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民国投机者 作者:有时糊涂(起点vip2012-8-23完结) >

第374章

民国投机者 作者:有时糊涂(起点vip2012-8-23完结)-第3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天上午,”庄继华的态度依旧保持恭敬:“师母让我来南京有事相商,我就来了。  ”

    何应钦一听脸色就冷下来了。  他冷冷的说:“你胆子不小呀,换个时代,你这是私离职守。  ”

    “没那么严重吧,”庄继华却笑了笑:“我跟老师说的是实话,若是别人问,我地回答就是,西南开发队的一批物资在上海出了问题,我是去解决这个,顺路路过南京。  ”

    “你总有理由,”何应钦淡淡的说:“说吧。  有什么事?我的时间可紧得很。  马上就有个会要开。  ”

    “我知道,讨伐西安的军事会议。  ”庄继华也平静的说,今天他不打算隐瞒态度:“不过老师,讨伐西安之举,学生以为要慎重。  ”

    庄继华说话之时眼光一直盯着何应钦,两人的目光在空中碰了下,没有撞出火花就悄无声息的熄灭了。

    “西安方面地实力不弱,这仗一打起来不是一两年的事,”庄继华接着说到:“另外,我们逼迫愈急,张杨与共C党合流的速度也就愈快,西安事变发生以来,张杨已经放弃延安等四五座县城,这些县城都被共C党接收了。  除了西安以外,甘肃的于学忠尚有七八万人;老师仅凭桂永清的四万多人,能平定西安吗?”

    “除了桂永清外,我还布置了四路大军,这就不劳你费心了。  ”何应钦恢复了平静,他看出来了庄继华今天是来做说客的,他想看看庄继华到底有什么牌,依仗什么做苏秦张仪之举。

    “胡宗南算一路,俞济时算一路,关麟征勉强可以算一路,马鸿逵兄弟算一路,估计就是这些了吧。  ”庄继华无可无不可地替何应钦盘算道,何应钦心中苦笑,这正是他的计划,庄继华的军事才能依旧那么敏锐。  但他没有答话,等庄继华继续往下说。

    可庄继华却并没有解释他会采取什么行动,而是转换话题:“讨伐西安不是不可以,不过有个底线,这个底线就是校长安全回来,所以讨伐要掌握个度,要以战迫和。  ”

    “那张杨叛逆呢?”何应钦平静的问。

    “对他们的处置可以待校长回来之后再做决定。  ”庄继华还是很平静。

    何应钦沉凝片刻,他知道庄继华肯定动了手脚,但庄继华既然不说,他也不问,有些东西还是埋在桌子底下,以免将来难以见面。

    “文革,重庆方面要尽快提供一批武器弹药,支持讨伐平叛。  ”何应钦说完之后紧盯着庄继华,看他怎么说。

    果然庄继华毫不犹豫的摇头说:“老师,这你得体谅我,四川方面整军,校长批准给他们更换装备,另外云南方面新成立的六十军和整编的原滇军三十八军,以及新成立的新101军都要装备,实在难以再提供装备了。  ”

    “整编?他们不是演习吗,那刘湘和邓锡侯、田颂尧的部队怎么在川北集结,说是要搞什么演习;杨森和李家钰去跑到川鄂边界搞演习,他们怎么又是整编了?”何应钦地语气中包含着讽刺。

    庄继华心说你不问我也要提这事,你真以为我手上地三十万大军事个摆设吗。  他淡淡的说:“这是年初就定好地,参加演习的是已经整编了的部队,目的有两个,一是熟悉武器性能,另一个是针对一旦中日战争打响,陕西和湖北方向出现情况,川军如何迅速增援。  ”

    何应钦心中暗骂,恐怕不是针对将来的中日战争吧,而是针对现在的吧。  但这话却不能明说,他淡淡的打个哈哈:“那云南的三十八军和六十军也是为这个的啰。  ”

    “老师说得没错。  ”庄继华一本正经的说,仿佛事情本来就是如此。

    “你的胆子真是比天还大。  ”何应钦摇头说道:“他们的演习什么时候结束?校长从西安回来的时候?”

