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035、[历史小说] 官居一品 作者:三戒大师 (起点vip2012-6-30完结) >

第137章

035、[历史小说] 官居一品 作者:三戒大师 (起点vip2012-6-30完结)-第1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刀、日月、狮印、葵扇、罗伞及写着钦点翰林、南京兵部尚书、督察东南军机以及钦差奉旨查案的牌子各一块。

  再后面是百余名引持弩护卫,簇拥着数顶青呢官轿。以及最中间的一顶十六抬的紫玉大轿,后拥伞扇罗盖,并数名武官,最后是长长的护卫部队,均手持着新的火铳,十分有威慑力。

  老百姓固然啧啧奇,见猎心喜,可在迎驾的官员看来,这无疑是一场宣告双方彻底决裂的表演。尤是当看清那顶大轿上空空如也时,胡宗宪的脸色变比铁还青。这是多么直白的示威啊。

  待仪仗和卫队全部进城,官员们围到胡宗宪身边,七嘴八舌道:“中丞,这分明是要踢咱们的场子呀。”“就是,来者不善,善者不来啊!”

  不愿听这些没营养的废话,胡宗宪挥一挥衣袖,愤怒道:“让他折腾吧,把浙江折腾乱了,让倭寇再凶起来,我就辞官回家种田!”说完便闷头上了轿子,跟着仪仗往城里去了。

  官员们面面相觑,只好也上轿子进了城。

  跟着钦差的仪仗七扭八拐,行到一条小巷外边便再也进不去,待官员们下轿,便看到钦差卫队已经将巷内一间小客栈团团围住。

  官员们又看向胡宗宪,胡宗宪再看向远处刚刚下轿的沈默,想问问他的意思,却见他朝自己递了个眼色,这才猛然想起来,原来这位也是个钦差。心下不由大为安定,也不再看他了。

  过了一会儿,一个披着红斗篷,穿着山文甲,挎着鲨皮腰刀的千户军官出来,沉声道:“沈大人,王大人,部堂有请。”

  沈默两个点点头,便往小巷里走去。

  ~~~~~~~~~~~~~~

  胡宗宪又和一众属下等了小半个时辰,眼看着日近中午,大人们又累又饿,全都站不住了,便小声问他道:“中丞,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啊?”

  胡宗宪笔挺的站在那里,面色也是阴沉难看,哼一声道:“本官亲自去问问。”众官员此时同仇敌忾,哪会让中丞独往,便一齐跟了上去。

  才走到巷口就被赵贞吉的亲兵队长……也就是请沈默两个进去的那位千户……给拦住了,黑着脸问道:“干什么的?”

  这话太气人了,你一直在这站岗,能不知我们是干啥的?胡宗宪黑着脸拱手道:“下官浙江巡抚胡宗宪,求见部堂大人,请代为通禀一声。”

  “先候在这儿。”亲兵队长不客气道,去了足足一刻钟才回来,面无表情道:“部堂大正在与两位协办谈话,请大人在此稍候。”

  浙江的首脑们终于忍不住了,愤怒道:“我们中丞大人乃是四品大员,一省之长,你们不能如此轻侮!”

  亲兵队长却不为所动道:“请大人稍候。”便钉子似的,定定的站在那里。

  胡宗宪面色十分难看,仿佛因为在受到的非礼而愤怒,但实际上心里却没有愤怒,只是十分焦灼罢了——看这情势,赵贞吉是准备撸袖子豁出去了,而这时候赵文华去泡温泉,杨宜远在南京,整个杭州城就剩下自己一个方面大员了,那老夫子肯定重点拿自己开涮!

  其实他很清楚,这次倭寇入侵,自己并没有太大的责任,如果就事论事,自已最多只是个“疏忽”的过失,挨个申斥、罚俸半年也就过去了。但就怕这老头子由此牵出别的事来,比如说……提编加派,这个法子一经提出便饱受诟病。也让自己着实的罪了好些人,一旦扯到这上面,便不愁找不到攻讦自己的人,到时候是黄泥巴落到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了。

  “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他,将这两件事连起来。”胡宗宪暗暗咬牙道。

  这次没有再久候,只见一个亲兵疾步从里面走了出来,在千户耳边低声说了几句。

  那千户队长便侧身道:“部堂大人请中丞大人进去。”

  胡宗宪立刻疾步走进去,其余官员想要跟上,却又一次被拦下道:“部堂大人并没有请诸位进去。”

