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盛唐风月 >

第84章

盛唐风月-第84章

小说: 盛唐风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哪怕这一次豆卢贵妃五十八岁的生辰并非整寿,自早一日开始,便有人开始陆陆续续送生辰贺礼,待到正寿这一天邻近午时,更是宾客纷至沓来。
  因名分尴尬,朝中大臣们多半都是令自家晚辈前来贺寿并送贺礼,五姓七望,关中四姓,各家无一代表缺席,再加上王侯勋臣国戚,一时间贵介如云,锦衣如织,出入之间,人人都在议论早几日就传扬出来的消息。
  “听说圣人钦定,今夜令演西凉大曲!”
  议论之中,有人悄悄说豆卢氏本是鲜卑大姓,这西凉大曲自然也算是应景,但也有人争辩说只因为豆卢贵妃喜好西凉之音,若真的是要鲜卑古乐,怎么也该是其他大曲才是。但也有人对这种无聊的争辩丝毫没有兴趣,这其中,坐席靠后的杜文若便满心都在思量杜士仪。一想到人回了樊川之后没了落脚之处,竟然就那么大喇喇地住在平康坊崔宅,而后在千宝阁又是大扬声名,他就觉得心里如同火烧似的,一时竟没有注意有人在身边落座。
  “杜六郎。”
  “嗯?”杜文若侧过头,见身边那个俊朗的年轻人似曾相识,不禁微微蹙眉,随即方才嘿然笑道,“没想到今日这盛会,代表关中柳氏前来的,竟然是柳郎君。”
  “关中柳氏人才济济,我岂能说是代表?”柳惜明仿佛是谦逊一般自嘲了一句,随即便似笑非笑地说道,“倒是听说今年京兆杜氏方才是人才济济,光是应解试的就有五六人,这岂不是竞争激烈,先要自家人好好争抢一番?”
  面对这哪壶不开提哪壶,杜文若登时面色铁青,随即硬梆梆地说道:“不劳柳郎君操心。”
  “我一个外人,自然轮不到我操心京兆杜氏的家务事。只是,杜六郎莫非不知道,毕国公窦宅数日前那一场夜宴……”
  杜文若早就听说过柳惜明和杜士仪之间有些过节,不等其说完便冷笑道:“我的消息还没那么闭塞。杜十九固然是为窦十郎所引去了毕国公宅,但岐王驾临的那天晚上,他并不曾露过面。不过是会弹几曲琵琶,和窦十郎稍稍谈得来些,仅此而已。”
  “可我听说的却不止如此呢。”柳惜明依旧是笑容可掬的那张脸,说着竟更凑近了杜文若几分,声音亦是轻得足以让邻座难以闻知,“那天窦十郎可是还请了太原王十三郎和王十五郎兄弟前去窦宅,这整整十天,杜十九郎和王家兄弟就不曾离开过窦宅半步。而且,岐王驾临窦宅的那天晚上,他是不曾当众露过面,但窦十郎也借故没在人前出现,却以探讨音律为名,请了岐王入内商讨,这一去,就是整整一个多时辰。你说,究竟那位大王是见过杜十九呢,还是没见过杜十九呢……哎呀,京兆解试,同郡望同姓同登等第,可是比凤毛麟角还稀罕呢!”
  眼见得柳惜明啧啧称奇,继而站起身地回自己的坐席去了,杜文若紧紧攥着手中那薄薄瓷胎的白瓷杯盏,那力道几乎能将其捏破了。良久,他才咬牙切齿地低声说道:“杜十九,怎能一直让你出尽风头!”
  而柳惜明回到自己的坐席,若无其事地和左右谈笑风生了一阵子,他便轻轻吁了一口气。去年姜度坠马受伤之后,一度没有任何动静,他最初还没放在心上,谁知道他在万年县试中成功居先突围后,京兆府解试之前,却是一时间流传起了各式各样对他不利的消息。
  这还不算,解试的时候,他身上频频发生各种各样的怪事,诸如砚台被打翻,邻座指他作弊,甚至于他绞尽脑汁写就的那一篇试赋,却被主持解试的渭南县尉说得一无是处。他事后才通过种种渠道得知,在背后作梗的不是别人,正是姜度!
  他自信此前那件事并未露出什么马脚,必然是杜士仪捣的鬼!
