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欢快斗地主 作者:赵岷(晋江银编推荐vip2013.06.01完结,欢乐、种田) >

第44章

欢快斗地主 作者:赵岷(晋江银编推荐vip2013.06.01完结,欢乐、种田)-第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日子也够方氏夫妻俩忙碌的了,老宅时不时的要他们去干活,方牛子的饭铺有时也需要他们去帮忙。方宁和夏宁本想去帮舅舅的忙,却被香草和方氏给制止了。理由是她们都大了,姑娘家不能到处乱跑,以免影响将来说亲。这里能抛头露面的一般都是已婚妇人。方宁对此也很无奈,这个时代对男女之防并不太变态,尤其是在乡下没有那么多讲究。但是其他束缚却是一样不少。
  这日,方氏和杜朝南又去了老宅帮忙,方宁姐妹几个在家做家事。
  方宁正在厨房和静宁钻研吃食的做法。就在这时,突然听到夏宁的哭骂:“你这个王八蛋,给我滚开——”
  方宁一愣,赶紧放下东西跑出去。她推门来到院外就见三个不三不四的泼皮正嬉皮笑脸的拦着夏宁出言调戏。
  方宁正要大声叫人,就见前方跑过来一个熟悉的身影,宋乔正好又路过这儿了。
  “你们这群禽兽不如的败类,快住手!”方宁本以为这个书呆子会先讲一番道理,哪知他上来对准那为首的黄脸少年就是一拳,那黄脸少年见自己被一个白面书生给揍了,顿时气不打一处来,他的两个跟班跟他一起朝宋乔扑去。四个人扭打成一团,宋乔力气倒也不小,无奈对方人多势众,他防得了拳打防不住脚踢。夏宁在一旁吓得脸色煞白,不知所措。
  方宁一咬牙,立即吩咐两只狗:“小黄,小白,给我上!”两只狗厉声叫着一起向三人扑去。
  接着她手里抄了一根木棍,没头没脑的朝那三人打去。方宁毕竟力气小,没打几下,手中的木棍很快就被一个脸上带黑痣的泼皮给抓住,方宁趁她不注意抬脚朝他裆部狠踢过去。那人“哎呀”一声大叫起来。他一缓过神来就开始发起狠来,飞脚就朝方宁踢过来。夏宁此时也反应过来,抓起搂草的耙子闭着眼胡乱打起来。
  他们这一番动静,很快就引来了胡奶奶和狗蛋,胡奶奶二话不说,飞奔回屋提了把雪亮的柴刀气势汹汹的杀奔出来,紧接着静宁也提着菜刀出来了。胡奶奶赤红着眼,提刀就往那黄脸少年身上招呼,一边砍杀一边咒骂:“活该断子绝孙的,你们姓周的一家都是祸害——”方宁这才明白,原来这黄脸少年就是曾经向夏宁提亲被拒绝的周家声,同时也是跟胡家一家有血仇的周家少爷的堂弟。
  周家声被胡奶奶这种不要命的架势吓得魂飞魄散,也顾不得自己的伙伴,当下拔腿就跑。宋乔此时也没有了往日的斯文在后头像狗追兔子似的紧追不舍,小白也跟上去,龇着牙照着周家声的屁股就是一口,周家声痛得哇哇大叫又被宋乔狠踹了几脚。方宁和静宁狗蛋等人外加小黄把把剩下的两个泼皮揍得抱头鼠窜。等他们打完了,杜朝南和方氏才听到消息匆匆赶回来。宋乔也狼狈不堪的折了回来。自然也来了不少看热闹的村民。方氏说了不少感激的话,又邀请宋乔进屋坐坐,宋乔推说有事匆匆离开。晚上,方氏又分别去了胡家和宋家向两人道谢。
  经过此事,方氏对几个女儿看得越发紧了,生怕她们出点什么差错。尤其是夏宁和秋宁,分家以后,活干得少,吃得又好,变得比以前更好看。这让杜朝南夫妻既高兴又担忧。
  但他们没想到,没过两天,村里又传出了一些流言蜚语,还是关于宋乔和夏宁的。有人绘声绘色的描绘了当日的事发经过,还说宋乔为了英雄救美,把往日的斯文都丢开了,跟周家声厮打得鼻青脸肿。这事一传开,原先那些没影儿的事也被人们凑成了一堆,有人说方氏心思重,说她早就盯上宋乔了,为此还特地让方宁去接近宋柳和小木头。也有人说夏宁长得好手又巧也能配上宋乔。还有人言之凿凿的说以前有好几次看到宋乔在河边转悠,名为读书实则都是为了看夏宁。这些流言越传越离谱。
  方氏和杜朝南得知后十分着急,夏宁还没订亲后沾上这事可不好听。可是他们又不能一个个的去解释,而且还怕越描越黑。他们着急,宋乔比他们更急。
  这日一大清早,宋乔就在院子里转悠,一见父亲出来就亦步亦趋的跟上去,宋老财去驴圈,他跟着;宋老财去回房他还是跟着。
  宋老财假装没看见儿子眼中的急色,好整以暇的等着他主动开口。
  宋乔酝酿了一会儿终于开口了:“爹,别人家的酒最好喝是吧?”
