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盛唐风月 >

第263章

盛唐风月-第263章

小说: 盛唐风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堂上从主到客还来不及有所反应,就只见刚刚说话的那汉子竟是从旁听的人群中挤了出来,倏然从怀中抽出了一把解腕尖刀。可是,面对那些大惊失色围逼上来的差役,他却想都不想便把刀凑到了左耳上。
  手起刀落,血光四溅,这突如其来的一幕顿时让所有人都惊呆了。刚刚听着王怡指桑骂槐尚能面不改色的杜士仪倒吸一口凉气,心中对裴宁和韦礼想方设法安排人犯亲友混入旁听本有几分悔意。可待想到王怡刚愎不听劝谏,倘若不放那些所谓人犯的亲友家属到这公堂前头来,光凭他们这些官员,怎能有真正的效用?
  “当初天后年间,颜家叔父被人冤屈,颜家真定夫人率诸妹殿上陈情,割耳讼冤!我虽一介草民,才学不及颜家诸位娘子万一,可心志也不逊于她们!”尽管断耳之处鲜血直流,可此人一手执刀,一手执耳,竟是从容自若地大声说道,“若是我所言有半点虚假,就让我天打雷劈,不得好死!”
  这血淋淋的场景让不少真正是来看热闹的士绅百姓惊悸交加,然而,人群中却也有人高声叫好。更有甚者排众而出站到了此人身后,竟是同样大呼鸣冤。一时间,王怡就只觉得自己好似热锅上的蚂蚁,有心想要疾喝令这些人住嘴,却又被刚刚那血腥一幕所慑,好一会儿方才回过神。
  “鸣冤本有常例常法,岂有如尔等这般存有侥幸之心,混入公堂以此胁迫的,来人……”
  他这一声来人还未引起任何回音,那刚刚骚动不止的人群中,突然传来了一个声音。
  “生民无辜,你却以逆谋大罪施加于他们,以至于他们有冤难伸,有苦难诉!你深居宫中,他们连见你一面都不可得,无可奈何出此下策,你还指斥他们存有侥幸之心,混入公堂以此胁迫?当年天后之尊,见殷夫人割耳尚且动容,尔如今见此人身为侄儿,为叔父割耳鸣冤,竟然无动于衷,心冷至此,还谈什么刚正明允?”
  这一番话说得掷地有声,旁听的人群在最初的惊愣过后,一时大声叫好。而堂上众官听到这个有些熟悉的声音,不禁全都循声望去。就连被骂得面上一阵青一阵白的王怡,在一怒起身后,看到那登堂入室径直跨过门槛进了公堂的人之后,他只觉得喉咙口一下子完全堵住了。
  “宋开府!”
  之前在朱雀门前安抚那些跪门陈情的官民百姓时,就曾于围观人群中认出了宋璟的杜士仪,是最早得知这位罢为开府仪同三司的旧日宰相来到长安城的人,因而此刻自然第一个站起身行礼。他这一带头,孟温礼韦拯等人不管平素和宋璟是否有往来,眼下也都像找到了主心骨一般,纷纷起身相见不迭。
  至于主位上的王怡,则是在呆愣许久后方才起身,可勉强行礼过后便色厉内荏地问道:“宋开府此来长安城意欲何为?”
  “王大尹奉旨来长安城安抚官民,却连逮甚众,以至于权楚璧狱迟迟不决。圣人得知长安城内人心躁动惶惶不安,因此方才命我前来宣慰。”说到这里,宋璟方才负手冷冷说道,“你治理河南府颇有政绩,没想到一到长安却鸡飞狗跳,我原本以为传言不实,可不曾想我到长安城这几日所见所闻,竟是证实旁人所奏丝毫不虚!王大尹回去继续当你的河南尹就好,这西京不劳尊驾理会了!”
  王怡不曾想宋璟竟会这样不留情面,一时气得七窍生烟:“宋开府这是赶我走?”
  “我已受圣人命,为西京留守!从即日起,这谋逆大案由我主理!”
  宋璟的话里话外只有一个意思,就是赶你走!
