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古典音乐 >

第10章

古典音乐-第10章

小说: 古典音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应该让他来翻谱的人却在拉小提琴。。。。。」 



古典音乐花园(三十):拉图 


  备受瞩目的中生代英国指挥名家拉图终於如乐界预测,接掌了本世纪最负盛名的柏林爱乐。拉图能脱颖而出,关键在於他具有一种特殊的音乐风格,这也是历代大指挥家最明显的特徵。但是,拉图的风格至今尚未明确定型,将来能否挥别卡拉扬等大师的阴影,也成为他未来接掌柏林音乐总监之後的最大课题。 
  
  就如费城管弦乐团首席帕斯卡尔所言,历代指挥大师都具有一种明显的风格,而且这种风格与指挥家的性格紧密结合,卡拉扬就是最佳典范。而卡拉扬的绝美管弦音色,既可犀利又可委婉的音乐诠释,达到合奏的极致美学,除了把柏林爱乐推上世界颠峰外,也惯坏了德国民众,这也是阿巴多黯然被逼下台的主要原因,乐迷翘首期盼卡拉扬重生。 
  
  拉图出生於一九五五年,他的父亲是一位商人,但对音乐兴趣浓厚,就读牛津大学期间曾自组爵士乐团。拉图从小在音乐氛围中长大,八岁便进入乐团担任打击乐手,十五岁起专攻指挥,一九七四年以十九岁「稚龄」赢得约翰.布列尔指挥大赛首奖,成为这个国际比赛有史以来最年轻的首奖得主,从此在国际乐坛崭露头角。 
  
  十九年前,拉图接掌英国伯明罕市立交响乐团音乐总监,在他率领下,这个地区性乐团居然脱胎换骨成为国际性乐团,也为他赢得「爵士」的封号。拉图一向以该团自豪,不过,前年,拉图辞去伯明罕交响乐团音乐总监职务,远赴维也纳爱乐发展,迹象显示这位指挥已发现自己站在生涯转捩点上,如今果然更上一层楼,攀登到乐坛颠峰。 
  
  此外,拉图向来以负责而顾家的形象闻名於世,他的妻子罗丝是一位花腔女高音,早在他们的长子亚历山大诞生之後,两人就有一种协议:只要家里有人生病或情绪紧张,夫妻都必须留在家中,因此拉图经常发生音乐会解约的故事。 
  
  拉图最傲人的是他具有精准的节奏感与大乐团的控制能力,这点使他特别擅长现代管弦曲目。但他相当有主见,从不指挥没有把握的曲目,包括以前他不碰贝多芬之前的乐曲,不过最近他与维也纳爱乐灌录了全贝多芬钢琴协奏曲,显示这位指挥家宣示已蓄势待发。 
  
  除了未来的柏林爱乐头衔之外,目前拉图每年至少有两个月的时间与维也纳爱乐共处,而且他与伯明罕市立交响乐团每年大约也有两个月时间相聚,加上他还担任英国「启蒙时代管弦乐团」的音乐总监,使他集众多乐团荣衔於一身,国际行情炙手可热,持续向二十一世纪的指挥大师宝座迈进。 