  ~~~~~~~~~~~~~

  胡宗宪进去客栈的大堂,便见一身大红官袍,胸前绣着锦鸡的赵贞吉坐在一张方桌后,正在闭目养神。沈默与王用汲分坐左右,见巡抚大人进来,两个人赶紧起身无声行礼。

  胡宗宪朝他俩点点头,也向赵贞吉行礼,轻声唤道:“部堂大人……”

  赵贞吉仍然闭着眼睛,只是淡淡道:“坐吧。”

  胡宗宪环视左右,只有方桌的下首有一条长凳,轻轻的走过去坐下,又望向赵贞吉,但老夫子还是闭着眼睛。只好轻咳了一声道:“这里着实狭小,大人属员众多,肯定是住不下的。下官已经命人将巡抚衙门收拾出来了。恳请大人移驾吧。”

  赵贞吉还是闭着眼睛坐在那里,没有接言。

  就算泥人也有三分土性,何况胡宗宪还是个有血有肉的爷们,便也不再说话,陪着他一起装哑巴。

  厅堂里落针可闻,沉默得令人尴尬,沈默不禁胡思乱想道:“还不如打个马吊娱乐娱乐呢。”他跟王用汲进来后,便现赵贞吉像变了个人一样,阴沉的可怕。赵尚书将早就问过他俩的问题,重新又问一遍,便让他俩坐在左右两侧。待坐下后沈默才现,在房角不显眼的地方,有一个书记官,正在奋笔疾书,肯定是将他俩说的话都白纸黑字记下来了。

  赵贞吉惜字如金,一个字也没有多说,所以沈默不得要领了,只好朝胡宗宪悄悄递个眼色,让他一切小心。

  胡宗宪微微垂下眼皮,算是回应了沈默。

  又是沉默一阵,赵贞吉才闭着眼睛幽幽道:“这里挺好,虽然狭小逼仄,但是胜在干净,住得不亏心。”

  这种变相骂人,胡宗宪岂能听不出来,他强忍着怒气道:“一切都听大人做主。”

  “知道就好。”赵吉这时睁开了眼。目光阴冷的盯向胡宗宪道:“本官奉旨问话。”

  胡宗宪赶紧跪下,三叩九拜道:“恭请圣安!”

  “圣躬安。”赵贞吉代替皇帝受了这一礼。便沉问道:“东南的蠢材们。朕问你们,你们被二百个倭寇搅的鸡飞狗跳,还被人家摸到南京城下,丢尽了太祖爷的脸,有这件事吗?”

  胡宗宪冷汗淋漓的叩首道:“回陛下,确有其事,但其中另有隐情,请容后禀报。”

  赵贞吉点点头道:“再问你,何以上万人也打不过人家百十人,你们都是纸糊的吗?”

  “回陛下,不是打不过,是追不上。”胡宗宪很快恢复冷静道:“那些倭人速度极快,又熟悉的地形,极难缉捕,所以才让他们漏网逃到南直隶,此乃臣之罪,请陛下责罚。”这哪是认罪,这是避重就轻。

  赵贞吉冷声道:“荒唐,他们是外来的侵略,你们才是大明的官军,怎好意思说人家熟悉地形呢?”

  “因为他们有当地的向导。”胡宗宪不慌不忙道:“向导是土生土长的,比官军更了解地形。”

  “你是说他们内外勾结?”赵贞吉状若无意的问道。

  “是的。”胡宗宪答道:“看情况是这样的。”

  “他们为什么会勾结在一起呢?”赵贞吉冷声道:“我听说当地人还给他们补给。这到是谁的国家?怎么老百姓不帮我们。反倒帮起倭寇来了?”

  胡宗宪心说,到正题了,便不慌不忙道:“到哪里见利忘义之徒,这个并不稀奇。”

  “不见的吧。”赵贞吉哼一声道:“我怎么听到了另一番说法?”

