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民国投机者 作者:有时糊涂(起点vip2012-8-23完结) >

第614章

民国投机者 作者:有时糊涂(起点vip2012-8-23完结)-第6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集团军三十二集团军。

    不过南昌失守的同时,中国军队在长江以北却打了个胜仗,五个师团的日军在长江以北向随县枣阳进攻,李宗仁调集三十三集团军和一零一军、邱清泉纵队(第五集团军残部)、第三集团军,采取诱敌深入的战术,先是放弃随县,待日军攻击枣阳时,以一零一军和邱清泉纵队在枣阳东北发动反攻。三十三集团军在枣阳西南反攻,经过苦战,击溃日军,此役歼敌一万多人,被称为随枣大捷。

    在随枣大捷后,战场形势算是稳定下来,双方都疲惫不堪,不约而同的停止了大规模军事行动。在春节期间,日军开始对采取展开空袭,武汉失守后,空军残存飞机七十六架全部撤到西南,这些飞机的到来,总算解决了西南上空没有飞机的遗憾,也正是这些飞机成了保护重庆的最大利器。

    “陈主任,成都怎样?报上说前几天日机也空袭了成都,损失大吗?”西装觉得气氛有些沉闷,便故意寻找了个话题。

    “没什么,损失不大,不过把邓主席吓了一跳,亏他还是打过仗的,成都也在大修防空洞。”陈公博的秘书笑道。

    沸沸扬扬的孔令俊事件在热闹几天后就悄无声息的平息下来,警察局展开调查,最终判定杀警察的是保镖,闯红灯的是司机,孔令俊只是被罚款一万,另外还加上警察的丧葬费、抚恤金十万元。

    最让人目瞪口呆的是,孔令俊还没受处理,蒋介石对庄继华的处罚先下来,免去他四川省主席。由邓锡侯接任。

    对邓锡侯的任命,四川的地方势力中只有刘湘系统的将领发出几声异议,但很快被张斯可、邓汉祥、潘文华、唐式遵等二十一军系大佬的支持声淹没。邓锡侯也识趣,上任后就宣布,刘湘、庄继华制定的政策和任命的人事概不更改,他只带一个秘书和副官上任,于是各方面皆大欢喜,这次权力交接变得异常平静。

    当然免去庄继华省主席的理由很冠冕堂皇,可对高层来说这不是什么秘密。陈公博远在成都,对重庆的这些内幕并不清楚,他只是在叹息庄继华在成都的时间太短,双方的接触太少。

    庄继华治理四川半年来,四川开始了物资管制,在更深入的进行减租减息,后备役更加完善,现在连西康这些地区都建立起后备役。粮食管制初见成效,物价上涨已经停止,市面上物资紧张的状况已经缓解。武汉失守后,大批难民入川,各大工厂和贵州开发吸纳了大部分劳力,其他迁入四川的工厂又吸纳部分,算下来总算把逃入西南的难民就业问题解决了七七八八。

    “重庆的学校开始收学费了,本地百姓反应怎样?”秘书饶有兴趣的看着道路两边三三两两的学生。

    “没什么反应。这是没办法的事,政府财政紧张,再也无法像以前那样播出巨额资金投入教育。”西装叹口气,言语间有些唏嘘。

    尽管战争打了两年,有很多难民逃入四川,在重庆十六县定居,他们也同样享受免费教育,可重庆的免费教育还在一直执行。但从川外还有大批学校迁入四川,随着学校入川的还有大批学生,造成教育经费猛增,再也无法维持下去了。因此在经过大批宣传之后,重庆的免费教育停止。

    即便有部分学费作为补充,但教育经费依旧困难,内迁的学校和学生从教育条件和生活条件都几位恶劣,庄继华还是从西南开发队弄来一批资金,又动员实业界向学校捐款,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将全部学校安置下来。

    所以陈公博对庄继华治川的成绩还是很赞赏的,蒋介石免除庄继华省主席时,他还特意致电蒋介石表示反对,蒋介石对他还是很客气,回电说庄继华要专任西南行营主任,尽快开发贵州和云南。

