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唐朝历史上的黄金时代:贞观之治 >

第2章

唐朝历史上的黄金时代:贞观之治-第2章

小说: 唐朝历史上的黄金时代:贞观之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玄感起兵被平息后,农民起义如火如荼,由地方性的叛乱而迅速扩展到全国。大业九年(613)鱼俱罗处斩,大业十年(614)董纯处斩,二人皆隋炀帝宿将。大业十一年(615)隋炀帝以李浑门族强盛,又因一句“李氏当为天子”的谶语,杀李浑及其宗族32人。李渊处于和李浑等人相似的处境,夏侯端又劝他起兵,李渊深然其言。至此其反隋之心已公开表露。他在等待时机。
  大业十二年(616)底,突厥乘李渊南下镇压起义军之机,攻取太原留守管辖下的马邑(今山西朔县)。隋炀帝派人囚捕李渊,李渊对李世民道:“隋朝气数将尽,我李家奉承天命,本该现在起兵,只是你们三兄弟尚未聚集。”当时长子建成、四子元吉尚在河东,力量分散,不是起兵的绝佳时机。也许是天助李渊,或许是考虑到东都形势的紧张,隋炀帝既而下令赦免李渊。
  有时候命运就是如此奇妙。不过,事已至此,李渊也别无选择。于是李建成于河东潜结英俊,李世民于晋阳密招豪友,二兄弟皆卑身下士,招揽人才。紧接着建成、元吉和李渊之婿柴绍陆续到达太原。
  大业十三年(617)初,李渊让晋阳县令刘文静诈为隋炀帝敕书,于太原、雁门、马邑诸郡征兵。二月,趁叛隋而起的刘武周南下进据汾阳宫(今山西宁武南)之机,李渊以防备刘武周为名,下令募兵。
  问题是两个副留守王威和高君雅,这二人实际上是隋炀帝派来监视李渊的角色,自然成为李渊起兵的障碍。这年夏天,李渊借口此二人勾结突厥,杀之。
  突厥,是当时称雄漠北的马背上帝国。隋末的许多起事者,都曾向突厥称臣,如刘武周、窦建德、梁师都、高开道等。一方面,不使突厥成为捣乱的敌人;另一方面,也可以借助突厥壮大自己的声势。李渊也选择了对突厥的拉拢政策,他向突厥始毕可汗称臣,取得了突厥的支持,亦解除了受突厥攻击的后顾之忧。李渊所用的联络人是晋阳令刘文静。
  李渊起兵,势不可挡。而不识时务者如西河郡(治今山西汾阳县)丞高德儒坚决反对。六月甲申,李渊命建成、世民两兄弟攻打西河,又命太史令温大有同行。临行,李渊对温大有说:“我儿年少,以卿参谋军事,兴兵大业的成败,当以此行卜之。”言语之间,对两个年少儿子并未完全放心,却也满怀期望。一句“当以此行卜之”,可见李渊对这一行动的重视。
  李建成、李世民所带兵士,多是新近所募集,尚未得到训练。这样的军队,显然难称精锐。其可用者,必得高昂的士气和上下同心的凝聚力才行。建成、世民无愧于将门之后。两兄弟与众人同甘共苦,遇敌则身先士卒,甚能激励将士。又同时严肃军纪,可谓既赢得军心又赢得民心。

  李世民:主角还是配角(2)

