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盛唐风月 >

第589章

盛唐风月-第589章

小说: 盛唐风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感觉到王容紧紧握住了自己的手,杜十三娘顿了一顿,这才挪了挪,靠近了嫂子那温暖的怀抱:“可那只不过是别人为了巴结而送给夏卿的婢女,他甚至都没告诉她一声,就放在别宅中养着!我和九娘相识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看到她掉眼泪,她说,当年看到过父亲身边有过一二宠婢,阿娘也容下了,她也不是不能容,可她最伤心的是他竟然防贼那样防她!嫂子可知道,后来摩诘出面规劝他们的时候,用的就是他那亡妻的故事。摩诘说,因为之前和玉真贵主一段孽缘,由是对亡妻疏淡多年,如今空余后悔,却已经生死两隔。”
  次日一大早,当王容起床梳妆的时候,就只见铜镜中自己的双眼微微红肿,好似在睡梦之中哭过。她回头看了一眼床上还在梦中的杜十三娘,破天荒多用了些粉,遮去了那太过显眼的痕迹。她还记得杜十三娘最后转述的王维那一句话。
  “与其朝秦暮楚,不若从一而终。”
  从一而终这四个字,历来都是男人要求女人的,可那时候王维却如此说,足可见情伤对于其来说是多么惨痛的经历。王容捏紧了手中的梳篦,好一会儿方才三两下绾了个髻。自从到鄯州后,那些高髻云髻她就很少再梳,一则省事,二则杜士仪更爱天然,再加上鄯州常有北面吹来的风沙,一来二去她就一直选择最简单的发式,抱起儿女时也不怕那些发簪花钿扎了孩子。束了罗裙披上外衫出了门后,她问过婢女,得知杜士仪升堂过后回了镇羌斋,便悄然寻了过去。
  才到门口,她就听到里头传来了崔俭玄和杜士仪说话的声音。
  “所以说,鄯城令之位,若无丝毫兵权,则难以节制西面几座军城的骄兵悍将,甚至没办法慑服当地群居的军属。我说我的杜大帅,我真不是张口就要权,要鄯城长治久安,没有其他办法,就算我不能兼个什么军使,你至少得给我一个信得过的人。”
  “一州刺史方才能兼任军使,就比如临洮军使是我兼,莫门军使是洮州刺史安思顺兼,而廓州刺史姚峰如今兼任积石军使,河州刺史苗晋卿兼任镇西军使,这是朝廷制度,我帮不了你。但是,你说的我也清楚,所以,倘若有事,振武军使李昕是可以信赖的人。他和王忠嗣有旧,又是宗室,为人雄毅肃穆,智勇兼备。至于河源军的正副将,都是稳重的人,并不跋扈,还算好打交道。”
  “军中有人,那就好办多了。对了,之前我路过秦州,灾情极其严重,而且听说重建以及赈济灾民事宜,是从陇右统筹的钱款?此事耗费非同一般,你得小心下头军将因为少了军费而心有不满有所异动!郭知礼的事引起轩然大波,现如今郭英乂还在缉拿,虽则是郭氏势力大不如前,你又重用了那个郭建,可万一有人拿着这种事作为由头在下头兴风作浪,那可就不好办了。”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说来说去,还是得从吐蕃人身上想办法。”
  听到里头郎舅二人在说正事,王容想了想便没有贸然闯入。而是在院子里驻足片刻,又等了一会儿听到里头没什么说话声音了,这才前去叩门。等到她一出声,大门立刻被人拉开了来,露出的却是崔俭玄那张满脸堆笑的面孔。
  “啊,嫂子你起来了?这么说,十三娘也该起了?我去看看她!”
  这一声极其殷勤的嫂子,却没法掩盖崔俭玄的真实目的,更何况,他撂下这句话就立刻开溜了。此时此刻,王容索性也就不去提醒杜十三娘因为路上劳顿,昨晚上又说了大半宿的悄悄话,这会儿还在睡梦中,笑吟吟地看着崔俭玄步履匆匆走后,她就踏进了镇羌斋。
  “崔十一这家伙,看着他年纪不小了,有时候说话做事还颇有见地,可谁曾想有些地方还是老样子。”杜士仪哑然失笑摇了摇头,突然注意到王容脸上仿佛有些不对劲,目光须臾就落在了她的双眼上。意识到很可能是她从杜十三娘那儿得到了什么消息,他连忙起身迎上前,又低声问道,“难道是岳父那儿,或是朱坡老叔公那儿有什么变故?”