  “破家令,灭门尹,河南王至长安净。千门万户苦别离,曲江草木萧瑟尽……”
  因为苗延嗣捎的“口信”,王怡便稍稍收手不再一味株连,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数日之间,一首歌谣被面色灰败的从者禀告到了他面前。听说长安城中不少小儿甚至在绳戏玩乐的时候拍手歌唱,这已经是好些天了,他不禁为之震怒失态。
  “这样大的事,怎么就不曾早点禀告我一声,却拖到现在才让我知道!”
  “主人翁,实在是因为这些天各种杂事太多,光是盯着杜十九郎以及孟公韦公,还有杜十九郎那妹妹妹婿和朱坡那位最最精明的京兆公就已经精疲力竭,更不要说注意这些。”那从者无可奈何地道出了实情,见原本盛怒的主人有些颓然跌坐了下来,他便小心翼翼地问道,“未知主人翁预备如何应对?”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若是早发现,还能将这苗头掐灭,如今传唱的人既然多了,定然有人会据此禀告圣人……”喃喃自语了一句,王怡想到苗延嗣警告过犹不及,可如今自己已经是骑虎难下,他不禁把心一横,最终斩钉截铁地说道,“一家哭总好过一路哭,豁出去了,只要把这一桩大逆案子查清楚,总有翻转的机会!”
  当今天子自己就是经历了神龙之变和唐隆政变,然后又铲除了太平公主一党人方才能够君临天下,总不至于连谋逆大案都等闲视之。要知道,那死在乱军刀下的贼首之一可是号称襄王之子!
  “可之前孟公韦公和朝中留守诸官……”
  “还不是杜士仪从中串联,他看似大公,实则奸猾至极!”
  “可他除却初至长安的时候,之后和孟公韦公等并未见过。尤其是那一日主人翁在大理寺官署召见众官之后,他更是从未登过别人之门,整日安抚各方,少有空闲!就连他妹妹和妹婿从东都赶来住在朱坡,他也不曾去见过面!”
  “此人心计,你哪里知道!”王怡恼怒地拍案而起,疾言厉色地说道,“他是不见棺材不掉泪!我记得他当初审理蓝田县主家奴犯案的官司,便是让百姓旁听,因而城中百姓都道他公正。如今本府名声被人如此肆无忌惮地败坏,十有八九仍有他弄鬼!这样,你去与京兆尹孟温礼说,后日借用他的京兆府廨大堂,我要公审此次的谋逆大案,你去,于长安士绅百姓之中遴选百人旁听!”
  王怡这一番安排,在长安官场之中引起了一片哗然。但首当其冲的孟温礼咬牙切齿斟酌过后,便恼火地吩咐按照王怡的话去做,至于其他被邀请旁听的留守官员,自也想看看王怡究竟打算做什么。而一首童谣竟然促成事情如此,杜士仪也觉得这收获简直超过预期。
  那可是两个赫赫有名的大诗人,若非他说务必编得通俗浅显,甚至可以粗陋些,让人觉得就是民间随便流传的,崔颢和王翰估计能写出一二十首讽刺王怡的好诗来,何止这一首童谣?
  头一天得到童谣流传的消息,第四日王怡就令人于京兆府廨公审此次谋逆大案,这么短的时间,王怡那几个从者别说没办过此事,就是之前从杜士仪来过一次公审的万年县那些老差役和书吏,也未必能够集齐旁听的人。因而,那从者之前从王怡处退出之后,招来同伴商议,便只能想出了一个没办法的办法。
  还学杜士仪掣签决定是来不及了,主人翁也必然不愿意被人说是学黄口小儿。既然如此,他们只能去东西两市应募愿旁听的人!