  西河城下,高德儒固守。进攻,激烈交战。己丑日,西河城破,执高德儒,带至军门,斩之。杀一人已足够。当时正急需用人之际,既胜,能安抚则安抚之。于是令其余不杀一人,又严格管束军士,入城秋毫无犯。慰抚民众,使复旧业。号令所及,兵民闻之大悦。
  事定,返还晋阳。自发兵至返回,前后九日而已。李渊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像这样用兵,足可横行天下!”
  按虚岁算,此时建成二十九岁,世民二十岁,皆是活力四射、矫健勇武。李渊看着两个年轻的儿子,心底漾起一股骄傲和自信。在父亲肯定和赞许的目光中,建成和世民会意,心中充溢着满足和自信!
  时机成熟。七月,李渊以李元吉为镇北将军、太原留守,负责太原的一切事宜。李元吉年方十五。李渊亲领三万人,誓师动兵,改易旗帜,杂用绛白(因称臣于突厥,故旗帜上杂用突厥之白色),开向关中。同时发布檄文,宣布尊隋炀帝为太上皇,立代王杨侑为皇帝。西突厥阿史那部首领阿史那大奈率众配合李渊南下。
  李家旗帜,响铮铮竖了起来。
  真可谓数年经营,一朝举旗。用王夫之《读通鉴论》的话说,“高祖慎之又慎,迟回而不迫起,故秦王之阴结豪杰,高祖不知也。非不知也,王勇而有为,而高祖坚忍自持,姑且听之而以镇静之也。”是天下乱势之中,李渊沉稳持重、深谋远虑,是太原起兵的主持者,是主角。而一直以来“阴结豪杰”、勇而有为的李世民,是得力的助手,是积极的配角,当无疑问。
  至于正史记载之背离事实,是李世民有意为之。李世民通过玄武门政变,由次子而入继大统,这种行动不合乎法统和伦理,不足以垂范后世。因此,李世民称帝后便试图篡改史实。贞观史臣在撰写《高祖实录》和《太宗实录》时,大事铺陈李世民在武德年间的功劳,竭力抹杀太子建成的成绩,贬低高祖的作用。又把晋阳起兵的密谋描绘为太宗的精心策划,而高祖则处于完全被动的地位。这样,李世民便是开创李唐王业的首功之人,皇位本来就应该是他的,李渊退位后也就理应由他继承皇位。李世民改写历史的努力结果,是五代修《旧唐书》,北宋修《新唐书》,皆为其误导,而《资治通鉴》亦巧妙地延续了两书的主要结论。
  所幸《大唐创业起居注》得以保存下来了,使我们今日可找回历史之部分真相。

  军帐夜哭(2)

  然而在李渊的脑子里,何尝不存在着裴寂那样的担忧。最后,他不无沉重地摆摆手:“罢了,传令下去,班师回家!大家不要再说了。”
  “父王,万万不可!一旦……”任李世民急急阻拦,李渊只是留下一个沉重的背影。
  夜幕降临,月暗星乱,四野寂静,却隐隐不安。
  命令传到军中,左军已经动身撤营。
  贾胡堡的军帐中,李渊已就寝。要安然入眠,又谈何容易?
  将睡未睡之间,隐隐约约听到号哭的声音。李渊翻一个身,却觉得军帐外的哭声越加清晰,烦心!李渊皱眉,欲不加理会,却难耐烦躁!
  “谁人在外号哭?”李渊走到军帐门口,厉声责问。声音中难掩心中的烦躁。
  卫兵支吾。
  “带进来!”
  却是李世民!