  “你就别瞎猜了!”王容本待遮掩过去,可没想到杜士仪直接就伸出手来碰触到了自己的眼睛。知道那微肿的眼睛瞒不过素来极其仔细的丈夫,她便低声把昨晚杜十三娘对自己的话言简意赅告诉了他。果然,就只见杜士仪瞬间沉默了下来。
  “原来是九娘和夏卿的事。”
  杜士仪对于性格太过刁钻的崔九娘,当年是敬谢不敏,那会儿还曾经很疑惑王缙竟然能够消受如此美人,如今王容在转述时不知不觉带出了某些倾向,他自然不会听不出来。正如同张兴娶了宇文融的女儿宇文沫,很可能就会得到某些支持一样,王缙娶了崔九娘这样出身清河崔氏的千金,自然而然,自称太原王氏这一点也就没什么人会当面指摘了。而且,崔氏对于王缙这些年来在仕途上的助益,不可谓不大。
  他不想深谈王缙和崔九娘的事,反而对于王维那句发自肺腑的话感慨良多。扶着妻子坐下之后,他犹如一直以来那样抱了她在怀中,轻声说道:“摩诘这话说的是,倘若时光倒流,他做不到不负二人,可至少能够做到不负其中一人。如今两人全都负了,怪不得我上次见他时,就发现他的性子越发淡泊,禅意越发出尘,他家中妻子一去,兴许他的那颗心都已经死了。十三娘对你说这些,大概也是因为看看别人,再看看自己,一面觉得得天独厚,一面又难免有些郁结。”
  “杜郎……”
  “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语人无二三。”杜士仪随口吟了一句,随即就蹭着妻子的肩头,低声说道,“如今我们有了广元和蕙娘,算得上是儿女双全了。可广元现在又想再多一个弟弟了,我们要不要再努力一把?”
  “说正事的时候,你又偏来胡闹!”王容嗔了一句,在杜士仪额头上轻轻戳了戳,冷不防其突然一口咬住了自己的指尖。她不由得哎哟了一声,可指尖上那轻轻的噬咬,让她不禁生出了又麻又痒的感觉,最后不禁软倒在了丈夫的怀中。
  “有些事情别去想这么多。人各有志,每个人都是自己做出的选择,而不是被人逼的。以崔十一那脾气,要真的夏卿狠狠对不起九娘,他才不会管什么朝官的体面,十有八九去找夏卿狠狠打一架了!”杜士仪微妙地岔开了一下话题,这才说道,“对了,崔十一说,已经接任了中书侍郎的张子寿显见很器重摩诘,有意举荐其为右拾遗。遥想当日摩诘一曲郁轮袍名动京华之时,一晃已经十四年了。”
  而如果再回溯到开元四年,他初到这个时代的时候,整整已经十八年了!十八年过去,他已经娶妻生子,节度一方,比起当初和杜十三娘兄妹二人相依为命,他已经亲朋故旧满朝堂,广结羽翼立根基!
  “杜郎,明日崔十一郎和十三娘一块前往鄯城,你会亲自送一程吗?”
  “不用!”杜士仪想都不想地摇了摇头,随后一字一句地说道,“既然是我的妹夫,自然不容人小觑了!不用我撑腰,他也自会让人刮目相看!”

  ☆、第781章 诗品高下,河州刺史

  尽管一家人难得团聚一次,但如今既是职分上下,杜士仪对现在那位鄯城令贾世增着实是不能放心,因此只留了妹妹和妹夫两天,他就送了他们启程。鄯城距离大唐和吐蕃边境只有百多里,王容本待劝说杜十三娘先在湟水留一阵子,等崔俭玄那边万事上了正轨再去鄯城,却被杜十三娘婉言谢绝了。
  “嫂子,有我和孩子们在十一郎身边,他做事就能多十分劲头。更何况,阿兄担当陇右节度,即便万一有什么战事,绝不会眼睁睁看着我们困守鄯城的。至于治理军民,十一郎早就有相应的手腕了。”
  在都督府门口送走了崔俭玄杜十三娘和孩子们,当杜士仪从王容口中听到她转述的这些话时,不禁笑了起来。然而,杜广元却不免遗憾,拉着父亲的手就嘟囔道:“阿爷,阿爷,什么时候再把琳表姐和朗表兄,还有朋弟他们接来鄯州都督府?”