    “我不太清楚,刘湘他们的行动我管不着。  ”庄继华双手一摊,一脸无辜。

    师生没有打哑谜,只是互相试探对方的底线。  庄继华在答话中充分表明了他的态度,他不支持讨伐西安,他控制和影响的西南势力也不会支持讨伐。  相反,如果蒋介石出现意外,那么四川云南很可能就要独树一帜,庄继华的计划中恐怕还要拿下贵州,彻底关上西南的大门。

    何应钦把庄继华的底线探清了,但他的底线庄继华却没探出来。  不过庄继华相信,他已经亮明态度,再加上胡宗南俞济时,以及明天宋希濂等人的通电,再加上孔祥熙宋子文在财政上的牵制,张静江联系的中央委员的攻击,必然加剧何应钦的犹豫彷徨,那时再行劝说,何应钦退让的可能性很大。

    “校长安危系于老师一念之间,不过分的说,国家安危系于老师一念之间,内战一起,国破家亡就在眼前,老师,历史将为你重重记下一笔,这一笔是好是坏,还请老师斟酌。  ”

    庄继华说完之后,就要向何应钦告辞,可何应钦却轻轻摇头说:“以战迫和,这个主意是不错,但是政府的威望呢?校长回来后,如何保持他的威望,如何才能继续领导全国?外面日本人虎视眈眈,里面各地军阀蠢蠢欲动;共C党更是上下其手,时刻准备趁乱夺权。  汪精卫、邓演达在海外,时刻没忘南京城内的这把椅子。  若校长威望受损,将来怎么镇住这些乱源。  我何尝不希望校长平安回来,可与张杨和谈是步险之又险的棋。  ”

    何应钦这几句话让庄继华对他刮目相看,一扫印象中唯唯诺诺的平庸形象。  庄继华心中略有所悟,看来何应钦并非盯着蒋介石的位置,而是左右为难,这是他心中的结,必须替他解开这个结才能让他赞同以战迫和的策略。

    庄继华返身坐回何应钦的对面,郑重的看着何应钦说:“老师既然说了心里话,那学生就为老师分析一下,说得不对的地方,请老师指点。  ”

    何应钦很感兴趣的看着庄继华,庄继华预测形势在黄埔是很有名的,可何应钦很少听他分析过预测全盘局势,前几年的长城抗战,庄继华做的也只是军事形势的分析。  所以今天庄继华他要给何应钦分析分析,何应钦立刻有了精神。

    月票榜上下跌了,求月票支持。。。。。。。。。。

    求月票支持。。。。。。。。。。。。。。。。。。。。。。。。。。

第二部 经略西南 第八章 投机西安 第八节 说敬之(二)

    第二部 经略西南 第八章 投机西安 第八节 说敬之(二)

    庄继华慢慢的的说:“实际上,我以为西安事变对校长的威望没有丝毫损失,相反,对校长威望却有提升。  老师请看,自从校长被扣以来,北平、上海、南京、武汉各地发出的声音,学界的学生、清华北大的教授,上海的工商界,连一向与校长作对的孙夫人,邓主任,都公开呼吁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孙夫人更是公开呼吁张杨无条件送校长回来,截止今天为止,各地实力派无一响应张杨,从北方的阎锡山、宋哲元、韩复渠,到南方的李宗仁、刘湘、何健,他们都表示支持中央政府,反对张杨兵变。  在国际上包括苏俄在内,都支持校长,这一件件说明什么?说明全国各阶层已经形成共识,今日中国离不开校长的领导,校长是当之无愧的国家领袖。  ”

    “校长从西安回来后,国家政策将会转变,内战将逐渐停息,民族和解,全国各党派各阶层将联合起来,形成以校长为核心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校长领导下共赴国难。  这将是一场长期艰苦的战争,而校长在领导这场关乎中华民族存亡的战争中,将会获得无上的威望。  ”

    “所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将开启中华民族的新时期,一个全民族起来救亡图存的时期,一雪百年国耻的时期!中华民族将在血泊中重生!中华民族将在抗战中强大!”

