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盛唐风月 >

第551章

盛唐风月-第551章

小说: 盛唐风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裁雌勐鳌!倍攀恳欠銎鹆硕鸥χ螅桶讶死揭槐甙醋抛铝耍獠畔惺首匀绲卦诙鸥Χ悦媾滔ヵ米溃拔乙膊宦髂闼担壹抑幸宦觯诰┱锥攀弦膊凰闶钦司闹毕担缫阉闶桥灾У呐灾Я耍舴蔷┱坠乩凑辗魈嵝裁挥形业慕裉欤裕杂诳ね郑宜乩床⒉豢粗兀用牢扌杓枪以谛摹!
  虽是号称襄阳杜氏,然而,早在隋唐初年,襄阳杜氏便已经逐渐北迁,自杜甫的祖父杜审言开始就定居河洛,所以杜甫在外人面前,最忌讳的就是提到襄阳二字。可是,即便他在外人面前自称杜预之后,但自从到长安,樊川京兆杜氏的那些豪门甲第,他根本连门都进不去,更不要提叙昭穆宗谱。直到这时候他方才明白,当年张说为中书令时器重张九龄,与其叙昭穆联宗,那是因为无论张说还是张九龄,全都出自寒门而又执文坛牛耳,换做他就不一样了。
  所以,他怎么都没想到,杜士仪竟然如此宽容,此刻坐在那儿心怀激荡,竟是讷讷难言。
  “贞观时洹水杜氏杜正伦为相的时候,因与南杜叙昭穆不成,于是怀恨在心,在南杜兴修水利,破南杜地脉,一时两边水火不容,最后还是得太宗陛下允准方才落葬京兆。其实这等意气之争,如今想来实在是滑稽得很。”杜士仪想起寒微时的遭遇,不禁哂然一笑,继而方才淡淡地说道,“子美可知道,就算是在京兆杜氏,族谱上也是先于官取高,然后处昭穆取尊,族谱上记得最详尽的,便是尊官清职,至于余下的,纵使辈分再尊,血缘再纯,不过面上一句敬称而已。”
  这种赤裸裸的宗族关系,杜士仪当着杜甫的面一挑破,就只见对方一时面色发白。
  良久,他方才继续说道:“你祖父杜公当年进士及第,原是意气风发,而后一夕遭贬,被奸人陷害,又有你叔父身怀利刃替父鸣冤报仇,因此声名直达天后,一度获重用,虽在中宗陛下年间因交通张氏兄弟一度被贬,但终究还是召回了朝中。可是,当初和你祖父齐名的那几位,如今宋之问之弟宋之悌宋公,正当任用,崔融之子崔禹锡,正执掌御史台,而李峤之子,也曾经官至虔州刺史,沈佺期苏味道也一样有子孙承门荫为官,相形之下,几人之中,就属你祖父杜公的子孙官路最为艰难。你可知道,是何缘由?”
  杜甫没想到杜士仪竟然会说起当年旧事,甚至于入木三分,他不禁迟疑了好一会儿,这才反问道:“莫非杜中书知道是何缘由?”
  “你那祖父恃才傲物,得罪人太多,以至于中宗陛下后来将当年追贬之人一一起复召回京城的时候,你父亲虽被召回,可官职最低,而他去世的时候,你父亲也没能承袭到多少门荫,多年宦途中,至少有一半的时间都在候选,我没说错吧?”
  如果是别人这么评判祖父和父亲,杜甫必定要不服与之相争,可杜士仪说得公允,再加上有头里那一段话作为铺垫,杜甫竟是辩无可辩。
  杜士仪知道即便日后当杜甫颠沛流离受尽各种苦难的时候,骨子里都还是一个有些率直到冒失的人,否则也不至于上书为房绾鸣冤,现如今这年纪就更不用提什么官场权术了,他也没教导这一点的兴致。所以,既然该说的都说了,他就含笑说道:“真正要振兴家名,靠的是不单单是科场题名,还有接下来的稳扎稳打,再有就是历练。你也看到了,我那小师弟清臣和鲜于仲通分明已经进士及第,守选期间却不愿留在长安干谒公卿,而是随我出外历练。”
  这些年官场沉浮,杜士仪的嘴皮子算是彻底练出来了。就连不明所以的萧嵩都曾经被他忽悠得入了彀中,别说杜甫仍是个青涩小子。故而杜甫才有些不服气地说了一句,自己两年前才游历过山东,可紧跟着就被杜士仪几句话轰得面红耳赤作声不得。
  “你看过山东风土人情,民生民计,那你知道州县官署,各曹分理何职,需要通晓什么,需要如何用人?你知道州县学校之中,哪些能够维持,哪些早已名存实亡,而各州除却闻名的文人雅士之外,可还有隐于山野之间,只有一技之长的隐者?你知道治水疏河,应该于何时开工,如何调派民夫,如何筹措所需银钱?”