  听到这话,王容顿时嗔道:“人才刚走,你就想着接人家回来陪你玩?”
  “不是不是。”杜广元最怕母亲,此刻赶紧一五一十地说道,“阿爷之前不是说等我这次回来,就送我到精英堂和大家一块读书练武吗?我是想着,多了表兄他们,人更多,别人也会觉得阿爷是真心的……再说了,秀实阿兄这一去,还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回来,我每天都怪寂寞的……”
  连最初对段秀实极其赞赏的王容,也没想到这短短数月的功夫,杜广元最亲近的不是两位表兄王胜和王肜,也不是两位族兄杜明瑱和杜明瑜,而是段秀实。王胜和王肜虽说被王元宝教得不错,可对于天之骄子的杜广元,面上总难免会多几分殷勤,心里总难免会多几分妒意;而杜明瑱和杜明瑜虽出身京兆杜氏,可和杜士仪早年一样,家境较为普通,于是多了些刚强,可待人难免会多几分偏激。不管四人中的哪一个,对杜广元总是客气多于亲近,指斥其非就更不可能了。
  反倒是崔朗和崔朋,家境既然优越,一个是杜十三娘教出来的,一个是崔五娘教出来的,性子明朗,处事大方,虽不能说有多好学,可却能和杜广元平等相待,作为玩伴,杜广元更喜欢他们也不奇怪。
  杜士仪略一思忖,也就想通了这一点,笑着摩挲了一下儿子的头,继而就开口说道:“等你入了精英堂,文武上头都能名列前茅,到时候我就和你姑父姑姑商量,让他们把你那表兄表弟送到湟水这精英堂来和你一起读书练武!”
  杜广元登时眼睛大亮,抓着父亲的手一下子攥得更紧了:“阿爷此话当真?”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杜广元自幼被王容压着读书写字,成语典故记了无数,此刻不禁高兴地欢呼了一声,放开父亲的手后像模像样躬身一揖:“阿爷既这么说,孩儿读书去了!”
  见儿子又冲着自己一揖,反身步子轻快地飞奔了回去,王容从乳母徐三娘手中接过还不太懂事的女儿杜仙蕙抱在手中哄了一阵子,她方才似笑非笑地对丈夫说道:“遣将不如激将,你竟然把这兵法用到自己儿子身上了!”
  “谁让广元是我儿子?忠嗣对我说,广元对于自己认准了要去做的事情,往往会全神贯注坚持到底,可对于别人要他做的事情,他就有些敷衍马虎了。既然如此,就让他自己认准一个目标向前,如此就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杜士仪笑着在女儿那粉嫩嫩的脸颊上轻轻掐了一下,这才叹了口气说,“不过,对自己的儿子都要用激将法了,我这父亲还真不好当!我得去找忠嗣商量商量,精英堂的武课,也得请他费费心了,毕竟,他的本事,如今陇右军将已经心服口服!”