    庄继华越说越激动,何应钦却悚然动容。  他想到了蒋介石回来后政权的稳定,但没想到西安事变将导致持续了十年地剿共政策的变化,不错张杨既然与共C党联手,那么和平谈判必然包括共C党,停止内战就包括停止剿共;蒋介石回来后不可能那么快就食言,改变国策停止剿共就成为必然;剿共既然停止,那么对日作战就必然成为新的国策。  而在这个国策下。  宋美龄、邓演达、李济深、陈铭枢等蒋介石的反对派,也就会与蒋介石和解。  在这股和解的浪潮下,蒋介石的威望将被推到一个新的高峰。

    何应钦不得不表示叹服,难怪蒋介石对庄继华如此器重,走了几年还是念念不忘,一听说他出现在上海,立刻亲自去电,然后就不管不顾地重用了。  他在心里认可了庄继华的分析。  不过他还有几个疑问。

    “你就那么确定校长会改变国策吗?”

    “毫无疑问,校长性格刚烈,但师母能劝动他。  ”庄继华地心情稍稍恢复平静,脸上依然微微泛红。

    “看来西安事变之后,中国就要大变了。  ”何应钦站起来望着西边深思道。

    “它将是中国历史的一道分水岭。  ”庄继华也睡着何应钦站起来,走到他的身边:“老师,下决心吧,以战迫和。  ”

    “如果我不答应。  你是不是有办法了?”何应钦头都没回的问道。

    “是的,包括桂永清这一路。  ”庄继华平静的说,其实何应钦的这五路,也只有桂永清这一路会真正采取行动,只要瓦解了这一路,何应钦组织地攻势就被彻底瓦解了。  但庄继华却不能说他要采取的方式,那是要杀人的,而且杀的是何应钦的侄女婿,他的一期同学。

    “黄埔双雄,到底是黄埔双雄,”何应钦淡淡的问:“我同意以战迫和,但你认为怎么才能达到以战迫和呢?”

    “以胡宗南、俞济时两军为佯军,以桂永清所部为主力,让率真打得越狠越好,越猛越好。  一直打到渭南为止。  不过一步不能跨出渭南。  有这样一柄利剑悬在西安城的天空,张杨绝不敢肆意开价。  更不敢加害校长。  ”庄继华把与宋美龄商议地策略告诉了何应钦。

    何应钦听后沉思良久才点点头,渭南到西安一马平川,无险可守,大军在此,一声令下,朝发夕至,确如一柄悬在西安城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庄继华仔细看着何应钦的侧影,想判断他的想法是否是真实的,何应钦扭头看着他:“我既已答应,就绝不会反悔。  放心吧,我这个老师还不会如此不屑。  ”

    庄继华顿时高兴起来,这一趟来得真是值得。  没等他表示什么,何应钦却又说:“不过相关军事部署还是要进行的,那柄利剑还没挂上去。  ”

    “我明白,”庄继华点头表示理解:“这柄剑必须挂上去,这对校长回来后掌控局势有利。  ”

    说服了何应钦,讨伐令有没有都没关系,庄继华满心兴奋地离开军政部,在门口却遇见率领大群军官而来的贺衷寒邓文仪,这让庄继华有点意外。

    庄继华与贺衷寒在军政部大门前互相对视一眼,贺衷寒心中暗叫不妙,庄继华又跑到前面去了。  而庄继华却纳闷的看着他们,不清楚他们来此是做什么;说服何应钦用不着来这么多人吧,贺衷寒一个人来就足够了。

    不过彼此形同路人却让庄继华有些伤感,十几年的交情就这样一朝湮灭,真是造化弄人。

    “文革,走吧,夫人还等着你呢。  ”宫绣画在旁边提醒庄继华,庄继华默默魔的点点头。

    贺衷寒心中冷笑庄继华来军政部只有一个目的,说服何应钦,他不知道何应钦是否答应庄继华的请求,不过这都不重要,今天他是来说服何应钦的,担不是什么主战主和,而是要军权,但只要军权在手,那才能有所作为。

    “你要一个军的番号?!”但贺衷寒说明来意之后,何应钦惊讶得站起来,他看看郑重其事的贺衷寒和邓文仪,以及办公室内站着地十几个将军。  确信自己没听错后,他忍不住大声批评道:“贺衷寒,你从未领过兵,第一次东征之后,你就再未上过战场,你说说,你能带好部队吗?”

