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历史顺口熘 >

第9章

历史顺口熘-第9章

小说: 历史顺口熘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节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1924) 
一、背景 
1、必要性 列强封建势强盛,单枪匹马难取胜。 
2、可能性 统一战线能建成,有利条件略说明。 
①中共“三大”(1923) 二七罢工教训深,中共“三大”穗举行。 
 a内容 决定合作建统战,合作方针初确定。 
 党内合作①三独立②,四大阶级③结同盟。 
 b评价 “三大”召开促合作,大会局限略说明。 
革命领导未确定,右倾错误埋祸根。 
②国 民 党 合作对象国民党,有利革命略说明 
真正革命民主派,建立根地有威信。 
二次护法④又未成,孙文转变改组兴。 
③共产国际 首倡合作起马林,建议改组劝孙文。 
 国共合作办军校,共产国际指导合作兴。 
二、国民党“一大”(1924、1) 
1、内 容 二四“一大”穗举行,改组问题共讨论。 
①组织合作 公布宣言⑤定纲领,合作局面喜形成。 
 个人身份全入党,党内合作同革命。 
 ②三民主义 与时俱进新三民⑥,反帝侵略民平等。 
 一般平民有民权,节制资本地平均。 
 联俄联共助农工,三大政策⑦为核心。 
2、纲领异同 国共民革目标明,纲领异同略说明。 
①相似处 两党合作有基础,纲领相似反帝封。 
 三民主义低纲领,任务相近共抗争。 
②不同处 两党纲领有区别,阶级不同为根本。 
 人民民主分田地,共产主义要实行。 
3、意 义 国共合作统战兴,开展国民大革命⑧。 
三、黄埔军校的建立(1924、5) 
 1、目 的 国民革命武装兴,黄埔军校⑨为革命。 
 2、特 征 政教军训皆重要,培养爱国新精神。 
 3、作 用 建立军队有基础,军人摇篮育贤能。 
'注释' 
①党内合作:指共产党员以个人加入国民党。②独立:指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后,仍保持共产党员在政治上、组织上、思想上的独立性。③四大阶级:指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④二次护法:1921…1922年,孙中山在广州再次举起护法旗帜,准备北伐,后因陈炯明叛变而失败。⑤宣言:指1924年《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宣言》。⑥新三民:指新三民主义。⑦三大政策:指“联俄、联共、扶助农工”。⑧大革命:1924…1927年间,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⑨军校:1924年在广州黄埔建立的陆军军官学校,校长蒋介石,党代表廖仲恺,政治部主任周恩来。  
 
    
 

 
  
 第三节 国民革命的发展(1926、7…1927、3) 
一、背景 
1.组织条件 北伐条件已奠定,国共合作齐抗争。 
2.群众基础 五卅运动群奋起,思想宣传①民觉醒,。 
3.后方基地 广东根地又巩固,建立国民革命军。 
4.军阀分化 玉祥政变后革命,军阀分化②利人民。 
5.直接因素 国民革命敌人惊,直奉勾结③反革命。 
 国民政府受威胁,主动北伐兴战争。 
二、概况(1926、7…1927、3) 
1、北伐进军 北伐战争反帝封,统一中国除三人④。 
 ①解放南方 攻克两湖战两桥⑤,占领武昌灭吴军。 
 南北合击占南昌,进军闽浙取沪宁。 
 国民政府迁武汉,南方解放北兴军。 
 ②进军中原 五原誓师⑥冯玉祥,进军中原⑦似风云。 
 武汉派兵攻河南,郑州会师败奉军。 
 南京派军亦北进,占领徐州势喜人。 
2、工农运动发展 湘赣建立总工会,工人纠察助北征。 
 ①工人运动 汉阳罢工断军火,省港工人随军征。 
 上海工人三起义,陈周⑧领导败敌人。 
 ②农民运动 三省⑨成立省农协,湖南农运是中心。 
 打土豪,分田地,农民政权武装新。 
 “一切权力归农会”,支持北伐成主人。 
 考察农运有报告⑩,歌颂农运“好得很”。 
3、汉口九江收 国民革命重创英,制造惨案⑾民抗争。 
 复英租界(1927、1) 汉口九江收租界,收回权益意义深。 
三、北伐胜利因素 
 1、政治方面 北伐胜利多原因,国共合作为根本。 
 2、军事方面 集中兵力各击破,将士英勇党先锋⑿。 
 3、民心方面 工农支持助战争,军阀分化利革命。 
'注释' 
①思想宣传:指1924年底至1925年春,孙中山北上和国民会议运动,广泛宣传国共两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②军阀分化:指冯玉祥等人脱离封建军阀控制,倾向革命。③直奉勾结:1926年,吴佩孚和张作霖达成谅解,结成反革命联合战线。④三人:指直系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和奉系军阀张作霖。⑤两桥:指汀泗桥、贺胜桥。⑥五原誓师:1926年秋冯玉祥率军在内蒙古西部五原誓师,参加国民革命。⑦中原:指河南一带。⑧陈周:指陈独秀和周恩来。⑨三省:指湖南(湘)、湖北(鄂)和江西(赣)。⑩报告:指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⑾制造惨案:1926年秋到1927年春,英军在长江流域先后制造万县惨案、一?三惨案,九江惨案和南京惨案。⑿党先锋:指共产党先锋模范作用,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所属叶挺独立团屡建奇功,第四军被称为“铁军”。  
 