  李渊很恼火。可是在内心里他也不无犹豫。他不确定,不确定自己的决定是否正确。此时,他需要安静。又害怕安静?
  他看着李世民,他的爱子,年轻、英俊、有活力、也不乏魄力。这个年轻人,这些年来在他身边,一天天长大,开始为父亲分忧,也让父亲为之骄傲。
  可是现在,他的脸上挂着未干的泪水。他的明亮而深邃的眼睛中,藏着几多深远的忧虑!
  “何以如此?”李渊皱眉道,言语间不无疼爱与怜惜。
  “父王!”李世民“扑通”跪在李渊面前,“今兵以义兴,进战可克,后退会散啊!军士们散于前,四周这么多敌人乘于后。到时候身死兵败,天地之间,无以援救,后悔都来不及啊!怎么能不悲伤?”
  李渊一时顿悟。原来只是先有了裴寂他们一样的担忧,忧思太深,其他的意见都听不进去了。却差点铸成难以挽回的大错!
  “可是军令已下,军队都开始撤退了,如何是好?”一向稳健的李渊,此时在爱子面前也不掩饰内心的慌乱。
  “右军都还没有动,左军虽然已经出发,也还没走远,让我去追。”
  李渊看着李世民,的确,这个少年已经长大,能够为自己解难分忧了。
  他露出欣慰笑容:“去吧,我派人通知你哥哥一起去。”
  李世民得令,迫不及待地告辞而去。
  这一刻,云渐渐散去,贾胡堡空旷的夜空,月明星稀。李渊的心平静,并且踏实了许多。
  而李世民,一匹骏马奔驰在月夜的路上,内心虽翻江倒海,整个世界却已明朗起来,心情一下轻松了许多。
  不久,太原军粮运到。八月,断断续续下了二十多天的秋雨终于停歇了下来。
  李渊命军中晾晒铠甲行装。辛巳日一早,军队由东南经山脚小道开往霍邑。在距城东五六里的地方,李渊按照李建成和李世民的建议:由他先挑阵引出宋老生,并率军与之正面对阵,稍战诈退,李世民率骑兵掩袭其后。交战正酣时,混战中听到欢呼:“宋老生已被抓获!”宋老生军中兵士不知是诈,一时军心动摇,如潮水般败阵。
  宋老生逃回城下,被刘弘基一刀挥过去,立时身首异处。刘弘基乃李世民在太原结纳的豪杰之士。
  夜幕不觉间已笼罩下来。攻城,立下。
  李渊大获全胜,少不得安抚部下以及敌方将士、城中民众。
  接着,李渊经临汾(今山西临汾),下绛郡(今山西新绛),到达龙门(今山西河津)。这时,刘文静引康鞘利等突厥兵五百人、马两千匹赶了上来。借突厥兵以张声势,同时解除突厥和刘武周联合进攻太原的后顾之忧。一切皆如计划,李渊不能不喜笑颜开。
  喜悦之余,李渊是否想起了当日爱子世民军帐夜哭的情景?否则一念之差,历史便不是今天我们所知道的那个样子了。
  此时的李世民,在自己的营帐前,遥望天空。从未觉得天空这样开阔、这样明净!李世民自幼爱好弓矢、多读兵书。当年隋炀帝雁门被围,他以一个无名小将勇敢建言,是兵法的修养。攻打西河时,他和兄长将新募之兵破城,是用兵的艺术。这次,在破宋老生一战中,李渊正面进攻、世民奇兵掩袭,又用诈术动摇敌方军心,是巧妙的战术。而在继续进军霍邑还是还兵太原的问题上,更显示了他知兵的境界。年少的李世民显然有了宏大的眼光,他不仅仅看到战争,而且能看到整个的敌与我以及眼下和将来的形势。