  见杜甫有些茫然,杜士仪便站起身,到他身边轻轻按了按他的肩膀,轻声说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此固然是正理,但看遍了生民疾苦之后,思索自己能够做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不要一开始就想着自己能够辅弼圣人济世安民,连一县一州都尚未治理过,还谈什么其他的大志向?子美,你好好想想吧。”
  也许是因为同姓,也许是因为所谓的祖上同出一源,杜士仪忍不住对杜甫多说了不少话,甚至比对李白孟浩然王之涣说的都多。直到带着赤毕出了官驿,他方才意识到,自己只是不乐意杜甫把大把时间都耗费在了没有太多意义的游历——其实就是游山玩水上。固然这些游历兴许能够增广见识,让这些文人墨客写出更多奇绝一时的诗篇来,可最终浪费了最青壮的岁月,晚年勉强入仕,又弄到生活困窘衣食无着甚至饿死小儿子这种事,实在是太过倒霉了!
  尽管先后见了苗晋卿和杜甫,但此刻时辰还早,作为第一次来到陇右道的杜士仪来说,他索性也在官驿所在的里坊附近转了一大圈。待到闭门鼓声四下响起,坊门也逐渐关闭,他方才往回走。到了旅舍门前时,他正好和刚刚回来的左金吾将军李佺撞了个正着。他还没来得及打个招呼,李佺便笑着迎了上前。
  “杜中书也出去逛了?我还是二三十年前来过一次渭州,如今再来,却是景象大变了。虽说襄武不是渭州州治,可现在的人口少说也有数万,较之当年吐蕃屡屡东侵之时,不可同日而语……”
  李佺已经五十出头,论年纪当杜士仪的父亲都绰绰有余,此刻他说起当年旧事时,那种沧桑感自然更加浓烈。直到他发现自己这是占着旅舍前与人说话,顿时有些不好意思地笑道:“一时故地重游,有些忘情了。过了襄武,前头就是兰州,这一程路上只有官驿,再无州县城镇,恐怕要比现如今辛苦不少,杜中书还是早点休息,也让其他各位郎君早点休息,还剩下三分之一的路呢!”
  杜士仪知道,李白等人性情虽各不相同,但才华横溢之外,外向自负是免不了的,这一次是因为李佺宽厚慈和,换一个人来说不定早就闹矛盾了。然而,他自己最初也没想到此行竟然会多上这样一队庞大的名士队伍,别说只是主持赤岭立界碑事,就是跑到吐蕃来一次文化交流都满够格了。所以,当这一日晚上鲜于仲通和张兴回来之后,他便把自己视作记室的这两位召到了面前。
  “明日开始,你们设法提醒一下太白等诸位,不日就要进入鄯州地界,鄯州乃是陇右节度使所治,一切行军法,他们如今大多乃是白身,我此行乃奉旨监立碑事,不要节外生枝。河陇多骄兵悍将,凡事先由我出面处置。”
  张兴在河东道河北道均定居数年,对于边镇的军将习惯自然了若指掌,而鲜于仲通虽则没有过在军镇幕府为官的经历,可他在成都以及江南历练数年,和同样年纪的前进士相比,实际经验要丰富得多。故而杜士仪这一提醒,二人同时凛然受命。
  接下来一程无话,等到了兰州,西行不过几十里,便进入了鄯州地界。如今的陇右节度大使乃是李隆基第六子荣王李滉遥领,真正执掌军政大权的是陇右节度副使。前任鄯州都督张忠亮功勋彪炳,在任上过世之后,继任的陇右节度副使知陇右节度事兼鄯州刺史范承佳乃是出身河内范氏,却是当年杜士仪的老上司,益州长史范承明的堂兄。
  因杜士仪和李佺乃是奉旨而来,他竟周到务无比地亲自带着人到边境相迎,谈笑之间,杜士仪便察觉到了此人性情似乎较为谦弱,不如范承明谦柔表面下的强势,而且,他隐约还感觉到,对方对他仿佛还有一种说不出的忌惮。
  当他这一行人在范承佳的引领下,终于进了鄯州州治湟水城之际,他就只见不远处烟尘乍起,紧跟着,竟是一队兵马疾驰而来。见此情景,李佺顿时大吃一惊,正要喝令麾下兵马结阵防守,范承佳便慌忙一把抓住了李佺的缰绳,连声解释道:“李将军,误会,来人没有敌意,是我麾下兵马使郭英乂前来迎候!”