  “嗯。”宋老财挑挑眼皮答道。
  “那,”宋乔讷讷地说道:“媒人酒你喝不喝?”
  宋老财拨了一下算盘,“给谁做媒呀?你自个儿就免了。”
  “不是我,是我的同窗,我觉得爹有眼光,就想让爹给他说一门好亲。”关键时刻,宋乔只好亲自上阵拍马溜须。
  宋老财脸色缓和了许多,“嗯。算你有眼力。我要没眼光,你们三个从哪儿来,哼哼。”
  “那说媒的事……”
  宋乔看父亲兴致高起来,忙进一步提出要求:“男方就是关志鹏,你上次见过的,中了第四十名的那个。”
  “女方呢?”
  “女方就是夏宁。”
  “噢——”宋老财拖长声调,显得十分意味深长。
  “爹,你看——”
  宋老财淡淡扫了一眼儿子,慢条斯理地说道:“拉倒吧,我才不干,媒人可不好当。过得好忘了我,过得不好骂我。你爹我可是体面人,怎能干这等事。”
  宋乔又急又窘,赌气道:“爹不去算了,那我亲自去做媒。”反正他得赶紧撇清这事,不然以后……不好说。
  “等等,你给我回来。”
  宋乔只好停住脚步。宋老财不紧不慢地说道:“你着哪门子急?人家有爹有娘有舅,轮得着你操心吗?你再瞧瞧你那眼光,咋就没随我呢。那关志鹏跟夏宁般配吗?”
  宋乔梗着脖子反驳:“怎么不般配?我觉得挺配。”
  宋老财直摇头:“这说亲,一是两家得门当户对,二是两人得对脾气。那关志鹏我先不说,就他那寡母,啧啧,人家要求高着呢。”宋乔一想到关志鹏的寡母,顿时蔫了。
  宋老财的下一句话宛如一句惊雷把宋乔给吓了一跳:“不过呢,爹倒是为你寻了一门好亲。”  
  
第六十五章红红火火

    宋乔的眼睛睁得溜圆;拼命地摇头:“爹;我以学业为重;暂时不想说亲。”宋老财还想说什么,宋乔飞快地躲进书房去了。
    宋老财瞪着儿子的背影直叹气;他心中确实有了儿媳妇的人选;那人是隔壁张家村张员外的女儿张秋云,今年十五岁。听说为人十分孝顺贤惠。宋老财那日在宴席上结识了卫管事,又通过卫管事结识了张员外,张员外也有个小儿子在读书;他对宋乔也有耳闻,言谈中十分欣赏。宋老财觉得两家也算是门当户对,就有了结亲的心思。
    不过宋老财的习惯是买只袜子也要挑半天;娶媳妇这等大事更不消说;他不露声色的把人家张家上数十八代,左右右旁支全都了解得清清楚楚。又寻了个机会到张家村去私访,觉得还算满意。张秋云他也见着了,这姑娘的体格就跟她的嫁妆一样丰厚,脸大眼圆,正是他想给儿子娶的那种类型。
    他这边在琢磨儿子的亲事,方氏和杜朝南也在着急夏宁的亲事,香草和方牛子自然也在帮忙物色。没多久,香草就趁着回家看汪老太时就过来找方氏说话,“大姐,我觉着有一家挺合适的,家里人也开明,男孩子也不错,而且那人你还认得,就是上回来过的那个钱正清。”
    方氏吃了一惊,随即便摇头拒绝:“不成,那家咱可配不起。听说他还是卫府的亲戚,家里又有钱,哪能看得上夏宁。”
    香草耐心解释道:“钱正清的爹跟卫长卿的娘只是同族,并不太近。至于他家的家境也就是比一般人强些。关键是他爹娘不错,这孩子人品也好。大姐,你也别总看低自个儿,你瞧瞧咱家的夏宁论模样论性情哪样比别人家孩子差。而且咱家也越过越好。对了,我还听说,她最近在学认字是吧?”
