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盛唐风月 >

第218章

盛唐风月-第218章

小说: 盛唐风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面世之后上下的反应和接受度,他委实不好立时决断。
  “吴公此议确实令人动心。只我那两位墨工为了这漆烟墨也不知道下了多少苦功夫,容我知会他们一声。”
  “这与他们什么相干!”吴道子不悦地蹙紧了眉头,随即循循善诱地说道,“如今东都画师,无人能出我之右。这工画的人却不比工书的人,本就稀少,如今东都那些寺观,谁不求我壁画?杜郎君,不过区区一年,于你来说又不费几何,你总不至于等不起吧?”
  想到当初张旭只为一砚一墨,便慨然写了十几张酣畅淋漓的草书,更赠了自己一把价值连城的逻沙檀琵琶,如今吴道子同样一见漆烟墨便欢喜备至,可提出的却是这样的条件,杜士仪不得不暗叹两人固然至交,秉性也各有不同。于是,他不动声色地打了个哈哈道:“吴公所言极是,然则就如同悯农中的‘谁知盘中餐,日日皆辛苦’一样,这墨工制墨时守着墨窑的辛苦,同样非同小可。我命人去王屋山送个信,几日之后便能给你一个回音。”
  吴道子皱了皱眉,随即意兴阑珊地说道:“那好,我就等杜郎君的回复了。”
  张旭刚刚一直没有说话,此刻又一口气喝了半碗酒,这才含含糊糊地问道:“对了,杜郎君信上提到想见吴生,如今他来了,你有什么话不妨直对他说。”
  “哦?却原来杜郎君送信送墨去张宅,是为了我?”
  见吴道子似笑非笑,眼睛却亮了,杜士仪便开门见山地说道:“是因母丧回乡丁忧守制的裴旻将军,想请吴先生为亡母在天宫寺做壁画,劳我从中引见。吴先生在洛阳行踪不定,所以我才拜请了张公,却没想到吴公正巧就在张公处。”
  “裴将军!”吴道子立时为之动容,思量好一会儿,他便抚掌笑道,“此事好办,我这几日就搬去天宫寺住,让裴将军直接去那里找我相商就是!好了,我眼下还积攒着好些画不曾动笔,眼下没工夫多留,张兄,我先走一步!”
  吴道子说走就走,张旭还没回答,人就已经飘然出了门去。见杜士仪满脸意外,张旭便又把剩下半碗酒倒入口中,随即打了个响亮的酒嗝:“吴生自言若是你这漆烟墨专供他一人,作画时必定动人十分,何止更胜一筹,故而锲而不舍想让你答应。他是不依不饶的性子,日后肯定还有的是聒噪。他在画艺上固然无人能出其右,但爱财好名,你自己斟酌就是。”
  “多谢张公提点。”杜士仪见张旭支撑着几案,仿佛也打算走人,他连忙上前搀扶了一把,随即有些歉意地说道,“张公前时所赠的逻沙檀琵琶,我……”
  “不是献给圣人了吗?救命的时候能用上就是好东西,再说圣人精通音律,也不算是明珠暗投。我送给你的东西就是你的,有什么好纠结的!”
  张旭不耐烦地摆了摆手,等到甩开了杜士仪摇摇晃晃到了门口,他才突然头也不回地说道:“杜十九郎,写字你不如我,当官我不如你。我虽不是伯乐,可有些东西却还是能体会出来的。官场诡谲,别丢了你当初在那一曲《楚汉》的十面埋伏中透出来的不屈之音。”
  望着张旭远去的背影,杜士仪一时怔住了。当时洛阳安国寺那一曲《楚汉》最高潮的地方,是他一个人独自演绎的,恰是酣畅淋漓前所未有。但直到此刻,一个并非是音律高手的外人方才道出了真正的精髓。
  不屈!胜不骄败不馁,是为坚韧不屈!
  “郎君,郎君?”
  杜士仪陡然之间惊醒了过来,见外头刘墨正在张望,他看着这一片狼藉的小厅,突然微微一笑便转身往外走去:“何事?”