    秘书和西装接着谈起物资管制,半年时间内,物资管制从单纯的粮食扩展到所有生活物资,包括汽油柴油轮胎橡胶等所有民用物资。而与此相对应的是黑市买卖猖獗。

    对俩人的谈话,陈公博只是偶尔插上一句,他始终没想好该怎样才能说服汪精卫,这么多年了,作为汪精卫的最早的追随者和最重要的助手,他非常清楚汪精卫这些年一直没忘记当年的中山舰,中山舰之前,汪精卫是国民党第一人,蒋介石次之;中山舰之后,蒋介石第一,汪精卫第二;汪蒋之间的不和从那时就埋下了,即便中间有暂时的合作,那也是面和心不合。汪精卫始终想夺回这个第一,将蒋介石赶下台。九一八时,蒋介石主和,他就主战;现在蒋介石主战,他就主和;借助日本人的力量将其赶下台。

    恍恍惚惚之间,轿车已经到了李子坝汪精卫官邸,陈公博从车上下来,汪精卫已经笑盈盈的站在门厅前迎接。

    陈公博快步过去,汪精卫伸手抓住他的手臂,亲热的说:“快进屋。快进屋,这些天重庆冷嗖嗖的。”

    刚进屋,一股暖烘烘的热气扑面而来,陈璧君也笑着过来,亲自伸手帮他脱下大衣挂在衣架上,然后笑着说:“公博,节前就算着你该回来了,可没想到你忙成那样,曾仲鸣回来跟我说,你连吃饭的时间都在处理公事,唉,你也应该注意下身体,别累坏了。”

    陈公博也顺势叹口气,在沙发上欠欠身,调整了下座位,感觉舒服点后才说:“唉,是呀,物资管制,学校学生,难民救济,让人焦头烂额,战争越打越近,难民越来越多,幸亏庄文革从西南开发队弄到一笔钱,否则这个年还不知道该怎么过。”

    “看来公博的官也不好当,”陈璧君从佣人手中接过茶盘,给汪精卫和陈公博各放一杯,剩下一杯自己端着,笑道:“重庆现在的生活也不好过,什么都管得死死的,连茶叶都没有多的,这仗再打几年,恐怕我们都要去要饭了。”

    陈公博心说,这就来了,微微叹口气后说:“这倒不至于,物资管制的目的就是让所有人都不会饿饭,当初推行这个制度时,我参与了设计,所以我很清楚,物资就那么点,军队要,民众生活也要,我认为此举能缓解物资紧张状况,是一大善政。”

    求月票支持。。。。。。。。。。

    求月票支持。。。。。。。。。。

第三部 血火抗战 第六章 相持 第二节 投敌(二)

    第三部 血火抗战 第六章 相持 第二节 投敌(二)

    “公博现在当官当出心得来了。真是难得。”陈璧君的口气中有股浓浓的讽刺味,陈公博只是淡淡的笑笑,这种情况他早料到了,因此并不以为意。

    “好事就是好事,至少把物价控制住了,老百姓也有饭吃,国家经济也稳定了,公博说得不错,是一大善政。”汪精卫笑着说,他穿着件白色的衬衣,外面套了件蓝色毛衣,客厅内壁炉烧得很旺,很暖和,汪精卫的穿着很是轻便随意。

    “可惜呀,庄文革只当了半年的省主席,要是多当几年,四川的情况肯定会更好。”陈公博不想谈其他,便把话题往这边引。

    “这个庄文革胆子是不小,”陈璧君罕见的表示称赞:“他居然敢冲孔祥熙开枪,孔二小姐给扣押起来,就冲这点。算是个人物。”

    说完之后,语气一转:“这老蒋的气度就差了,庄文革要扳倒孔祥熙是为国家,他庇护孔祥熙就是因私废公,免了庄文革的四川省主席就毫无道理,这样把家为国,还谈什么抗日必胜。”

    “夫人这话说得对,”汪精卫感到有点热,便招收将佣人叫来,示意他将壁炉内的火减小点,然后才接着说:“庄文革算是蒋介石最能干的学生,国民政府这么多高官,比得上他的也没两个,孔祥熙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把物价控制下来,他出了这一招就把物价控制下来了,再看看西南,七年前孤身入川,在不毛之地建起中国最大的工业基地,老蒋恐怕也就是看到这块基地才有信心打下去。”