  第四卷 不为青史为苍生 第二七六章 龙虎斗

  “请部堂明示。”胡宗宪平静道。

  赵贞吉便拿出一摞厚厚的供词道:“这是在南京刑部大牢中,官衙的一百多名从倭罪犯的口供,”原来这段时间,老夫子不是闲着玩的,而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私底下搞调研去了:“他们从贼的理由不尽相同,但其中八成以上的,都是指控你浙江官府巧设名目,花样百出,根本不管百姓生死,以至于无以为继,民众卖儿鬻女,这才纷纷投靠倭寇……胡大人不妨看看这些供词,是也不是?”

  胡宗宪看也不看那些供词,沉声问道:“大人什么意思?”

  “没别的意思,就是想搞清楚,到底是谁在把我们的子民往倭寇怀里推的!”赵贞吉咄咄逼人道:“是谁让倭寇越剿越强,屡剿不灭的!”

  “依大人的意思,便是我们征收的抗倭提编,逼反了很多良民。”胡宗宪平静问道:“是这个意思吗?”

  “难道不是吗?”赵贞吉反问道。

  胡宗宪看看屋角的书记官,竟然无声笑道:“我想请问部堂大人,对“加派”问题,您究竟如何看待?真的是为了中饱私囊的是苛捐杂税吗?”

  “本官在奉旨问话,恕不能回答你的问题。”赵贞吉沉声道。

  “您不能回答,我就自己回答。”胡宗宪略略提高嗓门道:“兵家云:“夫欲足兵,必先足食”,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饷,军队的士气便会低下,战斗力大打折扣,甚至会由兵变成匪!尤其是浙江卫所彻底败坏,现在全靠募兵和客兵作战,而这两都是要靠银子养的,花费比卫所军队大多了。”

  “这个钱从哪出?仅凭浙江的藩库肯定远远不够的,而朝廷本来财政就捉襟见肘,再加上九边军费浩繁,帑藏匮竭,入不敷出,也无法给予支援,万般无奈之下,才出此提编下策。”胡宗宪不慌不忙道:“加派固然增加百姓负担,但倭患不除,百姓身家且不能保,又何有于资财乎?那些说课税重地人,就像是覆舟,不先想想怎么保命,而是想着他那装满金银的包袱!”

  ~~~~~~~~~~~~~~~~~

  听他还在这里振振有辞。赵贞吉再不掩饰面上的鄙夷道:“王大人。你以为如何?”

  王用汲寻思一会儿。轻声道:“以下官愚见。民困固所当恤。倭情尤为可虑。设使地方无备。一时倭寇突至。则其焚劫杀伤之惨。将有甚于提编加派之苦。”

  “你太容易轻信了!”赵贞吉不悦道:“沈大人呢?你不会也和胡宗宪一个鼻孔出气吧?”

  胡宗宪和王用汲目光。一齐投到沈默地脸上。希望他能同声同气。但他们失望了。只听沈默面色平静道:“下官觉着。胡中丞地说法。有些牵强。不能以“抗倭”二字。便涵盖全部问题。”

  “好!”在胡宗宪和王用汲难以置信地目光中。赵贞吉击节叫好道:“果然是少年英才。光明磊落!”说着望向胡宗宪道:“你地说法乍一听合情合理。但本官不是三岁孩子。不是一番花言巧语便可以过关。”只听他冷笑一声道:“老夫好歹是多年的户部侍郎,要想搞清楚浙江的收支,还不算太困难!”

  便拿出一本手抄账册道:“这是你浙江嘉靖三十四年的收支账目,正税一百三十万两,倭饷八十万两,加派四十万两,一共是二百五十万两,扣除提交国库四十万两,拨付藩王六十万两,移交河工十五万两,官员俸禄五万两,修缮营造四万两,以及各项杂费一万两,应该还有一百二十五万两……”说着翻一页道:“但是军费开销一项,便达到了一百一十万两,最后仅节余十五万两,这个账目可有误差?”

  胡宗宪摇头道:“没有。”省里的账册都要提交户部,所以赵贞吉能得到并不奇怪。

  “很好,既然没错就很好!”赵贞吉鹰隼般盯着他,一字一句的问道:“本官且问你,真用得了这么多银子吗?”

  胡宗宪面色如常道:“浙江有大军十万,其中多是客军与募兵。客军要双饷,募兵也得一日三分银子,况且一打起仗来,兵器粮秣都是用钱堆出来的,所以兵法才说:“日费千金,然后举十万之师”,花钱当然厉害了。”

  “胡说八道!”赵贞吉狠狠一拍桌案,又拿出一本账册,拍在他面前道:“这是你浙江上半年地采购清单,将所有的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全部加起来,也不过花费了六十万两而已!请问胡大人,那五十万两白银,到底去了哪里呢?”

