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2007[1].3 >

第39章

2007[1].3-第39章

小说: 2007[1].3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才纠正了刚才判断的一个误差,森林里的铁丝网是为了阻挡公园里的驯鹿跑出去,这种鹿,只是冬天才需要喂饲料,夏天是不用喂的,森林里茂密的草就是它们丰盛的食物。森林公路上每隔不远就竖立着引了驯鹿图象的警示牌,告诉人们此地有驯鹿,提醒人们开车时注意保护跑到附近公路上来的驯鹿。由此可见当地人们对野生动物的关爱。 
  芬兰有“千湖之国”之称。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小湖。最大的一个湖在赫尔辛基,叫圆盘湖,与波罗的海相连,在我们的行程中可以看到。沿路已经看到许多小湖。湖水、森林、蓝天,构成赫尔辛基的自然特征。为我们开车的司机是芬兰藉的瑞典人,讲瑞典语,已经56岁。导游小王是西安人,1996年来到芬兰,在一所工科大学通信管理专业毕业,曾在诺基亚公司工作,后来跳槽作了导游,他说不喜欢这里人们工作生活的松散、低效,这种环境容易使人变懒,助长人的惰性。我们离开第一个活动地点是上午11时30分,下一个目的地是一个更大的森林公园。其实,我的感觉,在赫尔辛基,在芬兰,不用专门去找森林公园,森林公园无所不在,整个城市、整个国家,就是一个连片的森林公园。 
  进入森林公园,已是正午12时。这个森林公园,真是名不虚传,面积很大,绕园一周有7公里。路旁可以看到高大的石壁,树丛中可见碧波粼粼的小湖。阳光洒在湖面上,在轻风的吹拂下,湖面像一幅多姿多彩的流动的画,又像一位仪态万千的女子,尽情地展示着自己的美。我们进入园中才10多分钟,就见到不下10批三五成群、扶老携幼、举家前来的游人,有的背着行囊,有的用小推车推着两三个小孩,自然风情,人类亲情,人间友情,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体现。茂密的松树直上云天,像列队行进的百万大军,威武雄壮,波澜壮阔。太阳照射到林中时,由于树冠的屏障,已经被分割成为一支支均匀的光束。园中可以看到成堆切割成短块的木材,放在小房子里,供游人燃烧篝火,烤制食物,享受美味的林间野餐。在一个小山坳下,在四周森林的环抱中,一个小湖像一个突然从天而降的仙女婷婷玉立,出现在我们面前。这个湖的面积虽然不大,却秀丽无比,湖中又有许多长着小树和草的地块,形成一个个“小岛”。湖水呈深绿色,近处的湖水呈静止状态,远处的湖水在微风吹拂下缓缓流动,动静相宜,构成独特的美,似山似水,如诗如画。岸边有一块黑色的岩石,证明了这里地质历史的古老。山坡上一幢小木屋里,正在燃烧的篝火升腾起热烈的火焰。游人们朗朗的笑声,孩子们的喧闹,打破了这林中的沉寂,带来了无限活力。石壁旁,在陈年落叶中,露出盘根错节,在过往行人踩踏中磨掉了皮而呈裸露状的团团树根,体现了森林古朴的本色。 