  “郎君。”一个小童在他身后停步,跪坐下来之后便凑近了低声说道,“婕妤捎信出来,说是今夜圣人会微服前来,为豆卢贵妃庆寿!”
  “知道了,你退下吧。”
  尽管人人都猜测天子会来,但究竟是否真的驾临,却是没人说得准。当宋王、岐王、薛王、申王和玉真公主淮阳公主等等先后而至,一时间堂上满是天潢贵胄,尤其当精神焕发的豆卢贵妃不用婢女搀扶便出现在人前时,一时间下头的宾客更是各式各样不绝于耳的吉祥祝语都送了上去。豆卢贵妃一一含笑听着,待落座之后,见玉真公主仿佛理所当然一般挨着自己的坐席下首坐了,她方才轻声责道:“这也太张扬了。”
  “没什么张扬的。”玉真公主不以为然地挑了挑眉,亲昵地亲自上前给豆卢贵妃斟了一杯酒奉上,这才低声说道,“我当年出生才一年,阿娘便去了。若不是贵妃阿娘,阿兄当时已长,我尚在襁褓之中,就是夭折了也未必有人知道。养育之恩重如山,哪里会因为贵妃阿娘一朝出内,便断了这些情分?”
  说到这里,想起豆卢贵妃出内的时候,自己已经差不多懂事,知道是豆卢贵妃和父亲睿宗已经到了无法相容的地步,她不禁黯然叹了一口气,随即又强自露出欢容,硬是让豆卢贵妃满饮了那一杯,这才说道:“阿兄说,先头王贤妃仍在宫中,他不好兴师动众光明正大前来,却一定会微服来悄悄为贵妃阿娘贺寿。算算时辰,梨园那些人也该到了。只是这一次还多了公孙大娘,足可见贵妃阿娘这生辰真是赶得巧了!”
  尽管早已过了喜怒形于色的年纪,但听到天子真的打算微服亲来,豆卢贵妃还是露出了又惊又喜的笑容,心情更激荡得无以复加。此时宾客大多已经到齐,当外间禀报进来,道是宫中教坊司的乐班已经到了,一时间宾客自然齐齐称颂圣恩。
  豆卢家的这座宅子,本是当年豆卢钦望为宰相的时候为侄女请得,此刻这正堂轩敞高大,可容纳了这许多宾客,自然容不得多达上百人的燕乐乐队以及那些歌舞姬人。因而,正堂之外的院子里早就搭起了高台。眼见得那一支西凉大曲的乐班各自就位,堂上自然渐渐安静,那西凉大曲起初一段无歌不舞的散序,立时在上百人囊括了琵琶、笙、短笛、尺八、长笛、箜篌、铜钹等等各种乐器的演绎下,在四空中飘散开来。
  杜士仪和窦十郎王维张简站在一墙之隔的院子里,耳听得那西凉大曲在散序的苍凉之音之后,须臾便有歌声掺杂了进来,他不禁若有所思地细细品鉴着这第一次得闻的燕乐大曲。然而,窦十郎却在旁边懒洋洋地评点道:“你们是第一次听闻,大约会觉得雄浑苍劲,但要是每逢宫中节庆饮宴,总是这些调子,听多了也就不过这么一回事了。这西凉大曲与其说是开场大戏,不如说是显示天恩,毕竟如此荣幸,无论哪位相国公卿都没有。”
  “曲是好曲,且教坊司之中国手众多,歌舞亦是排演精到,不过盛大则盛大矣,确是不如杜十九郎的小心思。”王维亦是轻轻点了点头,见最后头的张简已经是紧张得脸都红了,他便笑着说道,“就连我,更期待的也是此后公孙大家那一曲剑舞究竟会如何惊心动魄。”
  “说到公孙大家,一晃便是相别近月余。”
  杜士仪才刚说完这句话,就只见那高台后头的阴影处,突然探出了一个脑袋。还不等他看清楚人是谁,脑袋却又缩了回去,但不多时又重新探了出来。这一次,他终于认出那正是岳五娘。
  眼见一身男装的她抱手而立,那张比其师更加艳光慑人的脸上,表情仿佛让人捉摸不定,他不禁在心里暗叹了一声。可下一刻,他就发现人直直地朝自己看了过来,随即仿佛张嘴发出了一声惊呼,下一刻就转入了高台后头,很快拖了一人出来,不是公孙大娘是谁?