 

 
 
 第一节 “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1927…1931) 
一、工农武装起义 
1、背 景 中外镇压大革命,阶级关系大变更。 
 蒋汪政变民资叛①,挽救革命起义兴。 
2、概 况 八一南昌起义兴,周贺朱叶刘②统领。 
 ①南昌起义 南下受挫分两路,转战湘南海陆丰。 
 (1927、8) 打响反抗第一枪,人民军队初诞生。 
 ②八七会议 中共政策大变更,八七会议纠右倾。 
 (1927、8) 武装反抗国民党,土地革命总方针。 
 决定秋收兴起义,武装夺权③思想新。 
 思想组织大整顿,挽救革命方向明。 
 ③秋收起义 湘赣秋收闹革命④,旗号工农革命军。 
 (1927、9) 进攻长沙初受挫,文家⑤决定转乡村。 
 三湾改编党领导,进军井冈根地兴。 
3、意 义 中共领导三起义⑥⑦,独立领导局面新。 
 人民军队初创建,城转农村根地兴。 
二、“工农武装割据”(1927…1930) 
1、实 践 上 秋收余部⑦到井冈,领导工农闹革命。 
 ①井冈星火 土地革命游击战,工农革命政权兴。 
 朱毛⑧会师建红军⑨,星火燎原遍各省。 
 ②燎原全国 井冈湘赣鄂豫皖⑩,赣南闽西海陆丰⑾。 
 湘鄂赣⑿来闽浙赣⒀,洪湖湘鄂⒁桂红军⒂。 
 农村根地十多省,革命武装十万人。 
2、理 论 上 总结革命有三文⒃,革命道路详说明。 
 ①革命道路 农村根地围城市,夺取城市获全胜。 
 ②道路依据 科学理论源国情,社会性质是根本。 
 北伐战争民觉醒,革命形势向前进。 
 必要条件是红军,重要条件党统领。 
 ③“工农武装 土地革命游击战,根地建设三部分。 
 割据“理论 马列国情巧结合,工农割据思想新。 
三、根据地的各项建设 
1、军事建设 国府三次剿红军,朱毛策略超前人。 
 (1930…1931) 红军退敌连三胜,避敌主力诱敌人。 
 集中兵力歼敌军,军事思想初奠定。 
2、政权建设 中国革命势喜人,农村根地十多省。 
 (1931、11) 反对“围剿”三连胜,召开大会⒄政权兴。 
 中华政府⒅多举措,宪法大纲都瑞金。 
 政府军委⒆两主席,朱毛担任民欢欣。 
3、经济建设 民主革命靠农民,土地革命在乡村。 
 ①土地革命a路线 依靠农民限富农,消灭地主工商兴。 
 划分阶级分敌友,调动革命积极性。 
 b作用 废除封建所有制,土地制度大变更。 
 农民政治翻了身,发展生产又参军。 
 ②农工发展 农业生产第一位,互助合作水利兴。 
 军需民用两工业,根地兴办利人民。 
 敌人封锁被粉碎,红色政权东方升。 
'注释' 
①民资叛:指民族资产也跟随着大资产阶级叛变革命。②周贺朱叶刘:指周恩来、贺龙、朱德、叶挺、刘伯承。③武装夺权:指“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思想。④革命:1927年毛泽东领导。⑤文家:指文家市会议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长沙,决定向敌人力量薄弱的的山区进军。⑥三起义:指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⑦秋收余部:指湘赣秋收起义余部。⑧朱毛会师: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余部、湘南工农武装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余部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会师。⑨建红军:建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⑩湘赣鄂豫皖:湘赣指彭德怀建立湘赣革命根据地;鄂豫皖指徐向前建立鄂豫皖革命根据地。⑾赣南闽西海陆丰:赣南闽西根据地由毛泽东、朱德建立,后来发展为中央革命根据地;海陆丰指彭湃建立的海陆丰革命根据地。⑿湘鄂赣:指滕代远建立的湘鄂赣革命根据地。⒀闽浙赣:指方志敏建立的闽浙赣革命根据地。⒁洪湖湘鄂:指贺龙建立的洪湖、湘鄂边根据地。⒂桂红军:指邓小平建立广西左右江根据地并创建红军。⒃三文:指毛泽东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三篇文章。⒄大会:指1931年召开的中华苏维埃一次全国代表大会。⒅中华政府:指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⒆政府军委:指临时中央政府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  
 