  耳边不时传来阵阵轻风掠过森林的哗哗的声音,像似有乐师在演奏美妙的乐曲。当走到山坡的高处时,就看到太阳热烈的笑容,当走到低洼处时,就像在深谷中,太阳又被树冠所遮蔽。穿过一片树林,眼前又会出现明媚阳光和绿色森林相映之下一个新的形状的湖,像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出奇异的光彩。漫步在林间、湖畔,真有如入仙境,如在梦中的感觉。轻风吹过,浑身感受到这初秋天气带给人间的美丽享受。我愿慢慢地走,静静地看,静静地想,就像在阅读一部引人入胜的书,就像在欣赏一幅名贵的山水画,就像在品尝一道人间最丰盛的宴席。透过林木的间隙望去,阳光照耀下的湖水,就像一位美丽的少女正在精心绘制一幅美丽的刺绣,也像一位大手笔的美术家在挥毫泼墨绘制一幅空前绝后的山水画。我希望在这一刻时光能够放慢,最好能够静止下来,让我更多地感受和欣赏这美。又登上一个小山岗,在树丛中看到,附近的湖水若隐若现,就像无数条银白色的彩带,从树丛中、阳光下飘过,就像美丽的仙女在一个巨大的舞台上为高贵的宾客演出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在林间,还时而可以看到成片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岩石,也为公园增加了新的特色。这森林,是原始的,这巨石,也是原始的,这公园的美,正在于它的原始和天然,不见任何人工的雕琢,不见任何刻意的修饰,一种原始和自然的美,为人类紧张工作和烦琐生活中得以休息、思考提供了天造地设的最佳场所。来公园游玩的当地人,许多是夫妇俩带着两个孩子的四口之家,虽然有着自由的生育政策,但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民素质达到一定水平后,人们并不愿太多的生育,看来许多家庭把两个孩子作为合理选择。在返回的路上,我们遇到一个由4名十多岁小姑娘组成的旅游小分队,像是中学生,她们背着一个包括食物、垫子等日用品的大旅行包,看来她们是计划走较远的路,用一两个整天的时间去度过周末的。我羡慕她们有如此优越的生活环境,也欣赏这些孩子们善于独立生活的天性和从小就已养成的自立能力。在一个交叉路口,我看到了一个出来旅行的家庭,开着一辆小型面包车,夫妇俩带着三个孩子,两个大一点的是女孩,最小的是男孩,一岁左右,还在襁褓中呀呀学语。天伦之乐,其乐融融。 
  中午1时30分,我们就要离开森林公园,当地游人却络绎不绝地来到这里,有开车来的,也有徒步而来的,多数以家庭为组合,有成人为主的组合,也有少数像是朋友的,所不同的是,我们只能在如此短暂的时光浮光掠影地看看,而他们来此度假却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汽车开动了,我真有些流连忘返。公路边,除了森林,就是湖,看不到农田。农业以畜牧为主,养殖牛、猪、鸡、鸭,种草,也种少量大麦,粮食、蔬菜以从德国进口为主,五分之一的国土沿海,在南部。国家实行从小学到高等学校的全程免费。 
  芬兰尽管森林资源丰富,但对采伐有着极为严格的控制,发达的造纸业所需原料木材,也主要靠从俄罗斯进口。同时,也有严格的护林制度,在各林区设护林员,护林员既负责保护林木安全,也负责清理森林里的腐植物,分给农民们做肥料。我们的汽车经过烟波浩渺的圆盘湖,湖面十分开阔,湖水在太阳照射下闪闪发光。湖对面是诺基亚手机公司的总部,三幢不高的有着玻璃幕墙的楼房,我惊讶地说:“在这么小的房子,办了那样大的事业!”导游说:这里政府的房子也很小。我问:这里森林资源丰富,国家是否设有专门的森林警察?导游告诉我,没有。这里只有一种统一的警察,兼具刑警、交警、林警等各种职能。其实,并不在于警种的多少,关键在于效能。 
  下午2时,我们来到一个中餐馆吃午饭,虽然已晚,因在森林公园玩得尽兴,也并不觉得饿。 
   