  到了公审那天一大早,自从到了西京之后,就不曾出过皇城的王怡终于第一次出了太极宫。他沉着一张脸上了京兆府廨大堂,见两边罗列旁听官员,堂下白线区域内,不少百姓正规规矩矩站在那儿等着旁听,他不禁心下安定了几分。等到外头差役沉声喝了带人犯上堂,一串用绳子绑得结结实实,足有十二三个的犯人就被人押上了大堂,垂头丧气地依次低头跪下。
  这都是王怡这些天审理最多,也是供述最多的人犯,因而他惊堂木一拍,依次一个个问下去,便有人如同竹筒倒豆子一般将权楚璧的逆谋交待了出来,此外就是供述更多与此有涉的人。大半个时辰中,随着一个个或是官宦门庭,或是寻常百姓家,一个个或熟悉或陌生的人名被供了出来,堂上众官为之色变不说,堂下旁听的百姓也都为之哗然。
  “肃静!”王怡再次重重一拍惊堂木,等四下里安静了下来,他这才满意地看了一眼那些显然被震慑了的长安官员,旋即不紧不慢地说道,“本府奉旨到长安来,便是因为此次权楚璧权梁山谋逆之事,不但罪大恶极,而且简直是耸人听闻!这些人犯所供之人,本府已经令人先行拘押,等到讯问过后,有罪者自当治以应得之罪,而无罪者也会立时开赦!本府为人,素来光明磊落,心中坦坦荡荡者,无需担心本府徇私枉法,而那些心中有鬼,暗地里用诡谲阴谋想要倾覆本府的,那终有应得之罪!”
  这敲山震虎的一番话,却并没有收到他想要的效果。堂上官员纵使眉头紧蹙的不在少数,可大多数却都没开腔,而堂下那些旁听的百姓中,却有人突然扯开喉咙嚷嚷了一声。
  “无罪有罪,还不都得看王大尹你一念之间!这些人既然伙同权楚璧谋逆,就凭借他们的供词抓人审讯,这和当年天后年间,那些酷吏有什么两样!我家叔父年迈体弱,你却听信那些一面之词,将这样的老者都抓了去,你这是什么光明磊落!那个供出我家叔父的雷万三,他是什么好东西,吃喝嫖赌无所不为,就因为我叔父曾经得罪过他便将谋逆大罪栽赃在他身上,这等小儿都能看破的诡计都被你信了,你即便不是徇私枉法,也是个一等一的糊涂虫!”
  自己召来旁听的长安士绅官民之中,竟混入了犯人的亲属,王怡登时面色大变。负责此事的从者更是目瞪口呆,继而生出了深深的惊惧来。可是,堂上从主到客还来不及有所反应,就只见刚刚说话的那汉子竟是从旁听的人群中挤了出来,倏然从怀中抽出了一把解腕尖刀。可是,面对那些大惊失色围逼上来的差役,他却想都不想便把刀凑到了左耳上。
  手起刀落,血光四溅,这突如其来的一幕顿时让所有人都惊呆了。刚刚听着王怡指桑骂槐尚能面不改色的杜士仪倒吸一口凉气,心中对裴宁和韦礼想方设法安排人犯亲友混入旁听本有几分悔意。可待想到王怡刚愎不听劝谏,倘若不放那些所谓人犯的亲友家属到这公堂前头来,光凭他们这些官员,怎能有真正的效用?
  “当初天后年间,颜家叔父被人冤屈,颜家真定夫人率诸妹殿上陈情,割耳讼冤!我虽一介草民,才学不及颜家诸位娘子万一,可心志也不逊于她们!”尽管断耳之处鲜血直流,可此人一手执刀,一手执耳,竟是从容自若地大声说道,“若是我所言有半点虚假,就让我天打雷劈,不得好死!”
  这血淋淋的场景让不少真正是来看热闹的士绅百姓惊悸交加,然而,人群中却也有人高声叫好。更有甚者排众而出站到了此人身后,竟是同样大呼鸣冤。一时间,王怡就只觉得自己好似热锅上的蚂蚁,有心想要疾喝令这些人住嘴,却又被刚刚那血腥一幕所慑,好一会儿方才回过神。
  “鸣冤本有常例常法,岂有如尔等这般存有侥幸之心,混入公堂以此胁迫的,来人……”
  他这一声来人还未引起任何回音,那刚刚骚动不止的人群中,突然传来了一个声音。
  “生民无辜,你却以逆谋大罪施加于他们,以至于他们有冤难伸,有苦难诉!你深居宫中,他们连见你一面都不可得,无可奈何出此下策,你还指斥他们存有侥幸之心,混入公堂以此胁迫?当年天后之尊,见殷夫人割耳尚且动容,尔如今见此人身为侄儿,为叔父割耳鸣冤,竟然无动于衷,心冷至此,还谈什么刚正明允?”
  这一番话说得掷地有声,旁听的人群在最初的惊愣过后,一时大声叫好。而堂上众官听到这个有些熟悉的声音,不禁全都循声望去。就连被骂得面上一阵青一阵白的王怡,在一怒起身后,看到那登堂入室径直跨过门槛进了公堂的人之后,他只觉得喉咙口一下子完全堵住了。
  “宋开府!”
