤章在卢沟桥事变之初是力主扩大,可经过四年战争,他自己也在中国干了两年,在中国的所见所闻,让他对前途感到悲观,深切后悔当初没有听石原的,不该扩大卢沟桥事变。现在又听到要北上南下,田中新一的论调终于让他爆发了。

    “武藤大佐,”东条有些不高兴,沉声呵斥道:“帝国征服支那的决心不变。田中将军所言并非有错,没有英美的支持,支那是不可能抵抗到现在的。”

    东条这一开口,武藤章立刻言声了,东条目光扫过在座的重臣,加重语气说:“我认为,进攻苏俄还是可取的,苏俄是我们世仇,如果我们抢先动手,一旦德国战败,苏俄就会向我们动手,既然如此,那我们为什么不先动手呢?”

    冢田攻冷冷的反问:“进攻苏俄要调多少部队?诺门坎和张鼓峰证明,没有强大的坦克部队是不能击败苏军的,而我们的坦克与欧洲相比是落后了,德国支持我们的坦克只生产了两百辆,离组建装甲兵团还差得远。部队编制调整至少需要两年。”

    日本在诺门坎吃了大亏,比枣阳之战还惨,整整一个军近六万人只有三千多人逃出来,战后关东军司令官植田谦吉辞职,由梅津美治郎接任,前线总指挥小松原切腹自杀,参谋长冈本双腿被炸断。

    这次大败让日本人士到要与欧美争雄必须革新军队,仿照德国那样,组建坦克师团,为此在关东军编制内增加了两个坦克师团的编制,可除了编制还必须有坦克,中国战场已经证明日本的主战坦克97中型坦克装甲薄,火力弱,不堪使用,必须生产新型坦克,德国向日本提供了Pzkpfw…Ⅳ/D型中型坦克和自行火炮。

    但日本与德国相比钢铁产量低不说,最大的不同在于日本还有一支庞大的海军,钢铁产量被海军分去部分,因此用于生产坦克的钢铁份额极少,导致坦克生产速度极低,组建坦克师团的速度也极慢。

    一个坦克师团规定的坦克数量为三百八十辆。可现在却只有二百辆,离规定的数量差得很远。

    “用现有条件作战是我们的本分!”板垣冷冷的说:“我们一直都是这样的,日清战争,我们以弱击强;日俄战争,我们还是以弱击强;满洲事变,我们只有一万多人,照样夺取满洲,如果要等到一切准备好,日本早就灭亡了!”

    “说得对!”松冈大声叫好。

    “如果要对苏宣战,必须在七月中旬决定,”天皇的侍从武官长畑俊六平静的说:“而且关东军现在只有七十万,蒙疆驻屯军有十八万,但察哈尔、绥远和热河需要留下八万左右,因此能投入进攻的只有八十万,而要进攻苏俄就必须增加兵力到一百万,这需要增加的二十万,这部分兵力需要从国内和支那战场抽调。”

    畑俊六言下之意很明确,中国军队绝不会放弃这个教训日军的机会,武汉很可能不保。

    “我们应该与蒋介石和谈,必须时可以放弃长城以南的占领区,集中兵力首先打垮苏俄。”板垣征四郎建议道,提起支那事变,板垣心情就有些沮丧,作为扩大派的主要推动者之一,虽然离开了支那战场,他还是在关注来自支那的消息,早就得知贵州开发的消息,而且西南开发也逐步曝光,国民政府为了准备这场战争,已经秘密准备了五年,西南的工业基地已经达到装备一百万的规模,这让日本所有将领都感到心惊。

    呼唤月票支持。。。。。。。。。。

    呼唤月票支持。。。。。。。。。。

第三部 血火抗战 第六章 相持 第八节 转折(十)

    第三部 血火抗战 第六章 相持 第八节 转折(十)

    “胡说!”东条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