  话音刚落,烟尘滚滚之中,已经有一骑白马小将排众而出,到了众人跟前只十几步远处滚鞍下马,行了一个漂亮的军礼,这才笑吟吟地说道:“范大帅,听说朝中杜中书和李将军已经到了,我特意整顿兵马前来相迎!”

  ☆、729。第729章 笑入胡姬酒肆中

  郭英乂,这个名字杜士仪还是第一次听到,但一个郭字,再加上此人来时气势极盛,自视亦高,显见是名门之后。而纵观这些年,以军功著称的郭姓武将,前有郭虔瓘,后有郭知运——当然,在二十多年后还有个更加威名赫赫的郭子仪,但现如今这个年轻人,从年纪秉性来看,应该和郭子仪扯不上关系。而发现范承佳对于这个年约二十七八岁的麾下兵马使竟是满脸堆笑,他自然更确定了自己的猜测。
  郭虔瓘曾任河西节度使,郭知运曾任陇右节度使,来人必然是这两位昔日名将的家中子弟了,否则不会让范承佳这个鄯州刺史知陇右节度事如此忌惮!
  左金吾将军李佺曾经来过陇右,对于来者,显然就比杜士仪熟悉多了。他上上下下打量了一下来人,继而便含笑说道:“原来是已故太原郡公郭大帅之子,早就听闻郭大帅家中郎君武艺超绝,名震河陇,今日一见,果然是将门虎子,名不虚传。”
  郭英乂特意挑了这个时候将兵前来耀武扬威,正是为了在杜士仪和李佺面前凸显自己的武艺和治军之能。因此,李佺这一夸奖,他顿时心花怒放,随即言不由衷地谦逊了两句,这才看向了杜士仪。既是初见,作为正经上官的范承佳都对其维护得很,杜士仪自然也不会做那恶人,少不得妙“口”生花地颂扬了一番当年郭知运的赫赫战功。这时候,郭英乂方才心满意足,仪态恭敬地亲自作为引导,带着众人前往鄯州都督府,也就是如今的陇右节度使官署所在。
  范承佳既然只是鄯州刺史知陇右节度事,较之挂都督衔为节度使的前任张忠亮,无论在资历人望军功上都差了一大截。而郭知运尽管已经身故,可其当年为陇右节度使时,镇守鄯州数年,军功彪炳,麾下还有不少军将都在此地扎根,因此,即便郭英乂骄横,他对其非但不能制,而且还得百般安抚照拂,今次郭英乂分明是自作主张来这一套,他也不得不硬生生忍了。
  这会儿他亲自安顿好了杜士仪和李佺,约好了晚上接风洗尘,等回到自己的书斋门口时,他的一个心腹从者就终于忍不住了。
  “那郭英乂如此无礼,大帅缘何还要为他说话开脱?让杜中书和李将军看看其骄横无状的样子,说不定回京之后陈情,这颗钉子也就能拔掉了!”
  “愚蠢,郭知运虽然已经死了,可他毕竟在陇右任节度使整整七年,部将故旧四处都是,而且,郭英乂的兄长郭英杰乃是幽州兵马使,检校左卫将军,就连幽州节度使薛楚玉都得对其客气三分,更何况我如今就在鄯州任职?而且,若是我今天不维护他,反而在杜中书和李将军面前告状,他们二人又不糊涂,难道不会觉得我是辖制不了麾下将校的无能之辈?纵使忍一时之气,也比贸贸然翻脸,以至于不可收场的强!”