  “张娘子有要事请见,之前郎君有过吩咐,我请她在书斋中等候了。”
  “知道了,我这就去。”
  张耀这几日都住在杜宅,尽管里外院子并不算最大,但她很是知机地并不乱走,可今日来自奚地的又一拨信使到来,她便有些忍不住了。见到杜士仪进了书斋,她连忙起身相迎,等杜士仪示意她坐下说话,她却直到杜士仪在主位坐下,这才肃然正襟危坐,随即深深欠了欠身道:“郎君,又一拨信使来长安了。道是贵主的身份疑云,奚王牙帐中已经在传了。”
  “意料中事。”此事能够经过这么久方才传到奚王牙帐,杜士仪已经觉得很是难得,这还多亏了如今路途不便,再加上边地官府因为事涉皇族,不得不稍稍禁止之故。他从去岁写信给固安公主,就一直在心底沉吟此事,如今张耀到了长安,又说能模仿固安公主笔迹,兼且这几日风声差不多了,他便开口说道,“我问你,倘若阿姊能够和李鲁苏离婚,那样如何?”
  “啊!”张耀几乎难以置信地瞪大了眼睛,久久才按捺了惊疑,讷讷说道,“这如何可能?贵主毕竟是奉旨再嫁李鲁苏……不,倘若真是如此就好了!贵主多年来一直想回到长安,再看一眼灞桥风雪,杜郎君,你真的有办法么?”
  “离婚的事,我有几分把握,但回到长安,短时间内断不可行!你想一想,一个原本奉旨和蕃的公主,却因为嫡庶之争成为了众矢之的,回来之后不得被人指指点点?不管是否还留有公主封号,到时候是大归回辛家,受生父嫡母辖制,还是去寺观黯然了此残生?所以,我授意阿姊之前那一份奏折写得婉转可怜一些,而不是和蓝田县主那样归罪于他人,就是因为要予圣人一个忍辱负重的形象。”
  “不能回长安……”张耀想到杜士仪所提到的那两个悲惨结局,不禁死死咬紧了嘴唇,好一会儿方才抬头问道,“那杜郎君说该怎么做?”
  “我来说,你来写。这样一份奏疏,要的不是文采斐然,而是要让圣人觉得,阿姊深明大义!等蓝田县主闹够了,就是阿姊这份奏疏登场的时候。”

  ☆、312。第312章 离婚!

  蓝田县主既是发了狠,知道固安公主远在数千里之外,她索性一不做二不休,三日一本五日一折,哭哭啼啼地痛诉自己有多委屈,固安公主这个庶女女儿有多可恶多不孝。
  这一出从去年延续到今年的闹剧让李隆基不胜其烦,可蓝田县主的家奴已经狠狠梳理过一遍,就连她霸占的田产也已经都发还原主,邠王李守礼也出面管教过女儿……若是别的县主,这失尽颜面之后怎么也该偃旗息鼓上疏请罪,谁知道她还能继续这样不管不顾地闹腾?
  正因为如此,李隆基对纵容蓝田县主如此行事的王皇后自然异常恼火,同样恼火的,却还有身在奚地的固安公主。
  可固安公主是和蕃公主,他就是想面叱责备,却也不可能轻易把人召回东都。因而,眼看这场风波越闹越大,他听得高力士禀报曾经和奚人交战数次,在奚人中间有不败战神之称的裴旻如今丁忧守制回到了东都,而其当日在奚地内乱过后,还曾经和裴宽一起去过奚王牙帐,便吩咐了高力士去了一趟裴宅。等听到高力士转述了裴旻奏报,他又思量了三天,便吩咐把邠王李守礼和蓝田县主以及辛景初全都宣召到了宣政殿。
  李守礼如今已经年过五旬,大腹便便臃肿苍老,看上去和当年的章怀太子李贤没有多少相像之处,此刻也显得有些木讷疲惫。而蓝田县主这还是大半年来第一次看见自己的丈夫辛景初,瞪视着人的眼睛仿佛能喷出火来。而辛景初自己装病装傻装了这许多时日,今天却被召进了宫来,心里别提多痛恨蓝田县主了,面对那凶狠的目光,他瞅着天子尚未到,当即毫不示弱冷冷瞪了回去。
  “无知妇人!”