古典音乐花园(三十一):钟斯 


  英国一向拥有深厚的铜管音乐传统;尤其特殊地理位置使得她发展出有别于欧陆其他国家的特殊风格;其优雅细腻处更是一般国家所不及;而飞利浦。钟斯更是本世纪集英国铜管大成而将其发扬光大于国际的小号大师。 
  飞利浦·钟斯(Philip Jones)于1928年3月12日出生于英国贝斯市。1948年毕业于皇家音乐学院;师事Ernest Hall。最不寻常的是他几乎担任过全英国重要交响乐团的首席;包括科芬花园歌剧院;皇家爱乐(1956…60);爱乐管弦乐团(1960…64);伦敦爱乐(1964…65);国家爱乐(1965…67)以及BBC交响乐团(1968…71);也曾担任过自由音乐家(free…lance)以及音乐经纪人的工作。 
  1951年钟斯成立了〃飞利浦·钟斯铜管合奏团〃 (Philip Jones Brass Ensemble)这包含了两个团体;一个是他与老搭档Elgar Howarth组成的小型铜管五重奏;另一个是十人(或更大型)编制的铜管合奏团;经由钟斯丰富的经验与人脉经营后;飞利浦。钟斯铜管合奏团变成最受欢迎的铜管乐团;其表演融合了英国古典贵族风格与雅俗共赏的轻松音乐;很快地成为世界各国铜管演奏者争相仿效的对象;著名的加拿大铜管五重奏;帝国铜管五重奏;甚至台湾的叶树涵铜管五重奏皆是以其为蓝本。 
  许多作曲家如Arthue Bliss; Witold Lutoslawski。。等人也为这种新型态的室内乐团谱写许多作品;使得铜管合奏成为一种普遍的室内乐型态。飞利浦。钟斯铜管合奏团成为铜管室内乐的开山鼻祖;更曾担任查尔斯王子与戴安娜王妃世纪大婚时的伴奏。飞利浦。钟斯于1977年接受皇室册封。 
  飞利浦。钟斯铜管合奏团曾经录制超出五十张以上的铜管合奏唱片;多半由Decca子公司Argo发行;近年来瑞士Macrophon公司取得部分唱片版权予以再版发行CD。 
  1986年6月8日在伦敦伊莉沙白女皇厅举行最后一场公开音乐会后飞利浦。钟斯宣布退休;乐团原班人马已改组为〃伦敦铜管合奏团〃 (London Brass)继续活跃于国际乐坛;曾经两度来台演奏并开班授课。而大师本人近年则移居瑞士;仍活跃于欧陆开授讲习并担任国际大赛评审工作。 



古典音乐花园(三十二):德彪斯 


  法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出生和逝世都在巴黎,大部分时间也工作在巴黎。1881年首次访问俄罗斯。他对新的和声学和印象派音乐结构的发展作出贡献。音乐信仰方面开始支持华格纳(Wagner),后来转向反对韦格纳的音乐。他的歌剧巴利斯(Pelleas)和马利山特(Melisande)风格与他的所有前辈不同,而与目梭斯基(Mussorgsky)的自然风格相似。1894年,牧神午后带给他音乐方面首次成功,之后还创作了很多著名作品,例如〃儿童世界〃、交响诗〃大海〃、李耳王等。 
  世人总是称德彪斯为印象派作曲家,但是他本人对此说法却非常愤怒,事实上象徵派的诗人(像是马拉美、魏伦、梅特林克等)对德彪斯的意义远比印象派的绘画要来得大。 
  印象派画家所要捕捉的是光影感觉,而德彪斯就像这些画家一样,他尝试以音乐捕捉事物的印象或情绪,而且要用最经济的方式把某个念头的正确本质凝塑下来。 
  德彪斯可说是一位革命性的音乐家,他创新和声与旋律,在他的音乐中,色彩、音色与节奏的重要性绝对不亚于和声与旋律。虽然他的作品还存在著调性,但是几乎已经濒临溃散的地步。经过德彪斯创新之后,音乐创作就不再被既定规则所限制,改革风气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德彪斯的乐曲几乎都有标题,但并不表示他有意创作标题音乐,他从不说故事的,宁可给听众一个印象,他的音乐只是暗示人们某种意象,而不明白的指出。德彪斯曾说:「我最鄙夷那些唯唯诺诺企图制造意义的音乐」。 
  德彪斯早年相当崇拜华格纳,但在萨替的影响下这股狂热很快就消逝,他自称为「法兰西作曲家」,意义在表达反华格纳立场,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更进一步表明反德意志。他将法国固有的清新可爱、高贵典雅与德意志的冗长繁琐、厚重笨拙相比较,他认为:法国子民将精致与色彩视为掌上明珠,所以法国音乐家若以堆砌响度为能事就不是法兰西风格了。 
  德彪斯从小就具有高尚品味,当同伴对那些便宜的糖果垂涎欲滴时候,他却宁可选择一小块精致蛋糕;当然长大后就成为品味超卓人士,买的书籍、印刷品无不美仑美奂,饮食方面非常讲究,他是偏好鱼子酱美食家;穿著更是尽善尽美、精心搭配,时尚所流行的衣饰都曾出现在他身上,总之德彪斯重质不重量。 
  德彪斯是天生叛逆者,从小就有满脑子疑惑,往往对长辈提出一些令人尴尬问题,而自己却不以为意。在音乐院学习时也对老师提出诸多挑战,令法朗克、纪罗等音乐家七窍生烟,火冒三丈。 
  德彪斯是个很难相处的人,朋友极少,说得上来的只有萨替与皮耶勒威。他对私生活极端保密,男女关系错综复杂、风波不断;他1887年从罗马返乡后就与盖布瑞尔。杜邦同居十年之久,后来却另娶罗莎莉。泰克希尔为妻,盖布瑞尔为此举枪自尽,所幸并未身亡;和罗莎莉结婚没多久又另寻新欢,勾搭上有夫之妇艾玛。巴铎克。艾玛的前夫是银行家,已育有数名成年子女,在与前夫正式离婚前就为德彪斯生下一个女孩(小名秋秋),所以当艾玛与德彪斯在1905年结婚时,大多数巴黎知识份子都站在罗莎莉这一边。 
  德彪斯最感兴趣的音乐是穆索斯基与爪哇的甘美朗音乐(他发觉甘美朗音乐也运用对位法);对过去的音乐家一个也看不上眼,而且还批评的很难听;德彪斯相信:音乐因其本性使然,绝不可能被局限于传统与固定形式窠臼中,音乐是颜色与韵律的组合,他拥有得天独厚灵敏双耳,能创造出正确的音乐色彩,这种能力是天生的,无法用后天的训练培养。 
  德彪斯创作了不少钢琴曲,但他却没有专业的钢琴技巧,他犀利的触感足以弥补一切缺憾。德彪斯穷其毕生精力要将钢琴从电光石火声音中释放出来,弹琴时就像直接在琴弦上挑抹,未曾经过琴键与琴槌干预,大量运用踏板创造出前所未有效果,从他指尖流泻出来的音韵简直就是一首首清澄优美的诗歌。 