    “可惜呀,好容易建起的工业基地恐怕就要毁于战火了。”陈璧君故意大声说:“日本飞机这才空袭几次,袁家巷的兵工厂被炸,还好不算重,可要是日本人集中力量轰炸重庆,重庆的这么多工厂恐怕就保不住了,到时候看老蒋还拿什么唱高调。”

    陈公博心中微微叹气,他很清楚汪精卫夫妻俩一唱一和的原因在那,但他还是不想谈这个问题。但现在,他感到已经容不得他不谈了。

    “我听说,庄文革在去年就开始动员在重庆修建防空洞,建立防空部队,工厂的重要设备搬到防空洞中,这些措施估计能减少些损失吧。”陈公博感到嘴里有些苦涩,端起茶杯喝了口茶:“我认为抗战还是有前途的,美国不是向我们提供了大笔贷款吗,我和邓锡侯他们那些从前线回来的将领谈过,他们认为在武汉作战期间的日军与淞沪、山西作战的日军相比战斗力下降很大,而且其物资支持差距也很大,日军不得不采取以战养战的策略,国内已经无力支持战争。”

    汪精卫听出了陈公博的言外之意,和谈不是时候,抗战是有希望的。陈璧君也听出来了,她脸色一沉,就想发作,话道嘴边却又改变了。

    “日军采取以战养战的策略,沦陷区的百姓恐怕就更苦了。”陈璧君轻轻摇头:“我就不明白,淞沪之后,陶德曼提出的条件更苛刻。蒋介石却认为可以谈,这次日本人的条件明明要好得多,宽得多,为什么你们就不同意呢?”

    陈公博躲在成都不肯回来,汪精卫派曾仲鸣去成都,把日本人的条件告诉他了,因此陈公博是了解条约内容的,但他的态度还是没变。

    “夫人,我还是那句话,即便要和谈,也应该是蒋介石出面与他们和谈,”陈公博说:“北伐以来,我党分裂,国家动荡不安,战乱持续十年,这个教训不可不吸取。”

    “可现在的问题是老蒋不愿和谈,日本人也不愿跟他谈,”陈璧君大声说:“公博,只有我们先走一步,别人才会跟上。”

    “如果日本人不愿跟蒋介石谈,那我们就打下去,先生,我的意见还是这样,举国应该行动一致,我们已经吃够了党分裂的苦,为何还要吃那份苦。”陈公博简直是苦口婆心,他感到非常为难,他和汪精卫的关系关系太深,无法像白斯同那样离开。他也受不了别人异样的眼光。

    “公博,”汪精卫站起来,在客厅里缓缓走动:“不是我不支持老蒋,而是他根本不听我的,从他撤退重庆,我先后数次与他谈,可他一概不听,不管国家危亡,只是一味战,战,可这仗还打得下去吗?公博,你说日本人困难,难道我们就不困难吗?中国经济连日本的十分之一都不到,物资管制虽然管住了物价,但老百姓呢?依旧动荡不安。他们说我卖国,如果我是把国家卖给日本人,那蒋介石就是把国家卖给美国人,GCD就是把国家卖给苏俄!”

    汪精卫很是激动,陈公博是他最亲密的同志,十年来一直支持他,追随他,可现在他却不想跟他走了,这让他很是伤心。

    “先生想过没有。如果蒋介石不支持,战争能停止吗?和平能来到吗?”这个问题陈公博思考了很久,他的结论是不会,蒋介石掌控了大部分军队,以西南而论,云南的龙云已经被消灭,四川的军阀被庄继华控制,而庄继华是坚决主战的,贵州军阀全数调出川,西北呢?东北军瓦解后,中央军进驻西安。从此蒋介石就控制了西北,其实就算只有西南三省,蒋介石也可以打下去。

    “可以,”汪精卫稍微迟疑下,还是坚决的说:“山西阎锡山司机并不想打,夫人前段时间去广东,余汉谋也表示可以和,我与何健谈过,他也同意,只要日本撤军,不赔款,不割地,就可以和,还有龙云也支持和谈,公博,这是个机会。”

    陈璧君这时拿出那份密约递给陈公博:“公博你看看吧,这就是宗武和思平在香港与日本人谈出的条件,比当初陶德曼带回的条件宽多了吧。”

    陈公博还是第一次看见条约,曾仲鸣带去的只是口信。陈公博看完后文汪精卫:“蒋先生看过这个条约没有?”