  “你说什么!”蓝田县主本就是贪鄙之人,若不是一次又一次的打击让她按捺不住,王皇后对她的瞎折腾又分明默许,她也不会有这么大的胆子豁出来闹,此刻登时气得几乎发疯。她一下子忘记了这是在天子的宣政殿,不管不顾对着辛景初就扑了上去,那肥硕的身躯竟是把瘦弱的辛景初撞得后仰跌倒,整个人都被压得动弹不得。眼见占了上风,蓝田县主对着辛景初就是重重两个巴掌,旋即咬牙切齿地骂声连连。
  “我是无知妇人,那你就是忘恩负义的混蛋!要不是你为了求官,硬要把庶女当成嫡女去上了宗谱,怎会有如今这种闻所未闻的事?我嫁给你的时候你是什么光景?辛家号称士族,可哪有半点底蕴,家里精穷,不是一直靠我的嫁妆,能有你的今天?你在外头左一个右一个地沾惹女人,在家里也是左一个婢妾,右一个美人,我说过你半个字?你这个没良心的混蛋……父王,你当初怎就给我挑中了这样的丈夫!”
  邠王李守礼也是一大把年纪了,何尝想到这个一贯还宠爱的女儿突然会如此泼辣彪悍,还在这宣政殿里就闹腾了起来,到最后更是犹如街头妇人一般在地上一把鼻涕一把眼泪,他简直看得整个人都呆了。眼角余光突然瞥见李隆基面色如同黑锅底似的由宦官护持着从后头入了殿,他陡然之间打了个激灵,旋即突然生出了一个大胆的主意,遂哆哆嗦嗦地抬手指着蓝田县主,结结巴巴嚷嚷出了家门不幸四个字,旋即整个人往后一倒,竟是径直装晕!
  他这一晕,宣政殿中登时更是乱成一片,李隆基看着几个内侍手忙脚乱上去又是掐人中又是救护,他只觉得胸口气得发闷,所幸就在这时候,耳畔却传来了高力士的轻声安慰:“大家,邠王一贯就是如此,家中都管不好,更不要说管别的,唉,想当初章怀太子何等贤明的人!”
  李隆基总算是轻轻吁了一口气。此事虽可气可恼,然则邠王一脉儿女都不成器,这也是令人放心的一点。于是,他面沉如水地入座坐定,吩咐了把邠王抬下去之后,这才目光倏然转冷,看向了仍旧骑在丈夫身上撒泼的蓝田县主。见蓝田县主一骨碌起身,忙不迭地跪拜行礼,又换成了一副凄凄惨惨戚戚的样子,他登时露出了不加掩饰的鄙夷之色。
  “都闹够了?”
  刚刚吃了两记狠狠的耳光,再加上那些家中私隐都被妻子嚷嚷得人尽皆知,辛景初只觉得心头羞愤交加。此刻天子这不轻不重的一句相问,他几乎下意识地弹了起身,手足并用地往前爬了几步,继而便重重碰了两下头,涕泪交加地哭诉道:“陛下,臣实在是受够了这泼妇!臣自知才能不过中下,从来没有过非分之想,是她这泼妇嫌弃臣官卑职小,身为县主跟了臣委屈,因而当初宗正寺遴选宗女和蕃,她便自作主张把元娘记在了名下送去应选,还说什么这是为了大唐。那时候别家都觉得奚族时叛时降,绝非女儿良配,都不乐意送女和蕃,臣一时被她说动,也就同意了。”
  辛景初自认为这番话说得有理有据得体十分,一时言语更加凄切了起来:“可元娘侥幸中选,册封了公主,又在奚地立了功劳,得了陛下赏赐,她在家中就开始不乐意了。一再教唆臣上书言明元娘是庶女,不配为公主,请以嫡女为公主出降奚王。这国家大事岂是能够如此儿戏的?臣自然决计不肯,可谁知道……谁知道这无知妇人便嚷嚷得四下皆知!陛下,臣家门不幸,出此悍妇,臣愧对陛下,也愧对家门,这就……这就……”
  东张西望想找一根能撞的柱子一头碰晕了,也好如同李守礼这般躲过这一关,可谁知道辛景初看遍整个大殿,目光所及的那根柱子距离自己至少有二十几步远,他要想跑过去撞一下难度实在太高。不得已之下,他只能重重一头撞在了地上,眼看着眼前全都是一片猩红的颜色,他打了个哆嗦,竟真的给自己流出来的血吓晕了过去。
  今天统共召见三个人,转眼间翁婿俩都晕了,只剩下一个始作俑者蓝田县主,李隆基只觉得又好气又好笑,可辛景初意在推卸责任的那些话,也已经透露出了最充分的信息,足以让他对蓝田县主的厌恶升到了顶点。就在蓝田县主仿佛陡然之间惊醒过来,也开始拼命哭诉自己有多无辜的时候,殿外却传来了又一个通报声。