    方氏一提起这事,不禁笑了起来:“这不是方宁和静宁嘛,说是不想让姐姐当睁眼瞎,得了空就一人教一个,还说要教我和她爹呢,我们哪里学得会。”
    香草又说了一阵,方氏仍有些犹豫,只说再跟杜朝南商量商量。
    香草笑道:“这事自然不能急,你们慢慢想,过些日子,我抽了空请请钱正清的娘来店里,咱们一起吃顿饭,你自己看看。”方氏盛情难却也就答应了。
    方牛子的饭铺开张后,原先的杂货铺就顾不上了,依他的本意,是想转让给大姐,那铺子的人气已经起来,每月都有几百文的收益。姐夫为人虽老实,好在有自己在旁边看着,应该出不了什么差错。他这主意还没定,方宁大舅妈李氏不知从哪儿得知了风声,当下又哭又闹的去找婆婆,言里言外的说方牛子不跟方满子这个嫡亲的大哥亲,却跟外人亲。
    吴氏也来气了,不软不硬的把大儿媳妇给训了一顿,完了又跟方青山叹道:“都是钱闹的,以前穷的时候也没这么多事儿。”这件事还没解决,那边方家二女儿,方宁的大姨又捎信来问方牛子能不能把自己的儿子放在饭庄当伙计。吴氏了解这个外孙,人养得有些娇气,哪能干得了这活。弄得她是左右为难,只好去问方牛子,谁知方牛子闻言却道:“她咋不早说,人我都定好了。就是送静宁回来的那个栓子。我一开店静宁就跟我说了,你说这孩子头一次开口求我,我能不答应吗?再说了那栓子说了只要管食宿就行,工钱什么的给不给就行。我姐那儿可不好说,我二姐夫又不像大姐夫那般老实。”
    吴氏也明白这个二女婿有些小奸猾喜欢算计。他从前是个货郎,跑村串巷的,免不了有些油嘴滑舌和斤斤计较。当初她就不同意这门婚事,无奈二闺女死活非要愿意。这倒好,嫁过去后,二闺女渐渐地就变了。从前在家时只是有些懒而已,跟着这个女婿过了几年,慢慢地也开始市侩起来。二女婿更是生怕自家婆娘偷偷贴补娘家,一年到头也不让回来几趟。
    吴氏心中千回百转,最后只好说道:“那我就回了你二姐吧。”吴氏回绝了二女儿,方宁大姨和大姨父自然没少犯嘀咕。
    方记饭庄开起来了,连掌柜带主厨带伙计总共只有三人。香草亲自任主厨,方牛子负责收帐和招呼客人,栓子则负责端菜收拾碗筷。店里卖的都是些家常菜,面条慢头小炒之类。起初半月,生意自然不大好,只有以前杂货铺的一些熟客和汪家的旧识来捧场。方宁做为小股东之一,自然会绞尽脑汁的为饭庄出谋划策。
    此时正值隆冬,天气寒冷。她就想起了以前自己喜欢吃的火锅。这个时代已经有了这种东西,不过普及率不高,只有一些大城市才有,像南平县是没有的。
    方宁就跟方牛子说了这个想法,方牛子自然欣然相从,立即让铁匠铺打制了几口锅和小炭炉,这只是试验,先看看效果再说。
    趁着方牛子准备的时间,方宁跟静宁又开始在家捣鼓新吃食,这其中就有手工方便面。她以前挺喜欢吃这东西,可又怕吃多了对身体不好,就自己试着做简易泡面。来到这里后,她每次都吃手擀面,倒也把这个给忘了,如今开始重拾起来。她先把面条放在蒸锅,然后入盐和调料,用手抓均匀,再往面上喷一点水,蒸上半刻钟后,再抓一下面,然后将其盘成圆形,放入大漏勺中,锅里油热后,用汤勺压在面条上面,放入油锅用小火炸。把面炸脆后再捞出来控油即可。想吃时用开水泡一会儿,再加入葱花麻油即可。做好了方便面,方宁又开始试着炒了几锅底料。那边方牛子一准备妥当,她就将这些东西送过去。
    火锅比吃其他菜有意思,客人的选择度更高些,也可以自己动手,边吃边说,真是其乐融融。因为冬天菜少,方宁又从自家池塘里捞了鱼做成鱼丸送过去。