古典音乐花园(三十三):戴维斯 


  后毕勤时代;英国最重要的指挥家应非戴维斯莫属。他的演出范畴不但包括了歌剧与自家人的音乐;尚也含盖不少重要德奥曲目与民族乐派音乐;当然绝对令人无法忘怀的是他在白辽士音乐上所作的努力。萧提让柯芬园得到难以辩驳的地位;戴维斯则不但力保住萧提的「战果」;同时将柯芬园的艺术水准带入另一个高峰;因此在1980年受封爵位。 
  他的指挥技艺是无师自通的;这点令人有点惊讶;因为他在指挥艺术上所展现出来的高手级表现;让人五体投地。他对音乐有著崇高的热爱;并且感染他人。他在排练时不大摆架子;和团员很容易打成一片。他总是先把整个作品走过一遍;接著慢条斯理的整修他不满意的乐段;有时却又过度重视细节而牺牲了整体感觉。他的音乐整个来说就是英国文化的翻版:冷静、清冽。他德奥曲目的特性:「不加佐料的德国猪脚」;所有德奥精髓大概都被蒸馏掉了;但是你说他像托斯卡尼尼;那也不大对;因为他最极力避免的就是作出和托老差不多的音乐风格;毕生对「完全忠实原作」论调提出质疑。也就因此;他对现代音乐的东西十分反感;不认为里头有多少真实的情感。 
  综观戴维斯到目前为止的表现;最突出的当属他在白辽士音乐上所作的努力;提到这点法国人真的要汗颜了。戴维斯努力挖掘白辽士各种几乎要被遗忘的作品;并加以推介给大众。最有名的应该是『特洛伊人』;这部歌剧录音在唱片史上有著相当的意义;成就斐然——或许如此;使得近三十年来没有人敢再灌录同曲录音。另外一个让人难忘的演出是西贝流士;他的西贝流士交响曲全集可称是〃西迷〃的至宝;不过这个领域倒不是一面倒的受赞扬;他经常运用异常速度;而受到不少抨击;但可以确定的是西贝流士也是他手头一绝。另外无论指挥歌剧或是灌唱片;他的莫札特音乐也渐受注目。 
  他的录音曲目除了白辽士、西贝流士与莫札特外;英国作曲家的作品有提贝特;另外加上贝多芬、布拉姆斯、史特拉汶斯基、德佛札克等人的作品;而他最近慢慢把触角伸到马勒与布鲁克纳;著实相当令人期待。他有著雄辩性的指挥才华;表现恰到好处;说服力不错;但有时就是太清淡了点。以青壮指挥家而言;他可以伸展的领域还很多;或许还会有更多更好的表现。 