  见公孙大娘一身便装身姿挺拔,隔着这不算近也不算远的距离,只是对自己微微颔首示意,他微微一愣便连忙颔首回礼,却不想人须臾便闪身再次消失在了高台之后。他心头生出了一股淡淡遗憾,忍不住叹了一口气,见窦十郎和王维都未曾留心,张简则是只顾着自己紧张根本没有在意,他不禁转身从门前回来。可还不等他打叠精神和三人说上什么话,背后就传来了一个熟悉的声音。
  “杜郎君,你怎么也来了!还有王郎君?”
  杜士仪倏然回头,见岳五娘竟是就那么一身男装站在自己面前,他不禁为之一愣,听到此刻乐声渐渐急促,他才没好气地说道:“这会儿已经第三段连碎,这一曲都快结束了,要盘问有的是时候,要是耽误了你师傅的剑舞,回头可有岳娘子你的苦头吃,还不快回去!”
  “老气横秋,要说起来,我可比你年纪大呢,回回都当人家是孩子一般教训!这一首西凉大曲之后,可还得穿插了好些歌舞,这才会轮到我们。否则师傅上台,别人岂不是要空得冷落了?”
  留下了一个嗔怒的表情,岳五娘便仿佛来时一样,悄无声息地就消失在了门外。直到这时候,张简才如梦初醒地问道:“刚刚那是……”
  王维瞥了苦笑摇头的杜士仪一眼,微微笑道:“是公孙大家弟子岳五娘。”

  ☆、123。第123章 剑舞贺寿,寒意凌人

  一首西凉大曲奏完,无论是否真的人人感兴趣,一时端的是满堂彩。而接下来尽管豆卢家那些歌舞姬人竭尽全力表演,但宾客们一口气都松懈了下来,兼且得知公孙大娘师徒已经到了,观赏起别的乐舞时,自然意兴阑珊。
  就连豆卢贵妃亦是忍不住低声问道:“公孙大娘的剑舞这些年京畿一带传得神乎其神,真有那般神妙?”
  “这个问题贵妃阿娘得去问阿姊,抑或是阿兄,我这些天忙着带人替阿兄见几个道士,今天也是第一次观赏那号称独步天下的剑舞。”玉真公主微微一顿,随即才突然顿了一顿,随即若有所思地说道,“不过,据说军中剑舞,以幽州军中裴将军第一,只可惜人镇守边陲,不得一观虚实。”
  两人正说话间,堂上已是有人建议献贺寿诗。一时间,各种各样的吉词佳语又是接连不断,但凡龟鹤等等长寿吉物,诸如福寿之类的溢美之词,听得玉真公主是好一阵头昏脑涨。尤其当岐王李范满脸堆笑捧酒上来为豆卢贵妃贺寿,一开口又是如松似海之类的俗话,她终于忍不住蹙眉嗔道:“岐哥就不能换几句新词么?翻来覆去这些老花样,听得我头都涨了。”
  岐王李范对玉真公主这脾气早就习惯了,闻言虽一时窘然,但还是无可奈何地说道:“九娘也太挑剔了,这祝寿年年要想新词,谈何容易?只要我一片诚心能让贵妃阿娘知晓就够了。好好,我也不说什么滥俗之语,唯愿贵妃阿娘年年日日笑口常开。”
  “我领你这片心。”豆卢贵妃笑着满饮了那一杯,放下杯盏之时,脸上又露出了深深的怅惘,“只是,若想我真的笑口常开,只要你膝下再多几个孩儿,常常带来让我看看,我就心满意足了。”
  见岐王李范的脸色微微一变,玉真公主想到李范独子也夭折了,不禁心里咯噔一下,随即强笑道:“贵妃阿娘既然这么说了,必然就是极准的,岐哥将来儿孙满堂自不必说!岐哥,快来我旁边坐,这儿无遮无拦,一观接下来的公孙大娘剑舞正好!对了,我听说岐哥待会儿也预备了一场歌舞给贵妃阿娘祝寿?只可惜阿兄下手快,直接就把公孙大娘召入了宫中,害得我精心预备了那一首道曲,如今别说拔得头筹,恐怕顶多只能让人勉为其难喝一声彩了。”
  “谁能比得上皇兄?”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岐王李范的眼神变得极其幽深,但转瞬间便若无其事地笑道,“我虽说让人预备了一支祝寿的曲子,但只是歌者有些意思,不敢和皇兄那大手笔相提并论。不过……”他突然拖了个长音,脸上露出了一个狡黠的笑容,“窦十郎那小子神神鬼鬼预备了好些天,兴许能给贵妃阿娘一个真正的惊喜。”
  话音刚落,豆卢贵妃和玉真公主还来不及追问,就只听堂上也不知道谁开口嚷嚷了一声:“剑舞开场了!”