  
   
 

 
 
 第二节 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1931…1933) 
一、三十年代初日本侵华(1931…1933) 
1、原因 a内因 近代日本侵华频,东方会议①图满蒙。 
 经济危机②袭日本,人民抗争激矛盾。 
 b外因 国府全力剿红军,日本侵华机可乘。 
2、九一八事变 侵华事件九?一八,日军炮轰东北军。 
 (1931、9) 国府下令不抵抗,奢望国联③来调停④。 
 日占东北建伪满⑤,扶植傀儡又殖民。 
3、进犯长城 日本西取山海关,热河沦陷犯长城。 
 (1933) 进攻察省⑥占多伦,华北危机日渐深。 
二、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1931…1933) 
1、原 因 日本侵华步步深,民族矛盾渐上升。 
 国府妥协不抵抗,全国声讨反日侵。 
 中共宣言⑦振人心,抗日救亡运动兴。 
2、概况 ①东北 东北抗日义勇军,嫩江⑧率先败敌人。 
 中共组织游击队,东北人民革命军。 
 抗日联军⑨后组成,三人⑩领导立功勋。 
 ②华东 爱国人士亦抗争,抗日反蒋旗帜明。 
 民保同盟⑾兴申城,争取民权释“犯人”。 
 ③华北 冯吉组织察抗军⑿,收复多伦败日军。 
 ④华南 “福建事变”建政府 ⒀,蔡李⒁领导签协定⒂。 
 蒋日进攻察与闽,两军⒃失败业未竞。 
'注释' 
①东方会议:1927年6月,日本首相田中义一主持召开的东方会议,力图控制中国东北三省和内蒙东部。②经济危机:指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危机。③国联:1921年成立于日内瓦,是英法控制的国际组织。④调停: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应国民政府请求国联调查团到中国,作出把中国东北三省变为列强共同管理的殖民地的结论。⑤伪满:指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以傅仪为傀儡的满洲国(1932…1945)。⑥察省:指察哈尔省。⑦宣言:指九?一八事变的第二天中共发表《为日本强占东三省宣言》。⑧嫩江:指东北军将领马占山率领义勇军在黑龙江嫩江桥打响东北抗日武装斗争的第一枪。⑨抗日联军:1936年中共将各路抗日武装组成抗日联军。⑩三人:指抗联领导人杨靖宇、周保中、李兆麟。⑾民保同盟:指1932年底在上海成立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主要领导人宋庆龄、蔡元培、杨杏佛。⑿察抗军:指冯玉祥、吉鸿昌领导的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⒀政府:指1933年11月在福建成立的“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⒁蔡李:指蔡廷锴和李济深。⒂协定:指福建政府和红军签订《抗日停战协定》。⒃两军: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和国民党第十九路军。  
 