古典音乐花园(三十四):腾斯泰特 


  腾斯泰特;在乐坛上给人的印象一向是:诚恳、温文、细致、用心;在他几十年的指挥生涯中;他的踏实与稳健的音乐风格给予无数爱乐者深刻的印象。在多年的癌症病痛后撒手西归或许对他而言也算是另一种解脱吧! 
  腾斯泰特原籍东德;而他一向反当局的立场;一直到东德政府解除他出国演出禁令后才得以在国际性音乐场合中出现;在此之前他在国际乐坛中就已经有一定的声誉了。他和那些个人风格浓厚;且以权威方式诠释德奥浪漫作品的德国指挥大师不同。他的外型和言行举止常被拿来与萧提相提并论:两个人都是高个儿;对乐团也都很敬重。他推崇伦敦爱乐是个「浪漫的乐团」。有个乐团认为他兼具两位前任音乐总监:海汀克与萧提的优点。海汀克对乐曲旋律的重视超过乐句分析;萧提则是重视乐曲的生命力。腾斯泰特相信一个指挥家具有乐团团员的经验是很重要的;因为「只有在你自己知道如何去产生某种音色时;才能去指挥他人达到它」。他认为演奏乐曲必须在情感的表达和理性的控制之间保持平衡。一些乐评家注意到:这种敏锐、细致的平衡是腾斯泰特音乐中最主要的精神;让人留下不平凡的印象。 
  这个理念在他录制马勒的作品中更可明显看出。腾斯泰特很晚才开始指挥马勒;他说:「当你决定要指挥马勒时;最好先别急著尝试;因为你太年轻了;需多点人生经验。马勒把他的生活、人生经验与痛苦融入作品当中。所以;如果你想把马勒指挥好;就得靠人生经验来帮忙。所有人性的要素都可以在马勒的作品中找到;如:愤怒、爱、快乐、悲伤。。。。等。」 
  腾斯泰特曾与伦敦爱乐、柏林爱乐合作录音;其中的佳作是和伦敦爱乐合作灌录的马勒交响曲。他曾提到;马勒第六是他目前最锺爱的录音;在诠释布拉姆斯作品方面;他认为交响曲内抒情与沈重之间的冲突必须找到个平衡点。也许是因为缺少耀眼动人的明星气质;他的其馀德奥曲目几乎都被马勒交响曲全集的录音给盖过去;事实上他的音乐意念明晰;说服力极佳;未能留下重量级的德奥交响曲录音实在有点可惜。也或许如此;在许多乐迷的心目中;腾斯泰特是个「后期浪漫派指挥家」。 
  腾斯泰特也是个很好的伴奏合作对象;几乎所有人都可以和他合作愉快;像郑京和、甘乃迪两个气质与脾气都完全不一样的人;腾斯泰特就是有办法跟他们配合;演绎出两种风格与意念几乎南辕北辙的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这其实是高手级的表现;在为独奏家优异表现喝采之际;有多少人会想到幕后功臣腾斯泰特呢? 
  腾斯泰特已逝;我们不敢言其接班人应为谁谁云云;腾斯泰特所留下来的典范与演出;将透过CD;一次次在乐迷心中、回忆中缭绕;并占有一席之地。他的终生成就不容我们忽视。 



古典音乐花园(三十五):加甸纳 


  虽然没有一个固定的乐团供他发挥;贾第纳的实力仍然为当今乐坛所肯定。他是目前几位专门研究以古乐形式演出巴洛克乃至古典时期音乐的指挥家(另外还有哈农库特、霍格伍德及雷帕德等);但尽管如此;他似乎并不愿意被定位为巴洛克音乐专家。他的曲目范围出乎意料的广泛;也是当今中生代指挥家中相当得人心的一位。 
  他的古乐主张是: 1750年以前的作品;应该使用古乐器;但是在演奏巴洛克音乐时;就应该考量音乐厅的声响条件;据此决定乐团的类型与规模。他在使用古乐器演出巴洛克及巴洛克前期作品上有相当程度的贡献。早期的他;演出重心几乎都集中在这些乐曲上面;但是到前几年;他似乎不甘于被定型;开始主动扩展曲目范围。古典乐派、后期浪漫乃至二十世纪都被他归入曲目范围内;而且其演出证明他在其他曲目方面的能力。 
  贾第纳在莫札特歌剧近几年的演出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