  ~~~~~~~~~~~~~~~~~

  胡宗宪心底升起彻骨的寒意,因为赵贞吉的说法,已经相当接近事实真相了。如果这份账目被捅将上去,那可就真的万事休矣了……他仿佛已经看到赵文华泥菩萨过河,自己被弃之如敝履的一幕,豆大地汗珠便从额头渗出来。

  “冷静,一定要冷静!”多少年的戎马生涯,铸就了他无比坚韧的意志,胡宗宪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心里快速的推敲着……他老于政务,对账目处理极为娴熟,又知道侵吞军饷是要掉脑袋的事情,所以对每一笔账都处理的无比谨慎,而且更重要地是,唯一的总账册,被他妥善的藏在某处,怎么可能被赵贞吉得到呢?

  压下心头的惊慌,他嘶声道:“部堂大人,卑职可否一观这本账册?”

  赵贞吉脸上闪过一丝失望,却也只好点头道:“看吧。”

  缓缓伸手,翻开那本账册一看,胡宗宪顿时如释重负,原来这不是一本实记账目,而是赵贞吉估计出来的数字。他不由轻笑道:“不知大人地这些数字,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赵贞吉板着脸道:“江浙一带物价类似,用南直隶地价格,与浙江的实际消耗量相乘,不难算出来。”

  “原来是推算地出的。”胡宗宪笑道:“就凭着这样一份捏造出来地账册,想要指控一名封疆大吏,大人您是不是有些托大了?”

  “你!”赵贞吉的脸被憋得青一阵,红一阵,怒道:“不妨告诉你,本官已经将你的巡抚衙门借用了,就是挖地三尺,我也要找出铁证来!”

  胡宗宪也彻底愤怒了,拍案道:“赵孟静,你休要欺人太甚,陛下让你查的是倭寇的背后指使,你不去提审人犯,而是在什么狗屁军费上做文章,到底居心何在?!”

  “因为这两有必然的联系。”赵贞吉不为所动道:“苛政猛于虎,是你们的苛捐杂税,逼得浙江百姓离心离德,所以才让区区数倭如入无人之境……至于那些倭寇的来源,本官自然会查个水落石出,但你们这些罪魁祸,也休想逍遥法外!”

  “既然如此,”胡宗宪掸掸衣袖道:“那在下接招就是了。”便起身拱手道:“告辞了!”

  “谁让你走了?”赵贞吉冷声道:“本官尚未允许你离开吧?”

  “话不投机,何必在此受辱?”胡宗宪也不回头,径直往门口走去。

  “站住!”赵贞吉喝一声,门口的卫士便将胡宗宪拦住道:“大人请回。”

  胡宗宪放声大笑道:“你赵贞吉是钦差,本官是佥都御史钦命巡抚浙江,也是钦差,除非陛下下令,否则谁敢限制我的自由?!”说着虎目如电的望向拦路的卫士道:“碰我一指头,就是侵犯皇差的死罪,你大可以试一试是不是这样。”

  便迈开大步往前走,卫士们举着长枪想把他逼回去,胡宗宪却面不改色的迎刃而上,没有一丝迟疑。

  卫士们终究不敢对一省之长动手,就在兵刃快要擦到他身上时,纷纷撤去长枪,让开一条通道,眼睁睁看着他扬长离去。

  卫士们再回头看部堂大人,已经面色铁青了,赶紧稀里哗啦跪了一地。

  ~~~~~~~~~~~~~~~~

  赵贞吉两眼直的望着胡宗宪离去的方向,现自己太小瞧这个严党分子了。今天自己可谓是蓄谋已久,准备充分,连环雷击之下,相信他绝对会露出破绽的!谁知道胡宗宪竟然在措手不及之下,堪堪抵住了自己的狂轰滥炸,最后还在气势上压倒了自己。

  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