  
   
 

 
 
 第三节 红军的战略转移(1934…1936) 
一、背景 
1、客观因素 日本侵华步步深,三十年代兴战争。 
 ①日本侵华 占领东北进华北,民族矛盾渐上升。 
 ②国府妥协 国府对日不抵抗,反共政策未变更。 
 攘外必须先安内,“围剿”红军反革命。 
2、主观因素 中共统治有王明,排挤朱毛①行左倾。 
 ①王明左倾错误 四反“围剿”又胜利,朱周②率领败敌人。 
 ②反“围剿”失败 五反“围剿”离国情,推行“城市中心论”。 
 强行暴动遭巨损③,冒险主义“守国门” ④。 
 “短促突击”拼消耗,中央苏区陷险境。 
3、直接因素 红军锐减根地少,战略转移去长征。 
二、概况(1934、10…1936、10) 
1、路 线 红军长征启赣闽⑥,冲破封锁多牺牲⑤。 
 ①江南 强渡乌江占遵义,召开会议救革命。 
 四渡赤水破“追剿”,金沙渡江甩敌人⑦。 
 ②江北 大渡河上夺泸定,跨越雪山草地行。 
 陕北会师吴起镇,三大主力聚会宁⑧。 
2、遵义会议(35、1) 遵义会议纠左倾,组织军事大调整⑨。 
 ①内容 选举润之⑩为常委,正确主张得肯定。 
 ②意义 a组织上 遵义会议影响深,中共确立新核心。 
 b方式上 独立自主定大计,中共成熟民欢欣。 
 c政治上 挽救革命挽救党,中国革命又前进。 
三、长征意义 
 1.政治上 红军不怕去远征,粉碎“围剿”败敌人。 
 2.军事上 千难万险若等闲,红军三万精华存。 
 3.思想上 长征宣传又播种,人民跟党闹革命。 
'注释' 
①朱毛:指朱德、毛泽东。②朱周:指朱德、周恩来。③巨损:国统区中共秘密组织绝大部分暴露,临时党中央被迫从上海迁到中央苏区。④“守国门”:王明“左倾”冒险主义提出“御敌于国门之外”,命令红军攻打敌人的坚固阵地。⑤赣闽:指赣南闽西中央革命根据地。⑥多牺牲:中央红军从出发时的八万多人,在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后,只剩下三万多人。⑦甩敌人:指红军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圈。⑧会宁:在甘肃省。⑨大调整:遵义会议上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会后中央由张闻天接替博古负总责,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三人军事小组,负责指挥全军行动。⑩润之:毛泽东,字润之。  
 
  
 
 

 
  
 第四节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1935…1936) 
一、背景 
1、日本侵华 华北事变日又侵,威胁平津签协定①。 
 策划五省②图自治,民族危机又加深。 
2、国府妥协 国府妥协国策定,何梅协定冀撤军。 
 抗日活动全取谛,攘外安内③失人心。 
二、概况(1935…1936) 
1、中共政策变化 民族危机已加深,中共政策大变更。 
 ① 八一宣言 “八一宣言”喜发表,一致抗日内战停。 
②瓦窑堡会议 陕北聚会瓦窑堡,抗日统战定方针。 
 ③统战理论 抗日统战要建立,统战理论毛著文④。 
中日矛盾已上升,统战团结各阶层⑤。 
抗日统战党领导,抗日救亡高潮兴。 
2、一二?九运动 北平学运一二?九,游行口号⑥反日侵。 
 (1935、12) 组织南下宣传团,结合工农宣传频。 
 学生运动意影响深,揭露卖国与日侵。 
 宣传中共新主张,促进民族新觉醒。 
3、民主人士抗争 上海成立全救会⑦,抗日组织如春笋。 
4.西安事变(36、12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你可能喜欢的