  军帐夜哭(3)

  然而,这只是李世民戎马生涯的开始。路,还很漫长。

  李世民独立指挥的第一场大战(1)

  平宋老生之后,李渊留诸将围河东的屈突通,自引主力西渡黄河、进据关中。建成和世民随父西进。
  大业十三年(617)十一月,李渊军攻克长安。一路上李世民镇压了刘鹞子的起义军,会合了李神通和平阳公主所率领的队伍。李渊有个女婿名段纶,也加入了李世民的队伍。何潘仁、李仲文、向善志及关中群盗,所降于李渊的,李渊皆令受李世民节度。李世民的队伍很快增加到十三万人。另外,丘师利与其弟行恭,还有房玄龄,都在这时候归附了李世民。长安城被攻破后,时为马邑郡丞的李靖,被李世民召入了自己的幕府,杜如晦被引为秦王府兵曹参军。这些人才对李世民以后的成长意义重大,尤其是房玄龄、杜如晦,此后成为李世民行军打仗中运筹帷幄的谋主,玄武门政变中的智囊,贞观一朝著名的贤相;而文武双全的李靖,则成为贞观一朝赫赫有名的统兵大将。
  此乃后话。且说李渊进入长安。几天后,正式迎代王杨侑即皇位于大兴殿,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改元义宁。而实际上,代王并没有权力,李渊成为实际上的掌权者。李渊以李建成为唐世子,李世民为京兆尹、秦公,李元吉为齐公。掌控了长安之后,李渊在政治上的优势很快呈现出来。长安周边地区及作为关中后院的巴蜀之地,隋朝的郡县长吏及各种地方武装、少数民族部众纷纷前来归附。
  年底,刘文静打败了为隋朝坚守河东、潼关等长安门户之城的名将屈突通,俘送长安。屈突通只好投降,受到李渊的重用,任命为兵部尚书、李世民行军元帅府长史。
  义宁二年(618)三月,宇文化及等人在江都缢杀了隋炀帝。顺理成章,五月,李渊正式即帝位于太极殿,是为唐高祖。改年号为武德。又封百官,以李世民为尚书令。尚书令是当时品秩最高的职位,在魏晋以来一直是当然的宰相,但从隋朝以来就很少授人了。李渊觉得实在没有什么职位可以安排给世民,也不顾是否与当时的体制发生冲突,就把一个几乎要被人忘记的职位加到了这个战功卓著的二儿子头上。
  武德元年(618)三月,改封秦公李世民为赵公。六月,立世子建成为皇太子,赵公世民为秦王,齐公元吉为齐王。
  身为皇帝的李渊,从此坐镇长安,李建成以太子身份从旁协助。天下依然群雄并立,李唐王朝仍需四处征战。夷平四方,一统天下,舍世民其谁?
  当月,薛举进犯泾州(今甘肃省泾州)。薛举原是隋朝金城府校尉,义宁元年(617)四月据金城郡(治所在今甘肃兰州)起兵,攻城略地,占据陇右。七月,称帝,国号秦。李渊攻克长安,薛举子仁果兵(两《唐书》作仁,此据《资治通鉴》)进扶风(今陕西凤翔),被李世民击退。
  现在,薛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李渊下令:秦王世民为元帅,带领屈突通等大将,将八总管之兵以拒之。
  这一仗,没有父亲李渊和兄长李建成与他一起带兵,是形势使然,也因经过了战阵磨练的李世民已经堪当重任。秦王打出了独立的帅旗。
  秦王与薛氏秦军的第一战并不顺利。唐军急于求战,又恃众轻敌,疏于防备。在高(今陕西长武县北),薛举引军掩袭唐军阵后,唐军大败。薛举准备乘胜直取长安。史载:当时适逢秦王患病,由太原起兵的核心谋士刘文静、殷开山主持军务。这或许是贞观史臣为尊者讳的笔法,为了不破坏李世民作为常胜将军的光辉形象,把责任推到了其副将身上。不过,战败之后,作为太原元从功臣的刘文静、殷开山等都受到了除名为民的严厉处罚。
  命运无常,偏偏薛举就在这时患病,这一病竟把他带离了人世。作为李渊巩固关中的最大威胁,继薛举之位的薛仁果,重量显然就不同了。
  薛仁果,乃薛举长子,善骑射,号为“万人敌”,阴险毒辣,残酷无德,不得人心。薛举死后,薛仁果政权内部很快便矛盾重重。
  十一月,秦王兵至高,薛仁果派宗罗领兵拒战。秦王下令军中:“大家只管训练,不许出战。”探子每日来报:宗罗来挑战!左右将士纷纷请战。秦王只说:“且等。”左右道:“薛贼会以为我们怕了他。”秦王摇头,道:“我们刚刚遭遇过失败,士气沮丧,而敌方因为刚刚取胜,已有骄傲轻敌之心。所以要坚壁以待,等我们士气恢复了,彼骄我奋,可以一战而克之。”众将仍怀疑惑,为表决心,秦王下令军中:“有再说出战者,斩!”

  李世民独立指挥的第一场大战(2)

  相持六十余日。薛仁果军粮用尽,其部将牟君才、梁胡郎率所部人马来降,秦王道:“所来为何?”答:“粮尽,将士离心。”于是秦王下令:行军总管梁实率所部扎营于浅水原(今陕西长武东北),诱薛氏出战。
  宗罗得报,大喜,即时倾尽精锐来攻。梁实守险不出。
  忽然一日,秦王道:“现在可以出战!”正是看准宗罗军队疲困。
  及次日,天将亮。秦王命令:右武侯大将军庞玉于浅水原南陈兵。宗罗来战。眼看庞玉渐渐不支,突然一支精锐从浅水原北压过来,正是秦王!宗罗匆忙还战。秦王等数十人马骁健的身影直冲入敌阵之中,穿梭冲杀,势不可挡。唐兵一时奋激,内外相应,呼声震动天地。宗罗士卒即刻大溃,如水决堤。斩首数千级。撤退。
  秦王集合两千骑兵,挥旗道:“随我追来。”
  “秦王不可!”只听得一声大叫,从一边冲出个窦轨来,横挡在马前,道:“虽然宗罗已破,薛仁果仍然据守坚城,不可轻进,请秦王且观望片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