  赫尔辛基剪影 
   
  吃过午饭是2时40分,前往参观1952年在赫尔辛基举办的第15界奥运会场馆。虽是正午时分,但站在街道上不感到热,凉爽宜人。在市中心,一座大楼横跨波罗的海海湾。波罗的海和丰富的湖泊,赋予了赫尔辛基活力的源泉。赫尔辛基市区有宽阔的街道,整洁但并不高大的建筑,汽车也不多,很少会堵车,行人稀少,是一个非常适合人们生活的安静、优美的城市。每隔不远就可以看到一个以自然的山丘地形而建的公园。在奥运会旧址附近,有一个已经停着几十辆汽车的免费停车场。 
  奥运会会馆建于1930年,作为建筑主要特征的是一个70米高的白塔,白塔旁有一个圆形的体育馆。芬兰历史上也有不光彩的一面,由于不满苏联,二战期间芬兰曾加入法西斯阵营,参与对苏联作战。但时间很短,3个月后就退出了,作为战败国,战后支付了30亿美元战争赔款。1952年奥运会的举办标志其经济复苏的完成。体育馆的东侧,是一个由自然凸起的岩石堆和小森林构成的街心公园,西侧是5个具有真正草坪的足球场,再往西是一片建筑风格别致的居民住宅。奥运会主会场作为20世纪30年代的建筑,至今不显落后。圆形会场四周看台上的座椅,是全木质的长型条椅,虽经历了76年风吹日晒雨淋,至今保持完好,透出一种朴素高雅的特色,拿今天的标准衡量,这里也称得上是一个颇具规模、设施良好、功能齐全、独具风格的运动场。一个人口不多的小国,早在上世纪中叶,就有能力举办这样的盛事,可见其国力的强盛和对国际公益事业的积极参与和奉献精神。足球场上,正在举行正式的足球比赛,进球了,球场上传来热烈的欢呼声。围绕着一个小小的足球,运动员们正在横冲直撞,有的队员摔倒在地,更多的队员冲锋陷阵,在充满劳累和痛苦的角逐中,他们得到了竞争的乐趣和胜利的喜悦,这就是体育精神。足球场东侧的山顶是一块约有数百平方米大的巨型石壁。石壁的平坦处,一群年轻的旅游者支起燃烧着木炭的铁锅,播放着音乐,烧烤了面包、香肠等自带的食物,就着自带的沙拉、薯片、果酱、啤酒,欢度自己幸福的周末,他们的身上,洋溢着充沛的活力和对生活的热情。和平的年代,现代化的城市,美丽的大自然,热爱生活的善良的人民,构成了这个社会特有的和谐与文明。 
  路经芬兰国会大厦,我们停车参观。雄伟的建筑由14根花岗岩圆形柱子支撑,门前广场上有一个盛开着各色鲜花的花池和绿色的草坪。草坪附近矗立着芬兰民族英雄,第一任、第二任总统的巨型石头雕像,走近前仔细看,每根巨型柱子周长有四人合围那样粗。每根石柱由11块巨型圆石连接起来,每块石头有1.8米高,加上底座,每根柱高约20米还多。见到许多参加活动后的议员们正在离开大厦,我走进大厦的前大厅,继续往里走,便受到值班人员的阻止了,但厅口是没有士兵值勤的。 
   


 


… …
  《黄河》  …
  《黄河》2007年第3期  …


 
  