    “没有。”汪精卫说:“如果他赞成和谈,我就给他看。”

    “先生此举不妥,还是应该给他看,这个条件比当初陶德曼的条件强多了,他应该可以赞成。”陈公博郑重的说。

    “不行,他不会赞成的,”陈璧君鄙夷的说:“公博,你怎么就不明白呢,这个条约是汪先生谈出来的,蒋先生怎么会同意呢,他要同意了,怎么显示他的忍耐呢。”

    正说着,门外又传来停车的声音,俩个人说说笑笑的朝里面过来,汪精卫笑道:“佛海和仲鸣来了。”

    说着便走到门边,拉开房门出去,陈公博和陈璧君也跟着出去,还没到门边,汪精卫和周佛海曾仲鸣就进来了。

    “公博。你总算回来了。”周佛海一进门就看到陈公博,很是高兴的说:“汪先生可一直盼星星盼月亮的盼你回来呢。”

    “今天刚到,我可没你老兄清闲。”陈公博与周佛海是老相识了,俩人的经历打字相同,早年都参加过GCD,还是GCD创党代表,可后来都脱离了GCD,陈公博要早些,周佛海还是1925年才退党,注意是退党,不是开除。都加入国民党,不过一个跟着蒋介石,一个跟着汪精卫,现在俩人又不约而同的走到汪精卫的身边。

    陈公博说周佛海清闲倒不是假话,不到重庆不知道重庆新闻管制的严厉,重庆也就只有那几家报纸,而宣传事宜全归西南开发队管,而且还有三青团和党部支持,宣传部一下就成了清闲衙门。

    “清闲?”周佛海冷哼声:“庄文革搞出个什么保证金,还一百万,除了梅悠兰的渝州晚报外,其他报纸概不准出版,张季鸾和周EN来天天上我那闹,要求出版大公报和新华日报,还有青年党姓左的,也在那凑热闹,可重庆参政会就是不肯改,任你说破嘴,也不干,我都焦头烂额了,四川怎样?”

    陈公博一下就乐了,四川参政会也有这条规则,这庄继华不知是怎么想出来的,仅凭保证金就把所有外地报纸卡得死死的,更绝的是,各地参政会还都支持。原来外省的那些报纸还只是简单的攻击下,可现在这些人才知道厉害,于是就闹腾起来了。

    “重庆都不准发,成都自然就更不准了。”陈公博笑道,无论是张季鸾还是GCD都知道必须先攻下重庆才能在其他地方打开局面。

    “这庄文革刁钻古怪,弄出来的东西总是套着陷阱,”汪精卫边走边说:“当年他那个公司代替海关,让英国人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想起这事,他忍不住还笑:“佛海,你是不知道,那陈友仁开始还不同意,到最后还不愿意停了。”

    “这庄文革尽出下三烂的招,”陈璧君对庄继华拒绝汪精卫的拉拢还耿耿于怀,此刻更是尽情嘲讽:“在广州如此,到重庆还是如此,这蒋介石怎么尽用这样的人。”

    可让她意外的是,陈公博和周佛海都不肯接,汪精卫心中摇头,陈璧君这话太失公允,且不说重庆的社会改革,就说建起这遍工厂企业,那也是功莫大焉,绝不会是小痞子似的人物。

    周佛海走到客厅,看到茶几上的条约,顺手拿起来,看着陈公博说:“公博,这个你看过了?”

    求月票支持。。。。。。。。。。。

    求月票支持。。。。。。。。。。。

第三部 血火抗战 第六章 相持 第二节 投敌(三)

    第三部 血火抗战 第六章 相持 第二节 投敌(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