    方记饭庄熬过头一个月后,生意渐渐好了起来。香草的手艺不错,再加上价格公道,份量又足,慢慢地就有了不少回头客。
    半个月后,方牛子特地让人捎话说,火锅卖得不错,他准备再加几口锅子。还有就是这方便面卖得也挺好,特别受过路商客的欢迎,让她多做些。方氏母女几个轮流活面擀面,累的够呛。方宁又跟小舅商议能不能做个手摇式面条机,不过,这东西可比脱粒机难做多了,价钱也贵了不少。那匠人试了数次才最终做成,方宁花了将近二百文钱才拿到成品。
    方牛子今年没办法回家做粉条,就让杜朝南和方满子他们一起做。谁知,李氏这边又起了小心思,就怂恿方满子也自己干,省得到时还得分钱给别人,方满子被李氏缠得没法,只得吞吞吐吐的将这个打算告诉杜朝南和方氏。
    杜朝南也不介意,跟方氏一商量就去找刘大同来帮忙。刘大同的腿已经恢复得差不多了,就是走路还有些瘸,外出找活肯定不好找,但一般的活计还是能应付。杜朝南一跟他提这事,刘家一家是喜出望外。正好他们家种的番薯比较多,就借了车拉了几大车过来便宜卖给了方宁家。不但刘大同来了,他还带了儿子刘双喜侄儿刘双来一起帮忙。胡氏请了自家姐姐帮着看家也跟着过来,他们一家子就住在胡奶奶原来的房子里。这一家人干活一个比一个实在,尤其是那个刘双来,不但人长得精神讨喜,而且还力气大十分有眼色,自打来到她家,手就没闲过,见人没开口先是三分笑。方氏夫妻俩十分喜欢这孩子。胡氏听方氏言谈间有招婿的意思,就半吐半露的说了刘双来家里的情况。他家有兄弟四个,家穷娶不上媳妇,他爹娘也有也让儿子当上门女婿的心思。听到这儿,方氏的心不禁一动,可她转念一想方宁还小,就暂时没往明了说。
    至于方记杂货铺的归属问题,还是方宁提了个醒,最后让外公方青山接手管着。老两口种点地,又有铺子的收入,够他们舒服过日子了。李氏心里虽不痛快可也说不出什么来。方青山去城里看铺子,天冷不方便回家就住在方牛子家。吴氏则把门一锁,也来给大闺女帮忙。方氏还有些担心:“娘,你来给我帮忙,大宝娘会不会说嘴?”
    吴氏满脸不在乎:“她当儿媳妇的还管我这婆婆不成。这人越来越不上道,上眼皮子只看到下眼皮,眼光短得很。”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以前就李氏一个儿媳妇,吴氏觉得她勉强能入眼,如今跟大方明理的香草一比,李氏就显得上不了台面了。李氏可能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就拼命得跟香草攀比,千方百计的想挑她的错。她越这样,众人对她就越反感。
    方氏为人厚道,也没跟着落井下石,就劝吴氏道:“人哪能都一样,只要大面上过得去就行了。毕竟她当初嫁进来时,咱家可穷着呢。”吴氏一想也是,自家大儿子又不多出挑,人家要是哪哪都好,会嫁到他家来?经大女儿这么一劝,她对李氏的气多少消了些。
    方氏等人开始像去年一样忙着洗番薯做粉条,方宁姐妹几个还要给饭庄做鱼丸和方便面,一家人忙得脚不沾地,不过谁也没说累,个个脸上洋溢着喜意。静宁的气色越来越好,渐渐地恢复了女孩子该有的活泼俏皮。
    很快就到了年关,粉条也做完好了正在晾晒。方氏就给刘大同一家结算了工钱让他们回去过年。一家人对这夫妻俩自是感激不尽,欢欢喜喜地回去了。
    忙活了一个来月,方氏决定歇息几天先进城去办年货。因有吴氏在家看门,她就打算把四个女儿全带上出门逛逛。
    说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