    “我当然能,”贺衷寒立刻接住话头:“我除了在黄埔接受过军事教育外,还在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过,…”

    “但你长期从事政工工作,没有军事实践,在我看来你甚至没有指挥一个师地能力,且不说一个军了,不行!绝对不行!”何应钦异常愤怒,贺衷寒带着几十个人来军政部,这不是来逼宫是做什么。

    “一个军长又有什么,何老师,我虽然长期从事政工工作,但我一直在军政部工作,长期在军队高层,即便对细节了解不多,但有蓝衣社同仁帮助,…”

    “哼,哼”何应钦冷笑着打断贺衷寒的话:“贺君山,你这是火中取栗!由蓝衣社组建一个军,各级干部均为蓝衣社成员,你这是要做什么?在中央军外再成立一支蓝衣军?贺君山,你胆大包天!”

    今天何应钦表现得异常强硬,不但坚决拒绝了地贺衷寒要求,而且当做蓝衣社的干将们严厉批评贺衷寒,指责他包含异心,想趁乱取利,他没有给贺衷寒和蓝衣社留丝毫面子,咆哮的声音传遍了整座大楼。

    “滚出去!”何应钦脸色铁青,指着贺衷寒的鼻子骂道:“我告诉你贺君山,只要我何应钦不死,你就做你的白日梦!滚!”

    这几句粗口一出,把包括贺衷寒在内的所有都惊呆了,何应钦一向自诩儒将,说话办事文质彬彬,黄埔同学,军队内外,从未见他粗言相向,可今天却当众怒骂,一扫往日儒雅。

    贺衷寒等人狼狈退出何应钦的办公室。  何应钦却无力的坐在椅子上,贺衷寒的等人的行动是个强烈的信号,证实了以前的担心,他何应钦控制不了黄埔系,前面的庄继华,后面的贺衷寒,这两个黄埔一期的佼佼者,带头向他提出挑战。

    庄继华还好,来的是温和的阴柔的,而且给足他面子,把道理讲得一清二楚,就算分道扬镳,以后也有见面的可能。  可贺衷寒则是赤luo裸的逼宫,何应钦简直不明白,贺衷寒是怎么想的,居然敢张口就向他要一个军,而且还必须由蓝衣社成员充当各级干部,这不明摆着是要建立一支他贺衷寒的私家军吗。

    “一群喂不熟的狼崽子!”何应钦在心里怒骂,他的心里冰凉,西安事变不但将成国家政策转变的分水岭,也成了黄埔同学忠诚的试金石。  何应钦敏锐感到,若蒋介石回来,庄继华将凭借他今日的作为,党内军内地位将直线上升,而蓝衣社将受到蒋介石的坚决打压。

    白衣誓师,组建蓝衣军的消息如断线的风筝般迅速传遍南京官场,也震动了南京官场,所有人都没想到蓝衣社居然如此胆大妄为。  冯玉祥、朱培徳等军事委员会员纷纷打电话给何应钦,要求他坚决顶住,此例绝不可开;冯玉祥更是提出了个激烈方案,他建议何应钦把南京城内与蓝衣社有瓜葛的宪兵团警备队等调出南京,以讨伐西安的名义将他们派到潼关,从江西调原熊式辉或者朱培徳的部队入京,彻底解决朝天宫的那群小娃娃。

    对冯玉祥的建议,何应钦既没答应也没拒绝,不过对调整南京周边的驻军却上了心,但调那支部队来却让他为难。  正在这时,宋希濂秘密发来封私人电报,代表三十六师全体军官正式表态支持宋美龄,何应钦立刻如获至宝,下令调宋希濂三十六师驻防南京,对外的公开声明却是,三十六师将北上讨伐西安。

    求月票支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