  之前在朱雀门前安抚那些跪门陈情的官民百姓时,就曾于围观人群中认出了宋璟的杜士仪,是最早得知这位罢为开府仪同三司的旧日宰相来到长安城的人,因而此刻自然第一个站起身行礼。他这一带头,孟温礼韦拯等人不管平素和宋璟是否有往来,眼下也都像找到了主心骨一般,纷纷起身相见不迭。
  至于主位上的王怡,则是在呆愣许久后方才起身,可勉强行礼过后便色厉内荏地问道:“宋开府此来长安城意欲何为?”
  “王大尹奉旨来长安城安抚官民,却连逮甚众,以至于权楚璧狱迟迟不决。圣人得知长安城内人心躁动惶惶不安,因此方才命我前来宣慰。”说到这里,宋璟方才负手冷冷说道,“你治理河南府颇有政绩,没想到一到长安却鸡飞狗跳,我原本以为传言不实,可不曾想我到长安城这几日所见所闻,竟是证实旁人所奏丝毫不虚!王大尹回去继续当你的河南尹就好,这西京不劳尊驾理会了!”
  王怡不曾想宋璟竟会这样不留情面,一时气得七窍生烟:“宋开府这是赶我走?”
  “我已受圣人命,为西京留守!从即日起,这谋逆大案由我主理!”
  宋璟的话里话外只有一个意思,就是赶你走!

  ☆、350。第350章 不如回家卖蓣薯!

  铁面无私宋相国接任西京留守,权楚璧谋逆之案亦有其接手!
  随着王怡本想翻转官心民意的京兆府廨公审,却以一个大多数人都料不到的方式收场,这个消息转瞬之间便席卷了长安城。尽管宋璟早就不再是宰相了,可民间百姓却仍然津津乐道于他的铁面刚正。即便他此前一次下台的直接原因正是因为治狱太过严苛,但那主要针对犯法的官吏,而不在于百姓,再加上他在京兆府廨公堂之上痛斥王怡的那一番话蔚为流传,从官场到民间,都对这位接任西京留守的旧日宰相寄予厚望。
  来时踌躇满志,令行禁止,满朝文武欲求一见而不可得;如今到了要回东都洛阳的时节,王怡却只觉得这萧瑟的深秋格外寒冷,寒彻心扉,直入骨髓。
  他亦算世家出身,年方五十官至高位,可说是官运亨通,但开元初原有过一次险些被黜落的经历。那一次天子东巡洛阳,他官任负责沿途食宿安排的知顿使,可因为扈从车骑拥堵,一度场面混乱,盛怒之下的李隆基打算黜落他和时任河南尹的李朝隐,却被宋璟劝住,说起来,宋璟对他自然是有过恩惠的。可这一次,这位昔日为他说过好话的旧日宰相却给了他重重一击,这一下足够致命,对他的官途简直是毁灭性的打击!
  对于王怡的从者和其他随从来说,此次王怡铩羽而归,他们自然不但面上无光,也都知道这一次对王怡是何等大的损伤。跪门,童谣,公堂之上有人割耳鸣冤……可说这次王怡的长安之行,使其成了千夫所指也不为过。临行前夕,面对面色铁青的王怡,谁也不敢去安抚劝慰。可就在王怡驻马灞桥,遥望长安城那不逊于洛阳的高耸城墙之际,灞桥那一头便传来了一阵疾驰的马蹄声。
  等到那一行人上了灞桥拱顶的最高处,王怡方才认出了为首的那人,不是杜士仪还有谁?
  一想到杜士仪看似事事都听自己的,实则在背地里合纵连横,甚至把宋璟都弄到了长安城来,他只觉得心头憋了一口恶气。等人疾驰到了近前拱手行礼,他便冷冰冰地说道:“怎么,莫非杜拾遗是想来看我的笑话?二十年河东,二十年河西,你也休要太猖狂!”
  “王大尹误会了,你位居三品,小子何德何能,敢看王大尹的笑话?”杜士仪神色自若地拱了拱手,这才淡淡地说道,“今天前来相送,一是酬此前主从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