  。27:49
  
  下午4时15分,我们来到世界上独有的岩石教堂,这也是世界上最为开放的教堂,教堂里可以举办音乐会。教堂坐落在3万年前冰川融化后形成的巨型石山上,又由无数大型石块堆砌而成,是一个圆形的建筑。整个建筑的主体部分所用建筑材料只有石头,没有使用点滴的水泥等粘连物。全部由石头干垒而成,教堂顶部由铜板砌成,房顶下方装有玻璃窗户。教堂的室内部分是从岩石内部开凿而成,整个教堂的主要部分全部由岩石构成,叫做岩石教堂就是名副其实的了。教堂门前的地面,是用5寸见方的小石块砌成,朴素大方而又耐磨。进入教堂内部,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富丽堂皇的大厅。在教堂大厅的顶端,是用2公分宽、12公分长,加在一起全长22公里的铜条砌成。这是这个教堂的又一个重要特色。教堂内部四壁是经开凿后仍保留着开凿痕迹的石壁原貌。教堂大厅内摆放着木制长型条椅,教堂内唯一具有现代意义的建筑材料就是铜。教堂大厅的前方还放着一座盛放圣水的为教徒洗礼用的铜质的盆,水盆被三块石头支起。我们作为参观者很快就离开了,但一些前来参加教会活动的善男信女们却坐了下来。 
  下午5时,我们来到希贝留斯广场。希贝留斯是芬兰著名音乐家(1898-1957),于1967年他逝世10周年时,芬兰人为了纪念他,在海边建造了以600根高低长短不同的不锈钢管为材料的雕塑,雕塑的形状象征管弦,寓意为海风吹过管弦将会发出美妙的音响,再现希贝留斯音乐描写刺骨寒风刮过茫茫荒原那样悲惨景象的独特风格。雕塑的设计者是崇拜希贝留斯的一位女学生,抽象派画家。希贝留斯广场的对面是波罗的海海湾,海湾里停泊着数十艘快艇,岸边设有木制长椅,有悠闲的市民、游人坐在那里晒太阳。这时,快要西沉的太阳仍然毫不疲倦地放射出耀眼的光芒,阳光照射在绿色的海面,海面泛起飘动的银光,像一串串珍珠。在海湾岸边的一条小道上,或成双成对,或成群结队,或独往独来,不同年龄,在岸边晒太阳和散步的人们越来越多,有的还牵着一条狗,也有跑步锻炼身体的。悠闲的会生活的芬兰人! 
  今天是星期六,下午5时左右,街上的商店大多已经关门,5时40分,我们进入赫尔辛基最大的一家叫做“唐朝饭店”的中餐馆。这家中餐馆的老板是夫妇俩,来自四川成都的中国人,他们在这里租房子开了两家中餐馆。闲聊中我问,他们饭店里是否有山西老陈醋,回答说有。问有没有汾酒,回答说没有。我建议他们要增加山西汾酒。在这里,我还遇到来自中国沈阳的两名留学生,女的最近刚来赫尔辛基就读博士,属自费,但不用花钱,还可领取导师发给的工资。男的在另一所城市就读硕士研究生,已来几年,边读书边工作。 
  吃过晚饭已近晚7时,西斜的太阳依然放射出强烈的光芒,我们乘坐地铁去市中心参观。地铁入口的通道高达100多米,约有70度的坡度,从高处向下望去,十分陡峭,乘坐时还真需要集中注意力,否则就有危险。我在电梯上仍照常写字,仅坐了一站地,我们就下车出站,出站用的时间要比乘车用的时间还长。 
  夜晚的赫尔辛基街头,穿两件长袖衫已经有些冷。我们来到具有独特建筑风格的中心火车站,这个已经有上百年历史的火车站至今不显得落后。火车站的建筑是拱形的,站内停着两列待发的客车,其中一列客车是双层,车身有普通车箱两倍高,坐位是很舒适的沙发,沙发的后背还有保护颈部的枕头,看来这是比较豪华的列车了。车站的顶棚长约300米长,宽约300多,有9道复线,共18条线。车站的办事机构分别设在大厅的东西两侧,显得既简约,又大方,很有效率,可以看出芬兰铁路运输的发达。我们走进设在地下的超市,看到了主要水果、蔬菜的价格,每公斤西红柿为2.45欧元,橙子1.79欧元,苹果1.35欧元,小一点的0.95欧元,洋葱1.49欧元,红、白色的土豆分别为1.15欧元、0.7欧元,大蒜2.5欧元,小茴香1.69欧元,胡萝卜1.23欧元,红薯2.9欧元。加工成肉丝的牛肉每盒0.4公斤,价格为3.49欧元。牛奶每升1.2欧元。货架上陈列的各类蔬菜整齐而又洁净。肉类都加工成为肉片或肉丝,装在塑料盒里整齐陈列,为消费者提供了很大便利。晚上10点多了,公共汽车还在正常行驶。街道上的十字路口,地面铺着黑、白、红等颜色的方块石头,古朴而又别具一格,既蕴含着这个城市的古老历史,又显示出独特的效率意识。赫尔辛基市区至今保留着有轨电车,我们看到的一条主要街道上就有并列的三条电车轨道。已是晚10时30分,公共汽车、电车还是川流不息。由于具有便捷的公共交通,这个城市的夜间街道上行人络绎不绝,显示出这个古老城市蓬勃的朝气和浓厚的生活气息。社会治安良好,到处是朗朗的笑声,欢乐的人群,不见一起打架斗殴等不文明行为,偶尔还可看到民间艺人或音乐爱好者在演奏手风琴。尽管人口不多,但在街道上活动的人很多,来来往往,从一个侧面衬托出这个城市掩饰不住的繁华和兴盛。一部分人在街道上,一部分人在酒吧里,一部分在家里,这就是赫尔辛基市民的夜生活。在公共汽车、电车站、地铁站,都通过电子显示屏显示出车次、到站时间等,为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