  这边厢范承佳已经打定主意吞下这一口气,那边厢杜士仪暂时在客院之中安顿好,正在书案前铺好纸亲自磨墨,预备往长安城写奏疏的时候,就只见赤毕突然悄悄闪了进来。他放下手中的墨锭,饶有兴致地问道:“怎么,又到这鄯州都督府内外转了一圈摸底?”
  “习惯了,再说出门在外,摸清楚地形以及人员配备,若有万一,应变也更加快些。”赤毕笑着上前,等来到杜士仪身边时,就把之前在围墙边上听到范承佳及其从者的一番对答给复述了一遍,这才低声说道,“这郭英乂竟然能够让那位范大帅如此忌惮,而且说什么部将故旧遍布河陇,由此可见,郭家分明是陇右地头蛇,而且骄狂难制。如果郎主打算异日留在鄯州,此人决不能留。”
  所谓的决不能留,当然不是说要杀之而后快,而是说一定要想一个绝妙的办法将人远远调开,而不是留在身边掣肘。杜士仪会意地点了点头,却摆摆手不再多说,等到赤毕悄然退下,他继续磨好墨之后落座提笔,斟酌片刻便在奏疏上起笔书写了起来。等到张兴和鲜于仲通联袂来见时,他已经写了洋洋洒洒数百言,向两人打了个手势示意先坐,却是依旧奋笔疾书,等到告一段落方才搁笔。
  “太白他们都安顿好了?”
  “是,但他们闲不住,已经出了都督府,去湟水街头逛了。”身负监管之责的鲜于仲通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而张兴连忙接口说道:“不过,有清臣在,应该能够约束青莲居士他们不要太过恣意。而且宇文郎君自告奋勇,跟着一同去了,嘱托我二人不要离开,以防中书有其他吩咐。”
  那么一堆人当中,李白王之涣孟浩然那性情都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杜甫年纪太轻,镇不住那三位。只有颜真卿是年纪轻轻却出了名沉稳老练,宇文审在父丧之后经历大变,再加上出身世家,有什么事还可靠些。杜士仪自忖不能拿条绳子把人都拴在身边,只能点了点头。
  “有清臣和文申在,想来应当能够镇得住他们。这样,吐蕃使臣还不知道何时能来,所以我在鄯州停留的时间,一时半会还说不好。再加上今日范承佳和郭英乂这上下之间显然微妙,我既然暂居鄯州都督府,一丝一毫都不能马虎。”杜士仪把之前赤毕听来的话对二人说了,见他们果然异常警醒,他自然满意,当即嘱咐道,“第一,你们俩趁着这几天走一走看一看,打听打听郭家在陇右节度使麾下的旧部。第二,打听一下这些年鄯州出兵和吐蕃交战的各种细节。第三……”
  这次,他顿了一顿,这才说出了最重要的一句话:“赤岭互市,是之前两年陛下就许下的。这两年交易的是什么,金额有多少,茶叶占比几何,每月交易几次,以及交易额最高的商人是谁,这些,你们务必小心打听。自己不好出面,可以让底下的从者出面,记得分散零碎,只让人觉得是下头人好奇就行了。”
  尽管杜士仪自己就有个出自关中首富之家的妻子,但之前因为手中把控的最重要商路是从蜀中经都畿道河东道,而河陇之地都有当地豪族和父子相传的不少世代将门,所以茶行的铺开进展得缓慢而又小心翼翼。而如今王容暂时还带着儿女在长安,刘墨和白姜夫妻已经来了,他却暂时不想这条线露得太深。
  一路辛苦,随扈杜士仪和李佺等人到鄯州的金吾卫军卒,自然终于得以轮番休假。唐人好酒,军中亦然。当天晚上,范承佳为杜士仪和李佺接风洗尘,麾下军将如郭英乂等多半出席,而次日上午,十几个得以轮休的禁军士卒自是结伴来到了一家酒肆。
  这个一大早的时辰,酒肆中的客人还很少,除却一张桌子被一个宿醉的客人占据,但其他大多数的坐席都是空的。当伙计满脸堆笑地迎了上前的时候,为首的一个瘦长军卒当即丢了一串钱过去,随即豪阔地说道:“上最好的酒,然后请最好的胡姬来跳舞!”
  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