  崔俭玄上任鄯城,先清理之前累积未结的案子,然后统计租庸调以及两税旧账,最后清理县廨胥吏数量,将在编和不在编分成两部,分别加强考绩。紧跟着,他招募遴选出了五十个武艺颇高的退伍军卒,手执大棒作为治法队,从事街头巡逻和纠察,但凡遇到当街闹事斗殴以及其他不法之事,立刻缉拿,当日立决,不过一个月,鄯城风气就为之一肃。上上下下再也不敢背后议论这位新任明公乃是杜大帅的妹夫,就连军伍中人也不知不觉多了几分敬畏。
  至于杜士仪,他的精力自然不可能放在小小一个鄯城。秦州地震的后续效应,须臾就显现了出来。田地的复耕兴许还容易一些,但重建的人力和钱财方才是重中之重。短短两个月,从陇右节度处拨付的钱粮就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恐怖的数字。因此,他在斟酌良久之后,再次把新婚未久的张兴派去了凉州面见河西节度牛仙客,商量了一件大事。至于南下蜀中雅州的信使,亦是早早悄然出发了。
  这一日午后,杜士仪正在给宇文审剖析科场试赋的立意高远问题,以刚刚得到的今岁博学鸿词科试题《公孙弘开东阁赋》作为展开,自己随手做了个赋头。尽管如今他位高权重,诗赋答和已经不多了,但因为位高权重独当一面,较之当年试赋三百篇的习作,立意更多了几分高远之气,自是说得宇文审连连点头。他当然不知道,刚好到门口的杜甫正好听到,不知不觉竟是听住了。
  “试场之中,考官喜好固然重要,然则自己的风格,却才是扬名的根本。譬如太白,诗赋豪迈不羁,大气雄浑,堪称仙品;譬如浩然,诗赋清淡简朴,然而淡而有味,浑然一体,因此可入逸品;而浩然的诗与摩诘又有相似之处,然则摩诘因磋磨之故,禅意佛心处处融入诗中,于是阅之便仿佛令人心情宁静,再加上曾为状头,在凡人眼中,自然更胜浩然一筹;而又譬如子羽、少伯、季凌等,或醉狂,或豪迈,或大气磅礴,或开阔疏朗,坊间传唱其名句,自是各有一绝。”
  宇文审少有听杜士仪评判这些名士诗赋,此刻不禁问道:“杜师评判之语,固然中肯,可如季凌先生、浩然先生,都蹉跎科场,而青莲居士更是未曾一试,此次得杜师举荐方才前去应博学鸿词科,这又是何故?”
  “试场考的是名,但也需要有朝中显贵赏识,否则固然名声再大,难达天听,也是枉然。更何况,就算是为陛下所知,倘若陛下只以你为词臣,只看重你那七步成诗的才学,却不在意你是否有经世济国之能,你虽位列朝堂,仍难免有怀才不遇之心,如你刚刚所说这三位,就极有可能拂袖而去了。”
  “那子美呢?”
  宇文审突然提到杜甫,杜士仪顿时愣了一愣,却没想到自己居然漏掉了这样一个重要人物。
  他自失地笑了笑,这才说道:“子美之志,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单论科场题名进士及第,子美不无机会。然则如今子美的经历,较之太白、浩然、摩诘、子羽、少伯、季凌等人,尚有不足,因他年轻之故,其才尚不得尽展尽显。说到底,诗赋发自肺腑,有豪阔之心,若无豪阔之经历,也是做不出来豪阔好诗的。当年燕公也好,如今的张相国也好,虽则文名卓著,但更多的是因为仕途登顶为人高山仰止。若是等到后世论诗赋高低,他们却未必仍为顶峰。颠沛流离的,不得志的,直面时弊的,其诗赋之高远,决计会居于二张之上!”
  前头听到杜士仪评论自己的志向一语中的,杜甫只觉得一颗心滚烫滚烫,险些就这么冲进去,可听到杜士仪说自己经历比其他人有所不足,他顿时愣住了,甚至于杜士仪说过自己科场题名机会很大,他都没太在意。仔仔细细掰碎了思量经历不足这句话,他渐渐就明白了几分。虽说父亲仕途平平,可终究祖父留下来还有些底子,足够他自小生活富足,不像其他人那样或见识了世事坎坷人情冷暖,贬官流离郁郁不得志,他太年轻,一切都还刚刚起步。
  就在他心乱如麻的时候,突然感到肩膀被人用力拍了一下,紧跟着就传来了一个声音:“子美为何一个人孤立在此?”
  回头发现是张兴,杜甫顿时更有些慌乱。在门前偷听无疑是典型的听壁角,君子不为,而他刚刚实在是因为听得着实太过于聚精会神,完全忘了他可以大大方方进去。正当他尴尬之际,书斋大门陡然大开,开门的宇文审只看了杜甫一眼,仿佛不知道其站了好一会儿似的,笑着说道:“原来是奇骏正好回来,撞上了子美?不要在外头说话,杜师请二位快进去!”
  张兴刚刚只不过是一时兴起拍了杜甫的肩膀,这会儿见其有些失魂落魄,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