  一时间,不仅她们俩再也顾不上别的,就是岐王李范,宋王薛王申王以及其他贵主,四座宾客,无不是翘首往高台上看去。
  然而,此刻还是只闻曲声不见人。和平素公孙大娘在民间表演时只有琵琶和铜钹小鼓相比,今日所用乐师都不再居于幕后,但依旧只寥寥数人。然而,其中一人现身演奏之际,但只听音色高亢响亮,直拔云霄,那种非同寻常的穿透力让杜士仪和王维也不禁为之惊叹,张简更是忍不住圆瞪了双眼,还是最熟悉这些场合的窦十郎不以为意地哂然一笑。
  “没什么好惊奇的,李龟年这筚篥,他若是第二,天下便无有人敢称第一!竟是由他亲自上阵,怪不得能将这一贯表现悲音的筚篥吹出如此声势来!看样子,今日这歌者必定是他那兄弟李鹤年无疑!今次用不着李彭年的舞,必然是他亲自奏琵琶!”
  果然,随着那筚篥和琵琶彼此配合得天衣无缝的乐声,就只听一个声调苍凉的高音徐徐响起。
  “烽火动沙漠,连照甘泉云。”
  只烽火二音,众人便只见一个遍身火红的身影跃然高台上,众目睽睽之下,竟少有人看清楚那登场的动作。不过倏忽间,但只听掌声雷动,彩声震天,然而,场中那一抹火红的人影却仿佛丝毫不为这些欢呼喝彩所动,身随剑影,红袂翻飞,但见空中一物刹那间散开,随着公孙大娘指掌之间雪亮的剑器凌空疾点十数次,那软软的红绸仿佛就此钉住了一般,许久方才软软垂地。
  “是寿……竟然是寿字!”
  第一次得观这剑舞的玉真公主并没有太在意乐声歌声,这会儿几乎站起身来。可同一时间,李鹤年已是唱出了第二句。
  “汉皇按剑起,还召李将军。”
  那起头的音阶原本已经极高,然而此音却仿佛陡然之间又拔高了一级,仿佛就连高亢的筚篥都不能将其压下。然而,最让人惊叹的却是那突然跃马登上高台身穿金甲手按长剑的另一个人,尽管在已经上了中天日头照耀下的高台上,其身上的衣甲反射的阳光让所有人都瞧不见头脸,但当她拔剑四顾演击刺之术的时候,仍是有众多人惊叹连连。只这些杂音,在场中原本红衣剑影交相辉映的公孙大娘渐渐停下动作的时候,骤然间完全消失了。
  却原来并非公孙大娘身着红衣红裙,而是她身上赫然罩着一件红色大氅。如今那红色大氅在夜风中飒飒作响,竟是显出了十分威势!尤其当其上前应命,仿佛接过兵符应命而去时,那腾挪之间飞剑凌空的风采,也不知道让多少人为之心折。
  “兵气天上合,鼓声陇底闻。”
  随着筚篥声渐低,转瞬间羯鼓阵阵,但只见公孙大娘身上那火红大氅倏忽间一反,竟变成了纯黑一片。原本灼人眼球的红色突然变成了沉静肃杀的黑色,再加上那音调渐低的歌声,杜士仪只觉苍凉之声刺人心扉,再见其双手一合,手中单剑变成了双剑,脱手之间双双犹如流星之势直射长空。当看到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腾空跃起,稳稳当当接剑在手,一时间在空中连道剑光,这才稳稳落地,他终于深深吸了一口气,再不去看这精彩的剑舞会有怎样的结尾,转身来到了后头那些惴惴然的小家伙面前。
  “这几日教你们的步骤,都记住了?”
  “记是记住了……”为首的一个童子平日里跋扈嚣张惯了,可到这种场合,又看了公孙大娘如此剑舞,他竟是有些不安,答应了一声,待见杜士仪竟是笑呵呵地按了按自己的肩膀,他不禁鼓足勇气挺起了胸膛,“杜郎君放心,我们一定会竭尽全力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