  “陛下,中书省张相国命人送来奚王牙帐固安公主机密急奏。”
  尽管张嘉贞对这一场闹剧很不以为然,可如今契丹霸占营州尚未归还,奚族总不能乱,他即便腹诽连连,也不得不把这注明极密的奏折呈送御前。此时此刻,李隆基眼看那青衣令史捧着一个铜筒目不斜视地快步进来,在距离自己还有十几步远处双膝跪下呈上了铜筒,他授意高力士下去取了,等到眼看其启了封泥取出信笺,又将其中那一卷纸送到了他的面前,他方才接了在手。
  然而,怀着愠怒的心情只看了头几行字,他的漫不经心就完全一扫而空,又从原本背靠着引枕的懒散姿势变成挺直了脊背。
  “妾微末之身,蒙恩册公主,和蕃奚族,今六年矣。陛下教导训诫,不敢稍有忘怀。前时微有薄功,赏赐厚重,妾不胜惶恐之至。然奚王李鲁苏狼子野心,前欲遗妾于牙帐,抗三部联军;今又以妾出身故,行问罪之名。妾一身不足惜,然则奚族阿会氏之外,三部俟斤正有纳诚之心,此大唐幸事,若因故而失大利,妾万死莫赎。今妾之庶生,无可隐瞒,恳请陛下以圣人之尊,诏令妾与奚王李鲁苏离婚,另选和蕃公主赐婚奚王,以断其寻衅之名;再允妾居于云州废城,以和奚族三部。如是朝中再无议论,奚王无机可趁,三部亦可安心。妾泣血再拜,哀哀陈情。”
  固安公主这一卷奏疏字迹潦草,显然是在心情杂乱时写就,文采亦是平平,可其中内容却赤诚得很。李隆基当初曾经听杜士仪添油加醋地宣扬过固安公主的英姿飒爽风华无双,如今又看到这样大义凛然的陈情,别说他本就厌恶透了蓝田县主的胡搅蛮缠,就算蓝田县主平素是安分守己的宗室,可对比其女这深明大义,他这心里的偏向也不言而喻。捏着如此奏疏,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目光再次看向了蓝田县主。
  “陛下……”蓝田县主本能地觉着天子的眼神很有些渗人,使劲吞了一口唾沫便慌忙解说道,“她必然是恶言诋毁妾身,妾身从前对她这庶女视若己出,焉知她如今背离孝道……”
  “将蓝田县主带出去。”李隆基冷冷吩咐了一句,见几个宦官连忙上前架起了蓝田县主,他这才冷冷说道,“既是辛景初已经说了那样的义绝之语,朕便准你夫妇离婚,日后各过各的两不相干!从今往后,除蓝田县主的宫籍,永不得通籍宫中朝觐皇后!”
  面对这样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蓝田县主顿时整个人都懵了。就在她被人拖出宣政殿的时候,耳畔又传来了李隆基的吩咐。
  “传令中书省,拟旨,令固安公主与奚王李鲁苏离婚,仍保留公主封号,当日和蕃护卫,皆为公主扈从,护持其至云州废城居住。发民夫一千,赐绢一千匹,重修云州废城以奉公主。”
  蓝田县主既是发了狠,知道固安公主远在数千里之外,她索性一不做二不休,三日一本五日一折,哭哭啼啼地痛诉自己有多委屈,固安公主这个庶女女儿有多可恶多不孝。
  这一出从去年延续到今年的闹剧让李隆基不胜其烦,可蓝田县主的家奴已经狠狠梳理过一遍,就连她霸占的田产也已经都发还原主,邠王李守礼也出面管教过女儿……若是别的县主,这失尽颜面之后怎么也该偃旗息鼓上疏请罪,谁知道她还能继续这样不管不顾地闹腾?
  正因为如此,李隆基对纵容蓝田县主如此行事的王皇后自然异常恼火,同样恼火的,却还有身在奚地的固安公主。
  可固安公主是和蕃公主,他就是想面叱责备,却也不可能轻易把人召回东都。因而,眼看这场风波越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